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大宗師巔峰廝殺,勝負手變換繁急(3)
作者:烽火戲諸侯      更新:2021-12-21 12:18      字數:4813
  在此期間,拓跋菩薩依舊在關注那柄木劍的動靜。拓跋菩薩不是不可以在徐鳳年撂下話後就立即悍然出擊,但徐鳳年握劍後的那種神態愈是不像高手,愈是像個學藝不精初涉江湖的蹩腳劍客,拓跋菩薩自然就越發好奇,甚至徐鳳年接連跨出十六次步伐後,他還是沒有察覺到那把木劍有絲毫崢嶸顯露的宗師氣象。如此一來,拓跋菩薩更是忍不住偷閑思量,難不成這一劍當真是從頭到尾的花架子?隻是為了幫助那個叫溫華的中原劍客揚名西域繼而天下傳聞而已?還是說徐鳳年在玩弄什麽手中有劍心中無劍的無聊把戲?能讓拓跋菩薩耐著性子不出手,是因為他要為將來自己與鄧太阿之間不可避免的第二場大戰做鋪墊,徐鳳年用劍越多,拓跋菩薩的勝算就越大。在北莽,劍道凋零青黃不接,是不爭的事實,一個心比天高的劍氣近如何能喂飽拓跋菩薩的胃口?

  距離出城,拓跋菩薩還有兩次後退的機會,但徐鳳年仍是沒有出劍的意圖,這讓拓跋菩薩隱約有了分怒氣,難不成你徐鳳年就靠一把連劍鞘都沒有的破木劍,把我嚇退出城?於是拓跋菩薩不再一味示弱步步撤退,右腳腳尖在街道地麵上生根立定,重重一擰,踏碎石板,左腳向前猛然跨出,在腳底板觸及地麵之前,拓跋菩薩身前整條街道就轟然塌陷,等到左腳踩下和右拳揮出,主街兩側的建築房屋,如大風吹拂麥田,萬千麥穗不堪重負,紛紛向同一個方向傾倒。

  這股雄渾罡風遍布主街,掀起無數碎石,疾撲徐鳳年。

  徐鳳年好似頂風而行的羈旅遠遊客子,既然躲不過大風,那就硬著頭皮穿風而過。

  一步一掠後,他身上那件完好無損的袍子哪怕有無數浮遊赤蛇遮擋,也開始出現絲絲裂縫,兩鬢青絲更是紊亂飛揚,連一側臉頰都被撲麵的拳罡瞬間割裂出一條條細微血槽。

  拓跋菩薩心頭一凜,這家夥竟然硬扛拳罡也要縮短那一步距離,隻為給那一劍蓄勢?在最後雙方都隻有一步之隔中分出勝負?

  甚至野心更大,之前種種如同一位小本買賣生意人的摳門算計,都是障眼法,其實一直在埋伏筆,要這一劍直接分出生死?

  先前有兩劍分出了“天下”“地上”,後來是眼花繚亂的地仙百劍,分出了內外遠近。

  這至今還沒有跡象的不動死寂一劍,難不成是要分出個生死才罷休?

  一般而言,世間至理,總歸逃不掉“中正平和”四個字,若是再簡略一些,大概就是儒家推崇的中庸了。佛家無我,道教無為,大抵也有這般異曲同工之妙。

  可是這一刻,這劍尖扭轉但還是沒有劍氣綻放的一把木劍,拓跋菩薩看出了複雜洶湧的意氣。

  不甘,積鬱,憤懣,悲慨。

  我心中有大不平!

  徐鳳年輕描淡寫抬起那把木劍,劍尖直指拓跋菩薩。

  沒什麽道理可講。連人帶劍,人隨劍走,就那麽萬分不符常理地直直撞去!

  這木劍一劍,道盡一種江湖意味。

  毅然決絕。

  像是瘋了的眼紅賭徒拿出了一輩子的積蓄,一擲千金,要跟老天爺一把定勝負。

  很多年前,有個富貴子弟滿懷雄心壯誌地第一次行走江湖,可惜半點都算不上優哉遊哉,既沒遇到過衣袂飄飄的仙子,也沒碰到俠肝義膽的大俠,隻算在如同一座爛泥潭的底層江湖裏摸爬滾打,一日三餐都成問題。那趟江湖行,嗆水得一塌糊塗。然後遇到了個同病相憐的木劍遊俠兒,可謂不打不相識。偷瓜時遇到了同行,起先雙方都給嚇了個半死,之後就這麽結伴而行。他仗著早年在家中積攢下來的見識,總喜歡拿一些書上看過或是別人嘴中聽說的大道理,去刺一刺那個滿肚子小心眼的寒酸遊俠,看似語重心長其實心存促狹地告訴那個總喜歡拿衣衫小心擦拭木劍的家夥,天底下成名高手的劍客都看重佩劍,但那種看重,歸根結底還是在乎手中那三尺青鋒延伸出來的劍意,哪有一流劍客重視劍重過本人的?那家夥如果實在反駁不過,就隻會拿一句“那是別人的劍,管不著,又不是我的”來搪塞。若是真給逼急了,就惱羞成怒握住木劍,威脅說真以為老子行走江湖沒有幾手壓箱底的絕技?他往往會挑釁說有本事就來啊來啊,到頭來,他也肯定會被那家夥提著木劍追殺得雞飛狗跳,什麽猴子摘桃、黑虎掏心,怎麽下流怎麽來,其實也就是拿木劍嚇唬人而已。真正讓他惱火的是幾次五髒廟不消停,正蹲在野外地上“酣暢淋漓”,那家夥就總會不合時宜地跳出來,說要練一套新悟出的絕世劍法給他瞅瞅,隻要他不把稱讚人的話說得口幹舌燥,那個乘人之危的王八蛋是絕對不會停下練劍的。那次一起走江湖,總之就是在比武招親的擂台上那家夥興衝衝跑上去然後給人灰溜溜打下來,事後他不但得在哄笑聲和白眼中背著這哥們兒離場,還得負責給這家夥當一回練劍的靶子,立誌要做天下第一劍客的王八蛋才能重整旗鼓,繼續意氣昂然接著去別的地方吃癟。那家夥有這樣那樣太多太多的小毛病,集市上碰到一見鍾情的“姑涼”,總是要讓他假扮伴讀書童,總是要謊稱那匹瘦不拉幾的劣馬是自己的坐騎。若是他跟村婦討得了幾碗水解渴,那喉嚨冒煙的家夥可沒有什麽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覺悟,相反說不定還會過河拆橋,在他拚著出賣色相被那些村婦收碗的同時摸手揩油的時候,大聲嚷一句“屋裏男人死了沒有啊,沒死的話就趕緊出來看野漢子偷你家婆娘啦”,好幾次他們都差點給成群結隊扛著鋤頭的莊稼漢子堵在村裏往死裏揍。每次被心儀女子或羞辱或婉拒後,這家夥就會丟了魂魄躺在地上挺屍,那家夥心痛不心痛他不知道,反正他這個看客是真的倍感心累。一兩次也就得了,怎麽十七八次下來也不知道長記性?你他娘的用草繩係著把木劍掛在腰間然後每次蹲在水邊,自己給陶醉了之後,還非要問我和老黃到底帥不帥,是不是很英俊?你看到咱們翻著白眼無奈點頭,就真當自己玉樹臨風英俊瀟灑了啊?那些半路相逢讓你垂涎三尺的大屁股大胸脯姑娘就一定要哭著喊著嫁給你了啊?如今這世道家境稍微好些的小娘子多火眼金睛,你以為騎著那匹劣馬在那邊捋頭發抖衣襟,人家就看不到你那雙破敗草鞋腳拇趾都露出來的慘淡情景了?那些女子一個打水漂的快速眼神,就能辨認出你口袋裏有幾顆銅板了。

  後來他們遇到了一個大戶,一個喜歡自稱女俠的小姑娘,好不容易跟著闊綽了一段時間,一行人總算吃上了正經酒樓的飯食,大碗喝酒大塊吃肉,你感慨說身上有酒氣,嘴邊有油葷,這才是一位大俠應該過的痛快日子。後來小姑娘揮霍光了銀子,一行人的日子又開始緊巴巴拮據起來。本以為你要失落很久,不承想你就是啃著從村莊曬穀場順手牽羊來的泛酸豆幹,也說吃出了久違的肉香。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兩場離別,先是跟小姑娘離別,難得你說了幾句正經言語,還把偷偷攢下的半袋子銅錢都一股腦送給了她。結果裝完了爺們兒,事後當晚心疼得一宿沒睡著。調侃問你不然幹脆就要回來好了,結果你火冒三丈拎起木劍就是一頓削,最後才蹲在地上苦兮兮長籲短歎,說那是兩回事。把小姑娘當朋友,有多少家當都願意給,是一回事。豪邁敗光了家當,心疼,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一件事兩種心情,不矛盾。最後兩人也要分別,那一夜在破廟石階上坐著,籍籍無名的遊俠兒懷抱著那柄木劍,說當下沒有半點積蓄了,就隻有那把木劍了,就算是兄弟,劍也不能送,因為以後還得靠它混飯吃,混出個出人頭地,混出個天下數一數二的劍客。還信誓旦旦說以後混出名堂後,那兩年欠下的,以後保管會還上,他溫華沒有欠人的習慣。他打趣說不用還,也不奢望嘛。沒上過私塾沒讀過書的那家夥還是那套說辭,親兄弟明算賬,你小年給了不求回報,但我溫華不會真的就嘻嘻哈哈當成什麽都沒發生,一樣是兩回事。

  那一次落魄至極的江湖,老黃一點都不高手,李東西那小姑娘做夢都想著自己成為女俠,你溫華更是半吊子都稱不上的劍客。

  但是很多年後,徐鳳年才發現那就像一壇子老酒,喝光之後,餘味一直在。

  那個充滿窮酸潦倒市井氣的江湖,比他徐鳳年年少時渴望遐想那種飛簷走壁踏雪無痕、月黑風高殺人夜、高手喜歡邀戰於高樓之巔、仙人飛劍取頭顱的精彩江湖,要值得懷念許多許多。

  拓跋菩薩臉色變幻不定,這一劍,徐鳳年是在為什麽收官?

  拓跋菩薩冷哼一聲,退出城外。

  他本想在徐鳳年這無理一劍的氣勢由頂峰衰退後,迅速入城,以奔雷之勢當場還以顏色。

  那一刻,會是真正生死一線。

  但是拓跋菩薩愣在當場,不是因為徐鳳年留有後手,那一劍氣勢依舊節節攀升,恰恰相反,那一劍到頭來真的隻有氣韻,而無半分劍氣。

  徐鳳年抱劍站定,大笑不止。

  溫華,你看到沒有,你的江湖,你的木劍,就這麽輕輕鬆鬆把拓跋菩薩這樣的高手打出了城外。

  徐鳳年將那柄木劍插入地麵,雙臂抬起,古劍“放聲”和名刀“氣韻”分別從內城城頭和外城六珠菩薩手上飛掠而至,被他輕輕握住。

  徐鳳年踏步前行,出城前轉頭看了眼那把木劍,輕聲笑道:“接下來就是我自己的了。”

  大漠黃沙,轉戰千裏。

  橫貫西域,如巨劍將西方天地一斬為二的那條山脈,有萬祖之山的美譽,天下龍脈盡源於此。在一處貫穿西域南北的險峻埡口,兩側山高數十仞,懸崖絕壁,路徑崎嶇幽深,這條山脈縫隙是連接西域南北的重要孔道。一隊商旅艱難行走其間,駝鈴陣陣。商人穿緊腰胡服,腳蹬結實皮靴,夾雜有一些頭戴帷帽遮麵的婦人,身材亦是健壯高大。在中原有傳言,西域喜好把女人當男人使喚,把男人當牲畜使喚。這些由南往北而行的商人不論男女,每人腰佩彎刀,一些膂力出眾的男子在後駝峰附近還懸掛有一隻獨特的甲囊,囊內裹製造粗糙的精鐵鎖子甲,遇到馬賊匪寇便可以駝代馬,披甲作戰,以備不測。駝隊突然被遠方傳來一連串如同地麵悶雷的聲響驚動,商隊驟然停止,人人臉色劇變,誤以為撞上了在埡口守株待兔然後洶湧奔至的大隊馬賊。五十餘人同時抽刀,青壯男子更是火速從甲囊中拿出鐵甲披掛上。但其實誰都清楚,真遇上了能夠造就此等聲勢的馬賊,以他們的可憐戰力撐死也僅是讓對方搭上幾條人命,可是在沒有王法長達兩百多年時光的混亂西域,隻要有駿馬有弓刀,還愁沒人賣命?就在駱駝尚未齊整列陣的時候,有人眼尖,抬頭看到了驚恐一幕:一抹身影在高高峭壁上“奔跑”而來,像一頭向地麵狩獵覓食的雄鷹斜著疾速墜落,落在了眾人眼前,雙腳及地後依著慣性向前小走了七八步,距離駝隊不過十步之隔。商隊所有人都目瞪口呆,還有人下意識咽了咽唾沫。隻見眼前從天而降的家夥有著一副迥異於西域人的相貌,年輕而英俊,很幹淨。年輕男子背後負有一柄白鞘長劍,腰間懸掛一把刀,嘴唇幹澀的他深深呼吸一口氣後,伸出手抬臂做了個仰頭喝水的姿勢,然後用西域通用的言語笑問道:“有水嗎?”

  駝隊默然,不知所措。倒是有個帷帽婦人毫不猶豫摘下一隻還剩下點清水的羊皮囊,高高拋給那個如同山中精怪的家夥。

  佩刀負劍的年輕人致謝一聲,快步躍起掠出,在空中接住水囊後,向後望了一眼,咧嘴笑了笑,淩空一踩,身形轉折,轟撞向峭壁,然後微微彎腰,借勢前衝,繼續如同來時那般“飛簷走壁”起來。奔跑途中,舉起水囊大口喝水,一飲而盡後,隨手朝後拋去,卻恰好落在那帷帽婦人的頭頂。就在婦人伸手去接水囊的瞬間,駝隊前方大風驟起,又有人從天而降,如同一顆天外飛石重重砸在大地之上。勁風拂麵,所有駱駝都向後退出幾步,那隻水囊與婦人失之交臂,輕輕摔在沙地上。不等眾人看清楚那人麵目,便見他拔地而起,一閃而逝。

  許多年後,西域廣為流傳一個“仙人借水”的傳聞。

  山脈以南數百裏,臨近黃昏,兩股縱橫西域南部多年的割據勢力,為了一名豔名遠播的女子大打出手,雙方共有戰馬兩千多匹,廝殺於那座著稱西域的翡翠湖畔。據說稍顯劣勢的一方在有個北涼年輕藩王聲名大振後,希冀著用族內那名尤物女子跟鐵騎冠絕天下的北涼換取鐵甲三百、弓弩千副,以便稱霸西域南境。七百騎士傾巢出動,要護送那名女子趕赴北涼。然後在翡翠湖遭遇堵截,酣戰一個多時辰後,那股追殺勢力才知道那女子早已繞道潛行趕往北涼。騎隊惱羞成怒,發誓要殺得那個奸猾部族隻剩下那女子一人——沒了能夠馬背作戰的男子,到時候看他們如何崛起於大漠。就在雙方要從馬背衝鋒殺到下馬作戰的疲憊時刻,整個戰場都被一道身形撕裂成兩半,頓時人仰馬翻,被割開的陣線不分敵我,人人麵麵相覷,然後同時望向那個闖入戰場的家夥。隻看到那人雙膝彎曲,一手握住劍柄,一手雙指撐在劍尖,橫劍在胸,那把長劍在他身前彎出一個半圓弧度,塵埃落定後,長劍始終保持那個詭譎弧度,沒有恢複平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