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一章 奇門遁甲天師之位(四)
作者:門中馬      更新:2021-11-29 22:20      字數:3332
  張和風啞口無言,其他人便是為了掩蓋這尷尬的氛圍,接連對葉楓提問:

  “你說奇門遁甲為道教分支,那你能說出來奇門遁甲的道所在何處嗎?”艮位的人問道。

  “道之所在吾往矣,你的道和奇門遁甲是否相同呢?”震位的人問道。

  “老子為什麽寫道德經?”兌位的人問道。

  ……

  諸如此類的奇葩問題開始紛紛湧現,葉楓知道,自己在擊敗張和風之後,便再無大能者向自己提問了。

  他清了清嗓子:“道教由先秦巫術發展而來,因此,和佛教相比,道教更注重的是"術",即操作性,而非"理",不像佛教那樣尚談玄理,好鬥機鋒。

  所以,你們這些問題,我不準備回答,因為你們在與我在談玄理。

  至於為什麽奇門遁甲是為道教分支,我就詳細跟你們說一下。

  如果說佛教因理論高深而具有可聽性的話,那麽道教則因法術奇奧更具可視性。道教之"術",包括種種科儀、法術,道法符籙便屬於法術的一種。

  雖然,在先秦巫術階段尚無道符,但先秦的種種巫術在道符中幾乎都有對應品,這說明,巫術入道後,往往通過道符的形式表現出來,符籙成為道術的基本形態。

  以時間界定,早期道教指先秦兩漢之際道教的形成時期。這一時期的巫術,由於未經道教的整合,不僅方法多樣化,連名稱也不一致,概而言之,有以下數種:

  第一種,便是方。方即方法、方術。

  宋玉《高唐賦》:"有方之士:羨門、高駱。"有方之士,即有方術的人。《史記封禪書》:"李少君亦以祠灶、穀道、卻老方見上。其遊以方遍諸侯。"

  李少君是漢武帝時著名的方士,他帶著祭祠灶神、辟穀術、長生不老的方術去晉見皇帝,並攜其方術遍遊諸侯之國。

  《史記始皇本紀》:"盧生說始皇曰:方中,人主時為微行,以辟惡鬼,惡鬼辟,真人至。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則害於神。"

  方中,即方術之中。

  按方術的說法,皇帝須經常微服出行,以辟惡鬼,且所居之處,也不要讓大臣知道,否則,將有害於宅神。

  方又稱為方數。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淳於意雲:"臣意家貧,不修家生,出行遊國中,問善為方數者,事之久矣,見事數師,悉受其要事,盡其方書意。"或稱方技。

  《論衡道虛篇》:"世見黃帝好方術。方術,仙者之業,則謂帝仙矣。夫禹至會稽治水,不巡狩,猶黃帝好方技,不升天也。"

  方技即方術,其實,"方"與"技"亦可通訓。

  《史記扁鵲傳》:"是好為方,多技能。"這是同一語意采用不同的措詞。

  方技的內容,按劉歆《七略》的說法,有以下四種:"論方技為四家,有醫經家,有方家,有房中家,有神仙家。"

  或稱方略。《史記淮南王安傳》:"遊士奇材諸辨士為方略者,妄作妖言,諂諛王。"這裏的"方略"即方術。

  《論衡道虛篇》對此有一段注腳:"安嗣為王,恨父徙死,懷反逆之心,招會術人,欲為大事。伍被之屬,充滿殿堂,作道術之書,發怪奇之文。"王充將"方略者"稱之為"術人",可見方略即方術。

  第二種,即為法。

  法與方可以互訓,古書中常常"方法"合稱。

  《呂氏春秋先識覽》:"妲己為政,賞罰無方,不用法式。"上曰"方",下曰"法",互文也。

  法也即方術,故行使方術又稱之為"作法","畫法"。《中論修本篇》:"行穢者,人不使畫法,以無驗也。"方術之書也稱為"法",

  《漢書京房傳》:"上封事曰:《法》曰,道人始去,寒,湧水為災。"或稱法術。《韓非子觀行篇》:"有賁育之強而無法術,不得長生。"這裏的"法術",指長生法術。

  第三種,即為術。術本意為道路,引申為通神的方式。

  《論衡亂龍篇》:"孝武皇帝李夫人。夫人死,思見其形。道士以術為李夫人。"孝武皇帝即漢武帝,道士即方士李少翁。

  《史記封禪書》亦載此事,但李夫人記作王夫人。雲:"夫人卒,少翁以方蓋夜致王夫人。""術"此作"方",可見術與方相通。

  或稱術學。《漢書伍被傳》:"淮南王安好術學,招致英雋以百數。"所謂"術學",即方術之學。或稱術藝。藝者,技能。古代以禮、樂、射、禦、書、數為六藝,可見方術也屬六藝之一。

  《後漢書方術樊英傳》:"嚐有暴風,從西方起。英謂學者曰,成都市火甚盛。因含水,西向漱之,乃令記其日時。客後有從蜀都來雲,是日大火,有黑雲,卒從東起,須臾大雨,火遂得滅。於是天下稱其術藝。"

  第四種,即為數,也就是奇門遁甲了。

  數本意為數數,古代占卜往往通過數數決定吉凶,故數為方術之一,即術數。

  《史記扁鵲倉公傳》:"太倉公者,姓淳於氏,名意,少而喜醫方術。高後八年,更受師同郡元裏公乘陽慶。光又屬意於殷,曰:意好數,公必謹遇之。"前雲淳於意喜醫方術,後雲其好數,可見數即"方術"。或稱數術。

  在《後漢書方術傳序》中,直接以數術代表方術"夫物之所偏,未能無蔽,雖雲大道,其故或同。

  若乃《詩》之失愚,《書》之失誣;然則數術之失,至於詭俗乎?極數知變而不詭俗,斯深於數術者也;故曰,苟非其人,道不虛行。"

  數術所包含的方術種類,據《漢書藝文誌數術家》,有以下六類:形法家,雜占家,其蓍龜家,五行家,曆譜家,天文家。

  最後一種,即為道。道即信道,引申為通神方法,故掌握其方法謂之"有道"、"得道",有道或得道之人謂"道士"、"道人"。

  此"道"與方術之"方"相通。

  《論衡道虛篇》:"朔無少君之方術效驗,世人何見,謂之得道?"朔即漢代名士東方朔,少君指李少君,漢代方士。

  此文中前"方術",後曰"道",上下互文,意思相同。

  或稱道藝,《後漢書方術傳序》:"漢自武帝頗好方術,天下懷協道藝之士,莫不負策抵掌,順風而屆焉。"

  所以,奇門遁甲作為道教中的數,自然我也可以通其玄理,雖無家傳,但是可以後天彌補。

  最後,我回答一下那位仁兄的問題。”

  葉楓看向那兌位的人:“老子為什麽寫道德經?

  因為老子樂意。

  就跟老子為什麽要將奇門遁甲歸納為道教之法、繼承奇門遁甲天師之位一個理由。”

  全場嘩然。

  葉楓這一句話,可謂一語雙關。

  前麵的長篇大論,引經據典,更是將奇門遁甲為什麽歸為道教之術解釋了個明明白白,那種對各類經典信手拈來的自信,已經是讓全場的人都折服。

  台上的人已經全都是蔫了,舌戰群儒被葉楓打到這樣,已經是接近潰敗了。

  但是那八個人,處在坤位的那個外國人,臉上依舊是揚著自信的表情,見那七個人已經歇菜,他才開口。

  竟然是一口流利的中文:“楓微子天師好口才,小可實在是佩服。”

  “我們華夏之人關於奇門遁甲的論戰,你是誰,為什麽會出現在這裏?”葉楓反問道,心中一緊。

  如果他沒想錯的話,這個外國人恐怕是奇門遁甲為自己舌戰群儒準備的大招了。

  “我的全名叫做巴勃羅.迭戈.荷瑟.山迪亞哥.弗朗西斯科.德.保拉.居安.尼波莫切諾.克瑞斯皮尼亞諾.德.羅斯.瑞米迪歐斯.西波瑞亞諾.德.拉.山迪西瑪.特立尼達.瑪利亞.帕裏西奧.克裏托.瑞茲.布拉斯科.邁克,

  我是一位占星師,今日聽聞奇門遁甲論戰,特來湊個熱鬧。”

  葉楓心中罵了一句這是什麽鬼名字,但是表情上依舊是滴水不漏:

  “巴勃羅.迭戈.荷瑟.山迪亞哥.弗朗西斯科.德.保拉.居安.尼波莫切諾.克瑞斯皮尼亞諾.德.羅斯.瑞米迪歐斯.西波瑞亞諾.德.拉.山迪西瑪.特立尼達.瑪利亞.帕裏西奧.克裏托.瑞茲.布拉斯科.邁克你好,不知道你想湊什麽熱鬧?”

  “我對於奇門遁甲了解不多,更是對於那所謂的道教所知甚少,我隻是想向葉天師討教一下關於一些占星上關於星座的知識罷了。”

  那邁克心中實在是震撼,自己來中國這麽長時間,從來沒有人在自己說一遍全名之後就能記住的。

  這葉楓難道是過耳不忘嗎?

  葉楓點點頭,原來這個外國人憋著屁在這裏等自己呢。

  星座是指占星學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之一,也是天上一群群的恒星組合。

  自從古代以來,人類便把三五成群的恒星與他們神話中的人物或器具聯係起來,稱之為“星座”。

  星座幾乎是所有文明中確定天空方位的手段,在航海領域應用頗廣。對星座的劃分完全是人為的,不同的文明對於其劃分和命名都不盡相同。

  中國的劃分叫做星宿,而外國則是劃分為星座。

  例如中國古代詩人杜甫所著《贈衛八處士》的古詩所提到: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參、商二星,一在東,一在西,永不相見。

  參宿,其實就是獵戶座;而心宿,又稱為商宿,是天蠍座。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指的就是這兩處,天蠍與獵戶。

  不知道這個外國人會提出什麽問題來刁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