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切記功高震主
作者:雲霏霏      更新:2021-11-30 16:12      字數:2139
  那天申時已盡,蘇碧落剛跟著映月和入畫練完武,子騫和子安就回府了。

  他們一回到東院,就見到大家在院子裏練武,兩位少爺意誌風發,大家都跟他們道喜。

  蘇碧落自然也跟著恭喜。

  老祖宗和老夫人硬是讓他們去北院焚香,祭拜列祖列宗,一為道喜,二為感謝祖宗庇佑,才能陰庇子孫。

  拜謝完之後,蘇碧落就把子騫和子安叫回了東院,把他們喊進了墨子宸的書房。

  墨子騫和墨子安早就從皇帝那兒知道了蘇碧落設計騙蘇德昌的事情,對這位嫂子也心懷欽佩,因此十分聽話。

  墨子安眉飛色舞,心情愉悅:“嫂子,如今事情進展得十分圓滿。我們順利的取下寧王的腦袋,平定了內亂。墨文把寧王的頭顱懸掛在城門,以儆效尤,那些反賊見之,紛紛自掛白旗,皇帝已將其各降三級,另派親信將領取而代之,紛紛解散。這內亂算是平定了。”

  “是啊,”內斂的墨子騫也意氣風發,“我們兩兄弟一向跟著大哥做事情,這是第一次大哥放手讓我們獨立做事,要感謝大哥的信任,才讓我們有了建功立業的機會。如今我們也都被封為一品‘大將軍’,咱們這墨家軍以後就更加威風了。”

  “可不是,”墨子安興奮的雙目發光,轉而稱讚蘇碧落,“大嫂,你也不遑多讓啊,我們在皇宮內打一場殘酷戰爭的時侯,你在家裏不動聲色,就能打一場無硝煙的商業之戰,這智慧,真是叫我們兄弟們佩服啊。”

  蘇碧落微微勾唇,一抹淺笑盈盈,謙遜的搖了搖頭:“小小舉措,何足掛齒。那份奏折是我寫的,我是新政之源,新政實施出了亂子,難道我能坐視不理麽?我出手解決,隻是為了證明新政沒有錯。”

  “是,大嫂,你沒錯,”墨子騫此時已經對這位大嫂五體投地了,“自從你來到將軍府,所做的每一件事,我們都看在眼裏,大嫂,不知不覺之中,你已經成為了我們墨府的軸心骨。大哥不在,你就是當家人。”

  蘇碧落聽了,謙遜的笑了:“你能這麽說,大嫂當然很欣慰。不過,二弟言之甚過,如此過譽,怎敢當呢?墨府的當家人是你娘親,我婆婆,從來都不是我。我隻是不憶城的掌舵人罷了。另外,墨府的軸心骨是你的大哥,再來,就是你們兄弟。隻有你們兄弟三人齊心協力,墨家就不懼任何風雨。”

  “大嫂說得對極了,”墨子安立刻表示同意,“但不知大嫂叫我們前來,有何指示?無論任何指示,我們都願意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蘇碧落即刻收斂了笑容,凝神正色道:“的確是有話交待。二弟、三弟,你們建功立業全家都為你們感到高興,也為你們感到自豪。但是我不得不提醒你們一句,越是在這種時侯,越要謹言慎行。你們固然欣喜若狂,可曾想過皇上此時的心情?”

  “皇上的心情?”墨子騫和墨子安麵麵相覷,“那自然是極其高興的。”

  “何止高興啊?”蘇碧落道,“那簡直就是揚眉吐氣,氣焰萬丈啊!你們想一想,皇上自小就登上龍椅,卻沒有任何實權,一切都是寧王說了算。憋屈的這口怨氣,日積月累,直到今天才徹底清算,他的心裏會有多高興,簡直是要樂瘋了吧!”

  “嗯。”子騫和子安用力點頭,深表同意。

  “在這個時侯,皇上可以封你們這些功臣,可是肯定不願意聽到有人抹殺他的豐功偉績。在這個時侯,他想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收回皇權,讓所有人都祟仰他,敬佩他。他最希望天下老百姓的嘴裏,心裏都徹底遺忘寧王這個人,而隻有皇上!”

  蘇碧落的目光在子騫和子安臉上逡巡,果斷的下命令:“所以,我要你們做的事情,就是從此刻開始,徹底忘了昨天和今天所發生的事情,忘了你們為皇上所做的功績,從此不再提起,心裏,眼裏都隻有皇上一人,忠於皇上,明白麽?”

  “明白了,”墨子騫抱拳領命,“大嫂,二弟遵命。所謂‘功高震主’,這樣的道理我們懂,多謝大嫂提醒!”

  墨子安也躬身抱拳:“子安也受教了,多謝大嫂耳提麵命!”

  蘇碧落欣慰的笑了:“你們不會怪大嫂多事就好。要記住,所有付出的努力都不會白費。你們的功勞不必多提,皇上心中自然銘記,否則也不會封你們為一品大將軍了。”

  “是的,大嫂說得有理。以後這‘賽諸葛’之名,非大嫂莫屬。”墨子安嘴甜似蜜。

  蘇碧落輕啐:“呸,我不要這虛名。你們也不須要。“你們‘攘內’,你們的大哥‘安外’,細說起來,這皇上的天下,等於是墨家打下來的。但越是這樣,越是要絕口不提。即便天下老百姓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就是不能徒惹非議,懂麽?”

  “懂了,大嫂,你放心吧,我們已經通透了。我即刻就下令,將軍府上上下下,都不許就此事自傲自吹,但凡有發現者,家法侍侯。”墨子騫道。

  蘇碧落頻頻點頭:“對了,就該如此!要記住,你們在皇帝麵前,可以開玩笑,甚至可以放浪形骸,打趣耍賴。唯一要遵守的原則就是‘忠心’。不能打破的底線就是‘居功自傲’,明白麽?”

  “是!”墨子騫和墨子安雙雙領命。

  墨家兩兄弟當下立刻通報墨府上下,務必嚴守這樣的原則,不自傲,不自吹,對皇帝忠心,時刻眼裏裝著皇上。

  翌日早朝,蘇德昌果然“蒙”皇帝於金鑾殿召見。

  蘇德昌和蘇柏羽早就做好了準備,上朝之時,除了攜帶一紙奏章,更是令人帶了足足百萬兩黃金上殿。

  當他們在金鑾殿上把這百來箱黃金打開的時侯,簡直閃瞎了文武大臣們的眼睛。

  “哇,這麽多——”

  “天啊,以後國庫充盈,再也不怕沒有軍餉了。”

  “是啊是啊,以後每年的奉祿是不是又可以恢複原來的水平了呢?”

  “什麽恢複呀?肯定比以前更好啊!”

  ……

  一時之間,朝堂上像是炸開了鍋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