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又見特使
作者:華夏智囊      更新:2021-11-27 11:13      字數:3193
  洛陽丞相府

  自從薑維等人歸來後,諸葛亮一直寢食難安,他太了解孫權的性格,睚眥必報,更何況是如此的“奇恥大辱”。雖然他覺得東吳群臣應該會勸諫孫權,大敗之後不是動手良機,但是萬一孫權的火爆脾氣上來,不聽勸諫該如何?大漢如今需要調養生息,經不起大戰了,別更說是兩線作戰。最壞的情況魏吳甚至可能結盟,那局勢就更加艱難了。好不容易看到的統一山河的曙光,又頃刻間模糊起來。

  ”啟稟丞相!急報!“門外衛士忽然快步踏入。

  諸葛亮心中一緊,站起身來,”是東吳......真的發兵了麽?是蜀地永安城的戰報嗎?“

  衛士一臉錯愕,”這.....小人不知,隻是宮中派人前來急召,說是東吳有特使前來。“

  ”東吳特使?“諸葛亮皺起眉頭,”看樣子還沒有開戰.....難不成......是來興師問罪的?“諸葛亮閉上眼睛想了一會,”八成是吧,孫權吃了一個大虧,肯定是把想索取好處扳回一點局麵.....就是不知道他的胃口如何了......“

  諸葛亮睜開眼,”傳令,讓眾文武大臣,即刻上朝,齊聚宮中大殿。我倒要看看,東吳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片刻之後,洛陽皇宮。

  殿內站滿了蜀漢的文臣武將,大家都在竊竊私語,認為這次東吳來者不善,一會該如何應對。

  ”肅靜!“諸葛亮舉起羽扇,朗聲說道。他抬頭看了看禦座上的劉禪,微微點頭。

  劉禪自從得知消息後,也是異常緊張。此刻,他內心焦急不安,不過當他看到諸葛亮的眼神時,還是安定了不少。不錯,相父能夠處理好這一切的。他咽了咽口水,轉頭示意一旁的內侍。

  內侍會意,上前大聲喊道,”宣,東吳特使,上殿!“

  不一會兒,一個身材短小精幹之人趨步上殿。

  ”吳國特使朱紀,拜見漢國皇帝陛下!“

  朱紀?似乎名不見經傳呀,眾人麵麵相覷,孫權派此人出使有何目的?

  ”敢問,特使身居何職?“劉禪也忍不住追問了起來。

  ”在下,是車騎將軍長史,這次車騎將軍派我前來,特地轉達我大皇帝陛下的旨意。“朱紀不緊不慢地說道。

  車騎將軍?東吳的車騎將軍,好像是鎮守江陵的朱然吧。眾人疑問越來越多,為何這次出使會交給武將係的朱然負責呢?

  ”咳咳......原來是車騎將軍的屬官,不知道此次前來......有何要事?“劉禪努力讓自己鎮定下來。

  "大皇帝陛下詔曰,此次北伐曹魏,力戰三月,惜未功成,當履行諾言,由漢國接管中原州郡。”

  此言一出,眾人紛紛大驚失色?什麽,東吳不是來開戰問罪的?反而要兌換諾言,這是怎麽回事??

  諸葛亮心中也泛起了疑惑,不過他還是不露聲色,微微一笑,“吳國果然是信義之邦呀,令人敬佩。其實北伐一戰,我等都有聽聞,貴軍一路氣勢如虹,其決心膽魄,絕對是曆年北伐之最,身為友邦甚為鼓舞。可惜最終功敗垂成,但此非戰之罪,乃是天意不如意。所以萬望轉達貴國陛下,寬心靜養,再待良機。至於接管州郡嘛,我等即便要接管也是暫為吳國接管州郡而已.....”

  “謝丞相,在下定當轉達。“朱紀作揖說道,”不過......大吳大皇帝陛下,另有一事相請。”

  諸葛亮心中“咯噔”一下,該來的還是要來麽?

  “貴使請說。”

  “我軍鏖戰三月,錢糧消耗甚巨,前線又遇上疫情爆發,軍中更是死傷無數。偏逢此時,山越賊寇又趁機作亂,侵略百姓。賊軍聲勢浩大,大皇帝陛下雖有心平亂,但奈何府庫錢糧告急,一時竟然無力。但一想到百姓慘遭賊軍荼毒,陛下便日夜心急如焚。於是,特派車騎將軍委任在下,前來漢國求援。萬望看在兩國友好邦交、唇亡齒寒的份上,施加援手,助我糧草平叛。此間恩德,大吳上下必將銘記於心!”朱紀說完,又深深作了一揖。

  眾人聽完一愣,隨即悄悄麵露喜色,心中狂樂不已。哈哈哈,難道孫權不來找茬,原來是國內出了亂子,自顧不暇了。看來之前的擔憂完全就是多餘的,孫權前來求援,說明國內兵力已經捉襟見肘,別說孫權是否已經得知真相還尚不可知,就算他知道了又能如何?就這個樣子還有能力進攻蜀地?北伐失敗加上內亂四起,吳國這次已經傷筋動骨,沒個十年怕是很難恢複元氣咯!如此,大漢的大業應當無憂了!

  諸葛亮微眯起雙眼,細細揣摩特使說的話。如果真是吳國內亂,那即便是孫權得知真相也是無能為力的,而且到了遣使求援這一步,看來形勢確是危急。問題在於,大漢這次要不要援助東吳?如果吳國已經知曉真相,隻是隱忍不發,此時援助東吳便是資助敵人。待吳軍元氣恢複,還是要來複仇的。可是,萬一萬一薑維之事隻是巧合,還未東窗事發呢?起碼從如今東吳的舉動來看,不像是孫權發現了真相。果真如此,便不能坐視東吳內亂不管。目前,仍需東吳牽製荊州和淮南一帶的魏軍。而且他日漢軍北上進攻河北,也需要一個踏實安定的後方,聯盟之誼不能斷。

  鎮北大將軍郭淮見諸葛亮沉思不語,便猜到八九分,他思索了一陣,抬頭說道,“貴國真是不易呀,哦對了,聽聞這次貴國陛下親征淮南,不僅帶上了十萬將士,甚至把自己的得意愛婿也帶上了戰場。可見貴國北伐決心之大呀!”

  朱紀點點頭,"確是如此,大皇帝陛下有兩女,大女嫁於衛將軍全琮,小女嫁於左將軍朱據,此次,二人皆在北伐行列,他們追隨陛下衝鋒陷陣,立下了汗馬功勞!“

  郭淮眼中精光一閃,”哦?可是戰場上刀劍無眼呀,萬一傷著了貴國陛下的愛婿,豈不痛哉?“

  朱紀歎了一口氣,”是啊,衛將軍全琮還好,原本就是沙場宿將,隻是這左將軍朱據,之前卻未領兵,這一出征,還真是出了意外......“

  郭淮手中拳頭一緊,他欲言又止,深吸了一口氣,平複了一下臉色,“出了什麽事,朱駙馬,還好麽......"

  朱紀微微一愣,”朱駙馬,他......”

  “他怎麽了?

  ”他被敵偷襲......昏迷不醒......最終,傷重不治。“朱紀淡淡地說。

  "啊?“郭淮站起身來,麵露驚訝,”真的.....這真的是太令人遺憾了。看來貴國的確是經曆了一番血戰呀!“郭淮一邊說一邊朝著諸葛亮作了一揖,然後坐下。

  諸葛亮感激地看了一眼郭淮,他自然明白郭淮的用意。他一來是為了薑維,朱據的下落,關乎到薑維的身份是否暴露。畢竟朱據是吳國唯一知曉真相之人,如今他一死,便是死無對證,薑維的罪責便可洗清。二來也是幫諸葛亮排憂解難,如果朱據已死,那麽吳國應該並不知曉薑郭二人參戰之事,那麽兩國仍是聯盟,對於吳軍的求援便不能置之不理了。

  可是,諸葛亮總隱約感覺到裏麵有點蹊蹺,他一時又說不上來。

  朱紀見諸葛亮仍未開口,以為其尚在猶豫,於是連忙說道:”我大吳確是已到萬急時刻,請求漢國立即施以援手。糧草早到一天,大吳的百姓便少受一天的苦難。在下,謹代表大吳的軍民,懇求列位了!“朱紀說完便跪倒在地磕起頭來。

  ”不必如此,快快請起!“劉禪實在過意不去,連忙令人扶起朱紀。他覺得此事似乎已有定論,聯盟之國本該互助,於是他望向諸葛亮,微微點頭。

  諸葛亮也被朱紀的磕頭驚了思緒,他連忙起身,招呼內侍引朱紀入座。

  ”貴國此次需要多少糧草?“諸葛亮輕搖著羽扇問道。

  ”十萬石!“朱紀脫口而出。

  眾人大驚,這是獅子大開口呀?十萬石夠幾萬人的大軍一兩年之用了。

  諸葛亮起先也很驚訝,不過轉念一想,這也說明,如今東吳的確危急,府庫糧草居然有這麽大的虧空缺口。看來這次叛亂規模不小,沒有一兩年的時間難以平定,而這時間不正給了大漢進軍河北、消滅曹魏的良機麽?雖然十萬石對於連番作戰的大漢來說,也不是一個小數目,但是相比於北伐的大業,還是值得的。

  盡管諸葛亮仍然隱約察覺到蹊蹺,可是他實在想不出哪有問題,眼前的特使又一再懇求。

  罷了,這就當是賠給東吳的”良心債“吧。

  ”好,請貴使放心,鄰邦有難,我們豈能坐視不理!十萬石就十萬石,我們派人盡快籌措,由蜀地搭船順流而下,交付貴國。“諸葛亮堅定地說道。

  眾人一聽有些驚訝,不過見諸葛亮決心已定,也就不好再說什麽了。

  朱紀大喜,連忙起身欲再次磕頭,諸葛亮連連擺手阻止,”這是我們應該做的,貴使不必多禮。對了,來人啊,速去準備酒席,今晚我們給特使接風洗塵!“

  ”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