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徐鳳年大戰魔梟,世子爺一夜白頭(1)
作者:烽火戲諸侯      更新:2021-12-21 12:13      字數:4882
  他曾在山巔夜晚恍惚如夢中,親眼見到天人出竅神遊,乘龍而至。他也曾站在龍蟒之間。他曾說要斬龍斬天人。

  聰明反被聰明誤。

  徐鳳年本來憑仗著有陰物祛除痕跡,折返柔然山脈,不說一勞永逸,提兵山隻要出兵追擊,肯定要被朱袍丹嬰牽著鼻子走上一趟冤枉路,殊不知竟然被第五貉給守株待兔了。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安全個屁!徐鳳年站起身時,陰物已經如同一頭猩紅巨蝠倒掛在一棵樹上,徐北枳也察覺到事態不妙,很默契地將行囊丟給徐鳳年,做完這個動作,徐北枳便看到有十幾精騎縱馬奔至溪水下遊,雙方間隔不到二十丈,都不夠一張劣弓勁射的。靠山吃山,柔然山脈蘊含豐富鐵礦,五大軍鎮都盛產重甲鐵騎,在北莽王庭極負盛名。這十幾騎除去為首一名英武男子,紫衫閑適,腰間挎了一柄不同於莽刀的烏鞘寬刀,其餘扈從連人帶馬都披有沉重甲胄。山林間無路可供戰馬選擇,但是這些騎兵分明縱馬疾馳,發出的聲響,在徐北枳聽來,卻是可以忽略不計。徐鳳年盯住佩刀男子手背上停有的一隻黑鴿,皺了皺眉頭。

  柔然特產哨鴿,徐鳳年是知道的。這家夥手上這隻便是柔然山脈的六齡奴,有個昵稱叫作“青眼相加”。與絕大多數信鴿不同,這種青眼在三年以後才算步入成熟期,以六年為飛信最佳時期。爆發力和遠途耐力都屬一流,尤其歸巢性堪稱絕頂。隻是徐鳳年本身是熬鷹鬥犬的大紈絝,對鴿子也算熟稔,更別提在草原上被拓跋春隼遊獵,吃過苦頭,潛逃時十分小心,格外留心天空是否有鷹隼哨鴿出現,確認無誤後,才敢返回柔然山脈。

  這位同時執掌提兵山和一座軍鎮的北莽梟雄人過中年,擁有典型北莽男子的相貌輪廓,隻是裝束更近南朝遺民。他一手隨意搭在烏鞘刀上,刀鞘由烏蟒皮製成,係繩,尾端裹有一團黃金絲纓。正是提兵山山主的第五貉一直在觀察徐鳳年,見這個慢慢背好一柄長劍的年輕人視線投在信鴿上,第五貉嘴角扯了扯,善解人意地輕抖手臂,六齡奴振翅而飛,隻是拔高到與扈從騎士頭部相等時,便出現一個急停,然後下墜,在離地三尺的高度懸浮,再如箭矢瞬間沒入樹林。徐鳳年笑了笑,都不用第五貉言語解釋,就知道了玄機,原來六齡奴的特殊在於低空而掠。

  相傳曾經救過北莽女帝一命的第五貉問話青鳥,視線則一直停留在徐鳳年身上,“本人已經答應與你再戰一場,為何不告而別?”

  徐鳳年代為答複,“既然打不過就不要打了,女子打打殺殺,煞風景。”

  麵對這樣潑皮無賴的說法,第五貉也沒有動怒,隻是輕聲笑道:“北涼王繡的弧字槍,本就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搏命槍術,上哪兒去找我這麽好的箭靶子。不過話說回來,之所以第一次交手沒有痛下殺手,是我知道槍仙王繡幼年得女,可惜這位小姑娘的弧字槍精髓才使出四五分,就想著再戰一場,要一口氣看齊全了,再來定她的生死。提兵山畢竟不是那酒肆茶樓,想走?沒這麽容易。不過這會兒,比起領教弧字槍,我更好奇你這個年輕人是北涼哪個門派走出的過江龍?用你們中原的江湖行話,要不咱們搭搭手?”

  徐鳳年一臉為難道:“你老人家貴為提兵山山主,又是赫赫有名的江湖前輩,跟我一個無名小卒的後生一般見識,不妥吧?”

  第五貉鬆開刀鞘,雙手疊放在馬背上,一根手指輕輕敲打手背,搖頭道:“曆來都是後浪推前浪,要是按年紀按資曆算,大家都可以去當縮頭烏龜了,等活到了一百歲再出來顯擺。”

  徐鳳年笑道:“山主說話風趣,相見恨晚,相見恨晚啊。”

  第五貉有些無奈道:“你嘴上說不跟我打,那能不能將三柄古劍馭回匣子?劍氣可不小。如果決心要跟我打,那知會一聲,省得到時候我出了手,你卻連是怎麽死的都不知道。”

  徐鳳年搖頭笑道:“不打不打。”

  第五貉清晰感知著出匣三劍的淩厲劍氣,冷笑道:“你這德行,跟一個姓董的差不多,是我這輩子最深惡痛絕的,不過我就隻有一個女兒可以嫁人,被當作免死金牌,你的運氣明顯就差多了。”

  徐鳳年還是那副欠揍的表情,“不打緊,反正你老人家身子骨還健朗著,不用急著跟我打,回山上再生個水靈閨女出來,我十八年後來找她就行。”

  青鳥想笑卻沒有笑,憋得有些難受,握緊了刹那槍末端,果然還是殺人更自在一些。

  第五貉仰天大笑,眼神開始變得極其陰沉,“真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潑猴。”

  第五貉胯下坐騎猛然四腿下跪,整條背脊都給折斷,一抹紫色身形暴起,瞬間就懸在徐鳳年眼前,對著頭顱一刀劈下。

  刀名“龍筋”,北莽女帝登基後犒賞功臣,第五貉被欽賜了這柄象征皇帳第一武夫的名刀,連戰功累累的軍神拓跋菩薩都不曾有此殊榮。

  徐鳳年不敢絲毫托大,一身大黃庭攀至頂樓,春秋一劍橫在頭頂,原本想要駕馭三柄得自於秦帝陵的古劍耍一出圍魏救趙,隻是不等三柄雪藏八百年終於重見天日的短劍飛至第五貉身邊,提兵山山主手中龍筋便壓得徐鳳年氣機動搖,三柄飛劍出現顯而易見的一絲凝滯,的確是遇人不淑,遇上劍道遠未大成的主子,是不幸,遇上這般超一流對手,更是不幸。溪邊泥土本就不結實,一刀之下,手提春秋劍的徐鳳年雙腳下陷足足一尺,第五貉身體在空中一旋,順帶龍筋抹過春秋劍鋒三寸,便將徐鳳年整個人給牽引得橫移側飛出去。

  徐鳳年腳下泥土翻滾四濺,雙腳拔出地麵後騰空粘黏在一棵大樹上,敗退的同時,三柄大秦古劍根本不去徒勞襲刺第五貉,都給他彈指分別釘入四周三根樹枝,跟手中春秋劍總算湊足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分神馭劍是完全不用去想,徐鳳年清楚對敵第五貉,分心無異於自盡,隻求任何一劍脫手時,能夠及時換一柄劍當作兵器,貼身軟甲不可能抵擋得住那柄龍筋的一刀劈砍,即便不至於當場立斃,一旦重傷,也就跟死沒兩樣。

  出刀後的第五貉氣勢驟然凝聚,不愧是有資格睥睨北莽江湖的大梟,他存心要貓抓耗子,不急於追擊,駐足原地,冷笑道:“倒是有些小聰明。可別隻會些小聰明,那就太讓我失望了。”

  戰事真正開啟,生死都在一線間,徐鳳年也就沒有任何動嘴皮子的閑情逸致了。

  徐鳳年心目中真正敬重的高手,大概就隻有羊皮裘老頭和老黃了,都不是那種喜歡占據上風就跟人念叨大道理的劍客,更不可能位於劣勢就嘴硬,一件事一劍了!一邊廝殺拚命一邊說些類似今兒天氣不錯的廢話,要不就是相互感慨人生,這等婆婆媽媽算怎麽回事,早幹嗎去了?徐鳳年一呼一吸,不再貪心駕馭多柄劍之後的春秋,頓時紫氣縈繞,透出劍鋒長達一尺之長。自古武道競技,都逃不過一寸短一寸險的規矩,就像那李淳罡曾有過大雪坪飛劍數千的劍仙手筆,但老劍神本人也語重心長教訓過最喜歡講排場的徐鳳年,這種手段,用作蓄養劍意的捷徑,可以,嚇唬門外漢也可以,對陣旗鼓相當的死敵,則毫無裨益。李淳罡直截了當地舉了兩個鮮明例子,一丈距離以內,他自信可以用兩袖青蛇擊殺任何一名未到陸地神仙境界的高手,就算是呂祖轉世的齊玄幀,也不敢讓王仙芝近身全力一拳,倒是拉開距離以後,隻要入了一品境界,誰都可以打鬥得花樣百出,真正的死局死鬥,往往都是近身後幾回合就要生死立判。羊皮裘老頭最後一次傳授劍道,抬臂提劍後,說劍開天門看似氣勢如虹,其實不過是三尺青鋒三尺氣,唯有這樣,才有資格讓李淳罡我自詡“開得天門殺得仙”。

  徐鳳年執意要不退反進,正合了第五貉的心意,這位已經有些年數沒有酣暢殺人的提兵山山主,就怕這小子胡亂蹦躂逃竄,龍筋刀宰了他也沒意思。再者江湖的有趣便在於,不管境界如何高聳入雲的超一流武夫,一樣可以始終博采眾長,熔冶一爐,化為己用,尤其是第五貉這些幾乎“定勢”的頂尖強者,能看到的秘笈肯定早已翻爛,該殺的人都已殺掉,反而需要一些個驚才絕豔的後輩,去帶來極為難得的那種靈光一現。某些大局未定的天才,也許距離武道純熟還有一段路程,但往往擁有一些羚羊掛角的玄妙招式,第五貉就在等這份意外驚喜,顯然這位書生劍士還真就讓他刮目相看了。

  劍勢劍氣一概翻滾如春雷陣陣。

  此子劍道登堂入室,第五貉在他能夠以氣馭劍時就確定,但沒有料到劍劍互補,氣勢可以這般蔚為大觀,委實有些訝異。

  第五貉站在原地,跟徐鳳年一直保持一柄龍筋外加一把春秋劍的間距,心甘情願成為一座箭垛子,任由徐鳳年劍氣肆意絞殺,他自不動如山。

  提兵山山主不曾出現在武榜中,理由很簡單,第五貉寧做雞頭不做鳳尾,一日不曾登頂獨立鼇頭,跟幾位後輩並列其中,豈不是丟人現眼嗎?要知道如今天下第九的斷矛鄧茂,當年他的矛便折在第五貉手上,鄧茂的境界一日千裏,而第五貉卻整整十年都停滯在指玄境上,離那天象終歸有一層捅不破的窗戶紙,這讓心高氣傲的第五貉如何能夠忍受。第五貉的愛女第五雀,女大不中留,嫁給了他如何都看不上眼的董卓,本就憋了一大口惡氣,副山主宮樸戰死在葫蘆口,客卿和蓬萊扛鼎奴折損嚴重,更是讓第五貉異常煩躁,今天遇上這名闖入提兵山的年輕劍客,算他倒黴,第五貉何須計較你靠山是誰,背景厚薄?

  第五貉單手提龍筋抵禦劍氣,淡然提醒道:“該我了。”

  徐鳳年的劍勢本已臻於圓轉,深得李淳罡一劍遞一劍的真傳,稱不上任何瑕疵,隻是當第五貉輕輕一刀挑,徐鳳年的劍氣滾走龍壁,這麵龍壁就出現了一絲不易察覺的裂紋,緊接著幾乎是一瞬間就潰散。底蘊這東西,畢竟還是需要日積月累,老薑理所當然比嫩薑要辛辣上許多。徐鳳年沒有任何驚懼,第五貉的守勢滴水不漏,他也不奢望劍氣翻滾能夠亂了他的陣腳,攻守一隙,往往就是轉機,但對敵這樣的老狐狸,徐鳳年不能自作聰明地主動賣出破綻,就等著第五貉這一刻的變守為攻。龍筋撕裂了龍壁,徐鳳年便一報還一報,一氣不曾吐的他咬牙再納一氣,傾力一式貼身牽動的扶搖,劍氣粗如一道龍汲水,拔地而起。

  第五貉皺了皺眉頭,刀法終於第一次由簡入繁,扶搖龍卷被龍筋刀劈得支離破碎,接著踏出一步,左臂探出,一掌拍在徐鳳年額頭上。

  徐鳳年的身體斷線風箏般倒飛出去,但仍是一腳趁勢踩在了第五貉胸口。

  一襲華貴紫衣出現礙眼的灰撲撲腳印,第五貉在一指撇去一柄毒辣暗器後,這才輕緩拍去胸口塵土,那輕飄飄一腳不過是個幌子,殺招還是刺向他眼珠的一枚小飛劍。第五貉不動聲色說道:“原來不光是駕馭匣內長劍,還有袖中短劍可供驅使,不過我既然被稱之為北莽資曆最老的一名指玄武夫,對於指玄之玄,還算有些心得感悟,不論是氣機所動,還是更為隱蔽的心意所指,我都可預知七八。你若不信,如果還有些隱藏飛劍,不妨一一飛出,我閉目不出刀,如何?”

  徐鳳年落地後屈膝倒滑,從溪邊滑入溪水中央才止住,在水中站起身後,眼中有幾分不加掩飾的譏諷。

  第五貉心知肚明,越發覺得有趣。這小子還真不是初出茅廬的雛兒,平常那些出自高門大派的世家子,學了些本領就想著在江湖上揚名立萬,突兀遇上高出一大截的對手,這種攻心術極易得逞,未曾死戰就會先弱掉大半氣勢,之後就更是任人宰割。第五貉見識過太多這樣的初生牛犢,盡數夭折在自己這種不太惜才的前輩手上,因此第五貉栽培提兵山上的武學奇才,都是異常冷血,要麽丟入軍伍第一線打磨,要麽派去刺殺實力比他們高出一線的強者,絕不會像棋劍樂府那般護犢子,一味寵溺在羽翼下。

  第五貉提刀緩行,龍筋刀本就不彰顯的刀芒越發收斂,“我許諾你要是能夠離開這條小溪,我就放你一條生路。”

  一旦開始想著逃命,就真不用打了。

  在她麵前,沒有誰敢自稱出身槍術世家。王繡在天下槍林的地位,如同李淳罡之於劍道。

  十餘柔然鐵騎自恃騎術超群以及胯下戰馬出類拔萃的負力,同時提起長槍,隻是雙方相距極近,戰馬的血統和馴養再優良,也不能在承載一名重甲騎士的前提下進行爆發式衝擊。兩匹戰馬同時踩著細碎步子,率先殺向青衣青鞋的清秀女子。他們這十餘騎皆是跟隨山主久經沙場的競技武騎,對陣軍旅甲士和江湖人士都十分擅長。兩杆漆黑鐵槍,居高臨下,一杆刺,一杆掃,左邊刺向青鳥眉心,右邊掃向青鳥臂膀。

  青鳥曾經是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刺客,入莽練槍以後殺人手法渾然一變,契合王繡剛猛魔怔的槍法宗旨,尤其是當王繡的刹那由女子之身的青鳥使出,更為賞心悅目。刹那槍出,明明是招式簡樸的一記筆直遞出,槍身竟然彎曲出一個詭異弧度,猩紅槍身外弧撞在鐵騎刺額一槍的槍身上,撞偏了這一槍後,刹那槍身借力再曲弧,弧口瞬間變了一個反向,把掃臂一槍又給崩掉,然後刹那槍擰直一戳,透過戰馬頭顱點在馬背上甲士的胸口,槍身一曲生弧度,槍頭勁頭蓄勢一崩,就將那名騎士的胸甲炸裂,整個人被挑飛到空中,尚未墜地就已氣絕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