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請命寬恕
作者:華夏智囊      更新:2021-11-27 11:13      字數:1786
  洛陽宮中

  ”陛下,老臣還有一事相求。“待鄧艾走遠後,諸葛亮又躬身作了一揖。

  ”相父免禮,有何事情盡管說來。“劉禪上前想扶起諸葛亮。

  ”老臣懇求陛下,寬恕司馬府上下及曹魏舊臣,他們是無辜的,放他們出獄吧。“諸葛亮堅持躬身作揖。

  ”這.....“劉禪攙扶諸葛亮的雙手一下鬆開了,”他們圖謀傷害相父,怎麽能是無辜的呢?相父,朕,這可是在給你出氣呀!聽說連瞻兒的生母都......“

  諸葛亮抬起頭,眼中有光在閃爍,不一會兒,他正起身子,歎了一口氣,”不錯,老臣身為一個丈夫、一個父親,恨司馬家,恨張春華,恨她害了玉娘,恨她讓瞻兒經曆了喪母之痛。但是,老臣同時也是大漢的丞相,需要維護大漢的國法,需要守護大漢的未來!老臣絕不能為了個人的恩怨而置國家律法和未來於不顧。這其中孰輕孰重,陛下應該知曉......“

  劉禪被一番言辭說得低下了頭,”朕,一心隻想著給相父出氣,朕原本以為,朕做的一切,相父會高興的......“

  諸葛亮見劉禪一副垂頭喪氣地樣子,於是微笑著柔聲道,“陛下的心意,老臣自然明白,老臣很欣慰,銘記於心。”

  劉禪一聽這才抬起頭,開心地笑了起來。

  “不過,老臣更想看到的是,陛下思慮能夠更加長遠一些,如此,老臣更感欣慰。”諸葛亮笑吟吟地看著劉禪。

  “請相父指教。”劉禪恭敬地退後一步,作了作揖。

  諸葛亮上前扶起劉禪,嚴肅地說道,“我大漢以法治國,講究法理罪證,除謀逆大罪外,其餘罪行從未連坐家屬,更何況是交往的親友呢?今元凶張春華既已自盡,其罪不及家人,況且經過審問,其家族成員確不知情,當屬無罪。至於那些與司馬府有交情的曹魏舊臣,更是無辜。司馬一族曾經權傾朝野,何人敢不與之相交?若以此為罪證,怕是洛陽城內人人自危,恐生叛亂。”說得這裏,諸葛亮輕輕地拍了拍劉禪的手背,“陛下,我們初得中原不久,隻得其地,未得其心。仍須依靠曹魏舊臣來穩定局麵,如果我大漢不展現出足夠的誠意來收服眾心,中原,遲早得而複失!”

  “該如何收服眾心,請相父教朕。”劉禪一臉鄭重地說。

  這邊諸葛亮不緊不慢地說道,“老臣,給陛下講一故事吧。

  太祖皇帝立國後,有一次從閣道上看見諸將三三五五地坐在沙土上竊竊私語,就詢問留侯張良他們在談論什麽事。

  張良說道:“他們在商議謀反!”

  太祖皇帝很吃驚,忙問:“天下初定,他們何故又要謀反?”

  張良答道:“您起自布衣百姓,是利用這些人才爭得了天下。現在您做了天子,可是受封的都是您平時喜愛的人,而誅殺的都是平時您所仇怨的人。現在朝中正在統計戰功。如果所有的人都分封,天下的土地畢竟有限。這些人怕您不能封賞他們,又怕您追究他們平常的過失,最後會被殺,因此,聚在一起商量造反!”

  太祖皇帝又問:“那該怎麽辦?”

  張良問道;“您平時最恨的,且為群臣共知的人是誰?”

  太祖皇帝答道:“那就是雍齒了。”

  張良說:“那您趕緊先封賞雍齒。群臣見雍齒都被封賞了,自然就會安心了。”

  於是,太祖皇帝擺設酒席,歡宴群臣,並當場封雍齒為什邡侯,還催促丞相、禦史們趕快定功行封。群臣見狀,皆大歡喜,紛紛議論道:“像雍齒那樣的人都能封侯,我們就更不用憂慮了。””

  劉禪疑惑地問道,“相父的意思是?”

  “陛下此刻最恨的,且認為老臣最恨的人是誰?”諸葛亮微笑著看著劉禪。

  劉禪思慮了一會,”張春華?“

  ”她已經自盡了,其次呢?“諸葛亮還在引導著。

  ”那便是司馬府上下了!“劉禪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

  諸葛亮點點頭,然後盯著劉禪便不再說話。

  ”哦!“劉禪恍然大悟道,”相父的意思是,讓朕寬恕並撫慰司馬府的人,以安洛陽舊臣之心,以顯我大漢之胸懷氣度!“

  諸葛亮撫掌而笑,”不錯,陛下果然天資聰穎,一點就通。果能如此,便是我大漢之福,我們定可盡收中原土地人心。若中原一定,四海可平!“

  劉禪嘿嘿一笑,”這都是相父教導得好......恩,朕,知道了,就依相父所言,放司馬府的人出獄,至於其他曹魏舊臣,相父,也酌情處理吧。“

  諸葛亮一聽欣喜不已,“謝陛下洪恩!老臣這就告退了。”

  劉禪見狀忙叫住諸葛亮,“相父,歇一歇再走吧,何必急於一時。”

  諸葛亮微微一笑,“哎,不是老臣急,在監牢的日子,怕是這群洛陽的達官貴人們,一刻都受不了咯。”

  劉禪一聽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相父說得是,相父說得是......”

  諸葛亮徐徐退出了大殿。

  劉禪望著諸葛亮漸漸遠去的背影,略顯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