第121章 撥亂反正
作者:水金書生      更新:2021-12-25 10:03      字數:3194
  錢謙益不敢再說話,趙君虎又想起一事,“不僅如此,投降過李自成的官員,隻要能及早回頭,一律官複原職,既往不咎。這事要頒發詔書,讓天下人皆知。”

  一眾大臣早已感覺有些不對,崇禎甩鍋是出了名的,崇禎十五年,崇禎秘密派兵部尚書陳新甲與清兵議和,結果走了風聲,為堵住大家的嘴,崇禎毫不客氣殺了陳新甲。

  有陳新甲的前車之鑒,一眾大臣隻好選擇高談闊論,反正真心為皇帝考慮的忠良沒有一個有好下場的。崇禎倒是下過幾次罪己詔,但替罪羊還是照殺無誤,大家便打定主意,一齊在空談誤國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陳演如此,魏藻德也是如此,為皇帝做事,笑話!你有幾個腦袋?

  至於說起對大臣要求之嚴格,崇禎更是獨一份,別說武將投降,就是有畏戰的嫌疑,都會拉去砍了。

  文臣的規矩也不少,空談是死,做事也是死,做得皇帝不滿意還是死,皇帝滿意了天下人不滿意也得死,在位十七年前前後後換了五十位首輔、十四位兵部尚書、十一位督師不是沒原因的。總之,選擇給崇禎打工,就是選擇了與死亡相伴,絕對的高危職業,沒有之一。

  而今天皇帝居然將責任全部攬在自己身上,還既往不咎!

  一眾大臣有些驚愕,史可法也察覺到了,大著膽子出列道:“微臣有一事啟奏,盧象升、孫傳庭兩位大人出生入死,為大明立了赫赫戰功,最後戰死沙場,盧大人雖被追封太子太師、兵部尚書,卻未有諡號,孫大人連追封也沒有,請陛下明察。”

  還有這事?就算趙君虎看書囫圇吞棗,也知道這兩人的大名,畢竟是明末亂世中兩顆璀璨的將星。

  盧象升人稱“盧閻王”,帶出來的天雄軍與關寧鐵騎齊名,屢次大敗高迎祥和李自成,最後與清軍作戰因孤立無援,率親兵力戰而亡。

  孫傳庭總督陝西,是農民軍的天生煞星,曾與洪承疇打得李自成幾乎全軍覆沒,僅以十八騎突圍而走。要不是崇禎頭腦發昏,突然將孫傳庭下獄,讓李自成趁機做大,後麵就沒李自成什麽事了。後來崇禎又發昏,催促孫傳庭倉促出戰,最後兵敗而亡,《明史》稱“傳庭死,而明亡矣”,其對明朝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趙君虎吃驚得嘴巴都合不上了,大哥,你這皇帝是怎麽做的?人都為你戰死了,連個封號也不給,你是有多小氣?

  他隻好老老實實給崇禎再背一次鍋,“史愛卿所言甚是,這兩人皆為我大明棟梁,此事原是朕的疏忽。”他倒是不知道,孫傳庭之所以沒有餘蔭,隻因崇禎懷疑他詐死潛逃。

  一眾大臣又驚了,皇帝認錯張口就來,簡直輕車熟路!

  王永吉心裏一熱,主動為皇帝擔責,“都怪微臣辦事不力,微臣即刻議定兩位大人的追封官職和諡號,再啟奏陛下。”

  “不用再議了,盧象升追封太師、兵部尚書,諡號忠烈;孫傳庭追封太保、兵部尚書,諡號忠定,著地方官員查訪二人大人之後,朕再另行封賞,一起擬旨吧!”

  雖說兩人功勞不相上下,趙君虎考慮到盧象升是與清軍作戰犧牲的,將他排在了前麵。

  孫傳庭之冤天下聞名,不少人都看不過去,奔走多時,奈何皇帝一意孤行,想不到今日輕而易舉得到昭雪,一眾臣子心裏大為感動。

  一名言官忽然站出來,搖頭晃腦道:“孫傳庭大人說不定因潼關戰敗,害怕陛下問罪,才詐死潛逃,一旦封諡,豈不是讓天下人笑話?”

  如果說錢謙益還是就事論事,這人便是胡言亂語了。

  明朝後期,議論朝政、針砭時弊之風盛行,又受孔孟之道影響,許多忠貞之士不惜冒著殺頭的風險直言勸諫皇帝,本來是個好事,後來就變味了。

  不少文人為了搏一個名聲,置忠義於不顧,故作驚人之語,反正皇帝說東,他便說西,往往還加上個天下的名義混淆視聽,迷惑了不少腐儒為其搖旗呐喊,在朝廷上慢慢形成了一股力量,加上明朝比較敬重讀書人,與清朝相比,沒有搞“文字獄”,皇帝反而被綁住了手腳,隨便一點小事總能讓這幫人挑出一大堆毛病。

  崇禎的前幾任比較清醒,比如嘉靖老奸巨猾,長期躲在幕後,巧妙挑動嚴嵩和徐階等人鬥得你死我活,讓文人找不到把柄。

  萬曆脾氣沒那麽好,一怒之下二十多年不上朝,來個不聞不問。

  崇禎的木匠老哥,天啟皇帝的辦法是扶植東廠和錦衣衛,讓魏忠賢用屠刀和文人玩。

  到了崇禎,他偏偏最重名聲,很快便中了這些人的圈套,被玩得團團轉,這人突然跳出來,也是摸透了崇禎的性格。

  趙君虎臉色一寒,“來人,掌嘴二十!”

  兩名大漢將軍二話不說,一把將那名言官帶到殿下,左右開弓,對孫傳庭的敬重便化成了手上的勁道,打得啪啪直響,二十下還沒到一半,那人嘴巴已是血肉模糊。

  在一片啪啪的掌聲中,趙君虎道:“這朝堂議事,有些紛爭在所難免,但是如果有人敢對大明的英靈不敬,又或者說三道四,那便是對大明不敬,是在打朕的臉,休怪朕不客氣。”

  這是皇帝第一次懲罰大臣,但是沒有人挑得出毛病,一眾臣子異口同聲道:“微臣遵旨。”

  武將更是感激涕零,以前將士在前線血戰,再被人口誅筆伐一通的情形屢見不鮮,因此而下獄處死大有人在,時間一長,將士們的心便寒了,打仗最先想的不是怎麽殺敵,而是如何明哲保身,如此一來,再能打的將軍也變得平庸了,有皇帝這句話,大家的心開始熱了。

  二十下一過,那名言官如同一灘爛泥般被帶到殿下,幾名文官一臉嫌棄,努力離他遠一點,錢謙益和張鬆陵看得流出了冷汗,這一對比才知道皇帝對自己算是優待了。

  史可法似乎有些為難,“微臣還有一事啟奏。”

  趙君虎奇道:“史愛卿直言無妨。”

  史可法吞吞吐吐道:“原薊遼督師袁崇煥也曾與皇太極血戰,可是……”

  趙君虎知道他為何不敢再說,與孫傳庭和盧象升不同,袁崇煥被崇禎親自下旨淩遲處死,屍體被京城的老百姓分得幹幹淨淨,此事已有定論,史可法再提便是公然翻案。

  果然倪元璐馬上出列道:“袁崇煥擅自與清軍議和,史大人不知道此事?”

  史可法道:“與清軍議和之事,其證據真偽難辨,不能服眾。”

  王永吉道:“袁崇煥私斬毛文龍,幫韃子除掉了心腹大患,這可是鐵證如山。”

  高弘圖卻道:“毛文龍仗著戰功在皮島任意妄為,不受節製,袁崇煥此舉也是情有可原。”

  雙方據理力爭,引得爭吵的人越來越多,不過卻也不敢亂說一氣,生怕被皇帝以不敬英靈治罪,錢謙益看了看那名言官的嘴巴,自覺尺度不好把握,還是放棄了出風頭的打算。

  趙君虎雖是穿越者,對此也是一頭霧水,看《碧血劍》時覺得袁崇煥是個大英雄,後來看的書越多,又發現袁崇煥私斬毛文龍、賣糧資敵等等不妥之處,加之一大票專家眾說紛紜,吵得沸沸揚揚,竟把這事弄成了懸案。

  他知道這事真要挖起來牽扯眾多,而團結一致,凝聚人心才是頭等大事,便抬手止住了爭吵,“袁崇煥寧遠、寧錦兩次大捷有功,說他是漢奸朕是不信的,但擅自斬殺毛文龍卻是大錯特錯,毛文龍縱然有諸多不是,自有國法處置,如何輪得到他做主?這功過相抵,追封和諡號就免了,其叛國之罪也一並取消。”

  史可法道:“微臣以為……”

  “史愛卿準備為這事糾纏到什麽時候?有這功夫大家倒不如研究一下怎麽打多爾袞,為袁承煥報仇?”趙君虎有些急了,這麽沒完沒了討論下去還怎麽做正事?

  一眾人見皇帝發火,默然無聲,史可法心中一凜,也退了回去。

  趙君虎眼見又有人打算出列,他不想再浪費時間了,搶先道:“首輔一職空缺已久,與國事不利,須盡早決定才是。”

  所有人立刻忘了袁崇煥,齊齊望著皇帝,畢竟這才是關係到大家切身利益的事情。

  倪元璐道:“不知陛下有何人選?”

  史可法和馬士英望了望對方,同時豎起了耳朵。

  “馬愛卿為人機敏,長於政務,頗有威望,由他擔任首輔再合適不過了,眾位愛卿可有異議?”

  史可法以為自己十拿九穩,不禁大為失望,嘴巴動了動,還是沒有說話,他忠厚行事,直接詆毀政敵還是做不出來,更不好意思直接說我行我上。

  馬士英在朝中人脈深厚,一大半的人都是支持的,錢謙益等支持潞王的大臣擔心馬士英會趁機報複自己,隻是人事問題很敏感,不好亂說。

  另有一批大臣卻憂心忡忡,馬士英野心勃勃,先前擁立福王積極得很,可皇帝有言在先,誰也不敢再拿這個說事。再說萬一馬士英還是成功當上首輔,得罪了他以後日子就不好過了,一時無人有異議。

  “微臣有異議!”一名官員站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