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各自的心思
作者:東一方      更新:2021-11-27 23:00      字數:2214
  劉梟把該說的事情,全部闡述清楚,便不再逗留,主動道:“李將軍,聽聞陳倉縣風景不錯,本官去城內轉一轉。接下來,你們商議一下。等你們商議妥當後,本官再和賈先生談。”

  李傕頷首道:“沒有問題,劉太尉盡管遊玩便是。等劉太尉遊玩回來,本將會為劉太尉安排好歇息的地方。”

  “謝李將軍。”

  劉梟起身出了營帳,帶著王越、典韋等人離開,去陳倉縣轉轉。魚餌已經放下,接下來的事情,不需要他操心。

  營帳中。

  所有目光,落在賈詡身上。

  李傕神色興奮,迫不及待的問道:“賈先生,關於和劉梟談判的事情,你怎麽考慮的?”

  劉梟的提議,李傕讚同。

  他們各有訴求,如果一個個和劉梟談,太浪費時間。如今,都舉薦賈詡作為代表,是最合適的。李傕也清楚,賈詡是個有能耐的人,有賈詡負責談判,事情會容易許多。

  在李傕的內心,他甚至很極大的貪婪欲望。如今可以和朝廷談條件,自然要獅子大開口,獲取最大的利益。

  其餘人,也一樣如此。

  這些人都不傻,各自有各自的盤算。

  賈詡神情古井不波,並不失措,有條不紊的道:“和劉梟談判,現在的關鍵,不是敲定諸位將軍要擔任什麽職務,最關鍵的是,諸位將軍是願意入朝為官,還是外放為官。”

  郭汜尋思一番,道:“賈先生,你分析分析。入朝為官,有什麽好處?外放為官,又有什麽好處?其中的利弊,請賈先生詳細的闡述一番。我們都是粗人,不懂什麽道理,也沒什麽智慧。所以,靠賈先生了。”

  李傕道:“郭汜說得很對,請先生能為我們仔細的剖析一番。”

  賈詡緩緩說道:“入朝為官,最大的好處在於,能左右朝堂的局勢。畢竟,諸位將軍的手中,都有著一定的軍隊。”

  “帶著軍隊去長安後,以諸位將軍的兵力,完全能拉攏一批官員,或者和朝中的官員聯合。如此以來,甚至可以假借天子的命令,號令天下。”

  “這是奉天子以令諸侯!”

  “這也是董太師生前做的事情,對天下的諸侯發號施令。”

  “自黃巾叛亂後,各地官員坐大,諸侯各自為政,雖然朝廷威望大跌。但大漢朝數百年半的傳承,漢室早已深入百姓的心中。到了朝中,幾乎可以免去被攻伐的可能。“

  ”誰攻伐朝廷,等於造反。”

  賈詡說道:“所以去了朝廷,就免了被攻打的可能。”

  眾人聽後,都思考著。

  在眾人當中,張濟思考著賈詡的分析,甚至有些意動了。他在所有的西涼軍將領中,勢力是最弱的,兵力連樊稠都比不上,連楊奉也比不了。

  如果要外放,以他手中的兵力,掌控一郡,恐怕都有難度。一旦遭到攻打,就可能被滅掉。如果入朝為官,以他的兵力,在朝廷中,也算是一股勢力,即使不能自成一脈,但至少是朝中官員拉攏的對象。

  其餘人,各有心思。

  賈詡繼續道:“至於外放為官,其實很簡單,就是掌控一方。牧守一方的好處,不用在下說,諸位也都清楚,便等於土皇帝一般。”

  “但牧守一方,也有難度。”

  “最大的一個問題,在於治理地方,讓百姓能安居樂業。如果不能把地方治理好,百姓流離失所,賊匪叢生,會影響自身的實力。”

  “所轄製的地區,越是繁榮,反哺自身後,軍力也就越強。因為地方富庶,百姓安居樂業後,i有了賦稅,有了糧食,就不必擔心糧草、軍械的補給。”

  “反過來,如果百姓的日子過不走,四處落草為寇,都是賊匪。沒了百姓,地方上就無法提供糧草,那就是很麻煩的事情。”

  賈詡說道:“總之,兩種選擇,各有利弊,全看諸位將軍決定。”

  李傕琢磨一番後,他昂著頭,強勢說道:“本將是不願意入長安的,我要在外麵做官。寧為雞首,不為鳳尾。在外麵逍遙自在,何必去朝中受鳥氣。尤其是,還得看小皇帝的臉色,我不願意。”

  郭汜點了點頭,附和道:“本將也留在外麵做官,不入朝中。”

  張濟道:“我願意入朝為官。”

  楊奉道:“我也入朝為官。”

  樊稠實力排在第三,他開口說道:“我願意留在外麵做官,賈先生,我所求,至少能執掌一郡之地。如果是什麽屯駐某地,我不會同意。”

  郭汜說道:“我同樊稠一樣,也至少是一郡之地。”

  ……

  眾將七嘴八舌的,紛紛提出條件,所有人都為自己考慮,想獲得最大的利益。在這個時候,沒有人講什麽臉麵,都把條件開出來。

  賈詡輕笑道:“諸位將軍,在下明白你們的想法,也清楚諸位將軍要的是什麽。請諸位將軍放心,我會把事情辦妥,不會讓諸位將軍吃虧。總之一句話,一定是皆大歡喜的局麵。”

  李傕道:“我信先生。”

  郭汜道:“我也相信先生。”

  眾人紛紛開口,一個個都擺出相信賈詡的姿態。

  賈詡又安撫眾將,才告辭離開。他回到營帳中,又收到李傕、郭汜等人送來的信件,是各自更詳細的條件,想要撈取的好處。賈詡他看了後,全都一把火焚燒掉,因為沒有太多意義。

  具體,還得和劉梟談判。

  賈詡一人,思考著應對之策,他對劉梟很是警惕,認為劉梟不是泛泛之輩。當初,他建議李傕、郭汜等人起兵,這事情沒多少人知曉。

  劉梟從長安來,而且劉梟此前一直在青州,怎麽對西涼軍中的消息,如此了如指掌?

  莫非軍中有劉梟的探子。

  賈詡心中猜測,但他也摸不準。隻是,他如何都猜不到,劉梟沒有探子,是因為腦中的記憶,對天下大勢走向了解,也清楚李傕、郭汜造反的緣由。

  賈詡考慮後,有了定策。

  傍晚十分,劉梟回到營地內,李傕、郭汜得知劉梟返回後,設宴為劉梟接風洗塵。劉梟原本的打算,是晚上會一會賈詡,和賈詡聊一聊,試探一下賈詡的口風。

  然而,宴會持續到深夜才結束。劉梟雖然沒有喝醉,但喝了酒後,也有三分醉意,他熄了見賈詡的心思,回營帳休息。

  劉梟休息,張飛、典韋、王越和史阿,在營帳門口輪流守夜,確保劉梟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