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張鬆歸順
作者:東一方      更新:2021-11-27 23:04      字數:2336
  楊修坐直身體,正色道:“張大人的才華,陛下早有耳聞,尤其張大人過目不忘的本領,陛下更是敬佩。”

  “論及才華,張大人遠超龐羲、趙韙之流;論及能力,張大人有治國之才,龐羲不過是仗著和劉璋是姻親,趙韙不過仗著益州大族出身,兩人遠遠比不上張大人。”

  “論及為人處事,張大人長袖善舞,廣交朋友,能斡旋各方。然而,龐羲高傲,趙韙自大。不論是從哪一方麵看,張大人都遠超這兩人。”

  楊修說道:“陛下曾說,若得張鬆一人,勝過千軍萬馬。”

  “陛下真這麽說?”

  張鬆聽得楊修的話,眼中放光,很是欣喜。

  作為一個天生相貌醜陋的人,張鬆內心其實相當的敏感,很在乎旁人對他的看法。在這個時代,家世是衡量一個人的標準,相貌也一樣。出將入相的人,鮮有相貌奇醜的,大多都相貌堂堂,能令人心生好感。

  然而,張鬆沒有這條件。

  也因為如此,張鬆很在意別人對他的看法,所以他很努力的讀書,很努力提升自身能力,他能過目不忘,有治國之術。

  偏偏張鬆因為相貌,受人詬病。

  一聽劉梟如此誇讚,張鬆心中對劉梟的印象很好,瞬間拉近了距離。

  楊修撣了撣衣袍,繼續說道:“張大人,我所言句句屬實,這都是陛下的原話。也因為陛下對你很認可,所以我到了成都的第一件事,就是來找你。你是我至今,接觸的第一個蜀漢官員。”

  張鬆一聽,更是欣喜。

  沒想到,他如此受到劉梟的重視。

  楊修打量著張鬆的神態,見張鬆臉上堆滿了笑容,心中愈發鎮定,艱辛能收服張鬆。楊修狀態也是愈發的好,繼續道:“張大人是智者,知道這大爭之世,強者恒強,弱者隻能消亡。”

  “劉璋昏聵無能,不能任用賢能。以劉璋的能力,無法立足亂世。就算僥幸暫時苟活,但大軍攻打益州,劉璋擋不住。”

  “反觀陛下,崛起於青州,逐匈奴於漆縣,滅羌人於涼州,定國祚,誅亂賊,還朝廷一個朗朗乾坤。如今的漢庭,實力蒸蒸日上,國力日漸強盛。”

  “反觀劉璋繼位後,先誅殺張魯的家眷,引得張魯反叛,然後無所事事,全部將國事托付給趙韙、龐羲這等昏庸之臣。”

  “如此國君,難有作為。”

  楊修說道:“張大人有自己的看法和認知,應當知道,在下所言是否屬實?”

  張鬆道:“自是屬實!”

  對蜀漢國內的情況,以及劉梟的情況,張鬆都認可。

  畢竟,這是事實。

  楊修順勢說道:“張大人才智高絕,是胸有韜略的人,陛下很欣賞。張大人,你可願意為陛下效力,助陛下一統益州。”

  張鬆一聽,下意識便要答應。

  然而到了嘴邊的話,張鬆登時又停下,轉而道:“我歸順陛下,能有什麽好處?”

  楊修笑了笑,不急不躁的道:“張大人歸順陛下,要論好處,不在於我,也不在於陛下,而在於張大人自身。”

  “陛下治理國政,統禦天下,不在於親疏,而是唯才是舉。張大人如今寸功未力,陛下很難嘉獎張大人。就算陛下強行嘉獎,恐怕張大人難以讓朝臣信服。”

  “以張大人的心氣,也不會要這樣名不副實的嘉獎。”

  “所以,張大人想得到什麽封賞,想謀取什麽官職,全看張大人的付出。陛下討伐益州的過程中,張大人立下的功勳越多,功勞自然越大。”

  “如此,也能令朝臣信服。”

  楊修眼神明亮,盯著張鬆說道:“張大人以為然否?”

  張鬆捋須笑了起來,誇讚道:“楊公子真是好辯才,憑空描繪出一個餅,就讓在下全力以赴的幫助陛下。但你的話,也符合在下的想法。如果不能立下功勳,我也沒有臉麵讓陛下嘉獎。我願意歸順陛下,助陛下奪取益州。”

  “好!”

  楊修讚道:“有張大人相助,陛下奪取益州,便易如反掌了。”

  張鬆又道:“目前我不知道你的進展,以及你的謀劃。你說說,需要本官做些什麽?”

  楊修說道:“眼下有兩件事!”

  張鬆道:“哪兩件事。”

  楊修回答道:“第一件事,是關於黃權的。黃權此人,極力慫恿劉璋調兵到白水關去抵擋陛下的大軍。如今泠苞去了白水關,使得白水關的駐防兵力日漸增多,拖延了陛下南下的進度。為避免黃權再度添亂,在下希望張大人在劉璋的麵前,諫言劉璋拿下黃權,避免黃權幹擾前線的戰事。”

  張鬆聽了後,皺起了眉頭。

  黃權他是知道的,這是一個極有智慧的人,不容易對付。

  楊修問道:“張大人有什麽困難嗎?”

  張鬆回答道:“楊賢弟,不是我不願意,而是黃權此人,少有弱點。他做事圓滑,很有人緣。而且黃權處理政務,滴水不漏。他為官也相當的清廉,從不貪汙。想對付這樣的人,是一件相當難的事情。”

  楊修微笑道:“對付黃權,不難!”

  張鬆道:“楊賢弟計將安出?”

  楊修回答道:“在下得到了消息,黃權回到成都後,諫言劉璋增兵白水關,但劉璋隻讓泠苞領著三萬精兵前往,黃權對此不滿意。他氣憤治下,到了青樓飲酒,酒勁兒上來後,說劉璋昏聵無能,不懂局勢,不該殺張魯的家眷,更指責劉璋派遣泠苞隻率領三萬精兵是錯誤的決定。”

  楊修道:“這些消息夠嗎?”

  張鬆眼中精光一閃,說道:“有楊賢弟的消息,足夠了!劉璋雖然不理政務,但對朝政還是很放在心上的,也在乎朝臣的看法,黃權平日裏是嘴巴頗為嚴實的人,這一次竟然露出了這麽大的破綻。涉及到的青樓,以及相關人員,楊賢弟都有數的吧?”

  “當然!”

  楊修從衣袖中,取出一封書信,說道:“這是涉及到的青樓,以及涉及到的人員,張兄見到劉璋後,拿出證據,便能拿下黃權。”

  張鬆頷首道:“在下明白了。”

  頓了頓,張鬆道:“第二件事呢?”

  楊修又道:“黃權是第一件事,第二件事是關於嚴顏的。甘寧歸順了陛下,但嚴顏拒不投降,也得拿下嚴顏。後續安排,是這麽考慮的……”

  當即,楊修把計劃說出來。

  闡述萬詳細的計劃和安排後,楊修道:“張兄,如果謀劃順利,此戰你功不可沒。”

  張鬆微笑道:“此乃我分內之事,楊賢弟在我府上等待消息。”

  “我靜候佳音!”

  楊修微笑著點頭。

  他也期待張鬆的結果,隻要拿下了黃權,再拿下嚴顏,劉梟在白水關的阻礙就少了許多。

  泠苞有勇無謀,不足掛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