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仁義之師
作者:水金書生      更新:2021-12-25 10:01      字數:3107
  正陽門下,大順軍簇擁著李自成魚貫而入。

  劉宗敏迎了上來,“臣劉宗敏恭迎陛下駕到,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自成哈哈大笑,目光中滿是嘉許之意,“宗敏何時變得這般拘禮?拿下正陽門,你可是首功!”

  劉宗敏神態飛揚,“大哥說哪裏話?宗敏為大哥效力,不敢貪功。”

  他看了李岩一眼,又道:“別人覺得京城堅固難打,在我眼裏也隻是塊豆腐。”

  李自成哈哈大笑,“老子就知道你最能打,你們說是不是?”

  周圍便是一片附和聲,劉宗敏也不謙虛,大大咧咧地向諸將拱拱手。

  李自成又道:“這功勞還是要賞的,老子看你很惦記這長平公主,就把她賞賜給你了!你滿不滿意?”

  眾將皆知長平公主的美貌,羨慕妒忌恨一起湧上心頭,齊齊望向劉宗敏。

  劉宗敏卻支支吾吾道:“謝大哥,隻是這個……”

  眾將皆驚,隻恨自己不能換成劉宗敏,趕緊答應下來此等美事。

  李自成笑道:“你一個破鐵匠,能得到長平公主,不知是幾輩子修來的福分,你還待怎樣?

  劉宗敏知道李自成的性格,也不生氣,嘿嘿笑道:“我還想要那陳圓圓,陳圓圓位居秦淮八豔之首,據說是人間絕色,我慕名已久,可惜一直見不到。這兩大美人左擁右抱,才是宗敏所願,此生別無他求。”

  李岩本一直在跟在諸將後麵,象消失了一樣,此時聽得此言,忙上前道:“萬萬不可,那陳圓圓是山海關總兵吳三桂的愛妾。這吳三桂驍勇善戰,手下關寧鐵騎數萬,陛下已派出使者招降吳三桂,這個節骨眼上如因此惹怒吳三桂,隻怕多生禍端。”

  劉宗敏輕蔑一笑,“李岩啊李岩,你是不是被嚇破了膽?吳三桂區區幾萬人,在我幾十萬大軍前有何可怕?他若識相,降了便罷;不降,老子便去滅了他。”

  李岩見李自成不說話,急道:“陛下,這吳三桂還在其次,韃子在關外虎視眈眈,隱隱有入主中原之意,那多爾袞據說誌向甚遠,絕不會隻貪圖遼東一隅。韃子多次南下侵襲,全靠山海關抵擋。萬一吳三桂降了韃子,打開山海關,隻怕引狼入室,致使我神州大地落入異族之手,我等便是千古罪人,永世被後人唾罵。”

  劉宗敏冷笑道:“簡直胡說八道,滿洲韃子不過是在馬上討生活,四處搶劫一番,哪有什麽大誌?碰上明軍這幫酒囊飯袋才讓韃子風光幾下,碰到老子定讓他們有來無回。”

  李岩再也忍不住,怒睜雙目,“天下美女多的是,權將軍為何偏要那陳圓圓,為一己之私置天下而不顧,怎能為百官之首?”

  劉宗敏大怒,指著李岩道:“你屢次與我作對,到底是何用意?”目光中滿是仇恨,令人生畏。

  李岩毫不畏懼,迎著劉宗敏道:“在下所言,全是出於公心,望權將軍三思。”

  李自成一直沒說話,這兩人正好說中他的心事。

  他一直忙於和崇禎打仗,很少關注關外形勢,隻知道近來多爾袞掌握韃子軍政大權,大順諸將對韃子也知之不多,大多和劉宗敏一般想法,他自己原本也傾向於劉宗敏,今日見李岩說得甚是在理,便沉吟不語。

  大順諸將各懷心思,三三兩兩湊在一起竊竊私語。

  牛金星見狀忙道:“兩位將軍莫要爭吵,今日我大軍奪下京城,當務之急是陛下及早登基,安定民心。這吳三桂和關外之事不必急於一時,臣以為可稍後在廷上公議,再作打算。”

  “別吵了,就按丞相說的!”李自成一時間也難以抉擇。

  大順諸將方才安靜下來,隻是劉宗敏像隻好鬥的公雞一般,兀自憤憤不平。

  今日是自己的吉日,李自成不想因此事影響心情,見投降的明軍跪在兩邊,忽然揚鞭指著張縉彥道:“你是何人?”

  張縉彥不敢怠慢,跪在地上恭恭敬敬道:“下官兵部尚書張縉彥,見陛下順天承運,民心所向,故向陛下獻城歸降。”

  李自成冷冷道:“你既是兵部尚書,本應拚死抵抗,為何苟且偷生?”

  張縉彥臉色漲紅,半響才道:“陛下明鑒,下官不忍刀兵相見、連累無辜,才打開城門,並非貪生怕死。”

  李自成唰的一鞭抽了過去,冷笑道:“下官下官,老子幾時給你官做了?”

  張縉彥臉上頓時多了一道血痕,見李自成麵色不善,嚇得連聲求饒,投降明軍在一旁暗暗叫好。

  李岩見這張縉彥著實可憐,上前對李自成低聲道:“此人雖貪生怕死,但獻城畢竟有功,陛下如殺了他,隻怕會激起明朝官員同仇敵愾之心,反對我大順不利。”

  李自成冷哼一聲,“剛才在城牆上叫罵那人究竟是誰?”

  張縉彥連忙道:“回陛下,那人是神機營千總高宗亮。”戰戰兢兢看了劉宗敏一眼,又道:“剛才劉將軍已將他圍住,沒想到卻被他逃了出去。”

  李自成回頭道:“哦?還有此事?”

  劉宗敏一指孟兆祥的屍身,怒道:“如果不是這廝可恨,老子早已擒了那高宗亮。”便將當時情形說與李自成聽。

  李自成臉色肅然,向屍體拱手作揖,“老子生平最敬重此等忠臣孝子,最痛恨的便是貪生怕死的叛徒。傳老子旨意,厚葬孟侍郎,不許驚擾他的家人。”

  張縉彥見李自成一臉蔑視看著自己,心中滿是羞愧,隻恨自己當時為何沒勇氣殺身成仁,如今受此奇恥大辱,隻是此刻自殺終是下不了手,跪在地上再也不敢作聲。

  忽然聽得附近一聲異響,李自成心中生疑,正待派人查看,一名宦官走出來跪在地上,“司禮監秉筆太監王德化參見陛下,願陛下江山永固,萬世永存!”

  “你就是崇禎的狗奴才?崇禎此刻在哪裏?”李自成記起先前派人與崇禎談判時,此人便是崇禎的使者。

  王德化回道:“奴才先前見崇禎尚在宮中,陛下已入城,過了前麵大明門,便可直通皇宮,抓住崇禎如甕中捉鱉,易如反掌。”

  李自成大笑道:“你這奴才倒是誠實得很,前麵帶路!”

  王德化回道:“奴才遵命,不過這大明門是曆代皇帝參加重要慶典出入之門,陛下今日初登大寶,應循例到下馬石碑處,下馬步行至宮中,方顯陛下之仁德。”

  李自成被他說得喜笑顏開,“就依你所言,到時下馬入宮便是。”

  “陛下之仁德,必受萬民之景仰,就讓奴才為陛下牽馬墜鐙。”王德化上前牽住李自成的戰馬,手腳甚是麻利。

  “你這奴才不錯,以後就跟著老子。”李自成笑著將馬鞭扔給王德化,王德化連忙接過,躬身引導大順軍緩緩前行。

  這京城多次經受刀兵之災,百姓也甚為膽大,不少人雖關門閉戶,也暗中偷偷窺看。

  李自成於崇禎二年起兵,征戰十幾年,早已名震天下,大家對李自成和闖軍甚是好奇。

  見戰事已定,沿途便有一些人探頭觀看,此刻見大順軍軍容嚴整,也不欺負百姓,便不斷有人湧出來聚在路邊。

  一些大順士兵將事先準備好的闖王詔令四處張貼,其中一條寫著:大軍臨城,秋毫無犯,如有傷人及掠人財物婦女者,殺無赦!另一條寫著:照常生理,罷市者斬!

  有識字的便搖頭晃腦地大聲誦讀,給旁邊人解釋一番。一些店鋪本已關閉,聽清詔令,連忙打開大門,張燈結彩,打掃一番。

  京城百姓中有辦法的早已跑路,剩下的多是底層百姓,早已被朱明王朝弄得苦不堪言,“打開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在民間傳唱已久,在京城百姓也流傳甚廣,聽了詔令更覺心安,紛紛出來迎接闖王,隻指望改朝換代能讓自己過點好日子。

  一些百姓拿出些酒食犒勞闖軍,有的在道邊鋪上黃沙,擺上香案,用黃紙、紅紙寫上李自成的名號,上麵寫得五花八門,有的寫闖王,有的寫大順皇帝,另有些見識的便寫上永昌皇帝。

  李自成騎在馬上,見城中百姓熱情高漲,高呼萬歲之音不絕於耳,心情大是得意,微笑著向百姓揮手致意。

  這是他進城前和李岩商議好的計劃,此前闖軍攻破洛陽和西安時,雖軍紀嚴明,城中百姓並不知道,便有不少人投井、自縊、服毒。後來李岩內疚不已,向他痛陳利害,此次攻入京城,他也想有一番作為,便依李岩之計,提前張貼告示安定民心,免得百姓驚懼。

  待呼聲稍緩,李自成拱手朗聲道:“明朝多行不義,我大順便替天行道,望救萬民於水火,你等不用驚惶。”

  他拿過一支大弓和三支箭,取下箭頭,喝道:“大順士兵聽好,入城後如有傷一人者立斬,以此箭為令!”說罷彎弓搭箭,向後麵軍隊連射三箭。

  人群中爆發出陣陣雷鳴般的叫好聲,久久不能平息,京城內一片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