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0章 小乞兒登基為帝,好兄弟喜逢酒樓(1)
作者:烽火戲諸侯      更新:2021-12-21 12:22      字數:5084
  城外,硝煙四起。

  城內,亂象橫生。

  要知道,這座城,叫作太安城啊!

  整整兩百多年以來,從未有外敵大軍攻打過這座離陽京城!

  最讓他感到悲哀的是,對方之所以遲遲沒有攻破城池,隻是因為想要讓涼莽戰事不至於太早落幕而已!

  趙室天子趙篆,獨自坐在那間曆代君主都曾在此讀書識字的勤勉房,門口隻站著那位門下省左散騎常侍,陳少保陳望。

  年輕皇帝坐在自己少年時求學所坐的位置上,抬頭望向勤勉房師傅開課授業的地方。

  沒人知道這位原本誌存高遠的年輕君主,內心深處到底是怒火還是悔恨,或是落寞。

  很奇怪,這位皇帝陛下,從皇子到登基,都沒有任何不好的名聲,半點都沒有,事實上哪怕他不是先帝長子,他的登基稱帝,依然十分名正言順,顯得是那麽眾望所歸。

  而在他坐龍椅之後,明明並無半點不妥之處——他有名士雅量,有明君氣度,有聲望民心——可到最後,一統中原的離陽王朝,老皇帝趙禮、先帝趙惇,傳到趙篆手裏,又葬送在他手裏。

  春秋之中,亡了國的皇帝,有些必須死,有些不用死。前者如昔年大楚薑氏皇帝,後者如舊南唐末代君主。

  雖說這位年輕皇帝屬於前者,可趙篆其實並不在乎自己的生死。

  他隻是想在這裏想明白一件事:為什麽到最後自己會輸得無聲無息,好像是驟然倒塌的一座高樓,瞬間分崩離析,甚至讓人根本來不及補救。

  是雄才偉略的祖父就已經錯了,還是趙室基業在父皇手上變得搖搖欲墜?

  背對陳望的皇帝陛下,神色安靜。

  陳望突然看到站在廊道盡頭的那位“年輕”宦官。

  陳望欲言又止。後者緩緩前行,沿著廊道一直向前,與陳望擦肩而過,繼續前行,最終一個拐角,就那麽消失了。

  從頭到尾,無聲無息。

  陳望閉上眼睛,滿臉痛苦。

  不知何時,皇後娘娘嚴東吳姍姍而來,哪怕是到了這一刻,她依然風姿如舊。

  陳望讓出門口,作揖行禮。

  嚴東吳點頭還禮後,走入勤勉房,坐在皇帝陛下的身邊,沉默不語。

  趙篆轉過頭,笑道:“你來了啊。”

  嚴東吳微笑道:“陪陪你。”

  趙篆輕聲道:“朕以為盧升象會如吳重軒、宋笠那般,眼見形勢不妙便投降了之,不料他竟然死戰到了最後,麾下京畿大軍,十去七八!朕以為膠東王趙睢、世子趙翼,會如顧劍棠那般按兵不動,不料父子二人竟然揮師南下,麾下騎軍全軍戰死!朕又以為那位兩淮道節度使許拱,會如盧升象、趙睢那般戰死殉國,不料他在今日讓人交給了朕一封密信。他在信上大致是這麽說的:‘當今天下,邊塞已經沒有徐驍,朝中也無張巨鹿。我許拱實在不願效死盡忠離陽趙室,我兩淮僅剩邊軍精銳,與其在中原版圖同室操戈而亡,不如像北涼邊軍那樣,人人向北背南而死。’”

  趙篆竟然輕笑出聲:“這位國之砥柱的邊關大將,密信上的最後一句話,是‘陛下若不答應,微臣亦無辦法’。”

  嚴東吳眼神冷厲:“禍國賊子!”

  趙篆搖頭自嘲道:“不太忠心而已,亂國還算不上,一開始許拱還是打了好些關鍵勝仗的,否則燕剌王他們都要沒臉皮這麽演下去。這封信,許拱不是給朕看的,其實是給趙炳、趙鑄父子看的。咱們這位許大將軍,用心良苦啊。”

  嚴東吳咬牙切齒道:“最可恨是陳芝豹!最可恥是顧劍棠!”

  趙篆還是搖頭:“陳芝豹的六萬步卒和兩萬精騎,戰力再厲害,這位白衣兵聖用兵再出神入化,也不可能徹底阻斷隔絕兩遼邊軍的南下,這中間既有顧劍棠不願耗盡精銳的關係,也有麾下諸多將領不得不藏私的原因。”

  趙篆感歎道:“不管怎麽說,陳芝豹確實無愧白衣兵聖的美譽,難怪先帝對他那般推崇青睞。”

  嚴東吳神情落寞。

  趙篆笑道:“朕應該慶幸陳芝豹沒有留在北涼輔佐那個人,否則這個天下不但不屬於朕了,還會不姓趙啊!”

  嚴東吳低下頭,摸著自己的肚子。

  趙篆伸手摸了摸她的腦袋,這位年輕天子流著眼淚,嗓音卻無比溫柔道:“好好活下去,和孩子一起好好活著,隻求平平安安的,一輩子都不要告訴他爹是誰。”

  趙篆好像是在對不存在的人物說道:“你與我趙家數百年香火恩誼,趙篆隻求老神仙你帶著她,安然離開太安城。”

  不知何處,似在耳畔,又似在天邊,響起一聲歎息,然後說出一個字:“好。”

  這一天,離陽皇帝趙篆手捧玉璽,親自出城請降。

  納降之人,不是剛剛稱帝一旬時光的趙珣,甚至不是燕剌王趙炳,而是世子殿下趙鑄!

  早年趙鑄與陳芝豹一行人離別之後,張高峽在山頂上最後對趙鑄說的那句話,她果然說到做到了。

  很多年後,在那個祥符年號改為陽嘉的冬天,她已經是離陽新朝的皇後。

  已經改為太平城的京城內,在那座依舊沒有改名的武英殿,那名身材修長的青衫男子腰佩涼刀,渾身浴血,緩緩走入大殿。

  他身後有一襲白衣,她腰佩春雷、繡冬雙刀,幫前者守在大殿門口,殿外是黑壓壓的數千禁衛鐵甲。

  已經貴為皇後的她,在那一天仍是仗劍而立,就站在大殿之上,攔在兩個男人之間。

  一個是世間身份最尊貴的男人,一個是天下最無敵的男人。

  曾是最要好的兄弟。

  前者要殺後者,隻是沒有成功而已。

  後者在步入大殿的那一刻,就將那柄涼刀放入刀鞘。這個動作,充滿了不加掩飾的濃重嘲諷。

  他的視線越過女子身形,沒有說話。

  身穿龍袍的新帝趙鑄從龍椅上緩緩起身,一步一步走下台階,擋在張高峽身前,與那個男人麵對麵對視。

  張高峽顫聲怒斥道:“徐鳳年!你難道真要再次天下大亂?!你知道北涼和中原要枉死多少將士百姓嗎?!”

  那一襲青衫根本沒有理睬這位母儀天下的女子,隻是安靜地望向那一襲龍袍,問道:“為什麽?”

  趙鑄平靜道:“小乞兒想請你喝最好的酒,可皇帝趙鑄想永無後患,趙室子弟高枕無憂。就這麽簡單。”

  那人笑了笑,又問道:“就不能坐下來,喝著酒,好好說?”

  趙鑄搖頭道:“這就是現在我趙鑄能穿這件衣服的原因。”

  看到那人伸手握住刀柄,趙鑄隻是閉上眼睛,紋絲不動,束手待斃。

  張高峽剛要向前衝出,卻被趙鑄一把死死攥住手臂。

  臉色蒼白的她五指鬆開,長劍頹然墜地。

  是啊。

  一座京城,數百位高手,整整三萬鐵甲,都不曾攔住他,她張高峽又如何阻擋?

  她同樣閉上眼睛,隻是雙手都握住了自己男人的手臂。

  不知何時,她仿佛察覺到皇帝陛下向後踉蹌了一下,好似被人一拳捶在胸口。

  她猛然睜眼,轉頭後隻看到趙鑄一臉茫然,卻毫發無損。

  而那個人收起拳頭已經轉身離去,輕聲道:“以後善待北涼,我會在京城以外的地方看著你的,小乞兒。”

  那個男人和那位白狐兒臉,一掠而逝。

  趙鑄低下頭,哽咽道:“小乞兒錯了,真的錯了……”

  除了她,已經無人聽。

  江湖從此去,一蓑煙雨任平生。

  此生轉身後,也無風雨也無晴。

  金戈鐵馬。

  寫意風流。

  慷慨激昂。

  波瀾壯闊。

  浩然正氣。

  書聲琅琅。

  珠簾叮咚。

  天下太平。

  京城外,兩騎遠行。

  一場鵝毛大雪紛紛落人間。

  白狐兒臉問道:“不後悔?”

  青衫徐鳳年微笑道:“隻為北涼問心無愧。”

  白狐兒臉滿臉怒意:“可是你讓我很失望!”

  徐鳳年臉色溫柔,轉頭笑問道:“那怎麽辦?”

  白狐兒臉冷哼一聲,沒有看他,破天荒有些臉紅,用天經地義的語氣說道:“徐要飯的!你做我的媳婦!”

  徐鳳年朝她伸出大拇指:“技術活兒!本世子殿下,必須賞!”

  白狐兒臉伸了個懶腰,嘴角偷偷翹起,氣呼呼道:“可是我媳婦的媳婦,有點多啊。讓我數數看:薑泥,陸丞燕,王初冬,紅薯,青鳥,裴南葦,呼延觀音……”

  她一直數下去,怎麽感覺就沒有個盡頭?

  某人抬頭望天:“咦?好大的一場雪啊!好像跟當年咱們剛遇見的那次,差不多大小。”

  她忍住笑意,也跟著抬起頭,輕聲感慨道:“是啊。”

  大雪之中。

  比起當年的一把繡冬、一把春雷,如今多了一柄涼刀。

  雪中的江湖,以他們而起,又以他們而終。

  善始且善終。

  有座小鎮,大概是太過偏遠的緣故,早年逃過了那場春秋硝煙,這次竟然又逃過了這場中原戰火,從頭到尾,都沒有聽到那種演義小說中的鐵騎陣陣、說書先生嘴裏的那種鐵甲錚錚。

  隨著太安城那邊的塵埃落定,亂世氣息驟然而去,更加恢宏的盛世氣象驟然而至。

  對於這座小鎮而言,最直觀淺顯的景致,便是去那棟兄弟樓喝酒聽書的客人越來越多,最終人滿為患。有些恰好囊中羞澀的客人,便借坡下驢地跟酒樓掌櫃夥計說他們不在乎位置,在門檻喝酒便是,反正也不耽誤聽說書先生說故事。

  方圓百裏都曉得這棟酒樓的招牌,不是什麽稀罕的醇酒佳釀,也沒有什麽賣酒撩人的動人婦人,而是酒樓裏的那位年邁說書先生,獨坐大堂中央,四麵皆酒桌。

  老人坐在一條小凳上,身邊擺放一張小桌,桌上一塊驚堂木,擱兩三壺酒、一隻大白碗、一碟花生米,僅此而已。

  這一天晌午過後,等到飯桌客人都撤去菜肴盤碟,換上了大小各色的酒壺、酒壇、酒碗。說書先生從後堂緩緩走出,老人離著那張桌子還隔著二十多步遠,根本就是尚未開口,就已經引來整棟酒樓上下兩樓震天響的喝彩聲。

  老人高高舉起雙手緊握的拳頭,向四方致意,酒樓內的大聲喝彩,更是此起彼伏,好一個熱鬧喧沸。

  討盡了便宜的說書先生大袖搖擺,高人風範十足地坐在那張小凳上,一番故作模樣地正衣襟而危坐,這才伸手抓起那塊驚堂木,重重一敲桌麵,朗聲道:“上回最末,說到了第二場涼莽大戰在即,十八位中原大宗師聯袂而至!”

  老人又是一拿一放,驚堂木再次猛然敲桌,老人中氣十足地沉聲道:“千秋興亡,軍國大事,最費思量!最費思量!”

  就在此時,有聽客扯開嗓門高聲笑問道:“上回最後,你這老頭兒賣了個關子,說那位江湖人稱汴京居士的張飛龍張大俠,向咱們北涼王討教了如何與仙子女俠們打交道的學問,北涼王到底是咋說的啊?!咱們都等著呢!大夥兒,你們說是不是啊?”

  酒樓上下,幾十桌客人,齊齊轟然應諾。不少將刀劍擱在桌麵上的江湖豪客,都開始喝倒彩,許多年輕遊俠兒更是使勁吹口哨。

  說書先生顯然早已熟稔此等情景,老神在在地給自己倒了一碗酒,哧溜一聲,津津有味。事實上在每回說書的尾聲,賣關子抖包袱一事,本就是這棟酒樓掌櫃手把手傳授給老人的壓箱底絕學,吊足了聽眾胃口,才能有回頭客嘛。

  老人悠悠然放下酒碗後,笑道:“若是你們不提及,老夫還真給忘了這一茬,莫急莫急,容老夫緩緩道來!這人跟人打交道啊,是一門學問,若是初出茅廬的江湖少俠結識那些高高在上的漂亮仙子,就更是大學問嘍。世間仙子女俠分兩種:一種是大雪坪徽山紫衣、金錯刀莊主童山泉之流,她們終究是鳳毛麟角,屈指可數,恐怕任你走遍大江南北,闖遍了江湖,也還是可遇不可求,老夫就不提如何打交道了;還有一種呢,嗯,當初北涼王正是這般傳授張飛龍張大俠的,北涼王他老前輩是這般說的,諸位可要豎起耳朵聽仔細嘍!這等金玉良言,過了這村就沒那店……”

  得,看那老頭子側身拿酒碗的破架勢,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咱們又該掏錢了。

  果不其然,有兩位相貌清秀的酒樓賣酒小娘,就已經在酒桌間隙之中姍姍而來,倒是不求錢,而是端著一塊木板,擱著十幾壺價格不菲的好酒,也不求人購買,誰愛喝酒便自行拿去。

  最開始酒樓玩弄這把戲的時候,沒人願意接招,隻是扛不住老說書先生沒人拿酒就死皮賴臉耗著不說書啊!

  如今酒樓客人早已見怪不怪,也懶得計較那點碎銀子了,掏腰包唄,還能咋的,反正來這裏的大爺們也不差這點錢,何況今天你拿酒,明兒他破費,後天再換人打腫臉充個胖子,賣酒的買酒的,到底都還算滿意。

  不過要說這酒樓老板也真是夠缺德的,這種軟刀子割肉的損招也想得出來!

  好在酒樓也足夠聰明,人心拿捏得很準,這種事,曉得講究一個事不過三,一般隻是開頭來一次結尾來一次,倒是沒惹人厭煩,久而久之,就成了個酒樓不成文的規矩,甚至成了這裏的特色之一。

  兩位小娘端著的二十多小壺酒,很快就給客人取走拿光。

  說書先生隨即繼續說道:“那位西北王爺對咱們張大俠說了,和那些裝模作樣的假女俠偽仙子過招,其實挺好玩的。按照那位藩王的說法,首先啊,切記切記,你絕不能未戰先降,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就覺得那些仙子女俠是天經地義的高人一等!你要告訴自己,眼前那些女子再美豔動人,再孤傲清冷,她們也是要吃喝拉撒的,也是要去蹲茅坑的!吃了蔥蒜魚肉啊,也是要放臭屁的!”

  先是滿堂愕然。

  然後便是震天響的喝彩。

  此言,的確讓人隻覺得醍醐灌頂啊。

  二樓,圍欄上趴著一個滿臉笑意的男人,左手邊踮腳站著個小丫頭,右邊蹲著個虎頭虎腦的小男孩,兩個孩子腰間都懸佩了一把小木劍。這個男人正是這棟酒樓的掌櫃,他曾經是這裏的店小二,當了夥計沒幾年,很快就從老掌櫃那裏把整棟酒樓都給盤了過去,這生意做得紅紅火火,蒸蒸日上,據說已經去了州城那邊買宅子養老的前任掌櫃,今年開春僅是拿到手的去年分紅,就有小三百兩銀子!這位新掌櫃的,這兩年可是這座縣城小鎮的大紅人,厲害著呢,跟許多有秀才功名的讀書老爺們都關係好得很,要不然縣令和主簿這麽大的父母官,能隔三岔五就來這兒喝酒?別的酒樓,請得動這兩尊大菩薩?花錢求都沒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