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局勢
作者:東一方      更新:2021-11-27 22:58      字數:2385
  蘇雙和張世平在廣縣逗留了三天,便啟程北上,往冀州去。糜竺送走兩人,來到國相府,向劉梟稟報道:“主公,卑職已經送走了蘇雙和張世平。兩人北上冀州時,卑職給了他們三十壇醉仙酒,讓他打點,以及去北方先摸底。”

  “原本他們北上,卑職打算給他們購置戰馬的錢財,但兩人說歸順了主公,寸功未立,便為主公賺來四千匹戰馬,作為投效之資。”

  “四千匹戰馬,分毫不賺,得花費一大筆錢財。兩人能做到這一步,相當不易。”

  糜竺道:“有此二人在,主公治下,不會再缺少戰馬。”

  劉梟說道:“辛苦你了!”

  得了蘇雙和張世平的投效,對劉梟來說極為有利。

  糜竺繼續道:“卑職不辛苦!”

  頓了頓,糜竺又道:“卑職考慮的是,如果蘇雙和張世平能買回一些母馬,就可以在齊國境內開辟一片牧場,以飼養戰馬。”

  “能自己養是最好的。”

  劉梟眼中閃爍著精光,對於戰馬,他也有著極大的野心。當今天下,除了北方各州不缺戰馬,不論是徐州,亦或是荊州,還是揚州、益州等地,都缺少戰馬。

  有自己的戰馬渠道,則是最好的。

  兩人洽談後,糜竺便告辭退下。

  劉梟處理完日常政務,便出了府,去糜家帶上糜環,一道出門去了。如今天氣漸漸熱了起來,兩人出城後,往附近的山中避暑,也能逛逛散心。

  時間流逝,六月酷暑來臨。

  六月的齊國,沒有什麽大事發生,值得一提的是,糜芳帶著小股軍隊離開廣縣,在齊國各縣遊走,剿滅了一波又一波的賊匪。

  隨著糜芳在各地剿匪,劉梟的名聲,徹底在齊國建立起來。各縣的縣令,見識到劉梟麾下加納隊的實力,再無其他心思。

  原本趙商離開齊國,舉薦劉梟接任國相,各縣的縣令得了命令,對劉梟都不甚服氣。畢竟,劉梟太年輕。但劉梟麾下的軍隊亮出獠牙,展露出實力,各縣的縣令看明白了局勢,不敢再有二心。

  在此期間,劉梟大刀闊斧改革,梳理齊國的政務,罷黜不合格的縣令,選賢任能,任用賢臣,整飭齊國。

  時間雖短,卻風氣大變。

  齊國境內,百姓安寧,賊匪絕跡。

  齊國周邊雖然仍有黃巾賊,但這些黃巾賊都知曉劉梟的實力,甚至連管亥都在劉梟的麾下效力,周邊的黃巾賊不敢有任何的妄動。

  尤其是,管亥也開始遊走各地,替劉梟拉攏黃巾,遊說了一批又一批的黃巾投奔。

  劉梟的實力,日漸增強。

  截止到七月中旬,通過整編投效的黃巾軍,劉梟的精兵人數,已經達到兩萬人。除了精兵外,還有若幹的輔兵。

  這樣的兵力,在青州境內是極強的。

  在劉梟不斷擴充實力時,袁紹已經從韓馥的手中奪取了冀州,在田豐、審配、沮授、許攸等人的輔佐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掌控了冀州。

  袁紹有大誌向,更不服董卓,便派人到幽州去,希望擁立幽州刺史劉虞為帝,和董卓抗衡。然而劉虞不許,袁紹意圖破滅。

  幽州公孫瓚,素有大誌。此人雖是劉虞的下屬,卻幾乎不聽劉虞的命令。

  在幽州,公孫瓚單獨成軍。

  公孫瓚在北方擊潰烏桓、匈奴等外族,實力漸強。他不便於和劉虞鬧翻臉,便把矛頭指向袁紹,準備攻打冀州。公孫瓚名聲赫赫,威名遠揚,公孫瓚的舉動,令剛執掌冀州的袁紹驚懼萬分。

  袁紹為了安撫公孫瓚,任命公孫瓚的堂弟公孫範為渤海太守,並把印綬交給公孫範,並且派遣公孫範到南皮,希望和公孫瓚化解幹戈,然後結盟。

  可惜的是,公孫瓚對冀州早有圖謀,公孫範又是公孫瓚的人。公孫範抵達渤海,以渤海郡的兵力作為內援,迎公孫瓚入冀州。

  公孫瓚大軍所向披靡,殺到界橋。

  一時間,冀州惶惶不安。

  在袁紹率軍準備抵擋時,得勢的公孫瓚,任命心腹嚴綱為冀州牧,任命大將田楷為青州牧,任命大將單經為兗州牧,並且派駐了佐吏和縣令到任。

  渤海郡和青州接壤。

  故而,公孫瓚的兵力由渤海進入青州,占據青州北麵的平原國。田楷作為青州牧,駐軍平原國。公孫瓚為嘉獎劉備的功勞,任命了劉備為平原相。劉備此人善於拉攏人心,在平原國期間,安撫百姓,減緩賦稅,深得民心。

  國相府,後院中。

  張飛正在練武,一杆丈八蛇矛在手,揮得呼呼作響。丈八蛇矛掛著銳嘯聲破空,透著一往無前的氣勢,強橫無比。張飛體態魁梧,但他的身軀,卻絲毫不影響身體的靈活。

  丈八蛇矛招式連貫,一招強過一招,氣勢越來越強,仿佛破天裂地。

  “鏘!”

  蛇矛下劈,斬在地上,但見石塊飛濺,留下一道深印。

  蛇矛明亮依舊,不受影響。

  “呼!”

  張飛收矛而立,長長舒了口氣。他接過侍從手中的汗巾,三兩下擦了額頭上的汗液,很不開心的說道:“整天呆在府上,無事可做,真是憋悶。去,給老子拿壇酒來。”

  “是!”

  侍從得令,連忙去拿酒。

  張飛將蛇矛扔給一旁的侍從,來到石桌旁坐下。等了一會兒,都不見人來,張飛眉頭倒豎,眼中盡是凶厲神色,臉上浮現出不耐煩的神情。好半響後,見侍從來了,張飛橫眉豎眼,喝罵道:“廢物,拿壇酒都磨磨蹭蹭的。拿過來,老子渴死了。”

  侍從戰戰兢兢的遞上酒壇,然後恭恭敬敬的站在一旁,神色驚懼,生怕被遷怒。

  “咕嚕!咕嚕!”

  張飛端起酒壇,仰頭大口大口的飲,豪放無比。一壇酒很快下肚,張飛卻不滿意,砸吧砸吧嘴,嘟囔道:“這酒真沒勁兒,這也是酒?他娘的,簡直和水差不多。”

  “報!”

  忽然,一名士兵在院子外稟報到。

  “進來!”

  張飛吩咐一聲。

  士兵進入,神色鄭重道:“三將軍,府外來了一名小校,有要事向三將軍稟報。”

  “帶進來!”

  張飛閑來無事,決定見一見。不一會兒,一名小校進入府內。此人名叫劉平,涿郡人,是當初追隨劉備的老人。他追隨劉備七八年,時至今日,在軍中擔任校尉,算是不大不小的官。

  張飛認識劉平,笑道:“劉平,你小子來做什麽?”

  劉平手中拎著一個酒壇子,說道:“三將軍,我可是給你送好東西來了。來,你試一試。”

  他拎著酒壇,放在桌上。

  張飛打開酒壇,登時瞪大了眼睛,很是震驚。酒壇子一開封的瞬間,酒香撲鼻而來,一股沁人心脾的酒香,令他口舌大動。

  張飛按捺不住,抱著酒壇子就飲了一大口。酒入喉嚨,香氣四溢,酒勁兒更是十足。張飛雙眸明亮,長長出了口氣,讚歎道:“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