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隋斜穀萬劍壓頂,許織娘王府送袍(2)
作者:烽火戲諸侯      更新:2021-12-21 12:17      字數:3789
  他籠起袖子,跟澹台平靜一起望向那座本該唯有天下之劍共主才能搬來的壯觀劍山,想起了一些往事。

  很久很久以前,他喜好佩劍佩刀卻是個繡花枕頭,她藏有一柄神符,卻也好不到哪裏去。

  徐鳳年忍不住歎了口氣。

  澹台平靜問道:“何時前往涼州邊境督戰?”

  徐鳳年緩緩道:“就這幾天的事情了,先等金縷織造局把那件新王蟒袍送來。”

  涼州城以丹種坪為圓心,擁堵得水泄不通。因為這場大戰的落幕過於迅雷不及掩耳,很多外邊的人隻看到那飛劍如蝗落劍如雨的場景,並不知曉這場較量已經結束,仍是一路向丹種坪殺去,這就使得圓心那塊的一大撥看客根本別想走出去。可以說,大半的涼州城居民要麽已經到場,要麽在前來觀戰的路途中,折騰得比過年還熱鬧。北涼這邊其實遠不像太安城那樣喜歡隔三岔五就來一次萬人空巷,可是這一趟熱鬧實在太過百年難遇,北涼武人被軍伍生活壓製得半死不活,好不容易北涼王親自出馬與人過招,加上還頂著天下第一的大帽子,再心如止水的涼州人也難免心動不已。

  茫茫人海之中,離著丹種坪半裏左右的路程,就有一對性子截然相反但身份都煊赫非凡的女子。她們分別是陵州別駕宋岩的獨女宋黃眉、經略使李功德大人的女兒李負真。後者開始並不想湊這個熱鬧,委實是拗不過最喜歡舞刀弄劍的宋黃眉死纏爛打,這才不情不願地跑來,結果馬車被堵在半路。以宋黃眉的跳脫,二話不說就躍上了車頂,李負真則站在馬夫身後,好歹沒有錯過那飛劍下墜的畫麵。

  站在馬車頂上的宋黃眉等了半天,沒等到劍山上數萬飛劍四濺彈開的結果,既有驚豔也有失望,跳到李負真身邊,滿臉的意猶未盡,嘖嘖道:“咋樣,咱倆沒白來吧?蕩氣回腸啊!你要是沒來,悔死你!”

  李負真神情淡漠。

  宋黃眉對此見怪不怪,攥緊拳頭狠狠砸在另一隻手的手心,自說自話道:“不行,我一定要跟那家夥拜師學藝!就算每天給他端茶送水也不打緊,這樣的絕頂高手,不拿來當師父,不是暴殄天物是什麽?!”

  李負真欲言又止,宋黃眉一臉可憐兮兮地望向她,哀求道:“負真姐姐,我的好姐姐,我知曉你與那家夥是青梅竹馬的關係,你說話比我管用,要不你幫我說說情?”

  李負真瞪眼道:“勸你死了這心!”

  李負真微微撇過頭,語氣冷淡:“我與他從來便不對眼……”

  宋黃眉嬉皮笑臉道:“冤家宜解不宜結嘛。何況男女能夠成為冤家,本就說明有緣。”

  李負真冷哼一聲:“那也是孽緣。”

  宋黃眉翻了個白眼,看這條路走不通,就想著自食其力好了,於是絞盡腦汁尋思著如何偷偷摸入清涼山王府。為了能跟他練劍,女子矜持大家閨秀什麽的就讓它們隨風而逝吧。

  李負真在這一刻神遊萬裏,心不在焉。

  如今北涼局勢可謂瞬息萬變,隨著宋洞明出任那名不正言不順的副經略使,北涼官場都清楚,今年極有可能是李功德擔任文官第一人的最後時光了。而且當時經略使大人在陵州軍政變動中表現得不盡如人意,雖說生了個爭氣的好兒子,依舊跟徐家聯係緊密,可一朝天子一朝臣是自古而然的規矩,而且當下不是順順當當做一任太平官的光景,口碑平平的李大人未必能夠在北莽百萬大軍壓境之際保住官位。如此一來,門庭喧鬧遠遜前幾年的陵州經略使府邸越發冷清,官場上的新人舊人都一股腦跑去了刺史徐北枳和別駕宋岩那邊混熟臉。李負真對官場起伏一向不關心,可是看著爹年事漸高,又沒有小輩孩子可以含飴弄孫,整天就是閑在家中對付那些花草魚蟲,李負真也不明白是因為爹的官癮突然變沒了,還是對前程認命了,但她還是更習慣那個每天與大小官員客套寒暄玩弄心計的爹,每天都鬥誌昂揚,每天都知道明天該見誰該說什麽話,而不是像現在悠遊度日,做一個富貴老閑人。

  李負真沒來由生出一股衝動。

  如果我破天荒求你一回,你會不會答應讓我爹多做幾年北涼經略使?

  李負真自嘲一笑,搖了搖頭。李負真啊李負真,你為何會有這種荒唐的念頭?

  宋黃眉了解這位負真姐姐的性格,倔強起來,那是九牛二虎也拉不回來的,也就絕了要她幫自己引薦的心思。

  宋黃眉嘿嘿一笑,湊近李負真:“負真姐姐,我一直很好奇,經略使大人怎麽給你取了這麽個古怪名字,比我的還要稀罕。負是什麽負?真又是什麽真?”

  李負真愣了一下,這個問題還真難倒她了。她對自己的名字從未深思過,一直覺得興許就是久負盛譽的負,天真無邪的真,大概是爹想著她這個女兒能夠一輩子無憂無慮吧。

  宋黃眉見她沉默不語,也就懶得刨根問底,自言自語道:“以前總聽說那家夥曾經在春神湖上請下了真武大帝,一拳頭就滅了小天師趙凝神請來的龍虎山初代祖師爺。以前吧,還覺得世上哪有神仙,現在覺得還真不好說。”

  說到這裏,宋黃眉哈哈大笑道:“負真姐姐,真武大帝裏也有個‘真’字。”

  真武?

  李負真笑了笑,然後猛然間就笑不出來了。

  有個詞叫辜負。

  數百陵州精銳驃騎護送三駕馬車駛入涼州城,領銜之人是那陵州副將韓嶗山,之後數騎觀其甲胄,也是如今在北涼可謂權傾州郡的實權校尉,這讓目睹此景的城內百姓都嘖嘖稱奇,不知是何人或是何物值得陵州軍界如此興師動眾,一下子就拿出了小半座陵州將校級別的武官。馬隊之中,有一騎顯得尤為鶴立雞群,準確說來是有雞立鶴群之嫌——在一大片大馬涼刀和鐵甲銳矛之中,唯獨此人身披文官公服。他為當頭一駕馬車保駕護航,時不時瞥向那車窗,眼神中頗有自得之意,正應了徐渭熊幼年那半句“雙眉懸得色”的說法。他正是金縷織造局的一把手王綠亭,此番趕赴北涼王府,不是織造大人小人得誌,而是這位紫金王氏的年輕家主的的確確做出了一樁漂亮的政績,當得起陵州副將韓嶗山為其鞍前馬後。三駕馬車內並未擱置什麽金銀珍稀,也不是要向清涼山進貢的什麽祥瑞,而是三件衣服。

  金縷織造局換了主人後,王綠亭就一門心思親手抓這件事情。在離陽王朝其他版圖轄境內,織造官一職無非是有著品秩的密探,是皇帝陛下安插在地方的耳目,有密折五百裏加急直達禦書房的特權。王綠亭是李息烽告老還鄉後北涼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織造官,跟那位雄才偉略的趙家天子沒有半枚銅錢的關係。王綠亭除了密切監視陵州的江湖勢力,尤其是魚龍幫的崛起,更多的還是當個字麵上名副其實的織造官,做那縫補衣服的活計。

  為首的馬車內放著一隻不大的紫檀鎏金箱子,裏麵還坐著三位女子。年紀最大的女子不過三十來歲,年紀最小的女子體態婀娜,姿容出眾,雖然穿著織造局定製的冰紈質地女工服,但細處處處可見心思:麵敷濃淡相宜的魚媚子,畫眉用的石更是從號稱陵州女子銷金窟的細娘齋購置,手腕上係了一枚寓意吉祥有餘的磐形雕魚玉佩。這女子一看就知道出身家世優渥的官宦門戶,另外配飾寥寥的兩女與之相比,差了十萬八千裏。這富貴女子對那年長女織官向來有說有笑,對另一位姓許的女子卻是百般刁難,當然那些伎倆都是台麵下的手腕,肯定不會惹旁人討厭。年輕女子也不知自己為何對那出身貧寒的小寡婦如此敵視力,反正怎麽瞧著都不舒服。也許是那許家小娘的胸脯竟然比自己還要“不太平”,也許是她明明是個住在鄉下還有個拖油瓶兒子的粗鄙婦人,竟然比自己在金縷織造局內還要受男子的矚目。就像那織造官大人的一位心腹俊彥,就瞎了眼對這小婦人一見傾心,跟灌了迷魂湯似的,連家裏早已說好的一樁門當戶對的親事也推了,揚言非那許家娘子不娶,還說隻要這女子點頭,他願意明媒正娶,毫不介意她的過往,甚至會對她的兒子視如親生。不光是這個白讀了二十年聖賢書的讀書人,陵州一位三十歲出頭便即將成為校尉的武將,前途似錦,家裏的客人不是郡守便是將軍,什麽樣的良配找不到,對其亦是驚為天人。這讓車廂內的年輕女子不禁憤懣世道的不公,那姓許的狐狸精渾身上下透著股鄉土氣,相貌出彩歸出彩,卻也算不得如何驚豔,莫不真是深山野林裏走出的精怪,否則那些男子怎的人人為之癲狂?

  她瞥了眼那被自己腹誹為“許狐狸”的女子,然後對年長女子笑道:“宋姐,我小時候聽爹說他曾經去過一趟清涼山,那會兒還是跟劉郡守攜手而往,是參與咱們小王爺的慶生宴。我爹還說了,大將軍還親自走下正位,與他們喝過一杯綠蟻酒哩。”

  那年長女子笑著附和道:“藻兒,誰人不知你爹是陵州的一尊財神爺,能去王府走一遭,也是件熨帖事兒。藻兒你文采好,這次跟王大人去了清涼山,指不定被王爺一眼相中,不小心就成了梧桐院的批紅女學士,到時候可別忘了宋姐姐啊。”

  昵稱藻兒的年輕女子掩嘴笑道:“借姐姐吉言,女學士委實不敢奢望,藻兒能給那位王爺做個小丫鬟就是天大的幸事嘍。”

  那背井離鄉入了織造局的小娘許清神情淡淡的,對身旁二女的一唱一和不願摻和。其實她至今也不知怎麽就被幽州官府相中了自己的女紅,與其他州郡十數位心靈手巧的婦人一並被選中,懵懵懂懂就去了那有“塞上小江南”美譽的富饒陵州。她隻能解釋為當時在倒馬關老家,得閑時給幽州官家女子縫製些女兒家的貼身小物件,才有了這份莫名其妙的機緣。其實她起先不太情願遠去陵州,兒子右鬆年齡還小,家裏田地少歸少,可也耽擱不得,鄉下地方一向如此,少了汗水就少了收成,老天爺的眼睛毒得很哪,可村子上的裏正大人發話了,說這是趙家村天大的榮幸,隻要她去陵州織造局,村裏不但免了右鬆的私塾蒙學費用,還會請鄰裏鄉親幫著照顧她家的莊稼,右鬆更是能夠寄住在教書先生那兒,這可是天大的好事。即便沒有了後顧之憂,許清還是問過了右鬆。孩子懂事,雖心底戀著娘親,卻拍拍胸脯說沒事,娘親去陵州便是,他能照顧好自己,而且保證等娘親回來後,他就可以把那《三》《百》《千》都背誦得滾瓜爛熟。

  許小娘想起自家懂事的孩子,心中泛起暖意,嘴角隨之翹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