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一 決斷
作者:流光飛舞      更新:2021-12-21 10:37      字數:3268
  蘇軍不宣而戰,讓日本極度憤怒,陸軍大臣阿南惟畿咆哮著要報複,要讓蘇軍血流成河,鈴木貫太郎則照會駐日蘇聯外交官,對蘇聯不宣而戰的舉動表示極度憤慨,要求蘇聯珍視日蘇之間良好的關係,懸崖勒馬,不要一錯再錯,否則必將付出慘痛的代價!

  口頭的憤怒是夠了,但是沒用。

  按照延安與莫斯科之間的秘密協議,蘇聯放棄對漠北地區的幹涉,同時開放邊境讓第46軍借道蘇聯國境攻入東北,此外還將向中國開放紮克比諾港,把紮克比諾港開發為中蘇共管國際商港,以此為代價,換取中國在蘇聯奪取北海道和北方四島問題、英蘇伊朗爭端等問題上的大力支持。其實蘇聯政治局很多人是反對這一協議的,認為對這麽一個國境內還有百萬敵軍無力消滅的國家讓步這麽多,實在劃不來,但是斯大林一旦作出了決定就沒有更改的餘地了,能理解的就執行,不能理解的就在執行中慢慢理解,實在沒法理解的……西伯利亞農家樂歡迎你!而事情的發展也證明鋼鐵大叔確實是蘇聯少有的政治家、戰略家,看得比政治局絕大多數人都要遠:接下來的幾個月裏紅色軍團基本上是壓著日軍狂扁,那一浪高過一浪的攻勢,哪怕是經曆過蘇德戰爭的大場麵的蘇軍將領也看得心潮澎湃,光是這一點就已經證明這個國家是有著巨大潛力的,斯大林那一係列的讓步隻是為了將這支潛力股抓在手裏而已。隨後中國代為購買的滾裝船、海上浮動平台、兩棲坦克和炮艇機等裝備更是讓蘇軍如虎添翼,實力大增!也正因為如此,蘇聯的胃口才變得更大了,雅爾塔協議把北方四島劃給蘇聯,現在蘇聯表示區區四個小島給我塞牙縫都不夠,我要北海道!

  延安許諾給蘇聯的不凍港,正是北海道。

  幾個月來蘇軍一直在為攻略北海道作著準備,修建機場、改造港口、調集兵力和物資,同時也秘密展開兩棲登陸的訓練,下輩子的力氣都用上了。不過整體而言,他們還是比較省事的,畢竟按照中蘇密約,蘇聯不能出兵滿洲,這也意味著他們不必再隔著上萬公裏的距離從歐洲調一百五十萬大軍到亞洲來進行一次規模龐大的戰役,隻需要拿下南薩哈林、北方四島、北海道就算完成任務了,當然,如果還有餘力的話可以拿朝鮮活動活動筋骨,畢竟雅爾塔會議,朝鮮也是蘇聯的戰領區嘛,而且兩國接壤,蘇軍要打過去實在太容易了。現在紅色軍團將戰火燒到了滿洲,時機已經成熟,那他們還有什麽好客氣的?等待已久的二十萬精銳之師橫渡宗穀海峽,直撲北海道和北方四島!

  蘇聯對於日本那一大堆口頭上的憤怒的反應很有意思。

  他們的反應就是……根本就沒有反應。

  說沒有反應也不對,其實反應還是有的,那就是攻勢更加猛烈了。剽悍的海軍步兵在轟炸機、炮艇機、突擊炮、坦克、火箭炮的支援之下攻勢極其凶猛,隻用了兩天時間便將齒舞島和色丹島上的日軍一掃而空。國後、擇捉二島也沒好到哪裏去,灘頭防線在短短兩天之內就被徹底粉碎,蘇軍源源不斷登陸,日軍用重炮和戰車拚死抵抗,隨著戰線往島嶼中心推移,戰鬥變得越來越慘烈。日軍精心構築的工事讓蘇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而日軍每一次反擊和夜襲都被蘇軍的坦克、重炮、炮艇機無情粉碎。至於北海道的日軍就更加倒黴了,蘇德戰爭結束之後蘇聯海軍的甘古特號和塞瓦斯托波爾號戰列艦經過一次細致的維修保養,補充了足夠的油料彈藥和物資之後帶著一溜的驅逐艦浩浩蕩蕩駛向遠東,經過長達兩個月的跋涉,繞過半個地球之後,終於抵達了海參崴,現在這兩艘戰列艦二十四門305毫米艦炮一起為北海道人民送來了來自蘇維埃的熱情問候,把日軍灘頭陣地給轟得跟月球表麵似的,堅守灘頭的日軍不是被轟得粉身碎骨就是被活活震死,死得要多難看就有多難看。

  太平洋戰場一連串慘烈的島嶼攻防已經證明,在戰列艦的主炮和鋪天蓋地的轟炸機反複轟炸之下堅守灘頭陣地等於送死,日軍在硫磺島、衝繩島都吸取了教訓,放棄灘頭陣地,依托山地修建地下工事頑強抵抗,給予登陸的美軍重大殺傷。然而不知道怎麽搞的,北海道這邊的日軍居然沒有這樣幹,所以他們被蘇軍的艦炮轟得靈魂出竅!第7師團和第88師團都向大本營報告:“蘇軍艦炮火力實在太猛了,轟炸機更是來了一波又一波,速派艦隊和戰鬥機過來增援,否則我們很難堅守下去!”

  北海道原本有四百多架戰機的,這是一支相當強大的空中力量,奈何缺油,出勤率非常低,而蘇聯不宣而戰,突然出動大批轟炸機先發製人,猝不及防之下,北海道上絕大多數戰機來不及起飛就被炸成了一地碎片,殘存的一點拚死出擊,攻擊蘇軍艦隊,又被從南薩哈林機場起飛的雅克-3截殺,日軍飛行員在身經百戰的蘇軍飛行員麵前顯得異常稚嫩,被蘇軍以狩獵的姿態一一擊落,現在北海道的天空已經有蘇聯空軍的機翼下敞開了,幾個師團長都被炸得連聲叫苦!

  大本營陷入了異樣的沉默中。

  現在的形勢已經惡劣到讓人絕望的地步,南大門已經被美軍一腳踹得粉碎,蘇軍正在猛踹北大門,如果沒有奇跡發生的話,北大門被撞開隻是時間問題;而從甲午戰爭開始便苦心經營,號稱寧可放棄本土也不放棄滿洲的東北三省也飄起了紅旗,紅色軍團從遼東半島、呼倫貝爾、佳木斯、承德四個方向同時發動進攻,四個方向都是勢如破竹!哪怕是最無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麵對這樣的形勢也得哭出尿來,日本不僅要賠光從明治維新以來曆次戰爭中奪得的戰利品,還得賠掉內衣內褲!

  現在日本沒得選了,隻能出動艦隊,通過奪取製海權來扭轉這惡劣得令人絕望的形勢。

  至於將艦隊投入哪個方向,日本內閣又發生了激烈的爭吵。聯合艦隊已經不複開戰之初的銳氣,能投入作戰的軍艦,能搜刮到的油料都少得可憐,所以必須確定一條最優化的攻擊軸線,在最短時間之內以最微小的代價奪取勝利,他們是拖不起的!陸軍希望將海軍投入到北海道,先解了北海道之圍,理由很充份:這是日本的北大門,現在戰火燒到日本本土了,不管是軍事還是政治,影響都是災難性的,必須盡快將攻入北海道的蘇軍殲滅掉!而海軍則更希望能將艦隊投入到滿洲方向,用艦炮摧毀中國軍隊在大連和營口的登陸場,理由是中國軍隊沒有像樣的軍艦,很輕鬆就能解決他們。海軍和陸軍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細細一想卻不難發現,他們都是有私心的:

  被敵軍攻入本土,這是自元代之後就沒再發生過的事情,衝繩島失守對日本影響固然很大,但那時候日本還沒有徹底消化衝繩島,日本人更多時候是把衝繩島當成一塊被他們征服的土地,而非自己的領土,既然是搶過來的,丟了就丟了唄,無可奈何的事情。可是北海道不一樣,那是日本的固有領土,現在正被蘇軍一大塊一大塊地吞掉,這簡直就是一場災難!這個責任肯定要有人來負的,誰來負?廢話,當然是陸軍!你們那麽多軍隊放在北方都守不住北海道和北方四島,你們不負責誰來負責?所以陸軍希望海軍幫幫忙,先奪回北海道,就算奪不回來,也能拉海軍下水陪自己一起挨板子不是?而海軍也不是白癡,北海道方向蘇聯海軍實力不弱,那兩艘戰列艦固然老舊,但打起來自己損失也在所難免,更何況那片海域還有大批蘇軍潛艇在活動,就這麽兩艘戰列艦了,萬一挨了幾條魚雷,那他們不虧大了?再說,就算成功將蘇軍趕回薩哈林,他們也不見得會輕鬆,蘇軍能善罷甘休麽?接下來無非就是曠日持久的對峙而已。而滿洲這邊卻是日本最後的油料來源,奪回大連、營口,海軍可以繼續從這裏獲得油料和鋼鐵補充,最美妙的中國軍隊壓根就沒有像樣的戰艦!兩艘驅逐艦,七艘不到一千噸的護衛艇,這樣的力量在日本強大的戰列艦麵前連個屁都不算,都不用開炮,光靠撞就能將它們全部撞個稀巴爛!就目前而言,這是最好捏的軟柿子,不捏他們捏誰!不行,必須先解決遼東半島的中國軍隊!

  於是,海陸兩軍又掐了起來。吵了半天,有人提出了個天才決定:要不讓長門號和大和號兵分兩路,分別去對付遼東半島的中國軍隊和北海道的蘇軍?這一天才決定贏得了不少人的讚成,但梅津美治郎一聲怒吼讓他們全部閉嘴。本來就沒多少力量了,還兵分兩路,你們腦子進重油了是吧?

  最後,天皇作出了決定:“命令北海道的部隊死守每一塊陣地,盡最大努力遲滯蘇軍的攻勢,海軍先解決遼東半島的支那軍再北上支援他們!”

  說到底,天皇還是舍不得東北的鋼鐵、石油。

  海軍將領高呼陛下英明!

  這一英明的決定,直接葬送了日本海軍最後一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