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王允要搞事
作者:東一方      更新:2021-11-27 23:00      字數:2570
  劉梟領著大軍抵達長安城,從馬車中走出來,徒步前進。賈詡也不再乘坐馬車,一起和劉梟步行向前。張濟、楊奉也是翻身下馬,不敢端架子。

  走到王允的身前,劉梟微笑道:“王司徒!”

  眾人跟著行禮。

  王允微微頷首,誇讚道:“諸位歸順朝廷,陛下甚是欣喜。諸位都是有功之臣,陛下特意派老夫,領朝中文武百官,來迎接諸位。”

  說完後,王允便看向劉梟,說道:“劉太尉順利完成任務,可喜可賀。這一路,辛苦了。”

  劉梟道:“不辛苦!”

  “諸位,請吧!”

  王允轉身,帶著劉梟等眾人入城,而賈詡、張濟、楊奉隨行,一起往皇城行去。而張繡、徐晃等人,官職不夠,隻能留在軍中。與此同時,也有士兵來接引,讓他們領著士兵入城駐紮。

  張飛、典韋等人跟著劉梟,在皇城外停下,然後在皇城外等候劉梟。

  王允、劉梟一行人,徑直入宮。

  未央宮,前殿。

  劉梟一踏入前殿,便感覺到了前殿的不同。上次來的時候,未央宮的前殿有些陳舊,明顯看到老舊的姿態,但在這短短時間內,竟然做了翻修,修葺一新。

  前殿中,屋頂的椽頭貼了金箔,門扉上鐫刻上金色的花紋,門麵上裝潢了玉飾,裝飾著鎏金的銅鋪首,鑲嵌著各色寶石。

  前殿的回廊欄杆上,雕刻著典雅的圖案。大殿的窗戶,刷新成青色,窗上雕飾著古色古香的花紋,地麵也鋪上嶄新地毯。

  一眼看去,頗為氣派。

  劉梟見此情況,心中卻是搖頭歎息。不用說,這定是王允的手筆。如今的朝廷,誅殺董卓後,拿下了郿塢,繳獲了許多的糧食和錢財,倒也不缺什麽。

  然而,偌大的朝廷,文武百官,無數官吏,都要消耗錢財、糧食,偏偏朝廷轄區隻有司隸地區,而且司隸地區內的許多地方,也不受朝廷控製。

  可以說,朝廷沒有財路來源。

  偏偏在這個風雨飄搖的時候,王允不節約錢糧,還大肆的鋪張,完全不考慮長久之計。劉梟清楚王允這麽做的目的,是為了在楊奉和張濟等西涼軍的麵前,彰顯朝廷氣度。

  劉梟不覺得這有什麽好。

  朝廷的威嚴氣度,不是靠這點門麵裝潢的,是靠實打實的實力。這種這虛頭巴腦的東西,完全沒意義,因為誰都清楚朝廷的虛實,整這些沒用的,徒增消耗。

  百官進入殿內,各自站立。

  “陛下駕到!”

  清亮渾厚的聲音,在殿外響起,所有的官吏,目光齊刷刷朝門口看去。隻見劉協身穿冕服,腰懸佩劍,頭戴十二旒通天冠,大步而來。

  劉協雖然年輕,發育得極好,身材修長,相貌俊朗。一眼看去,倒也是頗有威嚴。他龍行虎步,走到大殿的正上方,一甩衣袍,轉身麵對著文武百官。

  通天冠上的珠子,嘩啦啦的晃動著,在寂靜的大殿中,聲音很是明顯。劉協透過珠子的縫隙,目光掃過下方的群臣。他看向劉梟時,眼中毫不掩飾的露出欣賞神色。

  劉梟主動請纓,化解西涼軍的危害,緩解朝廷的危機,是大大的忠臣。不僅有忠心,更有行動力,這是劉協最看重的。

  劉梟和西涼軍一起趕往長安是,便先一步安排了士兵,加急趕路,把李傕、郭汜、樊稠等人的官職安排,傳到劉協的手中。

  劉協知道李傕去了涼州,郭汜去了並州,長安沒了這兩人的威脅,劉協一顆心徹底放下,覺得自己的皇帝寶座,終於是踏實了,暫時不必再考慮西涼軍的威脅。

  這時候,百官朝拜。

  劉協一板一眼的接受百官朝拜,很享受這種百官注目的感覺。

  禮儀過後,王允向前邁出兩步,向劉協揖了一禮,緩緩說道:“陛下,劉太尉以一己之力,化解西涼軍的危機,此事功在社稷,不可不賞。老臣建議,重賞劉太尉。”

  劉協道:“王卿有何建議?”

  王允道:“回稟陛下,劉太尉乃漢室宗親,是齊國世子,將來要繼承齊王一脈。如果給予封侯嘉獎,對劉太尉並無意義。老臣建議,再讓劉太尉領大將軍銜。”

  大將軍,位列三公之上。

  這一官職,掌統兵征戰,是軍隊的最高統帥。

  東漢開國初期,大將軍的官職,位在三公之下。漢和帝時期,竇憲擔任大將軍,改變了大將軍的官職,令大將軍位列三公之上。

  這等於又給劉梟升官。

  不過即使劉梟是大將軍,對王允影響不大。王允不僅是司徒,但由皇帝下令,讓王允錄尚書事。所謂的‘錄尚書事’,也是官名,權限是總領百官,總攬朝政,是最高官員。在朝廷中,即使劉梟成了大將軍,也仍以王允為尊。

  劉梟眉頭微皺。

  他不認為王允是示好。

  王允是老狐狸,不可能因為劉梟解決了西涼軍的威脅,就如此賣好。不過劉梟卻沒有插嘴,他眼觀鼻鼻觀心,靜靜看著。他靜觀其變,看王允打算做什麽。

  張濟在官員中,聽到王允的提議後,暗自慶幸。得虧了早早就歸順了劉梟,他算是押對了寶。這才多長時間,劉梟一轉眼,又成了大將軍。

  楊奉看向劉梟,卻是忌憚。

  小皇帝劉協聽了王允的提議後,毫不猶豫就開口說道:“劉卿孤身往陳倉縣勸降西涼軍,忠勇無雙,確實應當嘉獎。王司徒的提議,準了。”

  “謝陛下!”

  劉梟聽到後,上前謝恩。

  他看了王允一眼,卻見王允向他微微一笑。劉梟微笑回應,又回到坐席上。

  王允站在殿前,繼續說道:“陛下,西涼軍歸順,是大喜事。但西涼軍進入長安後,不能沒有人約束。老臣竊以為,呂布出身西涼軍,頗有威望。故而老臣建議,將張濟和楊奉所屬,調入呂布麾下,受呂布節製。”

  刷!

  張濟和楊奉麵色微變。

  他們對呂布,都頗為敬畏,都知道呂布的厲害。如果把軍隊調入呂布麾下,他們就得任由呂布拿捏了。

  這可不是什麽好事情。

  劉梟恍然大悟,終於明白了過來。

  這才是王允的目的。

  王允給劉梟爭取到大將軍一職,沒安好心。按照官職上來講,劉梟是大將軍,呂布所屬的軍隊,得受劉梟約束。

  但偏偏,呂布和劉梟無法談攏。

  王允給了劉梟好處後,安撫了劉梟。一轉眼,王允就賣了張濟和楊奉,又給呂布好處。如此一來,王允誰都不得罪,但又製衡了呂布和劉梟。

  在劉梟看來,或許王允已經得到消息,知道劉梟收服了張濟,所以要把張濟和楊奉送到呂布的麾下,讓身為大將軍的劉梟,和劉梟打對台。

  這心思,呂布未必能看穿。

  至少在表麵上,王允是為了呂布好,不是王允和呂布做對,而是劉梟和呂布做對。

  好個狡詐的王允啊!

  劉梟心頭暗罵,王允還真是會搞事兒。他剛回到朝中,王允就開始攪風攪雨。不過,劉梟卻不管王允的算計,他沒打算因為王允賣好,就不插手了。

  劉梟不可能讓張濟入呂布麾下。

  隻是在劉梟思考時,楊奉先一步站了出來,抱拳向劉協行禮,稟報道:“啟奏陛下,臣楊奉,不讚同王司徒的建議,不願意入呂布麾下。”

  一句話,掀起千層浪。

  殿中氣氛,登時變得凝重起來,多了沉悶氣氛,仿佛有無盡烏雲匯聚,有暴風雨在醞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