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宋貂兒腦生反骨,太平令無功而返(1)
作者:烽火戲諸侯      更新:2021-12-21 12:18      字數:4979
  不管宋貂兒怎麽磕頭怎麽求饒,徐鳳年早已遠去。

  宋貂兒眼角餘光看到洪驃的那雙腳,在他死前,猛然抬起頭,怒吼道:“徐鳳年,好歹讓老子死在你手上!”

  三千五百幽騎快速離開一座屍橫遍野的戰場,身後是糧秣被燒毀引發的一股股濃鬱硝煙,這已經是幽騎在葫蘆口外第五次幫北莽點燃“狼煙”了。北莽戰兵輔兵被殺多達一萬四千人,牛羊走散將近二十萬頭。幽騎的馬蹄足跡最北處,其實已經踩在了龍腰州境內,然後迅速南下。剛才這場戰役,已經不是幽騎的主動出擊,而是北莽的堵截。北莽等於是用兩千戰力平平的遊騎性命來確定這支精銳幽騎的位置,以此來壓縮幽騎輾轉騰挪的餘地,相信很快就有龍腰州主力騎軍聞風而動。

  鬱鸞刀在撤退途中,猛然抬頭,看到兩頭飛禽在天空中迅猛追逐。與此同時,徐鳳年從箭囊中抽出一根羽箭,挽弓如滿月,箭頭隨著那海東青和北莽遊隼的疾速飛掠而緩緩偏移。當那頭遊隼被逼迫降低高度下墜逃命時,砰的一聲,徐鳳年一箭射出,將那遊隼射殺當場。巨大慣性將遊隼撞入雲層,而那頭神駿非凡的六年鳳則隨之拔高。眾目睽睽之下,隻見這頭海東青刺破雲霄,向徐鳳年衝來,它雙爪鉤住那隻被箭矢貫穿的遊隼屍體,輕輕拋下,在主人頭頂盤旋幾圈後,一閃而逝。徐鳳年丟掉遊隼的屍體,把那根羽箭放回係掛於馬鞍左側的箭囊。涼弩製造精良,但一場大戰下來重弩往往不堪重負,仍是很容易大量損毀,幽騎人手攜帶一副的輕弩雖然比起重弩在使用次數上更有韌性,但是五次騎戰追殺下來,不論是弩具本身還是弩箭,都所剩不多,所以不得不換上那些戰後繳獲而得的北莽騎弓,徐鳳年和鬱鸞刀就都用上了一張帶有濃重西蜀匠作烙印的鐵胎弓。

  鬱鸞刀環視四周,憂心忡忡,如果不是還能夠以戰養戰,甚至不用北莽後續兵力來圍堵,自己這支騎軍就真的已經垮了。先前薊州奔襲五百裏,不是身體健壯的騎卒扛不住,即便當時就已經是一人雙馬,但戰馬仍是被禍害得很慘。長途奔襲追求兵貴神速和出其不意,但既然是“長途”,那麽騎卒可以憑借堅毅性格來支撐,可戰馬卻不行,尤其這個時節不是秋高馬肥之季,馬膘不足,北涼牧場馬政官員不是神仙,同樣改變不了這個現實。後來稍作休整,又是急行六百裏趕往葫蘆口外,好在當時有收繳來的北莽戰馬來最大限度地降低這種無形的戰損,可連續大規模轉移且間隙短暫的五場騎戰下來,就算戰馬依然可以不斷輪換,但是現階段已經變成是“從一個戰場火速奔赴另一個戰場”的騎卒扛不住了。

  鬱鸞刀下意識看了眼身邊一身披甲戎裝的徐鳳年,然後收回視線,轉頭去看周圍那一張張臉孔,這名年輕主將心中充滿自豪。一萬幽騎能打到這個地步,即使以鬱鸞刀偏冷的性情,仍是足以感到自傲。殺敵一萬四千多,並不稀奇,北莽護送輜重糧草的騎軍都是南朝邊鎮二三流的戰力,有兩場騎戰從接觸到收尾,根本就是一邊倒的屠殺。可龍腰州和葫蘆口之間的這條補給線給他們打得癱瘓大半,以及最後牽扯了起碼過萬北莽邊境精銳騎軍的被動轉移,給他們幾千騎牽著鼻子兜圈子,這才是鬱鸞刀和幽騎最大的功績。

  騎軍南下途中,早先令樊小柴和糜奉節先後護送幽騎傷患離去的徐鳳年輕聲道:“我們這張弓繃得太緊了。”

  鬱鸞刀點頭道:“現在難就難在找個地方停下來。既然東邊被譽為秋冬兩‘捺缽’的兩名年輕將領也大軍開拔了,我們往東撤退已經不可能。何況王爺也說過,諜報上已經顯示楊元讚命洪敬岩率領一半柔然鐵騎撤出葫蘆口,要堵死我們的南下路線。”

  鬱鸞刀望向西邊。去西?那裏可是涼州北線,南院大王董卓親自坐鎮指揮的北莽主力大軍就在那裏,正在向虎頭城發起攻勢,雙方兵力總計得有七十萬。去那裏就真是自投羅網給北莽蠻子送人頭送軍功了。別說僅剩的三千五百騎,就是三萬五千騎,在沒有己方大軍策應的前提下,根本不夠北莽包餃子的。鬱鸞刀就算遇上那兩名捺缽或者是洪敬岩的柔然鐵騎,縱然麾下幽騎全軍戰死,他也不會往西走。

  徐鳳年也遙望西邊,似乎在等人。

  徐鳳年是在等待那馬賊頭目宋貂兒。此人在皇甫枰暗中扶植下拉攏起來的一千馬賊青壯,也許改變不了幽州大局,但畢竟可以幫助鬱鸞刀的幽州騎軍緩上一口氣。幽騎當下就像一位精疲力竭的武道宗師,換上一口新氣,那還能再戰,若是連這口氣都換不上,那就隻能是油盡燈枯。徐鳳年之所以沒有說出口,不是打著給這支騎軍意外驚喜的小算盤,隻是因為他對隻有一麵之緣的宋貂兒不敢抱有太大期望。如果不是宋貂兒馬賊隊伍中有北涼高手潛伏掣肘,徐鳳年甚至都不會讓宋貂兒趕來領路。設身處地站在宋貂兒的位置上考慮問題,一千馬賊投靠誰不是投靠?北莽如今形勢穩居上風,宋貂兒若是起了反心,拿三千五百幽州騎軍去當投名狀,被鬱鸞刀這支騎軍折騰得焦頭爛額的楊元讚恐怕不會吝嗇一個萬夫長。甚至在徐鳳年看來,本就是南朝士族出身的宋貂兒如果一點心思都沒有過,從頭到尾都站在北涼這邊,那才是怪事。至於真相到底如何,徐鳳年得跟宋貂兒的信使見過麵才能判斷,一旦宋貂兒不敢親身趕來,不在隊伍中,那麽徐鳳年就隻能把這顆棋子視為變色了。那麽鬱鸞刀和無路可退的幽騎,注定就隻能硬著頭皮跟兩大捺缽或是柔然鐵騎死磕到底。而他徐鳳年也會單槍匹馬去找到宋貂兒,既然他可以讓北涼讓皇甫枰帶給宋貂兒稱霸關外的馬賊勢力,他徐鳳年也可以親手拿回來。

  給予希望然後讓人失望,還不如一開始就什麽都不要說。

  徐鳳年問道:“範奮的斥候還剩下多少?”

  鬱鸞刀苦澀道:“原先的斥候老卒如今不足六十人,後邊陸陸續續頂替上去了八百多騎,才堪堪維持住四百斥候的數目。所以可以說範都尉的折損最為慘重。沒法子的事情,在關外作戰,身為斥候,肯定會死在最前頭。”

  鬱鸞刀抿了抿那幹裂滲出血絲的嘴唇,浮現出一抹笑意,嗓音沙啞道:“不過我們這些仗打下來,也不是白打的。三千五百騎比起離開幽州境內前,戰力提升了很多,隻要讓我們鬆口氣,能徹底緩過來,對上洪敬岩同等兵力的柔然鐵騎,我們也敢言勝。在這之前,隻以步卒著稱於世的幽州誰會有如此想法?這三千五百人如果能夠活著回到幽州,肯定對於整個幽州戰局都大有裨益。”

  副將石玉廬和蘇文遙都神情微妙,不敢搭話,他們是生怕徐鳳年誤解了主將的話語,誤以為幽騎是在抱怨自己身陷死地的尷尬處境。

  鬱鸞刀突然笑了,開懷道:“給咱們這一鬧,不光是龍腰、河西、橘子三州傷筋動骨,元氣大傷,恐怕北方草原上也要繼續割下肉來,拓跋菩薩之前好不容易鎮壓下來的那些大悉剔,說不定又開始蠢蠢欲動了。他們本來對先打北涼就有異議,在這些不見兔子不撒鷹的家夥看來,啃一個渾身上下隻有硬骨頭沒有肥肉的地方,誰都不樂意,哪裏比得上去打兵力空虛的薊州。隻要過了薊州,那就是沃土千裏的富饒中原,數不清的金銀和人口,搶到手軟。要不然打兩遼也行,一勞永逸,隻要打趴下顧劍棠,那就是長驅南下,兵臨城下。我們這趟葫蘆口之行,殺敵多少不去說,肯定可以讓執意先下北涼再謀中原的董卓和太平令,恨得牙癢癢,說不定這會兒正在跳腳罵人吧!”

  蘇文遙正在低頭一根一根檢查攢簇在箭囊中的箭矢,皆是質地縝密的硬木重杆,箭頭十分沉重,隻不過跟北涼箭矢相比還是有些細微差別,但是大體上屬於一類箭矢。這如同“近親”的兩者跟離陽境內許多弓箭可謂截然相反的兩種類型,後者更重射程射速和恪守古代兵書上的“臨敵三擊”,這倒不是後者走岔路,隻不過內地戰事以步卒對步卒居多,推進速度相對騎軍衝鋒自然緩慢。而前者涼莽羽箭哪怕有著北方健兒的出眾膂力支撐,所求仍然不過是“破甲致死”四字。其實北莽騎軍一開始並沒有走上這條極端道路,隻是二十年對峙中被鐵甲更優的北涼嚴重影響,否則以北莽的精湛騎射,對上其他大部分離陽邊軍,很多時候可以放風箏一般把人活活耗死。

  蘇文遙隨手丟掉兩根箭杆出現一絲裂痕的箭矢,聽到主將鬱鸞刀的諧趣說法後,輕輕笑出聲,抬頭說道:“那些悉剔也不是都真蠢,也曉得不打下咱們北涼,什麽由薊州叩關南下大掠中原,什麽一路打到太安城,都是虛的。我們幽騎才多少人,就已經讓他們的補給線雞飛狗跳,要是全部北涼邊軍都沒人管,他們南朝還要不要了?指不定連北莽王庭都被咱們搗爛了。隻不過道理歸道理,是個人,就都希望少做事多獲利。他們北莽權貴想著去打薊州打遼東,我蘇文遙還巴不得他們這麽做呢,咱們北涼可以少死多少人啊!”

  石玉廬點頭沉聲道:“董胖子和那太平令真是該死!”

  斥候主官範奮一騎突至,跟幾位將領稟報軍情:“正南方向三十裏外有八百騎,甲胄比起先前我們遇到的那些北莽騎軍要更勝一籌,應該是從葫蘆口內撤出的先頭部隊。看情況咱們若是接著往南,最多再碰上兩三撥這類做魚餌的小股騎軍,然後很快就可以遇上柔然鐵騎了。”

  鬱鸞刀皮笑肉不笑,英俊臉龐上滿是那些積鬱已久的戾氣,猙獰道:“柔然鐵騎不鐵騎的先不管,魚餌不吃白不吃,咱們就先拿這八百騎打打牙祭!石玉廬,蘇文遙,一切照老規矩來!”

  打人數僅有八百騎的敵軍有打八百的打法,打八千敵騎也有打八千的打法,現在鬱鸞刀手頭的幽騎不過三千五,一切都得怎麽“持家有道”怎麽來。因為說到底,現在幽騎的敵人除了明麵上的北莽騎卒,還有幽騎“自己”。鬱鸞刀必須把己方士卒的體力、精氣神和戰馬弓弩等等一切潛在戰損都考慮在內。如今幽騎的騎射手感可謂攀至巔峰,但是再有太過持續的長久纏鬥,也一樣會導致不可挽回的後遺症,這意味著如今幽騎隻能打“三板斧”的戰役,以最少的衝鋒次數迅速解決掉敵軍,迅速撤離戰場,迅速進入安全區域進行休整。在得到範奮傳遞來的軍情後,幽騎主力開始主動放緩速度,鋒線拉出三個層次。在上一場戰事中“墊底”的蘇文遙率領一千騎當先,鬱鸞刀領一千餘騎居中,石玉廬的一千騎卒護送著大量軍馬“殿後”,範奮麾下馬力最盛的四百斥候則最先開始奔襲,在左翼前突進行“兜圈”,防止走失漏網之魚。

  鬱鸞刀要做的就是憑借人數優勢,分割出那等於同時展開的多次衝鋒,爭取三次擦肩而過就帶走那八百騎,不到萬不得已,絕不再讓部下來回衝殺。幽騎的戰馬扛不住,作戰已經足夠頑強的騎卒也扛不住。舍棄殺傷力更大但十分累贅的重兵器,主要是以戰刀對戰刀的輕騎對衝,哪怕各自心存必死,但在雙方會合交錯的那道死亡線上,留下的屍體原本都不會太多。隻不過在鬱鸞刀授意下,除薊北銀鷂城外那場廝殺,在葫蘆口外六場大小戰役,幽州輕騎都被要求在衝鋒中殺人。這種命令的代價,就是殺人,以及被殺,輕傷再戰者少,重傷致死者多。鬱鸞刀這種打法最隱蔽最冷血的地方在於,幽騎除了很容易一開始就奠定勝局之外,戰後離開主力大軍撤向東麵的幽州傷患騎兵,不多。石玉廬和蘇文遙心知肚明,那些校尉都尉也都清楚,但沒有人反對,沒有人出聲質疑。

  再蕩氣回腸的邊塞詩歌,也抒寫不出這種人人不得不輕生的沙場殘酷。

  幽州騎軍一人三騎,哪一匹戰馬不掛有戰死袍澤的佩刀?

  對於這類額外的負重,主將鬱鸞刀哪怕再鐵石心腸,再苛求細節,也不忍心去管束。

  還未展開廝殺的戰場外,一伍五騎北莽馬欄子跟那八百騎背道而馳,快速向南狂奔,試圖向南方主力大軍傳遞已經遭遇幽州騎軍的重要情報。

  突然,從側翼後方出現一個繞過主戰場的不起眼小黑點,這道身影奔走如疾雷,竟遠遠快過戰馬飛奔。

  他繞出一個半圓,攔在五騎去路上,雙腳在黃沙大地上踩滑出一陣飛揚塵土。

  五名馬欄子被眼前這種古怪場景給愣了一下,一百步外的前方站著個斜背一把北涼刀的瘦弱孩子。

  這個神情冷漠的孩子跟五騎開始對衝,與為首一騎相距二十步時,路線軌跡神出鬼沒的孩子已經躲過四支箭矢,高高躍起,中途抓住最後那根射向他胸膛的羽箭,對著那名抽出戰刀的馬欄子就是一拳捶在戰馬頭顱上。頭顱炸裂、前腿折斷的整匹戰馬幾乎是被一拳打得倒掀起來,那名身為伍長的馬欄子前撲出去,胸口給那背刀孩子又是一拳砸中,直接就把後邊一騎馬欄子撞飛出去。第三騎被孩子丟擲出的箭矢貫穿喉嚨,墜馬而亡,左右兩側躲過一劫的馬欄子不敢戀戰,快馬加鞭,策馬前衝。

  孩子轉身撒腿狂奔,趕上一騎馬欄子後雙手扯住一匹戰馬的馬尾,雙腳一定,那匹狂奔中的戰馬愣是被他扯得馬蹄一頓,馬尾斷去,痛苦嘶鳴,拚命加速前衝。

  孩子一步掠出,跟那匹戰馬並肩後,隨手一拳橫掃而出擊中戰馬腹部,把那馬背上的北莽斥候連同戰馬一起砸得橫飛出去,那名雙腳來不及離開馬鐙的馬欄子倒地後硬生生被戰馬背脊給滑衝撞死。

  這個孩子身形沒有絲毫凝滯,很快追上最後一騎心驚膽戰的馬欄子,一個彎腰,雙手各自攥緊一條馬後腿,雙腳原地一擰,就把馬蹄離地的戰馬在空中給旋轉了一圈,這才狠狠摔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