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六大學院
作者:東一方      更新:2021-11-27 22:59      字數:2081
  劉梟點了點頭,順勢道:“老師,關於學院未來的規劃,我也有些想法。”

  鄭玄道:“說來聽聽。”

  劉梟道:“按照我們一開始的定位,書院的路子是海納百家,效仿稷下學宮,讓諸子百家的人在此論道,再現百家爭鳴。”

  “但書院內,人員還不多。”

  “除了華佗外,有極少數其他各家的,最主要幾乎都是儒家。而現在,華佗執掌醫學院,專門負責傳授醫術。除此外,我打算分門別類的建立其他學院。”

  劉梟鄭重道:“如此,以增強廣縣書院的實力,加快廣縣書院的發展。”

  鄭玄道:“建立哪些學院?”

  劉梟說道:“書院大多的學子,最終是走仕途。這一部分人,我把他們定位為管理人才。他們學習的,是詩、書、禮、易、春秋,是學習治國之術統兵之法。所以這一部分,我命名為管理學院。”

  “管理學院。”

  鄭玄呢喃兩聲,仔細思索後,臉上露出讚許笑容,說道:“‘管理’二字倒也不錯,畢竟學子從書院結業後,便要踏入仕途。”

  劉梟繼續道:“第二,萬事萬物,離不開術數。上至朝廷高官,下至普通的販夫走卒,都會用到術數。”

  “百姓可以不認字,但沒有不會計算的。老師在術數方麵,也極為精通,知道術數的重要性。所以術數這一部分,我打算單獨拿出來。”

  “這一部分,命名為數學院。”

  劉梟說道:“但凡書院的士子,都要有所涉獵,不求精通,但至少要明白,要能夠有所了解,而不是懵懂無知。”

  鄭玄笑道:“子玉,你單獨設立數學院,可是大氣魄啊。從古至今,還從未有單獨將術數一門,單獨列出來的,你這是開一代之先河。”

  術數一道,早有研究。

  然而,這不是主流,也沒有專門的書院傳授。劉梟單獨建立數學院,把術數這一門學問細化,有利於術數的發展。

  劉梟說道:“老師謬讚了,隻是唯有如此,才能最快的發展。如果不把術數單獨拿出來,即使有老師研究,有其他人琢磨,也難有最大的發展。”

  古人的智慧,劉梟從不低估。

  他把數學院的概念提出來,讓無數的人進入,自然有高明之士去發展開拓,也總會有更多的人去研究,去琢磨。慢慢的,便會發展處更多,會對術數有更深的研究。

  鄭玄話鋒一轉,道:“數學院的建立,老夫也讚同。現在有了數學院,有了管理學院,以及華佗的醫學院,還有哪些呢?”

  劉梟說道:“接下來是農學院。”

  鄭玄道:“何謂農學院?”

  在鄭玄的腦中,大致摸到了劉梟的一點思路,他還是耐著心思傾聽。

  劉梟解釋道:“農為百姓之本,無農不興。如今的許多士子,閉門苦讀,研讀經典,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不識穀物,不辨時節,甚至連最基本的耕作都不清楚。”

  “這樣的人,要不得。”

  “農學院的根本,不僅是傳授學子農學,讓學子知道耕桑,讓他們能清楚農耕的不易,以及農耕的重要性。”

  “農學院的根基,便如諸子百家的農家一般。”

  “這是極為有用的。”

  劉梟說道:“不求學子在農學院的研究,能有多麽的精深。也不求學子,能認可農家的理念,但至少,讓所有的學子,懂得農業耕作,懂得五穀雜糧。唯有他們有所了解,等出仕為官後,才能清楚田間耕作之事。至於一些願意研究農耕的,我們更是鼓勵。”

  鄭玄聽得熱血沸騰。

  他一把年紀了,聽著劉梟的規劃,也覺得有理,更期待著農學院建立。

  鄭玄道:“子玉所慮,是長久之計。”

  劉梟道:“老師謬讚了。”

  鄭玄搖了搖頭,說道:“老夫向來不說虛言,你所考慮,的確很重要。書院的學子,如果隻是到搖頭晃腦的研讀經典,隻知道吟詩,卻不知五穀雜糧,不清楚百姓耕作的艱辛,這樣的讀書人沒有用。農學院的創建,很有必要,老夫會全力的安排好。”

  頓了頓,鄭玄道:“還有嗎?”

  劉梟繼續道:“還有工學院。”

  “所謂工學院,和墨家相當,隻是把墨家改換了一個說法。工學院中,應當匯聚能人異士,研究器物,培養出專門的人才。”

  “這世間,有無數職位。”

  “匠人,也是極為重要的。如戰場上需要的甲胄,需要的戰刀,需要的箭矢,以及鋪橋修路的技術,都需要工匠來琢磨。”

  “這是設立工學院的初衷。”

  “同樣的一支軍隊,同樣的人數,如果我們軍隊的裝備更精良,我們的器械更加的先進鋒利,就能占據優勢,取得勝利。”

  劉梟說道:“工學院的重要性,不亞於管理學院,這是廣縣書院的核心之一。”

  對工學院,劉梟寄以厚望。

  在劉梟看來,他認同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說法。唯有發展科技,不斷創造出更先進更厲害的武器,以及更適用於百姓的器物,才能推動發展。

  戰爭,也需要更先進的武器。

  這是劉梟的考慮。

  他如果能先一步的發展科技,讓麾下的匠人製造出更先進的武器,對以後的戰事,也是有極大幫助的。

  鄭玄捋著頜下的胡須,說道:“工學院的建立,等於是複興墨家。不過如今,墨家早已經消失了。但當今天下,有諸多的能人異士,老夫會盡量邀請,把工學院建好。”

  “多謝老師。”

  劉梟拱手道謝。

  事實上,每一個學院的建立,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今的天下,儒家是主流。大漢朝一向是外儒內法,表麵上都是儒家的那一套,所以幾乎所有士子,都走儒家。至於道家、墨家、農家等學說,早被儒家擠兌得沒生存空間。

  鄭玄問道:“還有嗎?”

  劉梟想了想,說道:“還有最後一個學院。”

  鄭玄道:“最後是什麽?”

  劉梟道:“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