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7章 徐鳳年大鬧禮部,欽天監嚴陣待敵(2)
作者:烽火戲諸侯      更新:2021-12-21 12:19      字數:5087
  靖安王趙珣是個什麽貨色,京城官員心裏都有數,別說大搖大擺穿著蟒袍到處閑逛,恨不得待在深宅大院內誰都不見。

  小吏牙齒打戰道:“北……北……北涼王,有什麽需要下官去做的嗎?”

  徐鳳年笑道:“剛才楊大人不是說讓你去兵部嗎?”

  額頭滲出汗水的小吏戰戰兢兢道:“不妨事……不妨事,王爺初來乍到,咱們這衙門太蓬蓽生輝了……”

  徐鳳年揮手道:“走吧。”

  就在小吏弓著腰準備腳底抹油的時候,隻聽這位惡名昭彰的西北藩王輕聲道:“黃潛善是吧,記得離開之前,大聲說一句,就說‘衙門重地,無關人等,沒有兵部許可,不得入內’。”

  唯命是從的黃潛善腦子一片空白,等到他老老實實喊完話走出去很遠,這名後知後覺的武庫司小吏才悚然驚醒,嚇得隻能顫顫巍巍扶牆而行,心想我是找死啊?

  隻是當他又走出去一大段路程後,好像突然想到了什麽,愣在當場,回頭望去,看向那個還站在原地的年輕藩王,那個自己幾年前還經常與同僚一起痛罵譏諷的年輕人。

  黃潛善眼神複雜,歎了一口氣,轉身前行。

  恐怕一輩子都不會有資格參與朝會的小官吏,逐漸沒有了驚懼和狐疑。

  隻是不知為何,覺得有些不是個滋味。

  徐鳳年上車的時候,徐偃兵問道:“怎麽不走進去看幾眼?”

  徐鳳年笑道:“徐驍年輕時跟人裝孫子的地方,就不進去了。”

  徐偃兵會心一笑,點頭道:“大將軍應該也是這麽想的。”

  馬車駛向並不遙遠的趙家甕,正值退朝,許多馬車迎麵而來,畢竟京城除了權勢煊赫的六部,還有足可謂龐雜繁多的大小衙門設在別處。

  一輛輛馬車、一位位騎馬官員與這輛不起眼的馬車擦身而過。

  徐偃兵在禮部衙門外停車,禮部官員的馬車或是坐騎早已把位置占滿,讓原本進出衙門的寬闊道路變得依舊擁擠不堪。沒有辦法,禮部如今是第一等清貴且顯貴的王朝重地,迎來送往極其繁重,許多以前都不樂意踏足禮部半步的別部官員,如今也隔三岔五來禮部找個郎中員外郎敘敘舊套套近乎,至於禮部尚書司馬樸華和左侍郎晉蘭亭就別奢望了,除非是別部侍郎一級的人物,否則是根本見不著麵的。話說回來,本身到了侍郎這個位置,既不太拉得下麵子,當然也無須用這種粗陋方法來籠絡關係。

  所以當徐偃兵隻是隨意停了個位置,很快就有禮部小吏走過來,倒沒有立即頤指氣使、惡語相向。太安城水深蛟龍多,已經有無數鮮血淋漓的前車之鑒總結出了一個道理:與人為善,能忍則忍,肯定不會有錯。當隻縮頭烏龜,總比做伸頭王八給人一刀剁下好吧?

  那名小吏很快就萬分慶幸自己的謹小慎微,當他看到那個掀起簾子的年輕人衣飾,立即就醒悟,不愧是禮部的人,比起兵部武庫司那兩人的荒唐滑稽,這家夥很快就深深作揖,畢恭畢敬道:“下官參見北涼王!”

  徐鳳年走下馬車,點了點頭,徑直走向禮部衙門。

  身後那個禮部官吏等到徐鳳年都走入大門了,還是不敢起身。

  一副恨不得彎腰作揖到天荒地老的謙恭架勢。

  為年輕藩王領路的,是一位運氣糟糕至極的禮部祠祭清吏司郎中,正巧跟這位北涼王狹路相逢,逃都沒地方逃,同行幾個下屬更是瞬間就跟這位郎中大人拉開了大段距離,連半點舍生取義的覺悟都沒有。

  如今禮部的門檻不容易進?若是沒有品秩足夠的熟人領路,就會被憋了許多年怨氣的其他禮部官員百般刁難?事實自然是事實,可是眼前這一位,會管你這些狗屁倒灶的規矩?人家還是北涼世子殿下的時候,就已經可以佩刀上殿了!

  所以當祠祭清吏司郎中聽北涼王說要見老尚書的時候,屁都不敢放一個,低頭哈腰幫著帶路,隻說尚書大人退朝後還有一場雷打不動的禦書房議政,可能需要王爺稍等片刻。

  徐鳳年走入司馬樸華那間屋子,也沒有拒絕那個禮部郎中的端茶送水。

  看到年輕藩王站在尚書大人的那幅心頭愛《蛙聲出山泉》前駐足欣賞,小心翼翼遞去一盞熱茶的郎中大人這才記起一事。在北涼世襲罔替後,這個年輕人當年被罵作暴殄天物、肆意在價值連城真跡字畫上胡亂題跋題簽,甚至幹脆蓋印“贗品”二字,起初不知道多少京城官員和中原文人雅士,在得到從北涼王府流傳出的字畫後,一個個捶胸頓足,恨不得把那個年輕人從梧桐院抓住去痛毆一頓,不承想才幾年工夫,立馬變臉,一個比一個笑得合不攏嘴了。理由很簡單,不管風骨錚錚的士林領袖如何抗拒,這些經由年輕藩王之手的字畫,隻要你肯賣,下家的出價最不濟都要翻一番,既便如此,依舊有價無市!

  想到這裏,郎中大人就有些心虛。當最憎惡北涼的晉蘭亭進入禮部坐第二把交椅後,他就忍痛割愛公開賣掉好幾幅字畫,以表忠心,但是仍然偷偷私藏了一幅《清涼帖》,想著哪天等到自己上了年紀離開官場回鄉了,才拿出來跟人好好炫耀一番。或者保不齊哪天到了可上可不上的仕途關鍵時刻,才將那幅不過寥寥兩字的小帖,“低價”轉手給自己早年的科舉房師。白送?做夢吧!清涼帖,清涼山,隻憑“清涼”這兩個意義極其特殊的字,郎中大人保守估計就值他個五百兩!黃金!

  徐鳳年喝完了茶,走到書案附近,隨手打開一隻精美檀盒,裏頭整齊擺放有六錠墨,他取出其中一錠,錠身是雙龍吐珠描金紋,正中篆書“華章煥彩”,顯然是出自舊南唐製墨大家褚直的宮廷貢墨。像這樣的珍稀物件,數十年輾轉,想來如今都成了離陽官員書案上的東西。不過比起顛沛流離的春秋遺民,同樣是背井離鄉,這些死物,似乎要幸運許多,它們能熬到另外某位識貨的讀書人愛不釋手,許多亡了國的遺民,就隻能不知道死在何處異鄉了。

  尚書大人司馬樸華還是沒有回到禮部衙門,在一旁飽受煎熬的郎中大人臉色越來越白。

  門外響起一聲咳嗽,祠祭清吏司郎中不動聲色地走出屋子,看到是一位關係不錯的精膳清吏司員外郎,老好人一個,當了整整十來年的員外郎也沒能升官,後者哭喪著臉悄悄道:“柳大人,尚書大人到了衙門口,就轉身走了,說是要去門下省辦事。還說千萬不要讓王爺曉得,讓咱們隻能說是今日議政耗時極長,晌午以前都未必能出宮,還讓咱們好好招待王爺,誰出了紕漏,大人就要問罪。”

  聽到這個噩耗,郎中大人差點跳腳罵娘,強忍住當場跑路的衝動,在屋外做了數次深呼吸,仿佛心肝都在疼。

  這個時候,郎中大人靈光乍現,在員外郎耳邊竊竊私語,後者一臉為難,郎中大人重重拍了一下後者的肩膀,以斬釘截鐵的語氣說道:“趕緊去!”

  交代完了事情,郎中大人如履薄冰地回到屋內,盡量語氣平靜地跟年輕藩王說了這麽一回事,說話的時候,滿臉誠懇和愧疚,前幾年偷偷收攏府上一個丫鬟,給悍婦捉奸在床的時候,也沒見郎中大人如此卑躬屈膝。

  徐鳳年瞥了他一眼,麵無表情地嗯了一聲,說道:“尚書大人不在,蔣侍郎和晉蘭亭總該在的吧?”

  郎中顧不得琢磨兩個不同稱呼的言下之意,小雞啄米般點頭道:“蔣大人在的在的,原本蔣大人是告假了的,臨時又回衙門處理政務了。晉大人退朝後便直接返回禮部,也在的!”

  相比鶴立雞群的尚書屋,兩位禮部侍郎的屋子雖然也是各自一人,但是屋子連著其他幾位郎中員外郎,就沒有顯得那般別有洞天了。

  禮部,本就是教人講規矩的地方,自身的規矩、繁文縟節多到吹毛求疵的境界。

  徐鳳年和郎中走向右侍郎蔣永樂的屋子,結果郎中發現蔣永樂剛好從外邊一路跑回來,氣喘籲籲的,顧不得在下官麵前保持什麽氣度風儀了。

  郎中看到這位右侍郎大人的時候,心中隻有一個念頭:蔣大人啊,自己保重了,不是下官有意要拖你下水,而是尚書大人已經狠狠坑了下官一把,我要是再不讓人把你連騙帶嚇弄回來,下官恐怕就見不著明天的太陽了。嗯,其實下官家裏那個小兔崽子有句當作口頭禪的江湖俚語,現在想來確實挺在理的:混江湖,就是混出一個死道友不死貧道。真說起來,你蔣大人要是不小心暴斃了,下官定會盡量把你肩上那份禮部的擔子挑起來的。

  把北涼王請入了屋子,蔣永樂關上門後,也不說話,隻是撲通一聲,跪在地上死活不起身了。

  便是徐鳳年也有些哭笑不得。其實與外界想象的截然相反,北涼從徐驍到李義山再到他徐鳳年,對於諡號一事早就心中有數,徐鳳年世襲罔替後拒收聖旨,連宣旨太監都沒能進入幽州境,這是徐鳳年為人子的責任,也是北涼必須拿出的姿態。倒並不意味著徐鳳年對蔣永樂這個禮部小人物,就真有什麽深重的記恨,何況當時廟堂之上,文武百官,隻有國子監左祭酒姚白峰為徐驍說了一句公道話,其他人,大學士嚴傑溪、晉蘭亭、盧升象等人,對於諡號評定的建言,都比蔣永樂心狠手辣太多。事實上當時徐驍與李義山笑著討論他的“身後事”,說一個惡諡是絕對跑不掉的。很湊巧,極少翻書的徐驍在百無聊賴的時候,會經常去梧桐院拿出禮部典籍,自己給自己蓋棺論定,到最後,徐驍給自己挑選的兩個字,恰恰就是“武厲”!

  我徐驍是個武夫,要什麽武臣美諡“文”字!“厲”字更好,有功於國,屠戮過重,功過相抵。就當我徐驍與離陽一筆舊賬,兩清了!

  當然,徐鳳年對蔣永樂沒有什麽恨意殺心,不意味著他就會有什麽好臉色給這位禮部三號人物。但這麽一位堂堂禮部侍郎大人,死死跪在那裏擺出引頸就戮的無賴模樣,讓徐鳳年大開眼界。

  沒過多久,當年輕藩王走出屋子的時候,祠祭清吏司郎中依稀聽到屋內有一陣陣抽泣聲。郎中既有如釋重負,但內心深處也有幾分遺憾。

  徐鳳年走到禮部左侍郎的屋外,屋門大開,氣度風雅的晉蘭亭坦然坐在書案後,看著那個曾經高高在上的年輕藩王,這位在太安城官場平步青雲的晉三郎麵無懼色,冷眼相向。

  晉蘭亭眯起眼,紋絲不動,連起身相迎的姿態都免了。

  你世襲罔替成了北涼王,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但我晉蘭亭早已不是那個小小郡縣的小小士族了!

  接下來祠祭清吏司郎中聽到北涼王說了一句:“你們退遠點。”

  這位手握北涼三十萬鐵騎的年輕人跨過門檻後,沒有關門,但是沒有誰敢去抬頭看裏頭到底會發生什麽。

  很快,屋內就傳出一聲巨響。祠祭清吏司嚇了一大跳,渾身哆嗦了一下。

  不知道過了多久,年輕藩王走出屋子,輕描淡寫地拍了拍並無塵埃的袖子,揚長而去。

  祠祭清吏司猶豫著要不要進屋,就聽到那位最注意言談舉止的左侍郎,扯嗓子嘶吼了一句:“都給我滾!”

  整座禮部衙門,有了隆冬時節的徹骨寒意。

  徐鳳年走向馬車,看到徐偃兵的好奇眼神,笑道:“沒殺人,不過有人應該比死了還難受。”

  徐偃兵的眼神有些古怪。

  徐鳳年無奈道:“我可沒脫褲子。不過你要有這癖好,可以領你過去,現在那家夥估計還梨花帶雨著。”

  徐偃兵趕緊擺擺手,哈哈大笑。他好不容易止住笑聲,在徐鳳年即將鑽入車廂的時候問道:“接下來去那欽天監?”

  徐鳳年點頭道:“去。”

  徐偃兵突然側望向遠處大街上的一行人,清一色騎馬而行,距離退朝已經有些時候,道路並不算擁堵,但是那五騎的彪悍氣勢十分紮眼。

  徐鳳年在徐偃兵轉頭的時候就掀起了側簾。五騎除了為首一騎沒有向他們望來,其餘四騎都臉色不善,其中一騎更是停馬不前,單手握住馬韁繩,身體微微後仰,充滿了倨傲自負。

  徐偃兵輕聲道:“看那個老人的官袍,好像是四征四鎮大將軍和兵部尚書才能穿的正二品武臣朝服。”

  徐鳳年說道:“應該是先前被敕封為征南大將軍的吳重軒,看來這次是來京城領賞了,說不定已經當上了兵部尚書。也難怪他手底下那幾個嫡係如此囂張跋扈。”

  徐偃兵皺眉道:“要不然我出手教訓一下?”

  徐鳳年搖頭道:“算了,吳重軒好歹跟某個家夥還剩下些香火情。如果要教訓,也是以後讓他親自動手。”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徐鳳年打算不理睬對方眼神挑釁的時候,那停馬一騎,抬手做了個手掌抹脖的動作。

  徐偃兵平淡道:“王爺,你總不能讓我來回一趟,就真的隻當個馬夫吧?”

  徐鳳年笑道:“行。記得下手別太重。”

  徐偃兵問道:“半死?”

  徐鳳年回答道:“對方又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官,打了也沒光彩,但是一個身經百戰的南疆武將,半死怎麽夠,你要不把他打得大半死,都對不起他們那南疆勁軍媲美北涼鐵騎的天大名頭。”

  鬆開馬韁的徐偃兵忍俊不禁道:“還有這麽個道理?”

  徐鳳年放下簾子,緩緩道:“隻要北涼鐵騎在,就是道理。”

  徐偃兵一閃而逝,下一幕便是徐偃兵一腳踹在那匹大馬的側腹部,南疆武將連人帶馬都橫飛出去,那匹駿馬四蹄騰空,重重摔在遠處,轟然作響。

  根本沒有人看到徐偃兵是如何出手,還未從馬背上滾落的魁梧武將,就又被踹得飛出去五六丈,也虧得這條僅次於京城禦道的大街夠寬,否則就要陷入牆壁了。

  徐偃兵一腳踩在奄奄一息的武將頭顱上,看著其餘幾騎,除了不動聲色撥轉馬頭的吳重軒,個個憤怒猙獰。

  徐偃兵沒有說話,隻是用鞋底在武將腦袋上狠狠擰了擰。

  我北涼管你是什麽兵部官員,管你是什麽南疆將軍?!

  吳重軒微微揚起馬鞭,攔住了暴躁三騎的報複企圖,如今身穿正二品獅子官服的老將獨自策馬緩緩向前,俯視著徐偃兵,明知故問道:“北涼徐偃兵?”

  徐偃兵不鹹不淡回了一句:“有沒有帶一兩千精兵駐紮在京畿南軍大營,否則我怕晚上還不夠一頓消夜。”

  吳重軒扯了扯嘴角,轉身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