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強攻的好處
作者:東一方      更新:2021-11-27 23:02      字數:3014
  六萬大軍列陣,太史慈策馬立於陣前。徐晃、徐榮和張濟分立左右,又有黃忠、糜芳領兵,陣容浩瀚,氣勢逼人。劉梟倒是沒在陣前,他和郭嘉坐鎮中軍。

  城樓上,樊稠眉頭跳動,眼中掠過一抹驚駭。

  劉梟的大軍,陣容強大。

  光是這氣勢就不凡,再想到漆縣之戰,劉梟以一己之力,活生生斬殺兩萬多匈奴人,樊稠忍不住咽下一口唾沫。此番劉梟從長安來陳倉縣,樊稠沒有沿途設立關卡阻攔,因為擔心不敵。

  所以,隻在陳倉駐守。

  原本樊稠還有些底氣,認為自己實力不弱,如果僅僅是據城死守,難度不大。但此刻看到城外列陣的軍隊,樊稠還是有些發虛。

  隻是,樊稠已經沒有退路。

  他雙手撐在城牆上,眺望城外,打量著劉梟的身影,朗聲問道:“劉梟何在?”

  太史慈策馬上前,回答道:“陳倉,你不尊王命,還敢直呼陛下的名諱,真是找死。”

  樊稠不理會太史慈,再一次說道:“劉梟呢?他在哪裏,讓他來見本將。當初劉梟來陳倉縣,是怎麽說的,他任由本官在陳倉。如今,劉梟背信棄義,卻要發兵攻打陳倉。”

  這是打擊劉梟的威信。

  樊稠作為領兵的人,也有些手段。

  太史慈不屑一笑,反駁道:“你樊稠想要見陛下,那就出城覲見。你身為臣子,卻讓陛下屈尊,真是笑話。”

  “你在陳倉縣期間,欺壓百姓,令陳倉縣的百姓苦不堪言。本將領兵從長安到陳倉縣,進入陳倉縣境內後,一路所過,沿途路有餓殍,到處是流浪的百姓。”

  “你的所作所為,太讓陛下失望了。”

  “陛下念及你的功勞,不追究你的罪責,召你入長安為官。然而,你卻拒絕王命。今日,你打開城門投降,向陛下請罪,還能苟活下來。”

  太史慈強勢道:“如若抵抗,殺無赦。”

  對於樊稠,太史慈沒有任何柔和語氣,直接給樊稠安上了罪名。

  事實也的確如此。

  從大軍進入陳倉縣境內後,沿途走來,看到許多餓死在路上的百姓,更看到無數往長安去的百姓。昔日的陳倉縣,百姓日子還算過得去,雖然百姓的日子苦巴巴的,但至少沒有到背井離鄉的地步。

  百姓的鄉土觀念極強,就算窮得叮當響,也不願意離開家鄉,寧願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過日子。因為在百姓心中,落葉歸根源自骨髓的心念。

  離開家鄉後,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回來。可如今的陳倉縣境內,無數的百姓離開,而在離開路上死了很多人。

  這都是樊稠造成的。

  樊稠霸占陳倉縣,隻知道魚肉百姓,隻知道搜刮民脂民膏,隻知道抓走青壯增強軍隊的實力,絲毫考慮百姓的處境。

  樊稠被太史慈喝罵一番,頓時惱怒,大聲道:“你是何人,竟敢對本將呼喝。”

  太史慈道:“本官青州牧太史慈,奉陛下之令,特來討伐你。”

  青州牧是太史慈的官職。

  論及官職,青州牧明顯高於張濟、徐晃和徐榮的官職,這是堂堂正正的封疆大吏。不僅如此,太史慈更是劉梟的心腹。也正因為這個原因,太史慈抵達後,由太史慈掌軍,徐晃、徐榮和張濟等人都沒有說什麽,隻是盡量結交。

  畢竟,他們是中途歸順劉梟的,而太史慈則早早追隨劉梟,隨劉梟崛起於微末。

  樊稠沒聽過太史慈的名號,他大聲說道:“太史慈,本將就在城樓上。有膽量的,你直接攻城。想讓本將投降,絕無可能。”

  太史慈見勸說不成,不再猶豫,下了進攻的命令。

  進攻命令下達後,投石車軲轆轆的緩緩上前。一架架投石車在城外擺放好,然後由投石車的士兵裝填石頭,瞄準了城頭上。

  “放!”

  負責投石車的小校下令。

  轟隆隆!

  一架架投石車杠杆轉動,將大石往城樓上拋擲過去。空中石頭掠過,劃過一道弧線,便朝城樓上落下,頃刻間,便不斷響起撞擊聲。

  投石車進攻,開始壓製城樓上防守的兵力。

  在投石車拋射時,士兵推著攻城車,扛著雲梯,開始往前衝。一應攻城的器械,不斷的運送前進。在器械抵達後,太史慈安排了六千士兵強攻。在士兵強攻的時候,張濟、徐榮和徐晃等將領請戰,身先士卒,發起了最猛烈的攻勢,準備一舉攻克陳倉。

  城樓上,喊殺聲震天。

  當有士兵殺上城樓頭,投石車停止壓製。士兵不斷砍殺守城的敵兵,但樊稠的準備也相當充分,他不斷調遣士兵駐守,又將早早準備的滾石、擂木等不斷扔下,阻攔者攻城的官兵。

  太史慈一方,數次登上城樓,卻又數次被打下去。

  戰事從上午開始,殺到下午。

  城樓外,已經堆積了一層又一層的屍體。雙方的死傷都很多,包括徐晃、張繡等人,在城樓上的廝殺中,都有所負傷。

  但因為徐晃、張繡等人的猛攻,他們殺上城樓後,使得陳倉城頭的防守出現紕漏,若非樊稠抵擋即使,幾次都險些落陷。

  在官兵猛攻下,守軍很是支拙。

  傍晚時分,夕陽西下。

  太史慈打量著這一戰,經過這一戰的廝殺,他摸清楚了情況,心中有數了。隻是今天想拿下陳倉縣,是不可能的。太史慈果斷下達了撤退的命令,隨著鳴金收兵的聲音響起,進攻的士兵猶如潮水退回。

  徐晃、張繡等人受了傷,回到軍中就下去接受醫治。

  太史慈則清點損失,一天的廝殺下來,戰死了一千四百多士兵,還有諸多的士兵受傷。對於這一結果,也在太史慈的接受範圍內。

  太史慈心中盤算一番,推演了局勢。

  依照今天的猛攻態勢,陳倉縣的守軍實力不強。最多再有兩天,他就能摧毀樊稠抵抗的決心,拿下陳倉縣。

  太史慈轉身往中軍大帳行去,進入營帳中,他恭敬向劉梟行禮,稟報道:“陛下,今日一戰,我軍戰死一千四百餘人。卑職斷定,最多再有兩日的猛攻,足以攻克陳倉縣。”

  劉梟笑了笑,說道:“子義,或許用不到兩日。”

  “為什麽?”太史慈疑惑道。

  劉梟看向郭嘉,點了點頭。

  郭嘉解釋道:“在我們抵達陳倉縣之前,陛下曾安排人召樊稠入宮。當時,就已經安排了人,潛伏到陳倉縣內,聯絡樊稠的部將。”

  “我們聯係的人名叫陳堅,此人是樊稠的心腹。陛下派人聯絡陳堅,也沒有立刻讓陳堅歸順,隻是告訴他,等見識了陛下的大軍攻勢後,再決定是否歸順陛下。”

  “所以,今日一戰很關鍵。”

  “將軍指揮的這一戰,將士用力,猛攻陳倉縣,數次打得樊稠險些丟失城池,已經展現出了足夠的戰鬥力,足以讓陳堅有所判斷。”

  郭嘉說道:“陳堅清楚陳倉縣守不住,會有所動作的。”

  太史慈擔憂道:“萬一陳堅將計就計呢?”

  郭嘉搖了搖頭,否定道:“不可能將計就計,也不必擔心將計就計。”

  “第一,陳堅如果采納我們的計策,和我們裏應外合,那麽我們派遣一支軍隊去奪取城池便是。而且我們不是所有的軍隊入城,就算中計,還有大軍在外策應。”

  “第二,眼下的陳倉縣,沒有死守的餘地。樊稠麾下的人,不是什麽忠勇烈士。人心思變,他們清楚守不住,會選擇合作的。”

  “第三,如今我們的人還在城內,沒有發生異狀,可見陳堅沒有把消息稟報給樊稠。”

  郭嘉道:“計策依舊可行。”

  太史慈想了想,也讚同郭嘉的分析,說道:“明日的攻勢,我會進一步加強,促使陳堅早日做出決定。”

  太史慈又說了後續安排,便起身離開了去安排。

  郭嘉話鋒一轉,說道:“主公拿下陳倉縣,不是一件難事。眼下的問題是,主公奪取了陳倉縣後,是否立刻攻打李傕呢?”

  劉梟搖頭道:“根據涼州傳回的消息,李傕依舊沒能拿下馬騰和韓遂。涼州如今的局麵,還是內亂為主。現在介入,隻會促使對方聯合,不利於我們。”

  “如今,隻需要靜觀其變。”

  “等我們拿下了陳倉,下一步的計劃,是拿下河東和河內兩地。此前我隻是拿下了弘農、河南兩地,確保長安東麵的安全。但河東和河內兩地,還不受我們的控製。”

  劉梟說道:“接下來的要務,是將這兩地收回,再圍剿賊匪,恢複生產。等我們真正掌控了司隸地區,才能對李傕動手。”

  郭嘉道:“主公英明!”

  對劉梟的安排,郭嘉是極為讚同的。

  一番商議後,郭嘉才起身離開中軍大帳,去營帳中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