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八七 逐鹿中原1
作者:流光飛舞      更新:2021-12-21 10:36      字數:3304
  徐州失守對於侵華日軍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打擊,消息傳出,南京派遣軍司令部一片死寂。崗村寧次頹然僵坐在那裏一動不動,仿佛一尊石像,半晌才用隻有自己聽得見的聲音喃喃自語:“這麽快就丟了?連五月都守不到?”

  參謀們隻能苦笑。

  他們雖然沒有親自到前線去,但通過那一封封電報,還是能感受到徐州之戰的慘烈。中國軍派的轟炸機遮住了天空,幾百輛坦克洪水似的衝過來,一次不成就再衝一次,突擊,突擊,再突擊,直到對手徹底崩潰為止,鋪天蓋地的彈爆炸揚起的煙塵生生在蘇北平原形成了一場人工沙塵暴……別說華北方麵軍那些主要以維持治安為己任的乙種甚至丙級師團,就算是把開戰之初那些裝備精良、兵員素質極高的甲種師團拉上去也扛不住這樣的猛攻啊!徐州地區能守住一個多月,已經是奇跡了!

  岡部直三郎鼓足勇氣說:“閣下,徐州是南京的大門徐州一失就意味著支那新四軍可以肆無忌憚地南下向南京發動進攻了,我們不得不防啊!”

  崗村寧次神情怪異:“向南京發動進攻?”

  崗部直三郎說:“是的!平潭海戰表明,他們已經擁有不弱的海上軍事力量,如果他們在轟炸機的掩護下水陸並進,同時經兩淮地區從合肥打過來,南京就要麵臨被兩麵夾擊的境地了,這是最糟糕的局麵!”

  崗村寧次的聲音透著濃濃的疲憊與無奈:“那就讓進攻鹽淮地區的師團撤回來,在泰州建立防線防止新四軍南下,同時加強合肥的防禦兵力吧……繼續攻打鹽淮地區已經沒有意義了。”

  確實沒有意義。自徐棗會戰爆發以來,日軍集結了三個師團十一萬大軍,猛攻鹽城地區,結果被新四軍第1軍和第2軍擋住,在新四軍那湯池鐵堡般的防線前撞得頭破血流,整個鹽城地區就像一團肉磨坊,晝夜不停地轉動,一萬一千多名日軍士兵被生生磨成了肉醬,付出如此慘重的代價也沒能前進一步,更沒能吸引新四軍從徐棗地區撤出一兵一卒。現在徐州已經失守,繼續打下去也就沒有意義了,而且兵力、裝備、彈藥都已經不足,再打也打不動了,還是撤回來吧。

  有位參謀憤怒地說:“閣下,我們不能一味地被動挨打!我們應該進攻,主動進攻!”

  崗村寧次的目光定在這位身上:“哦?該如何主動進攻呀?”

  那位參謀在沙盤上比劃著:“進攻鹽城的三個師團不能撤,非但不能撤,還要加強兵力和裝備,讓他們發動更大規模的攻勢!同時請求國內調撥足夠的戰艦、船隻,運載不少於一個師團的兵力,在鹽城或者連雲港登陸,一舉將整個蘇北斬成兩段,讓新四軍首尾不能相顧!”

  崗村寧次似笑非笑:“足夠的戰艦船隻?國內還有多少開得動的戰艦和船隻?”

  這位參謀一時語塞。

  正說著,大城戶三治過來,把一封電報遞向崗村寧次。

  崗村寧次臉部肌肉扯動一下,無力的問:“又是什麽壞消息?我不看了,直接告訴我吧。”

  大城戶三治說:“毫州、商丘失守了,支那新四軍第14軍正疾雷閃電般直奔許昌而來。”

  崗村寧次愣了一下,要過電報一字字的看,看完了,長長的歎了一口氣,說:“看樣子,中原戰場也要發生天翻地覆的巨變了。”

  事實上,巨變已經發生了。

  過去兩個月裏,綏遠戰場、徐州戰場都打得天崩地裂,河北戰場也是激戰連連,唯獨中原戰場波瀾不驚。在綏遠會戰期間,劉鄧大軍在河南發動了數次針對鐵路和位於交通樞紐城鎮的進攻,有效地阻止日軍向山西增兵,也算是完成了中央交給他們的任務,不過場麵就有點欠奉了。由於缺乏130加農炮這樣的攻堅利器和坦克,劉帥很謹慎地使用著手中的兵力,專挑軟柿子捏,碰到硬茬就閃,偏偏他們擁有那麽多三輪車,在華北大平原來去如風,還在大量使用畜力代步的日軍根本就追不上,隻能恨得牙癢癢的。為了扭轉中原戰場的劣勢,駐守武漢地區的第11軍抽調第3、第13、第106三個師團渡過漢水,越過黃泛區經河洛地區北上,試圖與中原戰場的日軍聯手困住劉鄧大軍,然後將其殲滅。第11軍是侵華日軍的主力,這三個師團又是第11軍的精銳,劉鄧大軍不敢硬碰,對其采取彈性防禦,一邊堅壁清野一邊節節抵抗,節節後退。擁有大量三輪車和摩托車的優勢在彈性防禦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劉鄧大軍一邊打一邊撤,不斷將日軍引向預設的陣以,用猛烈的炮火給予日軍一輪輪大規模殺傷,一旦日軍主力趕到,又立即後撤,當日軍停下來紮營後他們便又攻過來,跟牛皮糖似的,甩不掉又打不著,差點沒把日軍給氣瘋。

  就這樣節節抵抗,節節後退,同時發動老百姓將糧食埋藏起來,把牲畜帶走,不給日軍留下任何可供利用的物資,耗了一個月,北上的日軍三個師團已經筋疲力盡,最要命的是他們的兵力嚴重分散了。三個師團分散在南陽、洛陽、信陽、許昌等地,首尾不能相顧,更疲憊不堪,進攻的矛頭已經完全變鈍了。不光是他們,河南戰場的日軍都累得要死,分兵固守各大城市的話肯定被各個擊破,集中兵力試圖與劉鄧大軍決戰又找不著對手,氣得幾個師團長破口大罵:“獨眼龍根本就不是將軍,是流寇頭子!”

  流寇頭子表示這兩個月來我就是在逗你們玩的,老子在等山西戰場分出勝負,在等山東那邊好消息傳來了再收拾你們呢!

  四月二十一日,山東那邊好消息傳來了:經過連續十多天的猛鑽,第三石油師在東營地區鑽出了一口高產油井,當日噴出石油多達一千一百噸!而在此之前八路軍已經秘密在東營地區建起了兩個小煉油廠,這兩個煉油廠立即投入生產,也就是說,山東、蘇北的部隊的油料不僅能自給自足,還有大量油料供應全國各個戰場了!四月二十五日晚上,東營地區又鑽出了一口高產油井,當日噴出石油一千零七十噸,慌得石油師趕緊封井,因為兩個小煉油廠一天隻能處理一千二百噸原油,一口就差不多夠了,再來一口,石油就多得沒法處理了!東營地區已經修建起了一個可供C-87運輸機起降的機場,劉鄧大軍則在河南境內修建了四個機場,他們將通過空運獲得從山東開采出來的石油。等打通隴海鐵路和津浦鐵路華北段之後,他們還可以通過鐵路獲得更充足的油料供應,到那時劉帥就用不著像個葛朗台一樣扣扣索索的使用自己手中那點油料了。

  接著,山西戰場也傳來了好消息:在收複徐州的兩天之後,在太原城飄揚了七年之外的膏藥旗被扔進了垃圾堆,一麵紅旗豎了起來:第139步兵師終於出了無緣收複漠北的惡氣,經過長達兩周的苦戰後攻下了太原,這是紅色軍團奪取的第一個省會城市。太原失守的消息傳開,山西境內的日軍知道接下來的仗沒什麽好打的了,再打,也是被分割之後再分割,被包圍之後再包圍,直至全軍覆沒。所以山西境內掀起了一股投降狂潮,沉醉在攻克太原的狂喜中的第139步兵師欲哭無淚地發現,鄂爾多斯之戰的噩夢又重演了,大批日軍蜂擁而來向他們繳械投降,他們被堵在太原城裏啥都不用幹,就接受日軍投降便夠了!

  誰叫他們名聲那麽好,好到所有日軍都知道隻要向他們投降就小命無憂,還能吃好喝好呢?不向他們投降向誰投降?第139師欲哭無淚,但林總卻很高興,風趣地說:“第139師一個師能頂兩個軍喲!”

  不能頂兩個軍的是第129步兵師,這個師在綏遠之戰中表現出色,但是到了山西戰場就有點兒水土不服了,打晉城被天降大雪誤了戰機,穿插長治又因為向導路不熟迷了路,等他們趕到長治的時候日軍早跑了。為此第129步兵師被林總點名批評,罵了個狗血淋頭。第129步兵師憋了一口惡氣卻沒處發泄,隻能灰溜溜的回到運城休整。太原之戰接近尾聲的時候,這個師得到了一個艱巨的任務:

  經武關出南陽,爆中原戰場日軍的菊花!

  先秦時代,關中有四塞,分別是函穀關、武關、大散關、蕭關,函穀關是秦國的大門,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武關則是麵向中原拉開的巨弓,秦軍屢屢從這裏出發,突入中原攻城掠地,讓中原諸侯如芒刺在背,寢食不安。現在林總就要效仿大秦,把第129師變成那支射向中原的利箭,給日軍來個一箭封喉!

  與第129師一起行動的,還有一個203毫米自行榴彈炮營,一個122毫米自行火箭炮營,還有一個裝備62G型坦克的坦克團,都是為了加強該師的攻擊力而從各軍抽調配屬給他們的。要帶著這麽多重型裝備沿著一條狹窄崎嶇的山路穿越商洛山區挺進中原並非易事,中國還沒有哪支擁有這麽多重型裝備的軍隊作過這樣的嚐試。但是第129師毅然接受了任務,逢山開路遇水架橋,艱難而堅決地穿行於崇山峻嶺之間,直撲南陽!

  從第129步兵師經武關向南陽進發的那一刻開始,中原戰場日軍的悲慘命運便注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