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一 最後的吼聲9
作者:流光飛舞      更新:2021-12-21 10:36      字數:4269
  巴黎讓第1集團軍撤退還有一層陰暗的心理在作怪:反正這一仗我們是輸了,但你們也別想好過!我打不進魯爾工業區,你們也別想打進去!要輸,大家一起輸個一塌糊塗好了!

  戰爭始終是為政治服務的,“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團結一致,齊心協力消滅法西斯”隻是美麗的成人童話,童話有多美好,現實就有多殘酷。1938年英法毫不猶豫地犧牲掉了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又再次毫不猶豫地犧牲掉了波蘭,為了破壞蘇德軍事合作英國密謀派遣遠程轟炸機轟炸高加索油田,為了維持英國在東南亞的地位英軍毫不猶豫地犧牲掉了中國十萬遠征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曆史就是一部列強勾心鬥角的曆史,種種陰暗的算計,種種肮髒的交易,在這四年裏被演譯到了極致。政治交易一直是強國的特權,弱國隻有被拿來交易的份。法國很不巧,也屬於被拿來交易之列,諾曼底登陸前夕美英甚至打算像對待一個戰敗國那樣將法國分割占領,他們拒絕向法國方麵透露霸王行動的機密內容,英國甚至警告戴高樂,如果他返回法國,可能將會被“逮捕甚至審判”,政治就惡心到了這種地步。知道艾森豪威爾為什麽擁有那麽高的聲望嗎?他的軍事才華倒是其次,最主要是因為他有著高超的政治手腕,能將心懷鬼胎的盟軍捏合到一塊。但是現在,艾森豪威爾也罩不住了,一直處於被惡心的位置的法軍終於找到了狠狠惡心一回盟軍的機會,第1集團軍在巴黎的嚴令之下放棄了剛剛穩住的戰線,全線撤退,原本就不怎麽嚴密的戰線一下子就暴露出了一個巨大的空檔!

  巴頓和布萊德雷得知法軍不顧盟軍司令部嚴令,全線撤退之後,心裏有一萬匹草尼馬咆哮而過。

  凱塞林簡直就是狂喜了,立即下達全線反擊的命令。北萊茵地區四十萬德軍紛紛離開堅固的工事,悍然向盟軍發動猛烈的反擊,盟軍猝不及防之下,被打得節節敗退。C集團軍群的裝甲部隊主力在古德裏安的指揮下,從法軍讓出的空檔直插進去,颶風般掃蕩著盟軍的後方,接連摧毀了盟軍八個後勤補給基地。盟軍隻覺得到處都是德軍的裝甲部隊,不管他們撤到哪裏都要麵對來自四麵八方的進攻!而德國空軍也出動大批噴氣式轟炸機,對萊茵河的橋梁和渡口實施猛烈轟炸,所剩不多的精確製導炸彈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德軍飛行員的製導之下獵犬般飛向盟軍好不容易架設起來的橋梁,直到它消失在大團火光之中。如此猛烈的轟炸讓德國空軍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二十四小時之內他們就有十六架AR-234和八架ME-262被擊落了,但作為代價,盟軍幾乎所有橋梁和渡口都遭到了嚴重的破壞。

  逍遙八極不如痛打七寸,萊茵河的橋梁和渡口就是盟軍的七寸,隻要摧毀所有橋梁,萊茵河對岸的盟軍就隻有幹瞪眼的份!

  萊茵河方向傳來的陣陣爆炸聲讓盟軍膽寒,他們意識到,自己正麵臨著後路被切斷,後勤斷絕的危險,恐慌像瘟疫一樣蔓延開來。如果是去年,麵對這樣的局麵盟軍或許還不會太過慌亂,但是阿登戰役慘敗、百萬盟軍兵敗如山倒的噩夢猶在眼前,現在的情形簡直就是阿登戰役的翻版,參與萊茵蘭戰役的盟軍有不少是好不容易才從阿登那個煉獄中逃出來的,他們幾乎被打出了恐德症,現在德軍全線反擊,後勤被斷,恐懼再度襲上心頭,各部紛紛撤退,試圖在德軍裝甲部隊殺到之前先撤到堅固的防線去,以免被輾成肉泥。很快,爭先恐後的撤退就變成了潰退,一些德軍部隊穿上繳獲的法軍軍裝混在潰退的盟軍中間,向盟軍後方交通、指揮樞紐發動襲擊,導致更大規模的恐慌。於是,令人瞠目結舌的一幕出現了:在東線,蘇聯四個方麵軍壓著德國一個集團軍群打;在西線,德軍一個集團軍群壓著盟軍四個集團軍打……

  對比極其強烈!

  四月十日,德軍從斯圖加特方向抽調的一個集團軍又一個黨衛軍裝甲師加入戰團,盟軍的處境更加艱難,幾乎每一條戰線都在潰敗,每一條戰線都讓混水摸魚的德軍攪得一塌糊塗。比較幸運的是,此時北萊茵地區的天氣開始好轉了,盟軍空軍出動的架次呈指數般遞增,將海量的物資扔向盟軍,將海量的炸彈扔向德軍。最為幸福的是,凱塞林手裏已經沒有幾架飛得動的噴氣式戰機了。德國空軍的主力在比利時戰場和柏林戰場,西線這邊的戰機數量少之又少,這段時間凱塞林為了摧毀萊茵河上的橋梁、浮橋、渡口,強令空軍不顧一切冒著猛烈的炮火進行轟炸,空軍雖然完成了任務,但自身損失也非常大,已經無力與盟軍爭奪製空權了。

  盟軍的轟炸來得極其猛烈,德軍蒙受了重大的損失,進攻的動能被嚴重削弱。巴頓和布萊德雷暗暗鬆了一口大氣,盟軍司令部更是抹了一把冷汗,艾森豪威爾向華盛頓報告:“航空兵的發揮非常出色,擊毀了眾多德軍戰車,德軍的進攻被嚴重削弱,後勤線亦麵臨著巨大的威脅,不出三天,他們的攻勢就無以為繼,這次愚蠢的進攻將葬送他們最後一支戰略預備隊!”

  古德裏安向凱塞林建議:“停止進攻吧,保衛魯爾工業區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再繼續打下去隻會讓我軍損失慘重!”

  凱塞林斬釘截鐵:“不能停止進攻!一定要一鼓作氣將盟軍趕回萊茵河畔,否則最多一個星期他們又會恢複進攻,到時候我們拿什麽來抵擋!”

  古德裏安有點火了:“現在天空完全是盟軍的天下,我們每前進一步都會付出沉重的代價,照這樣打法,就算能將他們趕回萊茵河畔,我們也損失殆盡了,到時候我們拿什麽來抵擋東線蘇軍的進攻!”

  凱塞林一字字說:“我們沒有能力同時抵擋蘇軍與美英軍的兩麵夾擊,從來都沒有!我們隻能咬緊牙把每一分力氣都用上,擊退西線盟軍,才有資格去對抗蘇軍!繼續進攻!我來想辦法解決盟軍航空兵的威脅!”

  這家夥如此固執,古德裏安也隻能認命,指揮裝甲部隊不計損失繼續猛攻。

  為德軍裝甲兵伴奏的是V1飛彈掠過天空時的巨大呼嘯聲,不是一枚兩枚,而是一群接著一群。盟軍飛行員和防空部隊都有些愕然:德國佬技窮了嗎?把這些破玩意兒打過來是什麽意思?有將領笑著說:“看來德國佬沒招了,想用這玩意兒蒙中軍營炸死我們呢!”

  他們猜錯了。V1飛彈群一群接著一群飛過萊茵河,在南萊茵蘭地區上空沉悶地爆炸,沒有一枚落到地麵的,全給盟軍當煙花看了,連盟軍一根毛都沒傷著。德軍似乎真的瘋了,完全不顧有沒有效果,V1飛彈不停地發射,不停地在南萊茵蘭上空爆炸,這等瘋狂的舉動讓盟軍大惑不解。

  很快他們就知道瘋狂的德國佬到底想幹什麽了。

  V1飛彈爆炸之後,原本湛藍的天空迅速蒙上了一層乳白色雲團,隨著飛彈不斷爆炸,雲團迅速變黑,會合,下垂,變成了一團團鉛雲,緊接著一道道電光劃過天空,霹靂巨響震耳欲聾,筷子粗的雨絲傾泄而下……V1飛彈裏裝填的是幹冰,現在萊茵河流域正是陰霾多雨的季節,海量的幹冰打上去,登時方圓百裏烏雲四合,暴雨傾盆,大批盟軍戰機被泡在大雨之中,有些地勢較為低窪的機場直接就被淹了,原本稍稍好轉的天氣一下子變得極度惡劣,盟軍的空中優勢頓時告吹!

  盟軍全體上下全都傻眼了,還有這種操作?

  盟國將領集體抓狂,上帝聖母瑪麗亞在上,我們遇到妖孽啦!有個貨能呼風喚雨啦,這仗還怎麽打啊!

  德軍不斷將裝滿幹冰的V1飛彈打向南萊茵蘭地區,這一招也是那個麵罩男教的,在凱塞林表示出對盟軍占有絕對優勢的空中力量的擔憂的時候,這貨直接就來了一句:“那就讓他們的飛機起飛不了!”具體怎麽操作?就是用V1飛彈將大量幹冰打到敵軍後方機場附近形成大麵積的雲霧甚至大範圍的降雨,在這種天氣之下,強行起飛跟自殺沒什麽區別。凱塞林抵達魯爾之後第一件事就是讓當地的化工廠加班加點生產幹冰,將幹冰裝入V1飛彈中以備不時之需。剛開始的時候他不大相信這玩意兒打進大氣層能引發大範圍降雨,但是被逼得沒辦法了,也隻能拿出來用。結果一百多枚V1飛彈打過去,南萊茵蘭地區暴雨傾盆,二十幾個空軍基地一片汪洋,盟軍空軍飛行員隻能望洋興歎了。有幾個空軍基地倒沒有被泡在水裏,但是惡劣的氣候也讓飛機無法起飛,隻能徒呼無奈。

  沒有了空軍掩護,盟軍頓時亂了套,德軍趁機不計代價地猛攻。現在盟軍已經不是敗退那麽簡單了,簡直就是兵敗如山倒!四月十二日,最為悲慘的一幕發生了:一萬多名美軍士兵敗退至一個低窪的小鎮掘壕固守,德軍二話不說炸開了上遊水電站的大壩,滾滾激流排山倒海的湧過來,頃刻之間就將整個小鎮變成了水晶宮,一萬美軍全部淹沒在水中,哭號之聲響徹雲宵,石人也為之動容。當大水退去,方圓數十裏內全是泡得慘白發脹的死屍,一萬一千多名士兵,在激流之下幸存下來的寥寥無幾。這是現代版的水淹七軍,去年美英空軍炸開魯爾水庫將魯爾工業區大片廠區變成一片汪洋,現在德軍也炸開水庫,一口氣就淹掉了一萬多名美軍,真的是閻王債,還得快!

  噩耗傳到華盛頓,羅斯福那張瘦削的臉變得鐵青,兩眼噴火,咆哮:“複仇!一定要複仇!傳達我的命令,西線美軍不得接受C集團軍群的投降,抓獲C集團軍群的俘虜就地處決,不得審判!該死的凱塞林,我要你為此付出代價!我一定要你————”

  他突然眼前發黑,咆哮嘎然而止,身體搖晃幾下,昏倒在地。工作人員緊急將他送往醫院實施救治,但總統的眼睛再也沒有睜開。

  當天下午三點鍾,羅斯福總統因腦溢血搶救無效,在醫院裏逝世。這位拖著病體奔波了整整四年,為打贏二戰,為奠定美國戰後世界超級大國地位的基礎而奔波了四年,耗盡了最後一絲生命力的政治強人,最終還是沒能活到戰爭結束,帶著阿登慘敗和北萊茵潰敗的遺憾,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消息傳開,盟軍陣腳大亂,再無鬥誌,爭先恐後地退往萊茵河橋頭堡,甚至搶奪民船渡過萊茵河撤往對岸,以擺脫德軍進攻。驚慌失措之下,不知道多少盟軍失足落水消失在激流之中,不知道多少盟軍絕望地向窮追不舍的德軍舉起了雙手……

  四月十九日,盟軍全部撤回到攻擊出發點,掘壕死守,短時間內鼓不起攻掠魯爾的勇氣了,而德軍的彈藥和油料也頻於耗盡,人困馬乏,隻能選擇撤退,戰線又恢複到戰前的樣子。在長達半個月的較量中,由於法國佬心懷鬼胎、德軍動用氣象武器、羅斯福總統意外去世等一係列不利的因素,盟軍損失極其慘重,四萬多人陣亡,七萬多人傷病,還有接近兩萬人被淹死或者永遠失蹤,美軍傷亡尤其嚴重,都到了傷筋動骨的地步了。由於德軍自身兵力嚴重不足,後繼乏力,北萊茵蘭地區的盟軍僥幸避免了全軍覆沒的災難,但是那兵敗如山倒的慘狀,和遺棄的車輛連綿百裏的狼狽樣,成了每一位參戰者終生無法洗涮的恥辱,這種恥辱比死亡來得更加難受。

  德軍也付出了巨大的傷亡,死亡、傷病、被俘多達六萬人,大批坦克和火炮被擊毀或者報廢,C集團軍群更是筋疲力盡,已經到了劍甲俱殘的地步。但不管怎麽說,北萊茵蘭戰役是C集團軍群,是凱塞林的巔峰之作,也是德軍繼阿登反擊戰之後又一次空前輝煌的勝利。可惜,這是他們最後一場勝利了。

  一個月後,蘇聯軍旗插上了國會大廈,北萊茵蘭戰役成了第三帝國最後的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