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全麵防守
作者:東一方      更新:2021-11-27 22:57      字數:2589
  典韋望著逃逸的管亥,撇撇嘴,臉上盡是不屑之色。他一抖手中馬韁,策馬就回到劉梟的身旁,抱拳說道:“主公,卑職擊敗管亥,幸不辱命。”

  劉梟誇讚道:“敗管亥,再一戟傷了管亥,足以令管亥肝膽懼怕。走,回營。”

  眾人回營,典韋大敗管亥的消息,很快在營中傳開。管亥在北海國,頗有威懾力。官府無法剿滅管亥,甚至還擔心遭到管亥的進攻。劇縣的士兵,對管亥有一種天然的恐懼。

  典韋和管亥一戰,典韋碾壓管亥。在管亥逃跑時,典韋又以小戟射傷管亥,打破了管亥身上的神話。在劇縣士兵的心中,忽然覺得管亥也就這樣,也不是太厲害。

  反而士兵對劉梟、典韋等人,充滿信心。先前有劉梟孤身闖敵營,斬殺張饒。現在又有典韋鬥管亥,射傷管亥。連續的事情,鼓舞起士兵的鬥誌,消弭了士兵內心的恐懼。

  軍中士氣,鬥誌高昂。

  然而管亥一方,消息傳開後,士兵畏懼,士氣遭到影響。

  管亥帶著士兵下山搦戰,本意不是要挑戰誰,最多是想壓一壓劉梟的銳氣,打擊官府士兵的士氣。他主要的目的,是通過搦戰探查劉梟的底細。

  偏偏事與願違,他雖然擊敗了武安國,但是和典韋一戰,毫無還擊之力,處處被壓製,招招被碾壓。即使豁出性命逃跑,還是被典韋的小戟射傷。

  偷雞不著蝕把米啊!

  管亥心中歎息。

  他這次的行動,想法極好,但最終的結果,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管亥由士兵背著,上山後回到營地,便請來了大寨的醫師診治。醫師手法嫻熟,割裂衣衫,又取出小戟,處理了傷口,才敷上金瘡藥包紮一番,提醒道:“幸虧小戟沒有染毒,否則將軍就危險了。這幾日不能動武,否則傷口撕裂,會相當麻煩。”

  “知道了。”

  管亥把醫師打發後,心中情緒卻是有些煩躁。

  不一會兒,寨中的諸多將領,全都來了。一個個站定後,向管亥行禮。這些人中,一個中年文士站出來,詢問道:“主公,傷勢如何?”

  此人名叫尤長文,是寒門子弟。

  尤長文小時候家境貧苦,他替人放牛為生。雖然尤長文出身貧寒,卻有向學之心。他放牛的主家有錢,為家族子弟開設了私塾。尤長文不能進私塾,一有時間,就在私塾外偷聽。好在私塾的老師心善,不曾驅逐他,讓他跟著讀了很多年的書。

  管亥在北海國劫掠時,擄到了尤長文。後來得知尤長文能識字斷文,才把尤長文拎出來,讓尤長文成了他的謀士。

  管亥麵色有些蒼白,卻是忍著痛,微笑道:“小傷而已,不足掛齒。”

  尤長文肅然道:“主公的傷是小傷,但主公此番莽撞行動,給大軍造成了大傷。這次搦戰失敗,且主公又受傷,軍心動蕩,士氣低落。主公,凡事三思而後行,多商議才是。”

  “停,停!”

  管亥見尤長文又要準備嘮叨,心中不想聽,連忙開口製止。他清楚尤長文的性格,知道尤長文是為他好,所以不在意尤長文的話。

  管亥話鋒一轉,問道:“此役雖然吃了大虧,但通過這一戰,也大致清楚了劉梟的底細。劉梟不是易於之輩,他麾下也有虎狼之師。這一戰,恐怕不好打。先生,計將安出?”

  眾人目光,都落在尤長文身上。

  尤長文是軍師。

  管亥麾下的許多事情,都由尤長文處理和謀劃,所以軍中的將領,對尤長文頗為信服。

  尤長文思慮片刻,回答道:“關於和劉梟一戰的事情,在下已經有所考慮。在下認為,眼下有三件事要做。”

  管亥道:“請先生示下!”

  尤長文沉聲道:“第一,全麵防守,不再進攻。”

  “嘩!”

  此話一出,大廳中頓時掀起陣陣波瀾。一個個黃巾軍的將領,臉上流露出憤懣神情。讓他們死守不出,這多窩囊啊?

  “將軍、尤軍師,我們在北海國多年,從未怕過誰?即使劉梟厲害,但劉梟的實力,也不至於讓我們死守不出。更何況,我們的實力也不弱。”

  “軍師,你過於膽小了。劉梟帶兵殺來,我們被堵在翠山避而不戰的消息傳出,青州其他的黃巾兄弟怎麽看我們?怎麽看將軍,這對將軍的名聲不利。”

  “我也不讚同死守。”

  “該殺的時候,咱們還得殺出去,和劉梟痛痛快快一戰。否則,會讓劉梟輕看了我們。”

  ……

  大廳中,眾人都反對。

  這些人跟著管亥,一向所向披靡,幾乎沒有遇到能抵擋他們的官兵。如今不過是搦戰失敗而已,就要避而不戰,他們無法接受。

  “都閉嘴!”

  管亥大喝一聲。

  管亥發怒,眾人都不再開口。管亥目光銳利,掃過眾人後,最後回到尤長文身上。他相信尤長文的判斷,和顏悅色問道:“先生要全麵防守,理由是什麽呢?”

  尤長文解釋道:“劉梟能斬殺裴元紹,能斬殺張饒,足見其驍勇。如今劉梟麾下的大軍,有七八千人,更有騎兵助陣。”

  “可見,劉梟實力不弱。”

  “主公今日下山搦戰,擊敗了武安國,但僅僅和一個典韋廝殺,便大敗而回。可見劉梟的麾下,有猛將在,這是我們無法匹敵的。”

  “論兵器之利,我們兵器陳舊,比不了劉梟麾下的士兵;論甲胄之韌,我們的甲胄用了多年,縫縫補補,也不能和劉梟麾下的士兵相提並論。”

  “論人數之眾,我們隻有七千精銳,總不能一次交戰,就把所有的士兵壓上去,而劉梟實實在在有這麽多人,我們的人數也比不了。論士氣之最,我們驟逢失敗,士氣受挫。而劉梟斬張饒,典韋敗主公,官府的士兵士氣高昂。”

  “眼下的情況,即使我們有精銳,但各方麵都不占優勢,那什麽和劉梟麾下的大軍廝殺呢?難道光憑著諸位的一腔熱血,光憑著諸位的血肉之軀嗎?”

  “主公麾下的精銳,是主公費盡心思,用無數心血,才培養出來的。要培養一個精銳士兵,相當的不容易,不能讓他們做沒必要的犧牲。”

  尤長文說到這裏,話鋒一轉,就說道:“當然剛才的分析,隻是考慮最壞的情況。從取勝的角度來分析,我們也得全麵防守。”

  眾人一聽,都支起耳朵。

  這才是關鍵。

  他們都想取勝,都想扭轉頹敗的局勢,不願意被劉梟堵在翠山。

  尤長文繼續說道:“劉梟是廣縣的縣令,不是北海國本地的官員。他帶士兵到廣縣來助陣,也是短時間的,不可能長期留在翠山。”

  “主公駐守翠山多年,根基在此,也耗費無數心思建設,山上有水源,有充足的糧食。以目前的情況,支撐個三五月,是完全沒問題的。”

  “以翠山的地理優勢,劉梟想登山進攻,有登天之難。我們全麵防守的另一種說法,其實是拖延之策。我們拖延時間,等到最後,劉梟遲遲無法取得成功,而他隻能灰溜溜的回廣縣。”

  “再加上,孔融作為北海相。他等了幾個月,都不見劉梟取勝,也會有想法的,不會讓劉梟一直留在翠山。”

  尤長文篤定說道:“所以全麵防守的計策,是對我們而言,百利而無一害。”

  眾人仔細琢磨,倒也有道理。

  管亥心下讚同尤長文的分析,煩躁的情緒稍稍穩定,笑著問道:“第二件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