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六 來對了
作者:流光飛舞      更新:2021-12-21 10:38      字數:3481
  何長弓還真是個勞碌命,都快到大年夜了,中國家家戶戶都在準備過年,而他老人家還在外國勞碌奔波,旋風般訪問一個個國家,向這些國家推銷自己的東西以換取中國急需的糧食、礦石。

  他推銷的東西可謂千奇百怪,在那些有點家底但軍備極為落後的國家,他推銷的自然是軍火,把56式半自動步槍、56式班用機槍、迫擊炮和木柄手榴彈賣得全世界都是;在擁有一定軍事實力但工業落後的國家他推銷采礦、冶金設備和卡車;在交通落後的國家他推銷三輪車和中小型火力發電站;在擁有大片優良的耕地但農業技術落後的地區他推銷拖拉機和旋耕機……總之,甭管哪個國家,他總能拿該國急需的產品來,讓對於滿意,順便也拿到讓自己滿意的東西。一通神一般的操作下來,他不僅推銷出去了大批軍火、工業設備、車輛、電器,引進了大批肉類、漁產品、小麥,還以低廉的價格租到了不少於四千五百萬畝地,比整個浙江可耕種的麵積要多出將近一倍。這些都是相當肥沃、鬆軟、濕潤的耕地,就是偏了點,或者灌溉不是很方便,無人開墾,就這樣扔在那裏光長草。在那幫家夥眼裏這些地可能條件太差,開墾不劃算,但是在中國農民眼裏這簡直就是暴殮天物……偏遠一點怎麽啦?把路修過去就是了!灌溉條件差點怎麽啦?把水渠修過去啊!就因為這點無關痛癢的問題荒廢這麽好的地,簡直就是造孽喲!

  隻能說這些國家條件太好,過得太舒服了,隨便搞搞便能填飽肚子,根本就用不著像中國的農民那麽辛苦。現在土鱉就給他們來個廢物利用,把他們認為沒用的地租過來,在國內成立農墾兵團派過去,開辦農場,生產出來的糧食直接運回國內作戰備糧!

  何長弓的出訪很快就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他出訪的對象是發展中國家和貧困國家,而拿出來交易的都是這些國家迫切需要的、有錢也買不到的東西,不管是軍火還是工業設備。很快就有不少原本不在訪問之列的國家主動跟他接觸,向他發出邀請……比如說他在烏拉圭訪問的時候,巴拉圭就向他發出了邀請,最終雙方愉快地達成了一筆交易,土鱉向巴拉圭提供足夠裝備二十個步兵師的輕裝備和兩套年產一百萬噸鋼鐵的煉鋼設備,同時向巴拉圭出口電器、紡織物、拖拉機,換取巴拉圭盛產的小麥、棉花、牛肉、豬肉,同時也獲得了在巴拉圭開墾二十萬公頃荒地的權力。巴西在獲知這貨生意越做越大之後連呼失算,又把他給請了回去,一口氣向他訂購了五套年產一百萬噸鋼鐵的設備,他們拿出來作交換的則是五十萬公頃的土地————中國農墾兵團有權在巴西指定的適宜耕作的地區開墾五十萬公頃良田,有效期為四十年。不愧是南美老大,那氣魄真不是一般國家能比的,賣起地來那叫一個爽快!

  玻利維亞、智利、秘魯等國也紛紛對這個來自東方的客人產生了強烈的興趣,主動與何部長接觸,最終達成了貿易協議,他們出口硝石、鐵礦、鋁礦石、銅礦石、磷礦石和肉類,而土鱉則向他們出口工業設備、軍火、電器和紡織物,並且在這些國家拿到了墾荒權,少則數萬公頃,多則數十萬公頃,反正隻要去談了,總是會有收獲的。所以農業部一大幫頭頭腦腦都極為興奮,笑著說:“我們等於是在海外找到了一個新的河套大平原啊!”興高采烈地著手組建農墾兵團,準備以師、團為單位派往南美,把人家不要的地利用起來,讓自己的地歇一歇。

  他們倒是興高采烈,但日本就糟心了……

  土鱉這一招其實並不新鮮,是學日本人的。日本跟中國一樣,都是山多地少,人口增長快速,糧食安全難以保證。早在明治維新的時候,日本就看到了人口飛速增長下隱藏的危機————以日本那點可憐巴巴的耕地,是養不活這麽多人口的。好在此時南美各國開始大發展,但當時的南美人口稀少,發展起來力不從心,所以以巴西為首,紛紛出台移民政策,從中國、日本大量招攬移民以充實自己的勞動力。日本抓住了這一機會,經過一番艱苦的外交努力,終於跟巴西、秘魯等國家達成了移民協議,大量向這些國家移民,在南美大辦農場,種植農作物,生產出來的糧食大多以出口的方式運回日本,有效地緩解了日本糧食緊張的局麵。而隨著南美地區逐步開發,大量礦藏被發現,這些海外移民就成了一顆舉足輕重的棋子,他們通過投資入股的方式插手這些礦產資源的開發,為日本牟取利益。這顆棋子重要到什麽地步?重要到日本在中日戰爭期間始終不敢動澳門的地步,因為澳門是葡萄牙的殖民地,而葡萄牙對巴西有著強大的影響力,日本則在巴西有大量移民……他們擔心動了澳門,葡萄牙會向巴西施加影響力,讓巴西驅逐日本移民!在二戰中,他們對南美的經營一度被中斷,但現在戰爭結束了,日本元氣大傷,這顆棋子就越發的重要了。可現在,就在這些日本移民準備大幹一場,從南美獲取資源為國內輸血的時候,土鱉來了,他們在農業、漁業、礦產開采等領域,都開始受到來自土鱉的強大挑戰……市場就是這麽回事,你多賺一點別人就得少賺一點,現在多了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日本在南美的經營頓時就變得困難起來了。

  另一邊,在天津,新掛牌成立的農業部第一任部長李舒城也跟英國談成了一筆交易,以價值兩千萬美元的藥品、紡織物、副食品以及蔬菜水果,再加上一千萬美元的現金,換取在尼日利亞的三百萬公頃的土地的墾荒權。尼日利亞可以說是整個非洲條件最得天獨厚的國家,耕地麵積占國土總麵積的三分之一,而且大多是雨量充沛、日照時間長、平坦肥沃的好地,三百萬公頃相對於尼日利亞這個龐然大物而言,隻是九牛一毛,十美元一公頃,真是夠便宜的,不過這些地本來就無人經營,拿來換了三千萬美元,跟撿錢差不多。英國特使極為興奮,簽下協議之後對李部長說:“中英之間在農業領域有著廣闊的合作前景,我們希望,雙方可以繼續展開更為深入的合作,我們有的是土地!”

  李舒城笑笑,不說話,心裏卻在冷笑:“有的是土地?你們以為這個龐大的日不落帝國還能維持多久?”

  興奮的英國人大概做夢都不會想到,這份看似送錢的協議即將終結他們在非洲的殖民統治,這一天來得比曆史上早了十幾年。

  何長弓結束了自己的南美之行,又一頭紮進了伊朗。

  此時的伊朗已經成了中東最大的火藥桶,隨著大量石油、天然氣資源逐漸被發現,蘇聯和英國都紅了眼,不僅沒有半點要撤軍的意思,相反還加大了在伊朗的軍事投入,準備大幹一場,英國需要伊朗的石油和天然氣為他們已經崩潰的經濟注入新血,蘇聯不需要伊朗的石油,但他們希望伊朗能夠成為蘇聯的盟友,雙方聯手在石油定價權上獲得話語權,這直接關係到蘇聯的經濟發展,蘇聯是絕對不會讓步的。美國同樣對伊朗產生了興趣,強硬地要求英蘇雙方同時撤軍,把伊朗的事情交給伊朗人去處理……這並不妨礙他們爭分奪秒地在伊朗扶持親美勢力,準備在英蘇撤走之後撿便宜。美國的加入讓波斯灣的局勢更加緊張,現在中國又一頭紮了進來……得,可以湊成一桌麻將了!

  年輕的巴列維可謂一個頭兩個大!

  好在,何長弓開門見山地表示,自己不是來尋求軍事、外交方麵的合作的,純粹就是想做點生意,用一點自己手頭上有的東西跟伊朗換石油和天然氣。

  這一表態讓巴列維鬆了一口大氣……謝天謝地,這位爺沒那麽難伺候。

  接著何長弓便讓他領略到了現代工業的精彩。彩電、空調、電冰箱、電話煲、洗衣機、日光燈……這些一一擺出來,讓年輕的國王瞠目結舌,火速掏錢買下了一整套,然後經過一番討價還價,簽下了貿易協定。

  他實在不能想象,沒有這些電器之後他還怎麽活下去!

  搞定了年輕的國王,何長弓去拜訪拉夫羅夫教授。早在延安的時候他便擔任石油工業部長,跟拉夫羅夫教授配合默契,雙方有著很深的友誼,到了伊朗不去見見教授有點兒說不過去。而教授對他的來訪一點都不意外,笑著給他沏了杯紅茶,說:“沒想到你們這麽快就來了啊。”

  何長弓抿著紅茶,說:“事實上這是我們第二次來到這片土地。”

  拉夫羅夫教授一怔:“第二次?那你們第一次是什麽時候來的?”

  何部長說:“唐朝。在唐朝,這片土地有一個名字,叫波斯都護府。”

  拉夫羅夫瞪大眼睛:“你們該不會想給這片土地來個自古以來吧?”

  何長弓大笑:“沒有的事,我們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沒挨揍就算不錯了,還自古以來?我們這次來純粹就是想搞點石油和天然氣,為國家發展提供新鮮血液而已。教授你也知道,中國國內的油田開采成本太高了,在戰爭年代當然可以不計代價,但到了和平年代就不行了,廉價的油氣資源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我們不能落後。”

  拉夫羅夫教授點點頭:“嗯,如果想要石油和天然氣的話,你們來對了,這個國家什麽都缺,就是不缺油氣資源。”

  何長弓目光一凝:“有多少?”

  拉夫羅夫搖頭:“不知道,無法估量……不誇張的說,整個伊朗就是一片漂浮在油海上的島嶼,每天都能發現新的含油層,我到現在都無法拿出較為準確的數字來。”

  何長弓微笑:“看來我們是來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