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4章 陳少保秘密赴涼,新天人橫空出世(3)
作者:烽火戲諸侯      更新:2021-12-21 12:21      字數:5047
  徐鳳年緩緩道:“孤陰不長,世間唯有龍氣至剛至陽,所以你才做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壯舉,做到人間證長生。”

  年輕宦官沒有開口說話,卻有聲音從井底傳出,叮叮咚咚十分悅耳,就像是有人僅用手指敲打水麵,便奏出一篇繞梁不絕的仙樂。

  “既然你已經道破玄機,那麽也應該知道我在遂安城內才是長生之人,離開了遂安城,算不得真長生,相信這也是你在看到我後沒有立即退去的原因所在。”

  徐鳳年點了點頭,然後納悶道:“遂安城?這可是很久之前的老皇曆了。”

  年輕宦官轉頭望向太安城方向,這一次聲音出自轆轤轉動之間。

  “離陽開國之始,我便已經在遂安城宮中當差,那時候趙家的那座立足之地,還沒有改名為太安城。這兩百多年,看過很多生生死死,坐龍椅和想坐龍椅的,讀書的,拎刀披甲的,都死了,甚至連他們孫子的孫子都死了,我還活著。”

  聽聞這般驚世駭俗的傳奇,饒是徐鳳年也感到匪夷所思。世間武夫飛升不易,更有長生隻在天上的說法,意思就是說在人間證道長生絕無可能,即便躋身陸地神仙境界,除非像洪洗象那樣自行兵解轉世,否則天地大道不會允許這樣“不合規矩”的人間存在。草木枯榮,生老病死才是天理。為此佛家摒棄肉身前往西天淨土佛國,道教修無為自然隻求成為山上人,追本溯源,都是有舍而有得。世上長壽人,如同武當山老真人宋知命那般活到兩個甲子的歲數,已經實屬不易,劉鬆濤之所以能夠比宋知命更勝一籌,也是在爛陀山畫地為牢與活死人無異的緣故,比起眼前之人,與國同齡,不可同日而語。

  看透徐鳳年心中的疑惑,年輕宦官又“閉口”說道:“我又不是修道之人,對飛升一事從來沒有念頭,生死隻在世間了。”

  徐鳳年直截了當問道:“那麽可是趙室先祖與你有過誓言,要你守護趙家子孫和離陽國祚?”

  年輕宦官搖了搖頭,言語聲音,從秋風中起。

  “曆代趙室皇帝知曉我的存在,可是未必能夠見到我,我需要汲取龍氣孕養氣血精元,以便長盛不衰,卻也不便近距離見到蛟龍真身。何況……”

  年輕宦官終於第一次流露出笑意,言語中也少了幾分肅殺氣。

  “何況一個小偷,鬼鬼祟祟摸些東西往自己懷裏揣著也就罷了,如果還正大光明出現在被偷東西的主人麵前,也太不要臉皮了。”

  徐鳳年啞然失笑。

  年輕宦官坐在井口上,既不正襟危坐,也無懶散意態,隻是就那麽自然隨意。

  遠處,已經遠離太安城在北涼歸隱山林的年邁太監,不斷在心中祈禱:千萬別打起來啊。

  坊間市井有句老話叫作“神仙都攔不住”,來形容某些事情的為難。

  而老太監眼中的那兩個人,才是名副其實的“神仙攔不住”啊。

  他們攔住神仙還差不多!

  “我自入宮以後,就再沒有離開過遂安城一步,偶爾會露麵,與人交手的次數不多,記住的人,就更少了。最近幾十年裏,那個叫曹長卿的讀書人,很……”

  年輕宦官突然沉默下來,好像是不知如何形容記憶中那個豐神玉朗的西楚儒生,到最後,年輕宦官也沒有為西楚曹長卿蓋棺論定,就此一帶而過,抬起頭,看著徐鳳年,第一次真正開口問道:“你會不會篡位登基做皇帝?”

  徐鳳年坦然道:“因為徐驍,我不會做皇帝。但如果徐驍走後,而我師父又能夠多活十年,我會為他爭一爭。”

  年輕宦官盯著徐鳳年的眼睛,點了點頭:“你我皆有誠意。”

  徐鳳年這位北涼王的誠意,是直言相告,而這位宦官的誠意,則是主動離開京城來到北涼。

  當時徐鳳年在欽天監內外大殺四方,年輕宦官之所以不曾出手,想來是當時的中原形勢,還不至於讓北涼一念之間關係到天下姓氏的地步。

  果然,年輕宦官笑道:“如果早知如此,我在京城的時候就不會讓你離開。”

  徐鳳年笑道:“那時候你想留下我,也不太容易。”

  年輕宦官思量片刻:“當時有洪洗象殘留魂魄在你身側,又有鄧太阿一旁觀戰,確實不易。”

  年輕宦官伸出一手,徐鳳年也順勢坐在井口上。

  年輕宦官歎息道:“能夠坐下來,心平氣和地好好講道理,這樣的人越來越少了。我親眼看過很多人,官位越高,兵權越重,就越把持不住本心,幾乎所有離陽皇帝,更是如此。”

  徐鳳年笑眯眯道:“你說這種話的時候,殺氣全無,殺心卻起,不太合適吧?”

  年輕宦官神色自若道:“我何嚐不是在說自己?”

  徐鳳年無奈道:“不說武力高低,你我臉皮之厚,可謂棋逢對手。”

  年輕宦官仰起頭,暮色中,看見烏雲低垂,好像是要風雨欲來。

  他轉過頭,看向徐鳳年:“在太安城,就這幾十年裏,看到過年輕時候的徐驍,還有張巨鹿,而他們,我都不是很喜歡。第一次入宮覲見的徐驍,當時還是雜號將軍,渾身上下,都是一種遇神殺神遇佛殺佛的銳氣。翰林院擔任多年黃門郎的張巨鹿,當他走在退朝隊伍裏,哪怕他當時品秩很低,你一樣會從他身上看到那股舉世皆濁我獨清的傲氣。曹長卿三次進入皇宮,我都知道,但都沒有出現。

  “相比之下,我倒是看桓溫更順眼一些。頂聰明的一個人,卻裝了一輩子糊塗,處處與人為善,所以我有兩次單獨與他在宮中碰麵,相隔了差不多二三十年吧。第二次他仍是一眼認出了我,卻假裝沒有認出,笑著與我打了個招呼而已。

  “離陽曆代皇帝之中,當今年輕天子趙篆,算是最有雅量。當然,這也隻是與他父輩祖輩相比而言。”

  安安靜靜聽到這裏,徐鳳年笑道:“所以你才有這趟北涼之行?”

  年輕宦官搖頭道:“隻要還姓趙,是不是趙篆根本無所謂。”

  然後年輕宦官平淡道:“不湊巧,你姓徐,不姓趙。”

  隨著這句話說完,街上正好飄起了蒙蒙細雨,整條青石板小街的輪廓都好像柔和起來。

  這口水井位於驛館門口直街的拐角處,所以陳望在驛樓登高望遠,恰好能夠看到那邊的景象。雖然又是夜幕又是雨幕,可陳望依舊認出了那名出現在水井旁邊的年輕人的身份。

  陳望猶豫片刻,還是走下驛樓,隻是不等他走出驛館大門,就發現徐北枳已經早早坐在門檻上,攔住了去路。徐北枳不知道從哪裏又拎了壺酒,好似自言自語:“說好了不來,結果又來,最後又不見正主,看來這位平時瞅著氣韻平常的馬夫了不得啊。”

  陳望沉聲道:“徐北枳,你最好別攔我。那人的修為,絕對超出你的想象,甚至連你們王爺都無法想象!”

  徐北枳臉色如常,喝了口酒:“哦?”

  “徐北枳,也許徐鳳年不用畏懼世間任何人,但是他現在所麵對之人,是例外!”陳望語氣顯得無比焦急,顯而易見,能夠讓以沉穩著稱朝野的陳少保如此失態,肯定不是小事。

  徐北枳扭頭笑問道:“要不要喝口酒壓壓驚?”

  陳望差一點就要破口大罵,但是看著那雙清澈的眼睛,陳望重重歎了口氣,接過酒壺,狠狠灌了一口綠蟻酒。

  徐北枳沒有去接陳望遞還給他的酒壺,而是重新望向街道盡頭,喃喃道:“我跟那個家夥從北莽一路殺回北涼,其間多次九死一生,比如被提兵山第五貉堵住,可我都沒有懷疑過能夠活著來到北涼。內心深處,總覺得隻要跟在那個家夥身邊,就算天塌下來,他也會罵罵咧咧第一個頂上去。總之,他先死,才會死我們。”

  徐北枳咧嘴一笑:“就像這個家夥不會告訴我離陽朝廷如何看重我,我也不會跟他說這些。”

  突然徐北枳一拍大腿:“他娘的!在陵州龍睛郡跟鍾洪武掰手腕那次,我醉得不省人事,是這家夥背我回去的,可別說酒話都給說出去了!”

  陳望哭笑不得。都什麽時候了,你還惦念這種事情?

  這個時候,陳望記起戶部檔案裏,有關徐北枳一件很容易忽略不計的雞毛蒜皮小事,就是在北涼,關係莫逆的徐鳳年和徐北枳其實從不稱兄道弟,但徐鳳年是“柿子”,徐北枳是“橘子”。如果不是僅在北涼道,而是在一朝廟堂,兩人關係,大概可以稱為君臣相宜的典範了吧。

  陳望想起當今天子,會心一笑。他也坐在門檻上,自顧自喝起酒來。是很陌生的味道,畢竟十多年沒有喝過這種家鄉酒了。

  但還是覺得,北涼家鄉有養育之恩,離陽朝廷有知遇之恩。

  世間安得兩全法,家國兩不負。

  會不會到頭來皆辜負?

  就像辜負她一樣?

  陳望猛然仰起頭,一口喝光壺中綠蟻酒。

  徐北枳突然笑道:“陳大人,其實啊,說不定將來你有葉落歸根的一天。”

  陳望握緊酒壺,輕聲道:“再也不回了。”

  世間遺憾事,往往起始於“再見”二字。

  而世間幸運事,又往往在於之後真正再見之時。

  隻可惜,遺憾事多,而幸運事少。

  陳望重複道:“再也不回了。”

  年輕宦官緩緩站起身,一隻手按在水井轆轤之上:“你爹,張巨鹿,曹長卿,還有你,加上那些早已被人遺忘的離陽前朝老人,其實都是一種人,我都不喜歡,但是捫心自問,不喜歡的理由,竟然是羨慕你們。”

  年輕宦官陷入追憶:“離陽開國有幾年,那座為趙室子弟傳道授業的勤勉房就存在幾年,我很久以前非常仰慕讀書人,所以經常去聽那裏的那些讀書聲。很多內容我都忘記了,但是不知為何,至今還記得住一些:風雨淒淒,風雨瀟瀟,風雨如晦,既見君子……”

  既見君子!

  年輕宦官回過神後,低頭看著這個依舊坐在井口上的年輕藩王,笑道:“在我心中,曹長卿他們是君子,你也是,所以無論生死,我都很高興。”

  小街上的雨點越來越大,年輕宦官笑意也更濃:“也許被一個籍籍無名的宦官視為君子,算不得什麽值得高興的事情,是吧?”

  徐鳳年站起身:“被當作君子,當然值得高興。隻是見到你,我高興不起來。”

  年輕宦官微笑道:“不高興的話,就打一架?”

  徐鳳年笑著回答道:“正合我意。能用拳頭解決的事情最好別叨叨,打不過了,咱們再坐下來繼續講道理。”

  年輕宦官眼含讚賞之意,道:“怪不得說自己臉皮厚度相當,見識到了。”

  徐鳳年仰起頭,望向灰沉沉的天幕:“有人教過我,行走江湖,臉皮不厚不吃香。”

  就在此時,遠處樊小柴似乎受不了自己淪為看客,緩緩抽出腰間涼刀,開始在雨中狂奔,糜奉節根本阻攔不住。

  若是細看之下,就會發現樊小柴的衣衫在雨水濺射下,滴滴答答,看似輕緩,但是樊小柴原本僅是身體前傾的前撲之勢,在短短十數步之後,仿佛頭頂有山嶽壓下,被迫彎腰前衝。

  這條街上,一滴雨即一份真意。

  點點滴滴。

  樊小柴七竅開始流淌出猩紅血絲,但是這位執拗女子依舊瘋狂前衝,每一次雙腳踩踏在地麵上的聲勢都越發沉悶凝滯。

  背對樊小柴的徐鳳年隨手一揮袖,她頓時倒飛出去,撞在一堵牆壁上。

  緊貼牆壁的後背,血水與雨水一些滑落。

  糜奉節回頭看了眼去而複返的樊小柴,眼神無奈且驚懼。

  年輕宦官橫臂伸出,攤開手掌,所有滴落在他手心的雨點都沒有化作雨水,而是一滴滴彈射而起,也並非筆直彈起,而是一次次飛旋畫弧,最終聚攏成一個圓。

  年輕宦官笑道:“我其實不太會打架,不過……沒輸過。”

  徐鳳年這一次直接用左手按住腰間涼刀:“我年紀沒你大,但是打架次數肯定比你多,而我……沒死過。”

  沒輸過,當然平淡中見霸氣。

  沒死過,則聽著像個笑話,卻絕對讓人笑不出來。

  一條小街,兩位陸地神仙。

  一個最年輕,一個最年長,因為年齡懸殊好幾百年。

  風雨如晦,既見君子。

  可還是要打一架。

  老太監忍不住有些跳腳罵娘的衝動,不是說好的君子動口不動手嗎?!

  雨勢潤如酥,像那婉約美人緩緩織珠簾。

  年輕宦官手心之上那顆雨水凝聚而成的藏青色水球,懸空而停,微微起伏,隱約浮現電光閃爍,火龍遊走一般。

  握住刀柄的徐鳳年瞳孔微縮。

  天雷。

  世間人手握天雷?

  隻是這種事情發生在這位駐顏有術的宦官身上,反而不奇怪。

  此時此刻,年輕宦官再無先前的溫暾氣息,麵對半丈之外按刀而立的徐鳳年,麵容肅穆,眼眸漆黑如墨,如一條蛟龍看待一尾蟒蛇,既有俯瞰輕視之意,又蘊含著雷霆大怒。

  在這之前,兩人坐井觀天論道之時,年輕宦官不像是位跺一跺腳就讓江湖抖三抖的武道大宗師,倒像是一位年紀輕輕的私塾先生,不苟言笑,刻板孤僻,但是與對眼之人的言談舉止,都可謂謙謙君子,鋒芒內斂。

  但越是這種人,反常之時,尤為可怕。

  這就像當年自稱天下第二的王仙芝,突然有一天揚言要做那第一人,在那六十年裏,自然是誰擋誰死,恐怕連同鄧太阿、曹長卿在內所有日後大放異彩的江湖風流人物,都會早早夭折。

  又比如下山以後的洪洗象真正發起火來,又會是怎樣的光景?那一定無法想象。

  或許鐵了心想殺人的徐鳳年,也算,所以洪敬岩就在拓跋菩薩的眼皮子底下死了。

  眼前這位不知姓名的離陽宦官,正是如此。

  他五指微微縮,掌上天雷瞬間滲入手心,消散不見,但是整條手臂頓時呈現出火龍縈繞的詭譎景象。

  年輕宦官呼吸綿長,隱約間七竅間皆有七股纖細的白色氣息吐納出入,白皙如羊脂美玉的麵龐之上,如同倒垂七條白蛇。

  與此同時,徐鳳年不但已經拔刀出鞘,而且身形刹那間旋轉向前,雙腳離地,衣袖飄搖,簡簡單單一記滾刀劈向年輕宦官。

  後者隻是抬起那條“吞食”掉一顆天雷的手臂,雙指夾住那柄蘊含徐鳳年充沛神意的涼刀。

  雙指夾白虹。

  指縫間,電光火花瘋狂濺射,映照著年輕宦官那張臉龐熠熠生輝。

  眉間如又開天眼的徐鳳年默念一聲:“開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