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零一 航母之夢
作者:流光飛舞      更新:2021-12-21 10:36      字數:3510
  一艘巨艦矗立在波濤之中,小山般巨大的艦體仿佛鋼鐵鑄就的島嶼,任憑海浪衝涮,屹立不動。造船廠的工人在蘇軍的監督下清理著船廠內的垃圾,一個個埋頭苦幹,偶爾抬起頭望向那艘巨艦,神色變得異常複雜。

  格拉芙·齊柏林伯爵號航空母艦,德國在二戰中建造的噸位最大的戰艦。

  這是一艘命運多舛的戰艦。它於1936年12月在基爾的德意誌造船廠動工,鋪設龍骨,1938年12月8日下水,隻需要再過一年,它就能完工了。然而,德國資源緊缺的現實和軍種之間的明爭暗鬥讓德國海軍擁有自己的航空母艦的努力功虧一簣————由於缺乏原料和人力,工期一再拖延,最後停止。到1940年,它被拖到格丁尼亞港偽裝成木材儲存船,工程進度完全停止了,一直到1942才接到命令,返回基爾港接受續建。可惜為時已晚。此時德國已經陷入了蘇聯戰場,絕大多數的鋼鐵都被用來製造坦克、潛水艇,齊柏林號能分到的少之又少,所以工程一直是斷斷續續,一直到二戰結束,它都沒能完工。本來來,在曆史上,為了避免它落入蘇軍之手,在1945年4月25日,德軍主動將其鑿沉,然而現在情況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蘇聯一支空降兵在基爾港實施空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奪取這一重要港口,包括齊柏林號航空母艦、歐根親王重巡洋艦在內的德國海軍殘存戰艦盡數落入蘇軍之手,根本就來不及自沉。所以現在,總理和薛劍強能站在海邊,眺望著這艘巨艦。

  德國造船工業的最高成就成了死敵的戰利品,德國工人的心情自然極其複雜。

  總理的目光一直黏在那巨大的艦體上,喃喃自語:“好大啊……這得用多少鋼鐵,多少工人才能建造起來!這樣一艘戰艦用的鋼鐵,怕是比我們國家一年產的鋼鐵還多了吧?”

  薛劍強說:“它的標準排水量是24500噸,滿載排水量是31367噸,確實跟我們國家一年的鋼鐵總產量差不多。”嘿嘿一笑,“不過那是以前,現在可不是了。”

  經過近一年時間的努力,陝甘寧邊區有五個煉鋼廠順利投產,都是那種設計產能為五萬噸的小煉鋼廠。咋一看這產能也沒什麽,但是別忘了,1945年的時候中國鋼鐵年產量跌到了三萬噸……換句話說,這五個煉鋼廠的產能是除日占區之外的中國鋼鐵年產量的八倍。當然,土鱉是不會這麽容易就滿足的,在包頭,一座年產量為三百萬噸的大型煉鋼廠正在籌劃之中,這座煉鋼廠主要負責生產軍用特種鋼材,預計在五年內投產,十年內達到設計產能。這也是土鱉這麽瘋狂地在德國招工的原因,像年產量三五百萬噸的煉鋼設備,薛劍強想買到那是一點難度都沒有,但是大批經驗豐富的技術工人薛劍強可沒有辦法給他們變出來,所以他們像光棍節一樣在德國瘋狂撒錢招人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代表指點著齊柏林號,喃喃說:“這艘戰艦我們得弄回去。”

  薛劍強說:“嗯,這麽大個塊頭,拆掉那些150毫米艦炮,拆掉105毫米高射炮,多騰出一些空間來的話,塞上四十來架噴氣式戰鬥機是不成問題的。不過甲板得改改,單靠蒸氣彈射可不行,還必須具備滑躍起飛的能力……”指指點點說了一大堆,最後下結論:“如果能將它搞回去並且建好,它將成為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如果能有三艘這樣的航空母艦,那麽整個亞洲的海域都將任憑我們縱橫馳騁!”

  代表說:“太平洋戰爭已經證明,航空母艦將統治大海,我們擁有遼闊的海疆卻沒有航空母艦,這可不行……就是不知道蘇聯方麵肯不肯將它賣給我們?”

  薛劍強笑:“這個世界上,隻要出得起價錢,就沒有什麽是對方不肯賣的……走,找朱可夫談談!”

  朱可夫元帥正在興致勃勃地參觀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這是德國海軍唯一一艘在二戰中幸存下來的大型戰艦,打完全場還沒有被幹沉的大型戰艦就它了,它惹麻煩的能力和它的好運一樣著名,一次次負傷,卻又一次次修複,然後重返戰場。它參與了無數次慘烈的海戰,又經曆了被盟軍堵在港口狠炸的狼狽,比它強的比它弱的戰艦都死得差不多了,就它還活蹦亂跳,重磅航空炸彈炸不沉它,磁性水雷炸不沉它,魚雷幹不沉它,就連可怕的英國戰列艦也幹不死它,這運氣,跟日本的雪風號有一拚了。朱可夫元帥對這艘著名的戰艦早有耳聞,現在總看是見到了,自然是十分高興,正和身邊的將領商量著將它開回蘇聯去,加入波羅的海艦隊呢。

  得知中國居然對那艘沒完工的航空母艦感興趣,朱可夫有點兒意外,中國同誌病得不輕哦,就你們現在的情況而言,那些魚雷艇、獵潛艇、炮艇、護衛艦之類的小型戰艦才最符合你們的情況,你們連這些小家夥都還不會製造,就想玩航空母艦?這胃口也太大了吧?當然,作為一位陸軍元帥,他對航空母艦什麽的也沒多大興趣,中國同誌想要,就給他唄!不過,得拿出蘇聯感興趣的東西來換。他似笑非笑的問:“周,不知道你們要它有什麽用?”

  代表說:“我們對這艘戰艦非常感興趣,希望能夠完成它,讓它成為中國的第一艘航空母艦!”

  朱可夫大笑:“周,你的胃口也太大了!現在你們連一艘魚雷艇都建不了就想搞航母?就連蘇聯都不敢說能夠完成它!”

  代表信心滿滿:“我們一定能夠完成它!元帥,我希望能夠將它帶回中國,請你允許。”

  朱可夫搖頭:“我勸你還是別白費勁了,這是一個無底洞,你們那點鋼鐵產量,根本就填不滿它!”

  薛劍強開口了:“兩台計算機換它,幹不幹?”

  朱可夫冷笑:“兩台計算機就想換一艘航母?真是天真!”

  薛劍強聳聳肩:“換不了麽?”

  朱可夫說:“起碼得三台!”

  於是就這麽愉快地決定了,三台晶體管交換齊柏林號航空母艦,而一台晶體管計算機的成本也就五十萬元,三台總共一百五十萬……換句話說,中國用一百五十萬元換回了一艘滿載排水量超過三萬噸的輕型航空母艦!

  比搶劫還狠啊有沒有?

  最狠的是,作為被搶劫的一方的蘇聯,居然還美滋滋樂嗬嗬,以為自己占了極大的便宜!事實上,他們確實占了極大的便宜,蘇聯現在百廢待興,根本就沒有心思去搞航母,而航空母艦對於現階段的蘇聯而言並沒有多大的用處,換句話說,齊柏林號航母對於他們而言,也就一點研究價值而已……比如說當靶艦,研究如何擊沉這個大家夥。用一艘沒多大用的靶艦換三台每秒鍾運算速度達到五十萬次的計算機,蘇聯這回真的是賺大了!

  當然,最美妙的是,買下這艘航母的是一個根本就沒有能力將它完成的國家……換句話說,十幾年後它艘航母就會變成一堆廢鐵,對蘇聯半點影響都沒有。收獲了三台晶體管計算機的蘇聯心情大好,不僅允許中國帶走全套技術圖紙和大批技術工人,還拍著胸口保證用拖船幫忙將這玩意兒拖到中國去。中國對此自然是感激不盡,因為這玩意兒還不能自己開動,蘇聯願意送貨上門,那是再好不過啦。

  雙方就這樣達成了協議,中國帶走了造船廠一千多名負責齊柏林續建工程的技術工人和專家,還有大批資料……相關的圖紙和資料裝了好幾車皮。而蘇聯則在處理好歐洲那一攤子爛事之後也信守承諾,用拖船將這艘航母從歐洲一直拖到煙台去,最後又轉到大連造船廠,在那裏完成續建工作。然後蘇聯很快就發現他們小看了中國,中國不僅完成了剩下百分之十五的建造工作,還對齊柏林號進行了較大範圍的改進,使得這艘巨艦的滿載排水量達到了四萬噸!具體改進就是把齊柏林號的管線、蒸氣彈射器、電子設備、雷達通通給換了一遍,拆掉了那八座雙聯裝150毫米艦炮和六座105毫米雙聯裝高射炮,也拆掉了所有37毫米高射炮和20毫米機關炮,換上了兩套十一管聯裝30毫米近防炮和兩座八聯裝紅旗-10防空導彈發射裝置,從而騰出了大量空間。同時還將飛行甲板外擴,增加麵積,必要的時候戰機可以滑躍起飛,避免出現在彈射器故障的時候戰機無法起飛的尷尬。經過改裝之後的齊柏林號航空母艦,可以容納四十七架作戰飛機,打擊半徑達到四百公裏,中國也由此成為第一個擁有航空母艦的社會主義國家!

  不過,那時候的齊柏林號航母已經換了一個名字,在它的身上已經找不到多少德國元素了。

  總之,德國倒下對於德國人而言是一場可怕的災難,但對於中國和蘇聯卻是天大的好事,在攻下柏林之後的那段時間裏,這兩個貨天天都在過光棍節。中國撈到的當然沒有蘇聯那麽多,高級技術專家和頂尖的技術資料、機械設備都沒份,但中國曆來崇尚量變化為質變,在那段時間裏他們像批發大白菜一樣招聘了不少於八萬名德國士官、技術工人、大學生,此後又陸續有不少人跑到中國來,據不完全統計,前前後後有十七萬人被饑不擇食的中國掃進了自己的盤子裏。對於文盲率高得嚇人的中國而言,這些都是難得的人才,他們的加入為紅色政權注入了強大的養份,極大地彌補了紅色政權最為致命的一塊短板,大批身經百戰的德軍士官的加入更是讓解放軍如虎添翼……

  不得不說,納粹德國真是紅色陣營的好基友,它活著的時候用血與火的淬煉將蘇聯從一流強國變成了超級強國,它死了,留下的工業設備和人才又在為兩個未來的世界級工業強國鋪路!

  德貓,你真是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