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殘酷的競爭
作者:齊橙      更新:2021-12-21 09:48      字數:3166
  蕭東平領著王曉東、於勇二人,在歐洲大陸周遊,逐家地拜訪著那些有意向的客戶,向他們介紹大秦集團的合作政策。這些歐洲的廠商,有些如馬蒙公司一樣,願意以專利、技術等方麵的合作來換取低廉的供貨價格,有些則持著將信將疑的態度,隻答應與大秦集團簽訂一個合作意向,具體的合作方式還要再觀察一段再說。

  在整個推銷過程中,蕭東平等人都能夠明顯地感覺到歐洲企業對於中國企業的優越感,如果不是他們手裏攥著全球獨一份的石墨烯產品,這些歐洲企業恐怕根本就不會給他們什麽好臉色。對於這種情況,蕭東平和王曉東倒還能保持著淡定,於勇就有些憤憤然了。

  “這些歐洲鬼子,牛氣什麽呀?再牛氣,石墨烯不也是我們最早搞出來的嗎?”從一家企業裏出來之後,於勇忍不住吐槽起來。

  “人家一貫技術比咱們先進,有點傲氣也是正常的嘛。”王曉東拍拍於勇的肩膀,用老大哥的口吻教育道。

  “再先進,他們能造石墨烯嗎?”於勇說道,這話說出來的時候,他自己也有些底氣不足。他是聶森的學生,太清楚石墨烯的發現是怎麽回事了。聶森不止一次地向自己的助手和學生說起過,如果沒有秦海高瞻遠矚地選擇這個方向,又未卜先知地提出了若幹研究思路,自己是完全沒有可能發現石墨烯的。如今,大秦集團在石墨烯方麵擁有一些先發優勢,其實都是源於秦海的金手指。

  這種建立在一個傑出人物基礎上的優勢,的確是無法與歐洲幾百年的技術積澱相提並論的。大秦集團隻是在少數一些產品上能夠領先,大多數方麵,都還是遠遠落後於歐洲企業的。

  蕭東平勸道:“於勇,你要知足才行,不管怎麽說,我們現在還是有一些產品能夠讓歐洲企業感興趣了,你知道當年我們給浦桑汽車做配套的時候,和國外的差距有多大嗎?”

  有關這些事情,於勇已經聽蕭東平講過很多次了。他也因此而能夠理解為什麽蕭東平不會像他那樣激憤。對於蕭東平這代人來說,歐美國家的技術屬於遙不可及的一種高度,在十幾年前,他們絲毫就沒有想過自己能夠與歐美企業平起平坐。到今天,雖然平起平坐這個目標還沒有實現,但至少在與對方談判的時候,自己已經擁有了一些砝碼,這種狀態在蕭東平看來已經是很難得了,他還有什麽不滿意的呢?

  “反正我就是看不慣他們這副嘴臉。”於勇嘟噥道,“想讓他們轉讓一些專利技術,看他們那副拽樣,恨不得讓咱們給他們磕頭才行。”

  王曉東笑道:“最後他們不也都答應了嗎?”

  “這就是咱們手裏有石墨烯,他們才不得不答應啊。”於勇道,“我現在對秦總越來越佩服了,別的老板隻知道掙錢,咱們秦總卻花了那麽多錢搞了安河材料學院。現在看來,搞科研才是最有前途的事情,有了自己的技術,歐洲鬼子也得向咱們低頭了。”

  “你才知道秦總的厲害啊!”王曉東道,“我在十多年前就已經知道了,那時候他……哼,說了你也不懂。”

  蕭東平在一旁嗬嗬笑開了,於勇不知道王曉東當年的劣跡,蕭東平卻是清楚的。王曉東讀高中的時候,成天隻知道逃課玩遊戲,動輒伸手向姐姐王曉晨要錢,基本就是一個問題少年的典型。秦海知道此事後,帶著寧默把王曉東揍了一頓,又用高壓迫使他努力學習,使王曉東最後考上了一個中專,這才有了今天的地位。

  王曉東對於秦海當年的暴力一點都不記恨,相反還十分服氣。在前後進公司的一幫年輕人中間,王曉東對於秦海的崇拜是最強烈的,用腦殘粉來形容也絕不為過。

  有時候,蕭東平自己也會捫心自問一句,自己對秦海到底是一種什麽樣的態度。當年,秦海還是一個剛進廠的青工時,蕭東平就已經是廠裏的銷售科副科長了,在秦海麵前是一個長輩。這些年過來,他親眼看著秦海白手起家建起了大秦集團,自己也從秦海的領導變成了秦海的屬下。他感覺,自己對秦海絲毫沒有老輩人對年輕人的那種不屑,而是充滿了欣賞和佩服。

  蕭東平當年的搭檔項紀勇、冷玉明等人現在也都是公司裏的高管,分管著一些重要的部分,蕭東平與他們私下閑聊的時候,發現他們對秦海的看法與自己有著驚人的相似,那就是對這個年輕人心悅誠服。

  “小秦的眼界,是我們這些老頭子都比不上的。”蕭東平感慨地對王曉東和於勇說道,“你們跟著他,以後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有小秦這樣的人,外國人在咱們麵前趾高氣揚的日子就不會太多了,我相信,總有一天小秦會讓這些外國人對咱們低頭的。”

  於勇道:“我早就相信這一點了,不說遠的,就這次石墨烯的事情,秦總肯定會讓日本人吃個大虧的。”

  “你是說新塚化工?”王曉東問道。

  “嘻嘻,王哥,這個可不能說,天機不可泄漏。”於勇笑著打起了馬虎眼。在他想來,挖坑陷害新塚化工這件事,是秦海專門交代給他的,他不能隨便說出去。

  蕭東平等人在歐洲推銷石墨烯,肯定是瞞不過新塚化工的。新塚化工目前最大的項目就是石墨烯,對於大秦集團的去向豈能不關心。

  在吉田源的努力下,利用有機合成法量產石墨烯的工藝很快就被開發出來了,經過小試,得到的結果令人滿意。花穀三郎馬上下令對現有的一套碳素材料生產裝置進行改造,用於量產石墨烯,務必要搶在大秦集團擴大生產規模之前,占領盡可能大的市場。

  對於自己開發出來的這套工藝,吉田源是不太滿意的。這套工藝的要點是用與石墨烯有相似結構的苯基有機超分子合成聚苯樹脂,然後再通過環化脫氫的方法來生成石墨烯分子。這種方法能夠生產出石墨烯,但成本以及石墨烯成品的純度還不夠令人滿意。

  如果能夠給吉田源更多的時間,他可以找到更為理想的一些高分子試劑,用來替代目前使用的這種苯基材料。新的試劑能夠有效地降低成本,還能夠提高成品的純度,並且方便對石墨烯進行改性處理。

  可是,這種願望目前還無法實現,因為大秦集團向市場投放產品的速度太快了,容不得新塚化工再慢吞吞地改進工藝。花穀三郎要求在三個月之內就實現石墨烯的量產,這是完全超出吉田源能力的。他能夠做的,隻是在原有的碳素產品生產工藝上進行一些修補,用於生產石墨烯,至於成本和質量等問題,暫時就考慮不了這麽多了。

  “最大的一個反應釜的改造已經完成了,最多在下個星期,我們就可以試生產石墨烯了。初期的產量大約是一天20公斤,如果試生產順利,那麽後續將可以達到每天200公斤以上的產能。”吉田源向花穀三郎報告道。

  “速度還要繼續加快。”花穀三郎皺著眉頭道,“時間對我們來說非常寶貴。”

  “這已經是我們速度的極限了。”吉田源帶著些情緒回答道,這三個月裏,他和他的屬下幾乎是廢寢忘食,先是開發工藝,然後是改造設備。這也就是日本人才有這樣的精神,換成養尊處優的德國人,是絕對不會接受這種工作要求的。

  花穀三郎當然也知道吉田源的努力,他笑了笑,對吉田源道:“吉田君,你們付出的艱辛,公司是看在眼裏的。咱們的石墨烯能夠量產,你們是最大的功臣,公司不會虧待你們的。不過,現在我們麵臨的壓力的確是非常大,你知道嗎,中國人派出了一個銷售團隊,由大秦集團的銷售部長親自帶隊,正在歐洲大肆推銷他們的石墨烯。咱們每耽誤一天,就會有一個老客戶被他們搶走了。”

  “就以他們每天5公斤的產量,他們怎麽大肆推銷?”吉田源不屑地問道。

  “吉田君,你這個消息恐怕有些過時了。”花穀三郎道,“據森岡嘉紀向一些客戶了解到的情況,大秦集團向他們承諾每天能夠供應20公斤以上的石墨烯。”

  “總共?”吉田源問道。

  “不,是每家企業。”花穀三郎說道,“據森岡他們統計,大秦集團承諾的每日供貨超過了200公斤,這其中還不包括一些沒有向我們透露相關細節的企業。”

  “這怎麽可能?”吉田源驚訝道,“他們根本就沒有這樣的生產能力。”

  花穀三郎道:“我估計中國人也已經醒悟過來了,認識到了石墨烯市場的規模,所以擴大了產能。不過,我們目前得到的消息隻是他們的銷售意向,並不代表他們真的有這樣的能力。所以,我們必須加快速度,不能讓他們的願望得逞。”

  “可是……”吉田源的臉變得有點黑,“如果他們有意擴大產能,那就意味著他們的生產成本將會大幅度降低,我們將會麵臨著殘酷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