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七二 鐵流2
作者:流光飛舞      更新:2021-12-21 10:37      字數:3912
  裝甲洪流在東北大地上橫衝直撞,數以百計的坦克、裝甲車形成一個個巨大的鐵箭頭,這些箭頭所指的方向,正是哈爾濱。

  哈爾濱曾是金、清兩個王朝的發源地,金代曾在此建立上京作為都城。不過它真正的大發展還得等到十九世紀,沙俄侵占了哈爾濱,將這片隻有一些人口稀少的村屯的地區建設成為一座城市,並且開發為國際化商埠。隨著中東鐵路修通,哈爾濱迎來了大發展的契機,迅速成為一座繁榮的大城市。不過這種城市是建立在外國殖民主義者對中國的殘酷掠奪的基礎上的,就好比寄生蟲長得再肥對宿主也不會有任何好處一樣,它的繁榮與中國老百姓無關,中國無法從它的大發展中獲得任何利益。後來日俄戰爭爆發,沙俄被迫退出了東北,1932年,日軍占領哈爾濱,截止到現在,它淪於敵手已經有十四年之久了。這是一座多災多難的城市,從它誕生的那一天起就伴隨著無窮無盡的苦難,侵略者來了一撥又一撥,它根本就得不到片刻的和平!

  北滿油田被發現讓這座在日本的殘酷統治之下死氣沉沉的城市煥發了一絲生機,被缺油逼瘋了的日本不顧一切,調集了一切自己所能調集的資源,海量的工程設備,海量的車輛,海量的物資,海量的工人,都從東北、朝鮮甚至日本本土向哈爾濱匯集,再以此為基地開往薩爾圖大草原,據滿洲省委掌握的報,幾個月裏,光是經哈爾濱開往大草原的日本石油鑽井隊就多達四十六支!可以說,日本是把所有家底都拿出來了。哈爾濱市民也在這場狂歡中得到了一絲好處,調集過來的物資多了,日本總要拿一點出來收買人心,畢竟這裏距離北滿油田也就一百多公裏,如果哈爾濱在開發油田的節骨眼上鬧事,可就麻煩透頂了。大批青壯被抓了壯丁,被送往草原修路,或者從事其他繁重的工作,為了趕工程進度,日本也不敢再一味的壓榨,在繁重的工作之餘,還是拿出糧食來讓民夫們吃飽。換以前日本人是不會對民夫這麽客氣的,但是現在他們在各條戰線都節節敗退,不敢再像以前那麽驕橫了。得益於北滿油田的開發,哈爾濱市民好歹也撈到了幾頓飽飯。

  不過這種好日子眼看就要結束了。哈爾濱在關東軍的戰略棋盤上是一顆舉足輕重的棋子,而在延安眼裏則是一塊令人垂涎的大肥肉……這裏擁有平坦而肥沃的耕地,灌溉條件極好,交通設施完備,更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日本在這裏建立了大量工廠和發電站,其中就包括不少兵工廠!哈爾濱擁有成為一座重工業城市和糧食生產基地的一切條件,這樣的肥肉,自然是要盡快叉進自己的盤子裏來。更何況這裏還是臭名昭著的731部隊的大本營,就衝這一點,第一野戰軍也必須盡快將它拿下,免得那幫喪盡天良的軍國主義者動作731基地裏的細菌武器襲擊無辜平民,造成災難性的後果!所以,就在彭老總興致勃勃地參觀油田的時候,第一野戰軍主力正朝著哈爾濱掩殺過來,先頭部隊是幾支德籍老兵組成裝甲戰鬥隊和機械化步兵戰鬥隊,其推進速度達到每天六十公裏,讓第一野戰軍那幫驕兵悍將咋舌不已,後勤部隊更是叫苦不迭,連呼“太快了,跟不上,跟不上!”

  關東軍顯然是不會讓第一野戰軍輕易衝進哈爾濱的。得知油田失守之後,哈爾濱方向的日軍立即發動反擊,第134師團、第149師團、獨立混成第136旅團以及一個戰車聯隊,傾巢出動,迎著第一野戰軍進攻的矛頭殺去。

  雙方在肇東、蘭西一帶迎頭相撞,一方是誌在必得,爭分奪秒,一方是無路可退隻能背水一戰,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戰就此展開。

  戰車在田野和公路間行駛,履帶將未收割的莊稼壓進地裏輾成爛泥再甩出來,這些鋼鐵巨獸的火炮在轟鳴,在咆哮,怒吼著衝向對手。而在它們後麵,是數以千計的裝甲車、汽車在奔湧,無數火炮在拋擲出可怕的雷霆。日軍總共調集了八十多輛坦克,還有一百多輛裝甲車,現在一口氣全壓了上去,在黑土地上,這幾乎就是一支無法戰勝的力量,頑強如東北抗日聯軍,在這股可怕的洪流麵前也隻有敗亡的份。可是麵對擁有五個裝甲旅和四個德軍裝甲戰鬥隊的第一野戰軍,這麽點坦克算個屁!

  殺向日軍坦克群的是日軍已經很熟悉了的80式自行高射炮和87式37毫米雙聯裝高射炮,第一野戰軍有近百輛正宗的59式坦克,但一直沒有派上用場,都在扮演著自行火炮的角色。它們是不參與裝甲對戰的,帶的都是榴霰彈或者高爆榴彈,了不起就帶幾發破甲彈防身。用105毫米脫殼穿甲彈打日軍坦克?不不不,那太浪費了,這是絕對不行的!

  在某個村莊裏,一輛80式57毫米自行高射炮和一輛87式37毫米自行高射炮一前一後,冒冒失失的闖進了一個日軍控製的村莊,兩個坦克車組驚喜地看到,數十輛坦克、裝甲車、汽車正從裏麵開出來……麵對二十倍於己的敵軍,這兩個車組的第一反應就是猛衝上去,57毫米自行高射炮以每分鍾九十發的射速向蜂擁而出的日軍坦克點射,37毫米自行高射炮則向比坦克還要脆皮的裝甲車和汽車瘋狂掃射……當這兩個瘟神打光了所有炮彈揚長而去之後,這個村莊已經變成一片火海,三十多輛坦克、裝甲車、汽車變成馬蜂窩癱在原地熊熊燃燒。

  在一片樹林裏,四輛蘇-100突擊炮從事先挖好的大坑裏開出來,甩掉身上的偽裝裝,100毫米線膛炮瞄準了五百米外緩緩向前衝的日軍坦克群。然後,咣咣咣咣!四門突擊炮同時開火,炮彈那些可憐的脆皮坦克,馬上,大團火光爆開,炮塔騰空而起。日軍坦克群急忙轉動炮塔朝這邊射擊,S-100突擊炮排不為所動,隻顧著悶裝猛打,而且彈無虛發,很多日軍坦克還沒弄明白炮彈來自何方就被掀飛了炮塔!

  在蘭西,日軍一個戰車大隊舍死亡生地衝擊著第一野戰軍的130毫米加農炮陣地。這個該死的加農炮陣地十八門加農炮正在不斷發射威力巨大的彈丸,給予進攻中的日軍造成極其慘重的傷亡,箭霰彈更是成了日軍的噩夢,幾乎每一次齊射,日軍都會多出兩三百名刺蝟!日軍先是調集了兩個加強中隊的兵力,不計代價要拿下這個炮兵陣地,結果被85式高射機槍掃得屍橫遍地,連續進攻了七次,非但沒有拿下炮兵陣地,自己反倒把血給流幹了,兩個加強中隊殘餘的人馬加在一塊也隻夠編成一個中隊了。沒招,日軍隻好讓戰車大隊上,就算用坦克殘骸堆,也得堆掉這個炮兵陣地!

  迎接戰車大隊的是反坦克地雷和反坦克火箭筒,不斷有戰車被打成火球。當他們逼近前緣陣地後,中國軍隊開來了幾門105毫米榴彈炮,用拆掉引信的榴彈照著幾百米外的日軍坦克猛砸,被命中的日軍坦克像個重重摔在地上的雞蛋一樣破裂開來……

  這是自第一野戰軍挺進北滿以來雙方所爆發的規模最大的裝甲戰,整場裝甲戰隻能用“一邊倒”來形容,日軍算是把吃奶的勁都用上了,但結果很殘酷,他們遠遠不是第一野戰軍的對手。這場裝甲對戰,第一野戰軍被擊毀擊傷的戰車還遠遠沒有因為摩托小時耗盡而癱瘓的多,這樣的結果無疑讓關東軍十分崩潰。

  更讓他們崩潰的是,在北線他們打不過第一野戰軍的重裝集群也就算了,在南線,他們連同樣薄皮的63A水陸兩棲坦克和62G輕型坦克組成的攻擊集群也打不過!在遼陽,麵對來勢洶洶的第27軍,日軍硬著頭皮,讓第1戰車旅團上,試圖以一次漂亮的裝甲突擊擋住第27軍向沈陽進攻的腳步。第1戰車旅團也確實是盡力了,冒著大雨不計代價瘋狂突擊第27軍的鋒線,一度讓第27軍的攻勢陷入停滯。然而第27軍馬上將軍屬兩棲坦克旅壓了上來,此外還有一個62G坦克戰鬥隊,在泥濘的遼河畔與日軍展開惡戰,105毫米線膛炮成了日軍的噩夢,甭管是什麽型號的坦克,挨上一炮立馬飛炮塔,幸存者少之又少!最讓日軍抓狂的是,這些坦克都是在一千多米的距離射擊的,日軍沒有一門坦克炮能打中這麽遠的目標,隻能被動挨打!在幾個小時的交鋒中,第1戰車旅團損失了半數的坦克,給對方造成的損失卻是微乎其微,這樣的結果讓驕狂的關東軍無法接受。更讓他們無法接受的是天一放晴,幾架蘭開斯特轟炸機就出現在他們的頭頂,投下雨點般的凝固汽油彈……

  拿戰略轟炸機當戰術轟炸機用支援前線壓製敵軍,也算是紅色軍團的一大創新了。不得不說,這種錯位運用對於日軍而言是非常要命的,蘭開斯特航程達到六七千公裏,載彈量十噸,可以掛上百枚100公斤級炸彈,轟炸時間會持續數個小時,如果沒有強大的野戰防空能力或者製空權,那麽在幾個小時裏日軍除了挨炸基本上啥都不用幹了。更喪心病狂的是,玩炮艇機玩上癮了的紅腦殼似乎對戰略轟炸機不大感冒,將不少蘭開斯特轟炸機給改成了炮艇機,裝上兩門37毫米雙聯裝高射炮,兩艇六管旋轉重機機,再掛上一堆100公斤級小炸彈,去到哪裏哪裏就是一片火海!也不知道是從哪裏得到的靈感,有人居然將85毫米加農炮給裝上了飛機,從天空朝日軍射擊,一炸一大片,轟得日軍屁滾尿流!日軍聯隊級部隊拿不下隻有一兩個傘兵連據守的鞍鋼、撫順煤礦、撫順煉油廠等重要廠礦基地,很大程度上就是拜這些炮艇機所賜!

  在轟炸機和炮艇機的瘋狂攻擊之下,第1戰車旅團全軍覆沒,連個渣都沒剩下來,遼陽宣告失守。

  遼陽曾經見證抗聯第一路軍遠征部隊的覆沒————1938年冬天,楊靖宇將軍挑選出四百餘名精兵強將,調集了第一路軍幾乎全部的戰馬,讓他們繞過日軍重兵據守的城鎮火速南下,打到熱河去與在熱河活動的八路軍會師,從戰略上改變抗聯孤軍作戰的處境。這支部隊從南滿山林殺出,疾如驟風,日軍還沒反應過來,他們便已經打到了遼陽。然而那一年東北的氣候反常的溫暖,遼河沒有封凍,騎兵無法渡河,隻能停下來找船,隨即被反應過來的日軍包圍,幾乎全軍覆沒。遼河慘敗讓抗聯變成了真正的孤軍,從此以後,勝負對他們失去了原來的意義,他們隻能咬牙堅持,明知道不可能勝利也要繼續打下去,直到最後徹底失敗。不過,時隔六年,遼河畔再次出現了中國軍隊的身影,這次不再是往南,而是往北,直奔日軍在東北統治的心髒————沈陽!遼陽光複,通往沈陽的大門已經被撞開,日軍的末日也快到了。

  那些倒在遼河畔的英烈泉下有知,肯定會開懷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