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首次交鋒
作者:水金書生      更新:2021-12-25 10:03      字數:3148
  高弘圖的話如同重磅炸彈一般,讓一眾臣子心裏一炸,明明見到皇帝對李岩很關心,怎麽他偏偏提這事?

  史可法沒想到高弘圖這般性急,說幹就幹,想阻攔也來不及,他雖也不待見李岩的出身,不過李岩一表人才,又聽王承恩說對皇帝很忠心,總覺得這事有些不妥。

  趙君虎也一點思想準備都沒有,本以為第一天上朝眾位大臣會說點錢糧賦稅,又或者軍事部署之類的要事,哪想到有人會提出這種芝麻綠豆大的事情。

  似乎有人感受到了皇帝的心思,呂大器站出來道:“陛下,此事非同小可,李自成能做大,多半是這李岩出謀劃策,他還做了幾首童謠,說什麽‘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搞得人心大亂。殺了李岩,便能震懾這幫反賊,讓天下人知道造反沒有好下場。”

  “眾位愛卿都說說,史愛卿的意思呢?”趙君虎雖有些措手不及,不過與臣子的交鋒在所難免,正好趁此機會試探各人的立場。

  史可法一猶豫,見高弘圖期待地望著自己,總覺還是與他們立場一致才好,要不然會被同僚看成小人,出班奏道:“李岩罪無可赦,不過念其迷途知返,微臣以為可賜他一個全屍。”

  兩位尚書和一位侍郎發話,皇帝還一臉平靜,麵帶笑意,一眾臣子立馬吃了顆定心丸,紛紛附議。

  隻是擁戴福王的那些臣子處境不佳,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默不作聲。

  趙君虎笑道:“看來大家都讚同兩位尚書大人的意見,馬愛卿,你也別光看著,說說!”

  馬士英輕咳一聲,“回陛下,當今正是用人之際,李岩足智多謀,素有智多星之稱,能棄暗投明為朝廷出力也是一樁美事,如果殺了他,平白無故折損個人才,反而遂了李自成的心意。”

  史可法聽著感覺有些不對,憤憤不平道:“如今滿朝文武,人才濟濟,難道就沒有總督大人看得上眼的,還不如一個李岩?”

  馬士英笑而不答,神色卻說明了一切。

  趙君虎一愣,不想馬士英公然與大家唱反調,他之所以沒找馬士英算賬,是因為那三萬大軍還駐紮在城外,不好貿然下手,又想起江寒雪之言,陷入了沉思。

  高弘圖聞言大怒:“馬士英,你支持福王謀逆,臣奏請聖上將馬士英即刻處斬。”

  擁戴福王的臣子被說到痛處,火冒三丈,馬上有人反擊道:“高大人,陛下已經說過不知者不罪,不再追究此事,你舊事重提,意欲何為?”

  總兵陳洪範冷笑道:“高大人也好不到哪裏去,到處鼓吹該立潞王,要處斬你也跑不了。”

  這話便捅了馬蜂窩,擁戴潞王的大臣也不幹了,“高大人說的是馬總督,你提別人做什麽?”

  雙方你來我往,吵得不可開交,加入論戰的人越來越多,唾沫橫飛之際,趙君虎又多學了好些成語,什麽“屍居餘氣”,大概是罵人不做事,又什麽“呆裏撒奸”,估計是說人裝成好人的樣子,自己還是低估了他們的戰鬥力,想不到這些人羅織罪名,扣起帽子來也是一套一套的,而且別看是文官,一副柔柔弱弱的樣子,動不動就要對方誅三族,比自己狠多了。

  王承恩早已習慣了這種鬧哄哄的場麵,站在一邊無動於衷,反正崇禎上朝的時候大家一直吵吵鬧鬧,殺了幾個人後就一言不發,然後皇帝妥協,大家又開始新一輪的爭吵,如此循環往複,就是正事沒人提。

  他忽然發現皇帝這次難得的居然沒有生氣,正笑眯眯地看著大家。

  一眾大臣也發現了皇帝的異常,畫風不對啊,難道皇帝不應該暴跳如雷,輕則拉幾個人廷杖,重則看幾個人的腦袋嗎?”

  慢慢的,吵架的聲音越來越小,直至寂靜無聲,徐弘基見皇帝像呆住了,一言不發,試探道:“陛下,陛下!”

  趙君虎一副被吵醒的樣子,“吵完了?朕來說兩句?”

  這話沒法答,一眾大臣低著頭看著手裏的笏板,隱約感覺到吵吵鬧鬧的快樂時光怕是要一去不複返了。

  趙君虎麵容一整,“以前朝廷有些事情做得不對,致使天下大亂,流民四起,李岩一腔熱血,為了百姓起兵情有可原,他雖在賊寇中,卻多次勸諫李自成管束手下,不得擾民,自己更是以身作則,手下將士軍容齊整,軍紀嚴明,山海關一戰,他的五千精銳與韃子血拚至死,全軍覆沒,如此忠義之人,高愛卿卻讓朕殺了他,真不知道高愛卿是何居心?”

  一眾大臣呐呐無言,既驚訝於皇帝坦陳己過,又想不到李岩也參與山海關一戰,高弘圖羞愧萬分,低著頭辯解道:“想我大明何等威風,卻被李自成攻陷京城,險些害得陛下自縊,實在是奇恥大辱,微臣無時無刻不在念著報仇雪恨,故才有誅殺李岩的念頭。”

  “高愛卿為朕著想,朕心裏也是知道的,不過李岩是殺不得的,朕還要封他一個官。”趙君虎給了高弘圖一個台階。

  高弘圖很識趣的退下,呂大器卻道:“陛下萬萬不可,不殺李岩就算了,讓一個流寇當官,豈不是沐猴而冠,我大明的臉麵往哪裏擱?此先例一開,以後怎麽得了?”他身為吏部侍郎,覺得有責任維護官職的權威。

  趙君虎本來還沒想好給李岩封個什麽官,畢竟剛來江南立足未穩,不宜馬上撤換大批官員,而且以後機構肯定要重新改革,正在尋思間,不想呂大器跳出來,微笑道:“好一個沐猴而冠,看來朕想封官也不行了。”

  呂大器猜不出皇帝在想什麽,“微臣隻是據實直言,並無私心,望陛下三思。”

  “不用三思,”趙君虎大喝一聲,“傳李岩!”他其實也有考慮,李岩、項璧、傅青主三人都不是官員,並沒有帶上朝,隻是讓他們在午門等候。

  不到片刻,李岩隨一名小太監來到奉天殿,跪地行禮,他一身書生打扮,雄姿英發,一雙眼睛神采飛揚,不少大臣對他的印象好了不少,沒辦法,以貌取人是人之常情,而明朝卻達到了高峰,長得英俊被皇帝欽點為狀元的可不在少數。

  “朕現在封你為秘書官,為朕辦事,這把劍賜給你,但凡有人敢陽奉陰違,可先斬後奏。”趙君虎將碎玉劍交給王承恩。

  李岩恭恭敬敬接過碎玉劍,他知道皇帝一直將碎玉劍帶在身邊,能賜給自己,是對自己的莫大的信任,心中感激,躬身道:“微臣自當盡心竭力為陛下辦事,不敢有半分懈怠。”

  一眾人羨慕地看著李岩,呂大器傻了眼,不想弄巧成拙,戰戰兢兢道:“陛下,沒有秘書官這個官職,微臣也不知道該定幾品。”

  趙君虎冷冷道:“沒有就設一個,該定幾品你看著辦,還要朕教你嗎?”

  呂大器十分尷尬,不知如何應答。

  趙君虎又道:“呂愛卿如果為難的話,就別做了,可以告老還鄉。”

  “做得了,做得了。”呂大器一驚,心裏還想著再升一級,哪敢直接撂挑子,也顧不上麵子。

  一眾人都同情地望著呂大器,大家都看出來一點皇帝的脾氣了,他要做的事情好好提點建議還行,反對好像沒什麽作用。

  趙君虎十分滿意,又道:“至於各位擁立福王、潞王之事,朕早已說過既往不咎,今後會一視同仁,以後誰再提起,故意引得君臣失和,好讓韃子趁虛而入,這才是真正的謀逆,其罪當誅。”

  馬士英第一個響應道:“微臣願拋棄成見,與眾位大人一起齊心協力輔佐陛下。”

  擁立福王的一眾人放下心理負擔,連聲稱謝,倒是擁立潞王的沒有看到政治對手抄家滅族有些失望。

  史可法見這條老狐狸躲過一劫,暗道可惜,想想又道:“如今朝中不少職位有空缺,還需陛下定奪。”

  趙君虎不想再浪費時間了,打斷史可法道:“這些事稍後再說,今日朝會,百官都在,應該說大事。”

  史可法愣愣道:“不知道陛下指的大事是什麽?”

  趙君虎道:“大事就是,搞清楚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

  一眾臣子雖見多識廣,但都是頭一次聽到這個說法,不少人征戰無數,也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就連李岩也不例外,細細想來,卻又極有道理。

  高弘圖奇道:“大明的敵人自然是李自成、張獻忠大大小小的流寇,還有多爾袞,不過最大的敵人還是李自成。”他一提起李自成便咬牙切齒。

  趙君虎道:“高愛卿說對了一半,當前形勢危急,大明沒有足夠的實力去對付這麽多人,李自成、張獻忠的賬日後再算,最大的敵人就是多爾袞。”

  由於倪元璐等人一到南京,還沒來得及說聯寇平虜的國策便被抓了,一眾臣子還不知道這個方針,大為不解,均在暗暗思索。

  史可法問出了所有人的心聲,“李自成號稱百萬大軍,多爾袞區區二十萬人,陛下何以對他如此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