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借刀殺人
作者:華夏智囊      更新:2021-11-27 11:13      字數:3015
  東吳建業太初宮中

  朱據咳嗽了一聲,”那就得從我免職戴罪在家說起,我日思夜想,都在考慮如何贖罪。想來想去,還是得回到源頭上來。我因誰獲罪?諸葛亮!是誰使我大吳功敗垂成?諸葛亮!那麽眼下誰才是我大吳的頭號敵人?諸葛亮!我大吳想要一統天下,魏國苟延殘喘已經不再重要,我們的心腹大患,隻有一個,就是諸葛亮!必須除之而後快!“

  “但是”,朱據頓了頓,“直接刺殺諸葛亮,會遭致蜀漢複仇的怒火,眼下還不是和蜀漢交鋒的最佳時機。所以我們不能自己直接動手。”

  朱據笑了笑,“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我們的朋友。現在誰最恨諸葛亮?司馬家,絕對是對其恨之入骨,司馬懿及其二子都死於諸葛亮之手。司馬家的人應該日夜都想著報仇。這種被仇恨籠罩的滋味,我很了解。隻要給他們一點希望,他們就會像飛蛾撲火一樣,不顧一切的衝上來。”

  “哼!”張昭冷哼一聲,“說得輕巧,駙馬與司馬夫人非親非故,她憑什麽相信你的話?憑什麽相信一個敵國之人!”

  朱據攤開雙手說道,“因為我給了她一樣她最想要的東西。”

  ”哦?什麽東西?“張昭麵露鄙夷,“願聞其詳。”

  朱據得意地咧嘴一笑,”一個理由,一個能夠接近諸葛亮的理由。“

  ”然後呢?“張昭有些不耐煩了。

  朱據並沒有理會張昭,繼續說道,”司馬懿的夫人名叫張春華,我找人打探過,那也是一個果烈的婦人。她自然是想殺了諸葛亮,為夫為子報仇的,但是尋常人根本無法接近諸葛亮,更別說刺殺了,這一點想必張春華也很清楚。我所做的,便是遣人告知張春華,想要接近諸葛亮,必須讓他願意自己走出來,走到她的身邊。十步之內,哪怕是一個婦人,也有機會結果了諸葛亮!“

  ”一派胡言!諸葛亮難道會自己走出來,伸著脖子任人砍麽?“張昭忍不住譏諷道。

  ”張公,大千世界,無奇不有。諸葛亮還真有可能主動走出來,隻要你給的籌碼,足夠大!"朱據麵帶微笑地看了一眼張昭,然後又繼續說起來,“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欲望,當你給這個欲望一個足夠大的籌碼,大到足以令一個人忽略理智、甘願冒險之時,便是這個人最脆弱,最可擊之時!”

  朱據有理有據的言論折服了不少大臣,他們開始竊竊私語,都想看看朱據說的籌碼到底是什麽。

  朱據瞧見了眾人的反應,笑道,“諸位莫急,這個籌碼,便是眼下諸葛亮最想要的東西。”

  “諸葛亮最想要什麽?”大臣中尚書仆射薛綜忍不住發問。

  “人心!諸葛亮最想要的是,洛陽及中原各地的人心。”朱據不緊不慢地說。

  “哼,諸葛亮最想要的東西,駙馬又是如何知曉?難道他會跑來告訴你麽?”張昭還在不依不饒。

  朱據聳聳肩,“諸葛亮自然不會告訴我。不過觀其言而察其行,我也能猜到七八分。諸葛亮眼下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北上剿滅河北魏軍!但是,他至今遲遲沒有動手,為何?因為後方不穩!他收複洛陽及中原各地不久,這些地方的人心尚未真正歸附,還需要時間來消化。尤其是,他急需本地士族的支持。而司馬家作為河內首屈一指的世族大家,門生故吏遍布朝野,這個時候如果司馬家的主母張春華,能夠摒棄舊怨,代表司馬家來投奔納降,你們覺得諸葛亮,會怎麽做......“

  一番推理說得張昭似乎沒了言語,隻見他悶聲低著頭。

  ”這還用說,跣足相迎呀哈哈哈!“太子太傅吾粲笑了起來。

  ”沒錯!“朱據用手指了指吾粲,”就這一迎一接,機會便來了!我便是以此告知張春華,她如果想接近諸葛亮,就必須投其所好。而當下最適合的籌碼,便是她以身做餌,以司馬家的聲譽做餌,選一個隆重的場合,公開地向諸葛亮示好效忠。而諸葛亮,向來喜歡沽名釣譽,泛愛眾而親仁。他見張春華來投,必定降階來迎,以示姿態,而張春華便可趁機取之!這,便是我給張春華的,謀~劃~之~策!“說到最後,朱據一字一句地念道。

  眾人都有些驚呆了,這推斷合情合理,簡直是天衣無縫!諸葛亮必定上鉤!而且這樣一來,無論刺殺是否成功,蜀漢都不會懷疑東吳,隻會認為是曹魏所為,這真是一個妙計呀!

  ”好一個,借刀殺人之計!“衛尉嚴畯忍不住感歎道。

  ”不過,冒然行刺還是太大風險了,這可是把全族的性命都豁出去了,駙馬又是如何說服司馬夫人,如此孤注一擲的?“眾臣中有人發出了不解的聲音。

  朱據微微一笑,”這有何難。我隻需告知張春華,讓她行事保密,勿告知家人。待行刺事泄,無論成敗,都提前一刻告知家人前去相府請罪,隻道眾人無辜不知情即可。隻要蜀漢還想要穩定中原士族人心,張春華既死,蜀漢就絕不會再對司馬家下手。“朱據頓了頓,”退一步講,即便蜀漢真的為了報仇,誅滅了司馬家,那也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蜀漢此舉必定在中原大失人心,曹魏舊臣惶惶不安,遲早生出叛亂,這對我們大吳來說,也是可以趁機取利之時。所以說,無論諸葛亮怎麽選,他,都是輸家,一切都盡在我的掌控之中,最終的得利者,是大吳!“

  朱據剛一說完,眾臣一個個都對其刮目相看,忽然一聲質問傳來!

  “朱駙馬,你剛剛說得,確定都是真的嗎?!”原來是老臣張昭,隻見他青筋暴起,隱隱有發怒狀。

  朱據一副勝利的樣子,得意地說道,“自然是真的,句句屬實!”

  ”混賬!“張昭忽然起身以手捶桌,暴喝一聲,”我方才一直以為駙馬你都是戲言,不過是為了爭寵罷了,沒想到你居然真的自甘墮落,行如此卑鄙行徑!你好歹也出自名門,可你不僅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這等下作手段,和下三流的刺客有何區別!我堂堂大吳,勝也要勝得光明磊落!要是不走正道,一心搞行刺的旁門左道,傳揚出去,真是有辱國威!我恥於與你為伍!“張昭氣的連連跺腳,看樣子,張昭剛才就在隱忍不發,最後實在是忍無可忍了。

  朱據冷笑一聲,反駁道:”哦?依張公之言,我所做便是卑鄙下流,那麽諸葛亮呢,他的所作所為,就是光明磊落麽?是誰在背後暗施詭計,使我大吳北伐功敗垂成?是諸葛亮!是諸葛亮不仁不義在先,我們又何必講究道義呢。這就叫做以其人之道,還至其身。諸葛亮完全是咎由自取,我們順應天道,有何不可?!“

  張昭見辯不過朱據,連忙尋求援助,他一再瞅向丞相顧雍,顧雍向來正直,自然也不讚同行刺,於是會意,出聲說道:“陛下,刺客行徑向來被世人唾棄,雖說駙馬所為不易被人察覺,但此風氣不可助長,還需回歸到正道。”

  張昭接著麵向孫權磕頭說道,”是啊陛下,此舉萬萬不可助長,一旦開了行刺的先例,日後便一發不可收拾。人人都去琢磨這些旁門左道,不行正道,我大吳朝堂豈不是要烏煙瘴氣?何況天下人會怎麽看我大吳,怎麽看待陛下?實在是有失體統,有辱國威,有虧於陛下!還望陛下,三思,望陛下,明察!“

  孫權早已把一切看在了眼裏,他不動聲色地喝了一口酒,然後輕哼了一聲,”朕的顏麵、大吳的國威早就在壽春丟盡了!什麽叫有顏麵,什麽叫有體統?打了勝仗才算有顏麵!才算有體統!“

  孫權頓了頓,鄭重地說道:“依朕看啊,駙馬的借刀殺人之策,挺好!遠勝於有些人隻會誇誇其談。當初,駙馬把計劃密奏於朕,朕心想姑且隨他一試。沒想到竟然有此意外的收獲,看來隻要能打勝仗,就是一個好將軍!無論其他!“

  張昭心中微微一愣,原來孫權早就知道,可還是準了朱據行動,看來孫權是有心包庇,那也就不好說什麽了,張昭隻能連聲搖頭歎息。

  ”朱據聽旨!“孫權麵向朱據說道,”你謀劃有功,為我大吳伸張了正義。特恢複你左將軍官職,並賜禦前行走,可隨時出入宮廷,與朕共同參議軍機。“

  ”謝陛下!臣必定竭盡全力,以報答陛下恩德!“朱據跪倒在地,喜笑顏開。

  ”眾人聽令,嚴密監察蜀漢動向,隨時來報。我大吳複仇的一天,不會遠了。“孫權麵色陰沉,微眯起雙眼。

  ”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