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顧命大臣
作者:華夏智囊      更新:2021-11-27 11:13      字數:2707
  鄴城皇宮

  ”臣孫資!“

  ”臣劉放!“

  ”參見陛下,願陛下龍體早日康複!“

  二人跪在禦塌前來,恭謹地磕起頭來。

  ”咳咳!"皇帝曹睿掙紮著勉強起身,“二位愛卿,快快平身。”

  “謝陛下!”二人站起身來,垂手恭立在一旁。

  說起這個孫資和劉放,雖然名不見經傳,但在魏庭也是了不得的人物,二人分別是是中書省左右首腦。何為中書省?曹魏因“九品中正製”獲得了門閥世族的支持而建國,不過,此舉也使得朝政大權被門閥世族掌握,皇權受到削弱。曹魏建國後,以陳群為首的士族大家占據了朝政中樞尚書台的要職,曹丕深為忌憚,於是為了分散尚書台權利而設立了與之分庭抗禮的中書省。中書省是皇帝直屬機構,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機要、發布皇帝詔書、中央政令,其左右首腦稱為中書監、中書令。中書監、令的品秩雖低於尚書令,但與皇帝的近密程度過於尚書,因此機要之權逐漸移於中書省。尚書台雖然在名義上仍是國家中樞機關,但中書監、令在實際上已行使起宰相的職權。

  中書令孫資和中書監劉放都出身寒門,但是很有才學。曹氏自曹操起就喜歡啟用寒門士子,即使曹丕為了取悅和獲得士族支持而不得不大量起用門閥世家的子弟為官,但是朝中仍有不少出身寒門官員。加上曹睿又好弄權術,深諳製衡之道,所以孫資和劉放的受寵就不難理解了。從曹操到曹睿,孫資與劉放執掌機要工作長達三十三年,是名副其實的幕後實權人物。到曹叡即位後,朝廷日常政務、行軍作戰等大小適宜,全由孫劉二人執掌,朝廷每有大事需要裁決,也需要向二人詢問意見,然後才能做決定,可見權利極大。

  不過,寒門出身的孫資和劉放卻長期掌握要職,這引起不少曹氏宗族的忌恨與不滿。燕王曹宇、驍騎將軍秦朗、屯騎校尉曹肇、領軍將軍夏侯獻等皆與二人不合,尤其是曹肇和夏侯獻,對孫、劉二人長期專權早就心懷憤恨,曾當眾為難二人。

  孫資、劉放內心雖然非常恐懼,但是也無可奈何,隻能暗中提防著。好在曹睿對他們一直信任有加,二人暫時還平安無事。但是二人知道,眼看著曹睿一天天病情加重,危機已經到來了。失去了曹睿的庇護,那些曹氏親族們能夠容得下他們麽?

  “咳咳,請二位愛卿前來,是有要事相商。”曹睿咳嗽著說道,說罷,他揮了揮手,令一旁的內侍拿出一份詔書,遞給二人看。

  二人狐疑地相互對視了一眼,恭謹地接過詔書,展開查閱。

  剛打開詔書,映入眼簾的四個大字,就令二人心頭一緊,“托~孤~遺~詔!”

  二人連忙跪倒在地,痛哭流涕道:’陛下,何出此詔啊!陛下正值壯年,偶染小病,不日必可痊愈。怎能如此自輕,欲棄天下萬民於不顧。萬望保重龍體,切不可起此念呀!“

  ”咳咳~“曹睿一邊咳嗽,一邊安撫二人道,“二位愛卿的心意,朕都知道。隻不過,朕的身體,朕自己知道,唉......怕是,熬不過這個冬天了......朕,縱使有萬般複國豪情與不甘,又怎麽抵得過,生死有命?”

  二人一聽更覺傷心。

  曹睿麵向二人動情地說道,“二位愛卿都是國家棟梁,與朕也都相知多年。如今正值大魏風雨飄搖之際,朕若不幸離去,還需後人扛起複興的大旗,助大魏奪回天下。但是,皇子年幼,還須重臣輔佐,因此,這份托孤人選是重中之重,決定著大魏的江山社稷是否萬世流傳。還請二位愛卿看在輔佐朕祖孫三代的情分上,好好為朕一決!“

  見曹睿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二人隻能含淚再次磕頭謝恩,然後展開詔書繼續看下去。

  隻見詔書寫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年少繼位,距今已有八年矣。八年間,西拒諸葛,南抗孫權,未曾一日懈怠,這才保有大魏全盛國勢。然一時不查,致使國家危難,皆朕之過也。朕雖欲勵精圖治,以求複興,奈何生死有命,非人力可為。朕自知命不久矣,今立秦王曹詢為皇太子,承繼帝位。“

  二人心中暗想,立曹詢為皇太子,也是預料之中,畢竟此時曹睿身邊已經沒有了更好的選擇。

  二人繼續展開詔書,”然皇太子年幼,仍需國家重臣輔佐,朕思慮再三,決心挑選四人為顧命大臣。“

  二人的”心“咯噔一下,瞬間提到了嗓子眼裏,隻見詔書赫然寫道:”命燕王曹宇為大司馬,武衛將軍曹爽為大將軍、屯騎校尉曹肇為驃騎將軍、驍騎將軍秦朗為車騎將軍,望四人同心同德,輔佐皇太子,早日恢複大魏江山,一統天下。今布告中外,鹹使聞知。欽此!“

  最令人 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二人冷汗直流,強作鎮定,內心在飛快地思考著,曹睿的所選,皆為清一色的曹魏宗室。

  燕王曹宇,是曹操第九子,雖然曹丕曹睿兩父子對曹氏諸王一直小心提防,刻意打壓,但是曹宇卻是例外,他自幼便與曹睿親近,也是曹氏諸王之中最得寵的一個。曹睿東征,便留下曹宇守護許昌,即便丟失了許昌,也未定罪,足見其寵愛之深。

  武衛將軍曹爽是已故大將軍曹真之子,自少以宗室身份出入宮廷,與曹叡交情甚好,加上其謹慎持重,也頗得曹睿信任,一直擔任貼身護衛武衛軍首領。洛陽之戰,也是他拚死護衛曹睿逃回河北,自此更受信賴。

  屯騎校尉曹肇是已故大司馬曹休之子,容貌俊美,有當世才度,深得魏明帝寵信,甚至經常出入曹睿寢室,與其同吃同睡,寵信程度可見一斑。洛陽之戰,他隨同曹爽一齊護駕有功。

  最後說到驍騎將軍秦朗,他雖是外姓,卻是曹操養子,生母是呂布部將秦宜祿的前妻杜氏,曹操收納了杜氏之後,對這個養子也非常喜愛。曹睿繼位後,秦朗被召命為驍騎將軍。大概是因為從小相識,長大後的秦朗又儀表非凡,顯露出軍事才能,加上他是外姓,對曹睿毫無威脅,所以要論私人關係,秦朗這個外姓,卻在四個輔政大臣中冠絕一時。按輩分,曹睿應該稱秦朗為叔叔,可他私下裏卻更願意直呼其小名,”阿蘇“。曹睿每次出行,秦朗都會隨從在側,寸土不離。曹睿除了忙著給自己蓋宮殿,還專門令能工巧匠,在京城給秦朗修建了一座豪華的府邸,豐厚的賞賜更是接連不斷。這還不算,秦朗還是少數獨立擁有兵權的宗室之一,遇有緊急戰事,曹睿便會命秦朗親率禁衛軍前往,比如在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支援司馬懿,在步度根反叛時逼退軻比能等。明眼人都看得出,這是曹睿在有意培養秦朗的軍攻。洛陽之戰中,秦朗領兵攻襲蜀軍後方長安,卻在蒲津渡口被霍弋黃崇殺得大敗,幾乎全軍覆沒,隻身逃離。即便如此,曹睿也並未罪責,仍舊寵愛如常。

  這四人全是曹氏宗親,且與曹睿私交甚好,任命的又都是軍職,可見曹睿在臨終前,思考的仍是如何武力奪回江山。至今人選問題,重病之下的曹睿大概也是來不及細細考察,隻能依據個人親疏喜愛決策。這四人,能力姑且不論,但起碼對大魏對曹睿應該是忠心耿耿。有他們在,可防止曹睿身後大權旁落,天下還依舊是大魏的。

  可問題是,這些人一旦上位,還有孫資、劉放的活路嗎?這些問題,卻是曹睿不曾想到的。

  他想不到的,孫資和劉放早已在心中推演了萬千變化,畢竟性命攸關,一個計劃逐漸在二人心中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