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齊王認錯
作者:東一方      更新:2021-11-27 22:57      字數:2348
  齊王盯著劉梟,眼中很複雜,更多的卻是一抹愧疚。

  在他的壽宴上,崔氏母子綢繆冊立世子,更讓崔惟針對劉梟,卻被許劭化解。鄭玄又站出來,替劉梟做主,以退為進,令齊王不得不冊立劉梟為齊王府的世子。其後,劉陽為對付劉梟,意圖擒拿糜環,反被劉梟殺死。劉梟回到王府後,逼齊王賜死崔氏。

  齊王隻剩下劉梟這一個兒子,不得不倚重劉梟。但是齊王的內心,對劉梟始終存著一絲難以化解的芥蒂。

  就在今日,齊王遊園時,忽然聽下人說劉梟成了齊國的國相。劉梟年紀輕輕,就執掌齊國,可謂是年少得誌,一飛衝天。

  齊王是王爵,身負劉氏的血脈。然而,王府的大小事情,有齊王府的國傅安排。齊國的大小事情,有齊國的國相安排。

  仔細論起來,齊王就是一個束之高閣的象征。即使齊王受人禮敬,也僅僅局限於此,再沒有更多的權勢。劉梟這個他最不重視,從小都不管的兒子,憑著一己之力,在短短時間,成為齊國的國相。反倒是他傾力培養的劉陽,紈絝霸道,沒有成就。

  這般結果,令齊王懷疑自己。

  他看著劉梟,再一次說道:“梟兒,本王是不是真的錯了?”

  “父王的確錯了!”

  劉梟篤定的回答。他眼神決然,沒有任何隱瞞。這是源自於內心深處的想法,是本主的執念。

  齊王又問道:“你恨我嗎?”

  “不恨!”

  劉梟淡淡搖頭。

  如今的劉梟,已經不是昔日的劉梟。他對齊王,隻存著腦海中本主的印象。至於其他的,如同一個陌生人般。

  齊王卻不相信劉梟的話。

  他認為劉梟該有恨。

  隻可惜齊王卻不知道,曾經的劉梟便已經煙消雲散,現在是一個全新的劉梟。

  齊王繼續道:“父王知道你心中有恨,不求你能原諒。隻不過你現在是齊國的國相,萬事要小心謹慎,不可大意。”

  劉梟道:“兒子明白。”

  在這一刻,劉梟知道齊王老了。曾經的齊王,意氣風發,自鳴得意,是高高在上的。如今的齊王,在劉梟成長起來後,羅嗦起來,已經是老人。

  齊王擺手道:“你有你的事情,忙去吧。”

  “兒子告退。”

  劉梟站起身,恭敬的向齊王揖了一禮,便轉身離開。他轉身離開時,看到齊王的神情,似乎齊王還有話要說,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但劉梟沒有問。打心底,他對齊王感情很淡,沒有親近感。

  出了書房,劉梟見到秦餘,吩咐道:“秦老,我時常不在王府,父王這裏,你多費心。”

  “老奴明白!”

  秦餘忙不迭的應下。

  劉梟回到王府中,便繼續翻閱齊國的資料。第二天上午,國相府傳來消息,趙商即將啟程前往長安。劉梟很清楚趙商之所以拖到現在,就是為了等他接任齊國。

  如今交接完畢,趙商便要啟程了。劉梟帶著典韋去了國相府,為趙商送行。他親自把趙商一家人送到城外,眼看著趙商消失在視線中,才帶著一眾官員回到國相府。

  自此,劉梟執掌齊國。

  劉梟接見了國相府的官吏,囑托眾人依舊照舊,沒有安排新的任務。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劉梟卻沒有行動,讓官員退下後,又繼續翻閱齊國的資料。

  齊國各縣,都不怎麽好。

  各縣上繳的糧食和賦稅極少,很多時候,各縣官員的俸祿等,還需要臨淄反哺過去,維持各縣的運轉。好在臨淄是齊國的治所,商人多,每年的賦稅和糧食收上來,能勉強維持運轉。

  可也僅僅如此。

  其他的,卻是沒有。

  劉梟覺得還挺好,至少眼下的齊國不是個爛攤子。在這樣的亂世中,趙商能勉強維持齊國,已經相當不錯。可劉梟往下翻閱,神情漸漸凝重起來。

  他發現了最大的問題。

  臨淄縣的土地,兼並非常嚴重。百姓的手中,幾乎沒有土地。絕大部分的百姓,都是佃農,靠耕種世家大族的土地過日子。

  這問題很大。

  百姓沒有自己的田地,全靠租土地。一年下來,除了上繳的糧食外,基本就混個溫飽。如果遇到天氣惡劣,收成差的時候,連溫飽都非常困難。

  所有的土地,都在臨淄的世家大族手中。劉梟要解決此事,就肯定和世家大族對立,必定引起波瀾,動搖齊國的根基。

  如果劉梟根基深厚,倒也布局。問題是,劉梟剛執掌齊國。他根基不穩,至少得站穩後,能輕鬆的鎮住局麵,才能著手清理世家大族。

  眼下,隻能維持局麵。

  劉梟的腦中,忽然想到了廣縣的事宜。

  廣縣正高速發展。

  目前,糜家的商業大多搬遷到廣縣,許多商人匯聚,廣縣日漸繁華。而由鄭玄主持的書院,也在開工修建。如果劉梟把所有的轉移到臨淄來,廣縣方麵就徹底廢了。

  並且,糜家未必能融入臨淄。鄭玄的書院,也未必能在臨淄落腳,這都涉及到利益問題。如果劉梟不轉移,臨淄又麵臨處處掣肘的局麵。

  該怎麽選擇呢?

  劉梟仔細考慮著。

  劉梟的腦海中,忽然生出一個大膽的想法。他想把齊國的治所,搬遷到廣縣去。

  齊國的國都,仍是臨淄。

  但齊國行政命令的實施,則全部轉移到廣縣。隻是這樣的例子,幾乎沒有。但對劉梟來說,搬遷齊國的治所,有極大的好處。

  第一,廣縣是劉梟苦心經營之地。廣縣的一切,都在劉梟的掌控中。在臨淄城內,權貴世家經營多年,勢力盤根錯節,不利於劉梟掌控局麵。搬遷到廣縣後,官員和佐吏沒有根基,就無法為所欲為,得依照劉梟的安排行事。

  第二,廣縣毗鄰北海國,往東又靠近徐州琅琊國。這一位置,不僅能輻射青州,還能眺望徐州。對以後劉梟奪取徐州,也極有幫助。

  第三,糜家的商業根基搬遷到廣縣,再加上書院的修建,廣縣的潛力已經超過臨淄。

  第四,廣縣王家式微,世族的力量很弱,對劉梟掣肘少。反倒是臨淄城內,有諸多的大族。這些大族影響力大,容易掣肘劉梟。

  ……

  搬遷到廣縣,有諸多好處。

  當然,也有一定弊端。

  權衡利弊後,對於劉梟來說,將齊國的治所搬遷到廣縣,是更有利的。尤其通過這件事,劉梟能判斷麾下的佐吏,哪些是站在劉梟一邊的,哪些是有二心的。

  陳震雖然死了,陳震麾下的人也偃旗息鼓,但難保不會有人懷有二心。

  這件事,是一個試探。

  劉梟仔細琢磨後,壓下了心中想法。

  搬遷齊國的治所,得從長計議,不能貿然行事,得準備妥當後再安排。他腦海中浮現出一個個計策,最後有了詳細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