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魚龍幫客大欺主,徐鳳年邐迤歸涼(3)
作者:烽火戲諸侯      更新:2021-12-21 12:16      字數:2679
  有六七精銳輕騎由黃花關城門疾馳而出,簇擁著一名白發蒼蒼的便服老人。老人在城外一處屯田停馬,蹲在地邊長籲短歎。雖說北涼道仿照朝廷工部新設立了屯田司,負責境內一切軍屯田地,可在熟悉官場規矩的老人看來,這不過是那新涼王安置外來士子的一個無奈舉措。軍屯的精髓本就在於“戍墾”二字,一旦交由外人,就隻會淪為撈油水刮地皮的工具。可老人畢竟是北涼臣子,如何能真去跟北涼王府掰腕子,好在那個屯田司頂著員外郎官帽子的年輕讀書人,手腳暫時還沒伸得太長,對於屯田事務雖然外行,但那批手下都還算得力敬業,從北涼道第四州流州遷徙而來的新屯民,也還老實安生,老人這才捏著鼻子認了,否則他真做得出帶兵將人驅逐出境的大膽行徑。

  老人到了這片屯田沒多久,很快就有幾名年輕文官聞訊趕來,其中為首年輕人繡有八品黃鸝官補子,身後兩人都是九品鵪鶉,品秩不高,但皆手握實權。那八品官員是北涼道屯田司六名員外郎之一,叫劉恭仁,其餘五名同僚都在邊境,唯獨他負責涼幽兩州的屯田事宜。據說這還是屯田司忌憚李茂貞這隻囊中之錐的緣故,劉恭仁才被牽連,不得不滯留境內,而無法去邊境上一展抱負。劉恭仁到達此地後,除了勘測田地,也曾數次拜帖遊擊將軍府,可惜有雜號將軍傍身的實權校尉李茂貞根本不給這後生半點麵子,次次都吃了閉門羹。北涼道十四校尉浮出水麵後,就如同藩鎮割據,大多數都是新麵孔,此時蹲在田邊用屁股對著劉恭仁的倨傲老頭子,就是黃花關的主心骨,弱弦校尉李茂貞。

  老人對劉恭仁的官場客套話不理不睬,冷哼一聲,頭也不抬,譏笑道:“劉大人真有閑情逸致,屁顛屁顛跑來跟本將套近乎,就不怕耽擱了兩州屯田大業?還是說覺得跟一個弱弦校尉熟悉了,有利於以後官場攀爬?”

  兩名跟主官一樣年紀輕輕的八品員外郎輔官聽聞此言後,都義憤填膺,正要出聲,口幹舌裂的劉恭仁擺了擺手,向前幾步,就要走到老人身邊,結果給健壯扈從握刀攔路。劉恭仁笑了笑,親衛扈從心中一番權衡,大概是覺著這八品文官眼神清澈,憎惡不起來,猶豫了一下,挪開一步,讓劉恭仁走到田邊。他在老人身邊一屁股坐下,拎著官服領子抖了抖。原來這位員外郎汗流浹背,而且指甲縫裏都是泥垢,就連官補子也都沾著塵土。李茂貞何等火眼金睛,僅是斜瞥了一眼,就又抓到把柄,嘖嘖道:“劉大人,做得一手好官哪,穿著官服下地幹活,誰還會覺得你四體不勤五穀不分,還是說生怕別人不認得你是八品官員嗎?”

  劉恭仁平淡笑道:“穿官服做活,不涼快不說,而且還累贅,隻是如果不穿官服的話,可就要被老將軍你的那些虎狼之師給趕出屯田了。”

  李茂貞皺了皺眉頭,沒有作聲。

  正在此時,跟隨李茂貞出城的幾名扈從都有些警惕,田邊小路上緩緩走來透著古怪的三人,雙方相隔三丈遠時,那個兩手空空的年輕公子哥笑問道:“可是李茂貞?”

  被直呼名諱的李茂貞轉頭望去,看著那張依稀有些熟悉的清逸臉龐,心中掀起驚濤駭浪,隻是有些不敢確定。李茂貞是一員北涼老將,自然記得當初北涼吳王妃的絕代風姿,可老人如何相信眼前年輕人會是那個他?

  身邊站著兩個背劍扛刀少年的年輕人微笑道:“李茂貞,站在你眼前,反而不罵人了?”

  聽到這句調侃,李茂貞哪裏還不能辨認此人的身份,猛然起身,然後就要行跪拜禮。隻是那個讀書人模樣的年輕人不知何時就走到了李茂貞身邊,跟員外郎劉恭仁一左一右坐在老人身邊,李茂貞那幾位輕騎扈從都被嚇了一跳,正要護駕,就被李茂貞吩咐先行退去返城。

  劉恭仁和兩個一直站著的屯田司輔官,都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李茂貞神情激動,竟是不知道該說些什麽。老人又不是真傻,北涼王真坐在了自己身邊,給他十個熊心豹子膽那也不敢破口大罵啊,何況他當時折子被駁,不過是說了幾句氣頭上的話,事後也有後悔,其實當時若是年輕藩王親筆批示,而非梧桐院那幫娘們兒操刀,那麽別說是駁斥,就是北涼王當麵把他李茂貞罵得狗血淋頭,他這個弱弦校尉也不會還嘴。大權在握的李茂貞,比很多人都要認兩樣東西:一樣是北涼,一樣是徐家。任你是小貓小狗是大將軍徐驍之後的徐家之主,隻要坐上了北涼共主的位置,他李茂貞都會為之效死。

  來者自然是徐鳳年,他俯身繞過李茂貞看了眼八品官補子的劉恭仁,笑道:“應該是曾經求學於上陰學宮的員外郎劉大人了,你們繼續聊你們的,我就聽聽。”

  劉恭仁誤以為這位是個連李老將軍也要忌憚的地頭蛇,是涼州很有來頭的將種子弟,不過既來之則安之,就要借著機會跟老校尉解釋北涼道為何要“畫蛇添足”地設置屯田司。隻是不等年輕文官開口,李茂貞就扭頭狠狠瞪了他一眼,“王爺坐在你身邊,親自給你撐腰,你小子還跟老頭子說個屁的道理,以後我自會嚴加約束那些故意刁難屯田司的手下,你這員外郎若再有困難,可以直接進入關隘內的遊擊將軍府。”

  劉恭仁跟身後兩名年輕士子官員都震驚得目瞪口呆。徐鳳年抬頭招了招手,笑道:“都坐下說話。”

  幾人並肩坐在田邊,除了李茂貞還能保持臉麵上的鎮靜,連同劉恭仁在內的幾人都坐立不安,胸中又有難以抑製的激動。

  公門修行,一品接一品,門檻一道接一道,幾乎沒有盡頭可言,那些身為朝廷砥柱的六部尚書,別說外地官吏,即便是可以參與朝會的京官,可能仍然有很多官員甚至一輩子都湊不到那些大人物跟前,就更別提說上幾句話了。可除了首輔張巨鹿和顧劍棠之外,封疆裂土的藩王,無疑要比這些身為王朝棟梁的名公巨卿更加鳳毛麟角。這幾位赴涼士子,早已聽說了新涼王的種種事跡,與以往的惡名昭彰不同,當下愈演愈烈的傳言,多是年輕藩王的一樁樁壯舉。但哪怕徐鳳年是個扶不起的繡花枕頭,隻要他是北涼的主人,那麽身後就注定會站著包括褚祿山、袁左宗、燕文鸞在內一大撥赫赫威名的沙場雄才。

  徐鳳年見他們都不肯說話,隻好笑問道:“劉大人,擔任員外郎後,走過多少路了?”

  劉恭仁畢恭畢敬說道:“卑職任職屯田司員外郎兩月有餘,不知走過多少路,但靴子已經換了四雙。”

  李茂貞輕聲道:“劉恭仁這個八品官,跟北涼先前那些蛀蟲倒是不太一樣,我曾查過底細,上任以來,不曾添置私宅,也不曾蓄婢。不過也不排除尚未熟悉官場脈絡,沒敢過早下水誤了前程的緣故。”

  劉恭仁哭笑不得,悶聲道:“李老將軍,你這算是好話還是壞話?”

  徐鳳年說道:“就李茂貞這臭脾氣,一般來說,沒直接說你壞話,那就都算好話了。”

  李茂貞輕輕一笑,點了點頭,神色有些自得。

  徐鳳年突然稱呼了一聲“李老將軍”,問道:“劉恭仁這些新官赴任的外來士子,是不是還算讓人滿意?”

  李茂貞嗯了一聲,說道:“最不濟在三四年內,都可以算清官,至於是否稱得上能吏,比較以前那些蹲茅坑不拉屎的家夥,肯定要強上太多。”

  徐鳳年自言自語道:“這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