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衣錦還鄉
作者:東一方      更新:2021-11-27 22:57      字數:2428
  廣縣,城內。

  一則消息忽然在城內傳開,劉梟成了齊國的國相,並且將把齊國的治所,從臨淄搬到廣縣。這消息仿佛是一道炸雷,在廣縣百姓的內心響起。

  劉縣令成了劉國相。

  齊國的治所,即將變成廣縣。

  一切都有些恍惚。

  廣縣位於齊國的東麵,更加偏僻,且廣縣周邊常有黃巾賊作亂。在齊國各縣中,廣縣算是比較差的一個縣。忽然間,廣縣就變成齊國的治所,成了齊國的中心。廣縣的百姓有些錯愕,但錯愕過後,卻更是自豪。此後,他們比各縣的百姓要高一等,是齊國中心的百姓。

  許劭在這段時間,忙著籌備月旦評。隻可惜,鄭玄的書院還在修建,時至今日,也沒有修築完,所以來廣縣的名士不夠多。以至於,許劭沒有碰到什麽厲害人物,無法專門點評。

  他也得了劉梟成為國相的消息,聽人說劉梟要搬遷治所到廣縣,暗道劉梟好大的魄力。他也佩服劉梟的果斷,廣縣和臨淄相比,雖然廣縣目前差些,但廣縣是劉梟的根基。齊國的官吏到廣縣後,得依照劉梟的規矩辦事,不可能架空劉梟。

  許劭驚訝後,又暗暗誇讚自己的眼光。他遇到劉梟的時候,劉梟隻是一個小小縣令。這才過了一兩個月,劉梟就成為齊國的國相。

  在他的看來,劉梟成就遠不止於此。

  許劭忙著籌備月旦評的事情,孫乾、糜竺和呂虔三人,則忙著籌建國相府。

  一切,都在忙碌中。

  時間流逝,進入五月。

  天氣漸漸的熱了起來,路邊樹上,已經能聽到蟬鳴聲。雖然天氣有些炎熱,但工地上仍舊忙得熱火朝天,許多房屋拔地而起,廣縣在快速的發展。

  這一日,天氣晴朗。

  中午時分。

  一名士兵策馬自城外而來,他進入城內,徑直到了縣衙。見到糜竺後,士兵稟報道:“糜大人,劉相一行人,已經進入廣縣境內。預計在下午申時,會抵達縣城。”

  “知道了!”

  糜竺讓士兵退下。

  當即,糜竺派人請來了孫乾和呂虔,說道:“剛接到士兵傳來的消息,預計下午申時,主公所率領的隊伍將抵達縣城。”

  孫乾笑道:“終於來了。”

  糜竺繼續道:“主公離開廣縣數月,如今以國相的身份,帶著齊國的一眾官吏抵達。我尋思著,這些齊國官吏眼高於頂,看到廣縣後,容易生出輕視之心。故而,此番迎接主公,不能弱了廣縣的臉麵,得弄點聲勢出來,你們意下如何?”

  呂虔附和道:“子仲兄的分析有道理,廣縣雖小,卻不容輕視。依我看,可以把廣縣的軍隊拉出來,再派人去請康成公,由康成公牽頭迎接。”

  “不妥!”

  孫乾搖頭道:“主公為人弟子,讓老師前往迎接,是乾坤倒懸。這樣的做法,恐怕對主公的名望有所影響。”

  不論是孫乾,亦或是劉梟,都是鄭玄的弟子。劉梟返回廣縣,讓鄭玄去迎接,明顯不妥。依照道理,理當是劉梟親自登門拜訪,這才是正道。

  呂虔問道:“公祐有什麽主意?”

  提議被否定,呂虔也不覺得有什麽,大家商議事情,有爭執實屬正常。

  孫乾想了想,回答道:“我的建議是,用最簡單卻最隆重的辦法。將主公返回的消息,告知城內的百姓。再安排人引導一番,讓百姓出城迎接。除此外,再由呂縣丞牽頭,廣縣官員都出城迎接。廣縣的民心民意,是對主公最好的尊敬,也能令齊國的官吏動容。”

  “妙啊!”

  糜竺眸子一亮,臉上露出喜色,讚同孫乾的分析。

  呂虔想了想,也讚同道:“公祐的提議很不錯,我也讚同這個計策。”

  糜竺道:“呂縣丞,你來安排。”

  呂虔應下,當即就喊來縣衙的士兵,把事情安排下去。三個人又商議一番,定下計策後,便各自準備。不到小半個使臣,劉梟於下午申時抵達廣縣的消息,就在城內傳開。

  城內各處的酒肆中,議論著此事,有好事的百姓說要去迎接,引得許多百姓加入。城內的街道上,走出一個個百姓,往西城行去,準備迎接劉梟。

  呂虔、糜竺和孫乾三人,提前了半個時辰抵達,領著廣縣的官吏和軍隊,在城外列陣等待。

  日頭正盛,太陽曬在人身上,有微微的發燙。但天空的太陽,無法阻攔百姓的熱情。越來越多的百姓,匯聚到了城外。城外的開闊地帶,盡是人群。

  人頭攢動,議論聲不斷。

  孫乾目光落在人山人海的百姓中,嘴角噙著笑容,感慨道:“呂縣尉,無數百姓迎接主公,這一幕相當震撼啊。雖說,這有我們的引導,但無數百姓自發前來,可見主公的聲望。”

  呂虔說道:“主公一到廣縣,就斬殺了裴元紹,保住了廣縣,令百姓感恩戴德。再者,主公崛起於廣縣,許多百姓,都把主公當作廣縣人。而如今主公把治所遷到廣縣,咱們廣縣的百姓,都倍感自豪,都認可主公。這些緣由疊加,百姓焉能不愛戴主公?”

  “是這個道理!”

  孫乾心中有些激動。

  昔日,鄭玄建議他為劉梟效力,他的內心有些猶豫,覺得屈才。可是他追隨劉梟的時間不長,劉梟已經平步青雲,成為齊國的國相。他心中暗自慶幸,幸虧聽了鄭玄的話。

  眾人等待著,周圍的百姓也在議論紛紛,翹首以盼。

  時間漸漸流逝。

  時間過了申時,忽然,在遠處官道上,傳開了百姓高呼的聲音。此起彼伏的聲音響起,仔細傾聽,卻是百姓高呼劉梟的名字。

  糜竺、呂虔和孫乾聽到了聲音,清楚劉梟率領的大軍到了。

  官道上,旌旗招展。

  隊伍浩浩蕩蕩,朝廣縣行駛而來。許多齊國的官吏離開臨淄縣,很不適應。臨淄畢竟是幾百年的老城,繁榮昌盛。而齊國治下的廣縣,隻是個偏遠的小城。

  他們從臨淄到廣縣,心裏麵是有落差的。但劉梟決定搬遷治所,他們不得不來。這一剛抵近縣城,忽然間,就聽到前方傳來喊聲。

  越是往前走,聲音越清晰。

  “劉縣令!”

  “劉縣令!”

  ……

  聲聲呐喊,自前方的官道兩側響起。隨著距離的拉近,聲音從零碎變得清晰,從輕緩變得洪亮,從散碎變得整齊。不僅官道兩側有百姓,連周圍山上也站著百姓。無數的百姓呐喊,聲音匯聚在一起,浩浩蕩蕩,宛如洪流一般,響徹雲霄。

  這聲音,傳入齊國官吏耳中。

  公孫飆、晁斐、葉薛等人聽到,大為震撼。劉梟返回廣縣,竟然有如此多的百姓來迎接,更高呼劉梟的名字,這是屬於劉梟的榮耀。

  劉梟在廣縣,深得民心。

  難怪劉梟要回廣縣。

  忽然間,一個個官吏內心,仿佛明白了什麽,更清楚劉梟在廣縣的能量。

  劉梟身著一襲白袍,正策馬前行。他看到前方的百姓,聽到百姓呐喊的聲音,心中也是大為觸動,感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