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陛下萬歲
作者:東一方      更新:2021-11-27 23:02      字數:2755
  在樊稠被帶出來後,以薑粲為首的一眾陳倉縣官吏,也全部被押解出來。樊稠看到這些人頹廢的樣子,忽然間笑了起來,大聲道:“有這些人一起陪葬,不虧了。哈哈哈,沒想到本將到死,竟是陳倉縣的縣令陪著一起。”

  薑粲卻哭喪著臉,無比後悔。他從樊稠的手中買官,為巴結樊稠,幹了很多傷天害理的事情。他以為樊稠是土皇帝,能長久屹立,哪知道樊稠一轉眼就被抓了,說翻船就翻船。

  其餘陳倉縣的佐吏,都一副悔恨的模樣。

  然而,為時已晚。

  劉梟下令道:“出發!”

  隨著劉梟下令,隊伍出了軍營,往東門外行進。這一遭去東門,除了樊稠、薑粲等人外,還有諸多士兵押送,確保沿途的安全。

  走了一半的路程時,沿途漸漸多了跟著來圍觀的百姓。這些陳倉縣的百姓,看到被羈押的樊稠、薑粲等人,臉上帶著暢快的神情,紛紛破口大罵,大聲指責樊稠、薑粲一行人。

  當隊伍抵達城外,隨行的隊伍邊緣,已經圍了一圈一圈的百姓。一天時間,足以讓斬殺樊稠、薑粲的消息傳遍四裏八鄉,讓無數百姓來圍觀。

  劉梟邁開步伐,走到搭建起來的刑場上,環顧周圍百姓。迎入眼中的百姓,一個個都麵色蠟黃,身形瘦削,很是貧苦。

  劉梟掃了一圈下來,就沒看到一個身材壯實的。

  這一切,是樊稠造成的。

  劉梟聽著周遭百姓嘰嘰喳喳的議論聲,抬手嗬道:“肅靜!”

  周遭頓時安靜下來。

  百姓的一雙雙目光,齊刷刷落在劉梟身上。這個時候,劉梟開口道:“鄉親們,樊稠在陳倉縣期間,禍亂百姓,欺壓良善,致使無數人家破人亡。朕今日當著鄉親們的麵,誅殺樊稠,還陳倉縣的父老鄉親一個朗朗乾坤。”

  “來人,將樊稠帶上來。”

  劉梟下了命令。

  士兵押解樊稠上台,被捆綁著雙手的樊稠,雙膝跪地,低著頭,跪在所有百姓的麵前。劉梟看著跪在地上的樊稠,下令道:“行刑!”

  劊子手站在一旁的,得了劉梟的命令,雙手握緊手中的大刀,低喝一聲便掄刀斬下。冷冽的刀光,在空中劃過。

  “噗!”

  殷紅的鮮血,猶如泉水般噴濺出來,灑落在刑場上。樊稠的腦袋帶著鮮血,掉落在地上後,骨碌碌的滾動兩下,然後停下來。

  樊稠的眼中盡是驚恐,臉上還殘留著不甘。

  樊稠被殺,圍觀的百姓沒有半點懼怕,反而興奮起來,大喊著殺得好。他們對樊稠的恨意,早已深入骨髓。若非樊稠在陳倉縣胡搞亂來,他們不會背井離鄉;若非是樊稠,他們不會家破人亡。

  劉梟沒有挪動樊稠的屍體,任由樊稠的屍體癱倒在刑場上。他斬殺了樊稠後,又下令把薑粲以及縣衙的縣丞等罪大惡極的佐吏帶上來,下了行刑的命令。

  一個個劊子手揮刀。

  三月的暖陽照耀下,刀光閃爍,一顆顆透露落地,濺起一地的鮮血。一具具無頭屍體倒下,刑場上鮮血流淌,染紅了地麵。

  十多具屍體橫亙,場麵頗為血腥。

  然而,沒有一個百姓離開。

  百姓看到了這一幕,都覺得無比解氣,心中隻覺得樊稠和薑粲等人死了,悲苦的日子便過去了。即使眼下的日子依舊艱苦,但壞人死了,他們不會繼續被盤剝,心中就有了盼頭。

  百姓過日子,圖的是一個盼頭,能看到希望,能有衣穿有飯吃,能平平穩穩的過日子,那就是最好的結果。

  劉梟抬手下壓,示意百姓安靜。

  周遭很快又安靜了下來。

  劉梟提起一口氣,繼續道:“樊稠霸占陳倉縣大半年的時間,陳倉縣的父老鄉親,悲苦久矣。朕看到鄉親們的處境,隻恨來得晚了,沒有早些趕來。鑒於陳倉縣的處境,朕有兩件事宣布。第一件,是重新任命陳倉縣的縣令。”

  說著話時,他看向人群中站在最前方的胡纂,吩咐道:“胡縣令,你且上前來。”

  胡纂聞言,連忙上前。

  他在劉梟身後一步站著,以示對劉梟的尊敬。

  劉梟擺手指著胡纂,繼續說道:“鄉親們看到胡纂,可能有些眼熟,也可能認為他年輕。朕告訴你們,他此前是陳倉縣的縣尉。”

  “偌大的一個陳倉縣衙,一個個勾結起來,欺壓百姓,為禍陳倉縣。然而這麽多的貪官汙吏中,唯獨胡纂沒有貪腐,沒有和薑粲等人同流合汙。”

  “甚至於,他曾因為據理力爭,處處被薑粲針對。”

  “他廉潔奉公,是一個好官。”

  “當然僅僅做一個好官,是不夠的。因為身為一縣的父母官,必須能做實事,能治理地方,能為百姓帶來福祉,能讓百姓安居樂業的過日子,這才是真正的好官。”

  “恰好,胡纂有這個能力。”

  “胡纂出身名門,家學淵源。他的父親胡昭,是名揚天下的大儒。朕在長安時,也曾聽聞胡昭的賢名,也有征辟胡昭的打算。胡纂隨父學習,很有能力,是個不得多的人才。”

  劉梟說道:“朕相信胡纂,相信他能為鄉親們謀福,能給你們帶來希望。如果胡纂不行,朕在長安等著你們,朕替你們主持公道。”

  胡纂心中卻是感激。

  劉梟當眾的一番介紹,等於給他站台,幫他在百姓中樹立威信。劉梟的一番話,節省了胡纂很多事情。試想,連天子都器重的縣令,能不是好縣令嗎?

  “小老兒相信陛下,相信胡縣令。”

  “草民也相信陛下。”

  “陛下替我們主持公道,陛下聖明。”

  一個個百姓大聲的呼喊,雜七雜八的聲音匯聚起來。漸漸的,所有百姓的聲音卻又統一起來,全是高呼‘陛下聖明’四個字。這聲音回蕩在空中,直衝雲霄。這一刻的陳倉縣百姓,安下心來,眼中看到了希望。

  許多的人一輩子,都不可能見到皇帝。如今陳倉縣的百姓,不僅親眼見到劉梟,還聽著劉梟說話,看著劉梟替他們主持公道。這些淳樸的百姓,一些人竟是眼中含淚,被劉梟感動壞了。

  劉梟見此一幕,並無得意。

  他有的隻是警醒。

  他警醒自己,要戒驕戒躁,不可驕傲得意。因為他如今,肩膀上擔著的不僅是麾下文官武將的前途,也是整個國家百姓的未來。

  淳樸的百姓,不能辜負。

  劉梟拍拍胡纂的肩膀,讓胡纂退到台下。劉梟再度抬手,又讓周圍的百姓安靜下來。這一回,百姓自發的噓聲讓周圍停止說話。一個個百姓看向劉梟時,眼中盡是崇敬的神色。

  這些百姓,已經被劉梟折服。

  劉梟繼續說道:“朕安排胡纂擔任陳倉縣的縣令,他有能力有闖勁,願意為陳倉縣盡心竭力。但老話說的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縱然再有能力,沒有米下鍋也難以燒火做飯。”

  “因為樊稠的緣故,陳倉縣一貧如洗,百姓的日子很是艱難。”

  “朕要讓胡纂治理陳倉縣,至少得讓鄉親們有度過難關的糧食,才有力氣渡過難關。故而朕決定,從軍糧中,調撥十萬石糧食給胡縣令,由胡縣令開倉放糧,賑濟百姓。”

  劉梟做出了許諾。

  刑場下方,登時響起震天般的歡呼聲。無數的百姓喜笑顏開,臉上盡是期待和歡喜。說來說去,最根本還是得活下來。

  劉梟調撥十萬石糧食給胡纂,讓胡纂賑濟百姓,讓百姓有了熬過春夏的口糧。

  “陛下萬歲!”

  人群中,有百姓高聲呐喊。

  “陛下萬歲!”

  “陛下萬歲!”

  ……

  浩瀚壯闊的呐喊聲,此起彼伏的回蕩在城門外。一個個百姓的聲音中,含著無盡的喜悅,更有著無盡的感激,這是源自於內心的感恩。

  在百姓高呼時,有百姓跪下來。緊跟著,其餘的百姓也齊刷刷的跪下,一邊呐喊著,一邊向劉梟叩頭謝恩。

  劉梟看著這一幕,心中升起一抹自豪感,更有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