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意料之外
作者:華夏智囊      更新:2021-11-27 11:13      字數:2622
  吳軍大營

  ”哈哈哈,還是陛下英明啊,好一個聲東擊西,魏軍完全蒙在鼓裏。這下城牆已破,我軍入城指日可待啦!“前將軍朱桓高興地大聲說道。

  ”是啊是啊“,衛將軍全琮也興奮地說,”陛下神機妙算,我等不如也。來,諸位,我們共舉此杯,敬大吳皇帝陛下!願早日奪取淮南,爭霸中原,大吳隆運昌盛!“

  ”敬陛下!願大吳隆運昌盛!“眾將齊聲舉杯。

  孫權龍顏大悅,“好好好,謝過諸位,這日之成也是諸位的功勞。大吳是諸位的大吳,日後我當與諸位共分天下!來,我們同飲此杯!”

  孫權舉杯一飲而盡,笑著摸了摸胡須,“就是可惜啊,今日沒有一鼓作氣突入城去,給了魏軍喘息之機.....”說罷用微妙的眼神打量了一遍諸將。

  眾人一時錯愕,陛下這是在責怪大家沒有盡力麽?唉,實在是攻打了一天,將士們人困馬乏,無力再進了......

  前將軍朱桓站了出來,“哈哈陛下勿憂,城牆已塌,量一區區木柵又能阻擋幾時?待我軍休整一晚,明日一早,我親自領兵衝殺,定能攻入城去。如若不勝,甘當軍法!”

  孫權大悅,滿意地點點頭,又斟滿了一杯酒,“休穆不虧是我軍中棟梁,諸位都當以之為楷模!來,這杯酒我敬休穆,也敬諸位!明日,我當在城內擺下酒宴,為諸位慶功!”

  “謝陛下!”

  ......

  第二天。

  前將軍朱桓領著人馬齊整地出列,全琮等將壓後。

  朱桓看了一眼不遠處的城牆斷壁,哼了一聲,拔出劍來,“進攻!"

  吳軍的前鋒剛剛催動,忽然,一名軍士指著城牆大喊道:”快看,那是什麽!“

  眾人抬頭望去,隻見壽春的城牆上,赫然豎起了很多白旗。

  魏軍,投降了?!

  就在大家疑惑不解時,壽春的正門突然打開。一個騎兵,背插白旗,疾馳而出,朝著吳軍的陣中奔來。

  ”籲~!“兵士在吳軍的陣前勒馬停下,”我家都督有書信及信物,呈遞大吳皇帝陛下!“

  朱桓將信將疑,王淩搞什麽,我這馬上就要破城了,他這個時候還要搞什麽把戲?

  他上下打量了一下兵士,遲疑了一會,然後擺頭示意身邊的親兵前去接過書信等。

  終究事關重大,眾目睽睽下,朱桓就算再想破城立功,也不敢怠慢。

  ”傳令各部,原地待命!“朱桓下令道。

  片刻後。

  大帳內的孫權,便收到了這封信。

  眾人望著孫權,同樣疑惑不解。

  這個之前還號稱要和東吳死拚到底的王淩老兒,難道真的屈服了?

  孫權內心糾結了起來,他彷佛還看見上一封書信中王淩張牙舞爪的模樣,他當時氣的簡直抓狂。說實話,如今下令攻城,破之不難,他的確恨不得立馬殺了王淩。

  但是,如果人家真的願意投降,又何樂而不為?未來還要攻取更多魏國城池,善待王淩也是做一個榜樣。至於個人恩怨,身為君王,應該心胸寬廣一些吧.....

  孫權伸手拆開了書信。

  ”吳大帝孫權百拜。

  淩先前狂悖,自負武力,欲抵抗陛下大軍。壽春一戰,陛下天威彰顯,淩不能敵也。

  今城牆已破,淩無心複戰。但求為百姓計,投降而存命也。

  然魏國法度,敵兵圍城,守城將士若能堅守五十日,而無救兵,出城降敵,家族親眷皆不問罪。

  今陛下圍城已經四十餘日,城中軍民戰死者過半,然而即便城陷,尚有半數不欲降。

  淩當親自勸諭,以為陛下入城清障礙、收民心。

  今先將城中百姓冊籍及淩印綬獻上,以為憑證。

  若陛下亦有誠意,望退兵十裏,再容數日,淩定當率全體軍民出城投降。

  如此,則三軍幸甚,百姓幸甚,伏乞陛下納之。

  然若陛下執意攻城,雖城破,全城軍民必拚死巷戰,唯有玉石俱焚,城毀人亡而已,竊為陛下所不取。

  望陛下三思!

  ——罪將王淩叩首再叩首“

  孫權閱畢,微眯起雙眼,示意左右將書信傳閱帳中諸將。

  ”大膽王淩!“前將軍朱桓拍案而起,”死到臨頭,還敢出言威脅!我彈指間即可破城,何須聽老兒囉嗦?啟稟陛下,我願即刻領兵奪下壽春!“

  ”是啊是啊,巧言善辯,恐怕有詐,陛下不用理會。“諸多將領也附和朱桓。

  孫權摸著胡須,不置可否。半響,他瞄了一眼全琮,”子璜,可有見解?“

  全琮從剛剛就一直在觀察孫權的神色,於是上前說道:”末將以為,可接納王淩投降。“

  眾將一時議論紛紛。

  ”哦?“孫權揚起眉毛,”子璜,何出此言?“

  全琮笑著說,”其一,王淩獻出冊籍印綬,如同降敵。如今守城不足五十日,依魏國法度,已是死罪。不降必死,唯有投降,方有活路。“

  ”其二“,全琮垂手一拜,”我大吳乃是天朝上國,素來以天下百姓為念。如今行天道,伐魏賊,本不欲攻城傷民,實在是為魏賊所逼。陛下如若受降,正好彰顯我大吳仁愛天下的胸懷,遠勝魏賊嚴刑峻法、苛政暴虐。如此,必可大獲民望,對我軍日後奪取中原,也大有裨益。有此二,望陛下納降。“

  孫權眼神一亮,撫著胡須,滿意地點點頭,”知我者,子璜也。諸位以為如何?“

  ”不可啊陛下!“朱桓又搶先站了出來,”萬萬不可歇兵。依末將看,這是魏軍的緩兵之計,千萬不可輕信呐。“

  孫權笑著搖了搖頭,”哎,全城冊籍盡在此處,怎能有假?“

  朱桓又急忙說道:”但憑區區書信冊籍,怎可全信!想我大軍圍攻城池多日,城牆已陷,破城殲敵,隻在旦夕。如果就此歇兵,萬一魏軍得以喘息,修補城防,整頓人馬。之後再想破城,恐怕......恐怕更難了。“

  孫權聞言稍有不悅,”區區壽春,盡在朕掌握之中。既已牆陷,破之何難?休穆平時素來勇猛,今日為何卻如此膽怯?就算歇兵十日,難不成便攻不下壽春了?“

  ”這......"朱桓愕然,然後咬咬牙,繼續說道:“陛下,非末將膽怯。陛下所指,刀山火海末將也在所不辭!隻是為將者,當識勢用兵。我軍與敵對峙城下,曠日持久,天氣炎熱,將士們疲乏多病。如果再拖延時日,隻怕軍心散亂。不如從速攻城,以免夜長夢多呀!”

  孫權擺擺手,“不然,正是因為將士疲憊,才更應該休整一陣。屆時我軍元氣恢複,即便魏軍有詐,能奈我何?定將壽春夷為平地!”

  “陛下!”朱桓跪倒在地,還想做最後一博,“伐魏事關重大,末將朱桓討令攻城!”

  孫權大怒起身,正欲喝斥,但強行隱忍,緩緩坐下。“休穆連日攻城辛苦了,來人啊,伺候前將軍下去休息。”

  朱桓歎了一口氣,退出了營帳。

  孫權見氣氛有些緊張,於是笑著說:“好了好了,諸位歸位,咱們說回正事。朕意已定,接納王淩歸降。“

  他扭頭轉向全琮,”子璜,麻煩你去告訴來使,冊籍我們收下,印綬嘛,就不必了。讓他帶回去轉告王淩,就依他說的辦。王淩出身名門,還望他信守承諾為好呀。隻要真心率眾歸降,我保他為,太尉!封萬戶侯!”

  全琮心中一驚,太尉可是朝廷三公之一,大吳建國以來一直空置,陛下這回是動了真心呀!

  “諾!末將告退!”全琮領命,徐徐退出營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