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7章 太安城山雨欲來,楚狂奴冒死報信(2)
作者:烽火戲諸侯      更新:2021-12-21 12:22      字數:5089
  名叫杏花的婢女憂心道:“公子,外邊世道好像越來越不太平了,我去買菜的時候,聽說三位叛亂藩王一路打過來,隻差沒跟盧侍郎的大軍撞上了,京城米價漲了好多,咱們再不多趕緊囤些,就麻煩了。”

  如今以白衣之身笑傲王侯的年輕人柔聲道:“放心,餓不著咱們。不過家有餘糧心不慌,終歸是不錯的。”

  她欲言又止,終於還是忍不住小聲問道:“公子,咱們守得住嗎?是不是隻要顧大柱國的兩遼邊軍南下馳援,就一定能夠成功平亂?可是連我都知道蜀王陳芝豹用兵很厲害,他幫著燕剌王他們為虎作倀,如何是好啊?”

  執掌離陽趙勾的陸詡輕聲說道:“那位白衣兵聖選擇接納吳重軒部大軍,不僅僅是想要速戰速決,也意味著他視線最遠處的風光,不在這座太安城,而是顧劍棠的兩遼邊鎮。”

  杏花一臉茫然:“啊?他想什麽呢?”

  陸詡玩笑道:“那就隻有天曉得了。”

  她小心翼翼遞給陸詡一杯熱酒。這幾年朝夕相處,兩人早已心有靈犀,陸詡雖目盲卻自然而然接過酒杯。在陸詡低頭飲酒的時候,她感歎道:“唉,才二十來年太平光景,就又要兵荒馬亂了。”

  陸詡嘴角翹起:“咱倆大概能算是運氣好的,恰好剛剛活在這二十年裏頭。永徽前期,和今年祥符三年入夏以後的中原百姓,之前的老人,現在的孩子,都得膽戰心驚活著。”

  她展顏一笑:“公子說得是。”

  陸詡轉頭“望向”半掩半開的屋門,嘴唇抿起,神色恬靜。

  她望向公子的側臉,眼神癡癡。

  她沒有任何奢望,隻希望自己能夠陪在他身邊,直到看到公子緩緩白頭,而公子卻永遠不會看到她白發蒼蒼的不堪老態。

  陸詡緩緩回過頭,打破這份寧靜:“我今天已經遣散趙勾諜子了,什麽話都能說。”

  杏花猶豫道:“公子,你會不會偶爾也感到寂寞?”

  目盲年輕人笑著搖頭:“我啊,醯雞處甕,怡然自得。”

  杏花吐了吐舌頭:“公子寧靜淡泊,真是厲害。”

  他自嘲道:“井蛙說海,夏蟲語冰,才是厲害。”

  她聽不太懂,也就沒有說話。

  陸詡突然說道:“記得我家鄉有泉水,被大奉朝茶聖譽為天下第九名泉,若是將泉水倒入杯中,水麵過杯而不外溢,甚至能夠浮起銅錢。”

  杏花瞪大那雙秋水眼眸:“真有這麽神奇?”

  陸詡哈哈大笑:“水浮銅錢,肯定是假,不過如醇酒沾杯,倒是真事。如果有機會,以後咱們用那裏的泉水煮酒。”

  杏花使勁點頭。

  陸詡微微仰起頭,小聲道:“此泉最可人,春風十八回。”

  她好奇問道:“公子,是誰作的詩,挺好的。”

  陸詡伸出手指,指了指自己,笑臉溫柔。

  杏花立即一本正經道:“真是頂好的詩文!”

  陸詡指了指她:“你這馬屁拍得不太好。”

  杏花有些赧顏。

  陸詡向身邊的女子輕輕攤開一隻手掌。

  她如遭雷擊,怯怯柔柔,終於鼓起勇氣伸出她有些冰涼的纖細柔荑,放在他的手心上。

  陸詡握緊她的手,說道:“杏花,我是個瞎子,以後你就幫我看看那些大好河山,你看見了,我就看見了。”

  她哽咽道:“公子別嫌棄我笨。”

  陸詡搖頭柔聲道:“夫君不敢。”

  屋外大雪紛飛落人間,屋內人心溫暖如春。

  祥符四年,初春。

  去年末最後的那場鵝毛大雪,尚未消融殆盡。

  膠東王趙睢盡起精銳揮師南下,同時河州將軍蔡柏部精騎與楊虎臣、韓芳部騎軍成功合龍,靖安道節度使馬忠賢宣稱麾下聚集十萬精銳,即將向東突進。

  這些好消息使得今年的初次朝會,增添了許多連過年都不曾有的喜慶氣息。

  退朝後,孫寅在人群中找到範長後,說是最近撿漏了一本殘譜,當真是神功大成,棋力暴漲,絕對能夠在棋盤上要這位十段棋聖好看。

  範長後原本與同在翰林院任職的宋恪禮並肩而行,兩人意氣相投,關係莫逆,家道中落的那位宋家雛鳳一向沉默寡言,唯獨與範長後經常秉燭夜談。

  範長後聽到孫寅的一番挑釁後,笑著答應下來,相約今晚在孫寅的那棟宅子一較高下。孫寅反複提醒這位大國手,登門之前切莫忘了順路捎帶停馬坊的柳記羊肉,範長後隻得許諾就算人不到,也決不讓羊肉失約,孫寅這才罷休。

  上屆科舉狀元郎李吉甫一路小跑,來到狂士孫寅身邊的時候,有些喘氣,被孫寅狠狠白眼後,李吉甫笑臉靦腆。

  相貌平平且性情木訥的李吉甫,一直被譏諷為離陽科舉曆屆一甲三名的墊底人物,既無名士風流,也無事功韜略,別說與那位風流卓絕領銜永徽名臣的殷茂春相比,就跟同屆科舉的榜眼高亭樹、探花吳從先比,都遠遠遜色。身世背景,仕途前程,京城清望,皆是如此。李吉甫整整三年碌碌無為,名聲不顯。如今馬上就要迎來下一場殿試,雖然尚未有結果,可是去年秋的秋闈會元秦觀海,無論風采還是氣度,都已經比李吉甫超出一籌。世家子弟秦觀海在太安城本就聲名鵲起,又有晉蘭亭、高亭樹等人幫忙鼓吹造勢,李吉甫便自然而然淪為綠葉,時不時被拎出來冷嘲熱諷。

  李吉甫這個老實人唯一引人注目的地方,大概就是心甘情願做北涼狂士孫寅的跟屁蟲了,有事沒事就去找剛剛轉入禮部當差的孫寅,每次退朝都會跟在孫寅屁股後頭,好像不這樣做就不安心,廟堂文武對此早已見怪不怪。反觀孫寅,可真是不消停的主,在國子監那場辯論舌戰群儒得以名聲大噪之後,很快丟了官,在一年之中就又從兵部轉入禮部,沒過多久就接連大罵一尚書二侍郎三郎中,害得僥幸逃過一劫的那位僅剩郎中,幾乎次次上朝都要被別部大佬追著詢問,諸如“馬郎中,昨日可曾被那一位堵門痛罵?”“今日可能繼續幸免於難?”“馬大人一定要堅持住啊,我可是押你這個月都安然無恙的!下月的俸祿還能否落袋,可就靠你了!”

  很快這位馬郎中就莫名其妙成了朝野皆知的出名人物,足可見“禮部小官”孫寅的囂張氣焰。

  黃昏中,在孫狂人那座租賃而來的小宅子,對弈雙方,竟然不是自詡棋力通神的孫寅和範長後,而是一個貌不驚人的外鄉士子,在跟早已名動天下的祥符棋聖,在棋盤上捉對廝殺,而且六十餘手後,前者依然不落下風,越是知曉範長後雄渾棋力的知情人,越曉得這份殊為不易。當世棋壇公認被譽為“範子”的範長後,實力已經超越西楚國師李密,極有可能直追黃三甲和曹長卿,勝負在五五之間,所以就有了個“徐渭熊不至京城,一臂之內範無敵”的諧趣說法。

  離陽棋待詔幾位國手輸得心服口服,其中著有《桃泉弈譜》的棋壇名宿袁昧更是坦言,範長後先手無敵,是一種誤解,隻是因為京師之中,無人能夠真正將棋局拖入中盤而已。

  除了孫寅和下棋兩人,屋內還有李吉甫和宋恪禮。孫寅蹲坐在小板凳上,兜著一大碟花生米,君子是觀棋不語,棋力不濟的孫寅則是觀棋胡亂語,所幸那名年輕士子根本就沒有聽從他的建言。宋恪禮沒有觀戰,在翻閱孫寅不知從何處撿漏得到的一部奉版古籍。無椅子凳子可坐的李吉甫就直接蹲在孫寅身邊,偶爾從碟子裏拈起一粒花生米,細嚼慢咽,若是拿得快了,就要被孫寅一巴掌狠狠拍掉,李吉甫便隻能一臉悻悻然。

  八十餘手後,那名年輕士子投子認輸。雖說此人實力已經極為驚世駭俗,但美中不足的是拈子也好,落子也罷,姿態太上不了台麵,與那份瀟灑寫意沒有半顆銅錢的關係。

  範長後抬起頭,望向那位低頭凝視棋局的同齡人,溫和問道:“劉兄,敢問你學棋多少年了?”

  姓劉的年輕人抬起頭,微笑道:“不足三年,是進京趕考後才會的,下得也不多,幾位好友在去年離開京城後,就沒人願意陪我下棋了。”

  範長後苦笑道:“劉兄在棋盤上有如神助,了不起。”

  孫寅快意大笑,感覺比自己下贏了範長後還要痛快。這個姓劉的趕考士子,是他連拐帶騙外加強拉,才好不容易給折騰到這棟宅子的,哪怕是這樣,如果不是孫寅的北涼身份,這個家夥恐怕依舊不會來此借住。年輕人姓劉名懷,也是北涼人,是去年唯一參加秋闈會試的士子,隻不過名次極其靠後,勉強能夠參加殿試,若是按照會試成績,肯定是一個同進士出身而已。隻不過劉懷卻算不得籍籍無名,因為有位沒有功名在身的張姓中年儒士,在國子監門口幫劉懷抄過經文。劉懷在這裏落腳後,深居簡出,潛心學問。而狂士孫寅在北涼道家鄉求學之時,就以“製藝超群”著稱,當時連在國子監擔任左祭酒的姚白峰這等首屈一指的文壇大家都情願為其大力揚名,之後穩坐中書省第一把交椅的坦坦翁桓溫,亦是親自驗證過此事,不得不一邊教訓孫寅要低調做人,一邊又捏著鼻子氣哼哼說“此子科舉奪魁,如探囊取物”。

  劉懷在此準備今年春的殿試,自然受益匪淺,而且劉懷雖然性格嚴謹,但是並無傲氣,討教學問,不遺餘力,幾次挑燈夜讀至不解處,必然一一記下,然後隻在清晨時分,等到需要參加早朝的孫寅起床開門,才一一詢問。隻不過孫寅雖然有問必答,卻起床氣頗重,依然少不了罵劉懷幾句“勤懇有餘,資質稍顯不足啊”“連李吉甫那個笨蛋也不如”之類的。若是起床氣不大的時候,倒也會拍拍劉懷肩膀,勉勵幾句:“沒事,文章寫得跟李吉甫半斤八兩,也不算太丟人,畢竟你們不是我孫寅嘛,劉懷李吉甫之流,十年一出,可我孫寅百年難遇啊!”“劉懷老弟啊,讀書人的本事,不在殿試上見功力的,殷茂春中過狀元吧,可他的恩師,咱們張首輔當初殿試才第幾?你再瞧瞧李吉甫這家夥,不也中過狀元,跟我這個連殿試都沒參加過的人,能比?”

  經常在此借住的李吉甫,每到這個時候,總會笑著不說話。

  他娘的,要知道李吉甫雖說仕途不順,可他的科舉文章,當真是誰都挑不出半點瑕疵的狀元文!

  三年前他的那篇經義文章,某位前輩狀元甘拜下風,在公開場合笑稱:“能不與李吉甫同年殿試,我何其幸也!高榜眼吳探花,何其不幸也!”

  也虧得李吉甫竟然從不反駁半句。

  劉懷一開始隻當那位性情溫良的李兄,隻是與祥符元年的狀元李吉甫同名同姓而已,等到得知真相後,不得不私下直言勸說孫寅,最少在自己麵前不要那麽笑話李兄。可是孫寅大袖一揮,撂下一句:“被我孫寅痛罵羞辱之人,不計其數,被我孫寅勉強認可之人,寥寥無幾,李吉甫高興還來不及,哪裏會生氣!”

  與李吉甫認識後頗為投緣的劉懷一怒之下,差點就要搬出宅子,還是李吉甫竭力阻攔,兩人在門外一番交心言語後,劉懷這才回到宅子,之後半旬時間孫寅終於強忍衝動,不過明顯憋得厲害。

  最後是李吉甫在一次孫寅強行把到嘴邊的話語咽回肚子後,撓撓頭笑道:“孫哥,想說我就說吧。你不自在,我其實更不自在。”

  孫寅指著李吉甫,望著滿臉無奈的劉懷,得意道:“聽見沒?!”

  跟孫寅相處久了,學了好些不入流口頭禪的劉懷忍不住嘀咕道:“他娘的沒天理,還他娘的沒王法了!”

  故而三人相處,還算融洽。

  劉懷也知道,李吉甫是大有真才實學的,最重要的是有一種更為難得的“中正平和”,無傲氣有傲骨,絕非那種“貌似忠良人,實則奸猾心”之徒。

  今天劉懷隻知道孫寅有棋友到家裏下棋,氣韻不俗的兩位客人到了以後,孫寅也沒有介紹身份,隻說如果贏了那家夥,就帶他和李吉甫去街盡頭的那棟酒樓下館子去,可勁兒大魚大肉,我孫寅俸祿到手,跟那些孔方兄鉚上了,不夠的話還能賒賬嘛,孫寅兩個字,還不值他個幾萬兩黃金?

  所以劉懷隻知道兩人一個姓宋一個姓範。

  這個時候聽到姓範的年輕人稱讚自己“有如神助”,還說“了不起”,劉懷就有些神情古怪:就我這個無意間才學會下棋的門外漢,你這麽吹捧我,不合適吧?

  敏銳察覺到劉懷的視線,範長後也很無奈啊,他又不是孫寅,沒那臉皮自報名號。

  孫寅越發樂得不行,抓起碟子裏最後一把花生米,分了一半給李吉甫,起身後抖了抖袍子,這才壞笑道:“劉懷,知道這家夥是誰不?棋壇‘範子’,十段棋聖,我朝第一大國手,曹官子第二,大名鼎鼎的翰林院黃門郎,範短先!”

  範短先?

  竹筒倒豆子,這麽一大通綽號名頭給孫寅喊出來,就連在遠處看書的宋恪禮都忍俊不禁,輕輕搖頭。

  範長後伸手扶額。

  劉懷不笨,很快醒悟,起身作揖道:“劉懷謝過範先生指點。”

  範長後趕緊起身還禮:“切磋而已,不敢指教。”

  孫寅白眼,轉頭對李吉甫說道:“瞧見沒,酸儒!還是兩個!”

  不等李吉甫說話,孫寅歎氣道:“加上你,三個!”

  隻是不等孫寅繼續說話,宋恪禮已經說道:“不勞孫兄褒獎,加我,四個!”

  孫寅沒來由冒出一句,直白至極:“宋恪禮,不是我說你,既然你與小國舅嚴池集相熟,算得上是君子之交,又何必在意那些閑言碎語。唉,到頭來便宜了範短先,在你們兩人之間橫插一腳。”

  捧書的宋恪禮深呼吸一口氣,不說話。

  孫寅仍是不願就此作罷,念念叨叨道:“宋恪禮啊,須知情至濃處便轉淡,好好一對美眷良配,可別因為你一人負氣用事,就白瞎了月老紅線。”

  劉懷和李吉甫麵麵相覷,難不成這裏頭還真有玄機?

  大致知道內幕的範長後強忍笑意。

  宋恪禮揚起手中那本相當珍稀的奉刻版古書:“小三百兩銀子!別一不小心給火燒了,連三十兩都不值了!”

  孫寅趕緊伸出大拇指,嘖嘖稱讚道:“直搗黃龍,用兵如神!我服了!”

  宋恪禮冷哼一聲,繼續看書。

  劉懷試探性問道:“範先生,能否再下一局?”

  範長後笑著點頭:“喊我名字即可。”

  兩人坐回凳子,繼續再戰。

  百無聊賴的孫寅沒了觀棋興致,隻得發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