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三問
作者:東一方      更新:2021-11-27 22:55      字數:2116
  劉梟麵色肅然,問道:“康成公答應友人去徐州,是為了避難?還是為了和友人交流學問呢?”

  “自是避難!”

  鄭玄毫不猶豫回答。

  他沒有假惺惺的說和友人聚會,他這一趟去徐州,的確是避難去的。

  劉梟順勢道:“既然是為了避難去的徐州,在廣縣可以避難。尤其此去徐州路途遙遠,路上一樣不太平。”

  “孔北海初到北海國,剛剛立足,正掃蕩北海國的黃巾賊。同樣的,徐州刺史陶謙也是剛剛到徐州不久,也在全力的穩定局麵。”

  “不論是北海國,亦或是徐州,都相差不多。康成公此去的路上,可能仍然會遇到賊匪,不能安心的研究經典,著書立說。”

  “而廣縣卻不同。”

  “如今的廣縣,百姓安居樂業,沒有賊匪來犯,是安居之地。”

  說到這裏,劉梟道:“至於答應友人之事,晚輩鬥膽。若是康成公不嫌棄,請康成公書信一封,晚輩願意親自走一遭徐州,當麵向康成公的友人解釋此事。”

  為留下鄭玄,劉梟豁出去了。隻要鄭玄留在廣縣,劉梟別說是走一趟徐州,就算前方是刀山火海,也願意闖一遭。

  鄭玄的價值太大了。

  劉梟是齊王的嫡長子,可自小被打壓,缺少名望,也缺少為他搖旗呐喊的人。就算鄭玄不幫助他,但隻要鄭玄在廣縣,劉梟就能借助鄭玄的名望。

  許多事,會容易許多。

  鄭玄卻是輕笑,不急不躁的道:“劉縣令的好意,老夫心領。”

  劉梟願意親自前往徐州,誠意十足,鄭玄頗為讚許,但他還沒有表態,還想聽聽劉梟準備怎麽勸說。

  劉梟話鋒一轉,說道:“康成公,晚輩有三個疑問,請康成公解我心中疑惑。”

  “但說無妨!”

  鄭玄飽經風霜的臉上,露出一抹淡然恬靜的笑容。

  作為一個飽讀經典,更見慣了大風大浪的老人,鄭玄思路清晰,清楚劉梟提及問題的意圖。不管劉梟怎麽問,根本的目的還是讓他留在廣縣。

  劉梟直入主題,問道:“晚輩的第一問,康成公一步步走來,如今已經是功成名就,名滿天下。天下人提及康成公,皆豎起大拇指稱讚。不知康成公畢生的誌向,是什麽呢?”

  鄭玄眼神深邃,緩緩道:“老夫的誌向,一願皓首窮經;二願教書育人。”

  劉梟又問道:“晚輩的第二問,康成公皓首窮經,一輩子研讀經典,批注先賢典籍,著書立說,又是為了什麽呢?”

  鄭玄回答道:“皓首窮經,批注經史,是為了讓後人更快捷的領會先賢聖人的意圖,不至於誤入彎路歧途。”

  劉梟再問道:“晚輩的第三問,康成公教書育人,又是為何?”

  鄭玄道:“教書育人,是為了開啟民智,不至於令後人昏昧無知。”

  此時的鄭玄,有些疑惑,

  劉梟的三個問題過於簡單,沒有高深的問題,也沒有涉及到什麽大道理。甚至於劉梟的第二和第三問,都順著他的話往下。仔細想想,劉梟一開始就設定了三個問題。偏偏第二和第三個問題,都在鄭玄的問題中可以發現。

  莫非,劉梟清楚他的想法?

  故而有三問。

  或者說,劉梟提及的三個問題,隻是一個引子?

  鄭玄內心如是想道。

  劉梟深吸口氣,繼續道:“在下曾偶然聽一位前輩說過一句話,儒家之人,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鄭玄的麵色微變。

  他的眼中,流露出震撼的神色,說道:“這四句話是何人所說?如此之人,有大抱負,大心胸,必定是一位真正的大儒。劉縣令可知,人在何處?老夫想見一見。”

  劉梟道:“晚輩不知,也隻是偶然遇到,之後就再無消息。”

  “唉!”

  鄭玄歎息一聲。

  他的語氣中很覺得惋惜,他是個專注於學術,想法極為簡單的人,隻想著鑽研學術。鄭玄很想認識說出如此經典話語的人,隻可惜無法遇到。

  劉梟心中一笑。

  這四句話,出自北宋張載的《橫渠語錄》。鄭玄想見張載,根本不可能了。不過劉梟說出這四句話的目的,是要用這四句話來捧鄭玄,讓鄭玄留在廣縣。

  劉梟問完後,又道:“康成公隱居鄉裏,著述立說,傳道授業,在晚輩看來,和前輩所言的境界殊途同歸。最終,都是為天地立心,為生命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不過晚輩認為,康成公不論是居於高密縣,亦或是居於徐州,都無法完全實現心中的誌向和理念。”

  鄭玄輕笑,一抖袖袍道:“莫非老夫留在廣縣,就能成了?”

  劉梟的弦外之音,便是如此。

  劉梟道:“自是如此!”

  鄭玄道:“老夫願聞高見!”

  如果鄭玄沒見過劉梟,沒和劉梟對談過,沒聽過劉梟轉述的橫渠四句,他必定認為劉梟狂妄自大,但現在嘛,他覺得劉梟不簡單,可以聽聽劉梟的見解。

  劉梟神色很平靜,說道:“道理其實很簡單,康成公在廣縣得到的資源,遠比在高密縣和徐州更多,因為康成公在廣縣,有晚輩的傾力支持。或者說,康成公有廣縣官府的傾力支持。”

  “劉縣令的話狂妄了。”

  在大廳中,一個三十出頭,生得器宇軒昂的中年人開口了。

  這是鄭玄的弟子。

  鄭玄沒有開口,他隻是靜靜的看著劉梟,打算看劉梟如何反駁。

  劉梟問道:“閣下是?”

  中年人回答道:“在下北海孫乾!”

  劉梟劍眉揚起,微微一笑。

  眼前的人竟是孫乾,曆史上的孫乾,是劉備的幕僚,很善於言談,為劉備屢立功勳。在劉備進入徐州後,孫乾才追隨的劉備。如今孫乾還跟在鄭玄的身邊,而劉備也還沒有到徐州。

  一時間,劉梟的心頭火熱起來。

  他身邊就一個呂虔,謀士一概沒有。如果能收服孫乾,更有利於他接下來的發展。不過眼下最重要的,還是留下鄭玄。

  隻要鄭玄留在了廣縣,孫乾作為鄭玄的弟子,肯定是跑不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