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原來是你
作者:華夏智囊      更新:2021-11-27 11:12      字數:3920
  城外郊野處

  望著漸漸遠去的吳軍,王淩長舒了一口氣,總算撿回了一條命。

  他抹去臉上的汗珠,開始左邊張望著。剛剛的援軍到底是誰呢?曹魏中原地區經曆了洛陽和許昌大敗,幾乎沒有像樣成建製的部隊了,各個城池自保尚且困難,哪裏來的餘力救援他呢?就算派出救援,也應該去壽春匯合,怎會恰好在此處出現救下了他?莫非救援之人有未卜先知之能?但據他所知,如今中原各地的守將並無此能人,他愈發好奇此人是誰了。

  正當王淩百思不得其解之時,路邊閃出一隊剽悍人馬。他們一個個皆黑衣黑甲,身材魁梧,目露精光。眼神中透露出的堅韌和冷酷,令人不寒而栗。要不是手中所拿旗幟上飄舞著鮮明的“魏”字,王淩覺得今天必定要命喪此處了。好一支勁旅!王淩暗自心驚。

  王淩清了清嗓門,“你們是哪位將軍的部下?快請他出來相見!”

  沒有人回應,對麵的人馬彷佛沒有聽見一樣,紋絲不動地佇立在原地,麵上看不出絲毫的表情。

  王淩有些急了,這是一群木頭人麽?“我是大魏揚州都督王淩,快請你們的將軍出來,我要當麵致謝!”

  依然沒有回應。忽然,人群後方傳來一聲戰馬嘶鳴聲,黑衣兵士聞聲瞬間轉向,依次拉開距離,迅速空出一條道路來。整個動作一氣嗬成,彼此之間井然有序。

  王淩這才明白,不是他們不回應,而是他們沒有得到回應的命令。王淩倒吸了一口冷氣,果然是一支令行禁止的精銳啊。如此可怕的部隊,幸好不是自己的敵人。

  隨著戰馬的馬蹄聲漸漸靠近,一個人影從人群中閃了出來,瞬間打消了王淩的所有的疑慮。

  王淩驚訝地睜大了雙眼,不一會又微眯了起來,他緊緊地盯著眼前之人,心中有股說不出來的滋味。

  “姐夫,受驚了!”

  不錯,眼前之人,正是王淩的妹夫,郭淮。

  剛才的一切,不必說,自然也是郭淮所為。

  王淩忽感心中五味雜陳,不錯,片刻之前他還曾後悔沒聽郭淮勸諫導致中伏兵敗,但是如今脫離險境,他竟又猶豫起來,這會不會是郭淮的詭計?如果相信了郭淮,壽春眾人又當作何解釋?會不會有人上奏朝廷誣他通敵......

  良久,王淩的眼光漸漸冷了下來,“郭淮,你這是什麽意思?不要以為救了我我就會感激你,我大魏的事情不需要你插手!”

  “哈哈哈哈!”王淩話音剛落,不遠處傳來一陣笑聲,“好一個不知好歹的老頭!什麽太原王氏名士,我看也不過如此。伯濟,既然你阿兄如此愚鈍,我們也就不要再白費力氣,讓他自生自滅吧。”

  王淩聞聲氣得滿臉通紅,他生平最在乎名聲,一生追求光耀門楣。如今公然被辱,不禁勃然大怒,“混賬!是哪個小子躲在暗處說話,有本事就站出來!”

  郭淮搖了搖頭,他望了一眼叢林中,苦笑著說道:“你就不要取笑阿兄了,出來吧。”

  隻見叢林中一陣窸窣,一匹高頭白馬一躍而出,馬上所坐之人一個急轉身拉住韁繩,戰馬前蹄高揚,僅嘶鳴了一聲便原地立下。精湛的騎術讓眾人不禁暗暗喝彩,連王淩也暗自佩服。

  王淩抬頭望著來人,隻見他容貌俊朗,精神抖擻,目光炯炯有神。頭戴銀冠,身著綠袍白甲,手拿一杆長槍,更顯得英氣逼人。

  “天水薑伯約,拜見王淩王都督!”來人在馬上抱拳拜道。

  王淩心中一驚,上下打量著,這就是傳聞中的天水麒麟兒薑維?據說他文武雙全,膽大心細,好出奇謀,是馬謖之後最受諸葛亮器重的愛徒,因此年紀雖輕,卻已擔任蜀漢要職,未來前途不可限量啊。

  郭淮見狀連忙上前笑談道:“阿兄,我來給你介紹,這位是薑維薑伯約,乃是諸葛丞相的愛徒,這次專門隨我一道前來.....”

  “我知道“,郭淮尚未說完,王淩冷笑一聲,”天水麒麟兒的名聲誰人不知?諸葛亮的得意門生呀,難怪不把我們太原王氏放在眼裏,真是後生可畏啊!“

  郭淮苦笑了一下,朝薑維使了使顏色,薑維心領神會,笑著作揖說道:“晚輩德薄無知,方才一句戲言,請都督多多海涵。“

  王淩輕哼了一聲,臉色稍微緩和了一些,薑維見狀繼續說道:”要論威名,晚輩那都是尺寸之功,虛名而已。而都督鎮守淮南多年,致使孫權屢次徒勞無功。以一人之力,抗拒一國之敵,這才是真的聲名傳遍四海,威震宇內呀!”

  “哪裏哪裏,敗軍之將,愧不敢當呀!”王淩連連擺手,他見薑維長的一表人才,執禮也甚為恭敬,心中的怒意也漸漸少了許多。

  “方才伯約指我愚鈍,必是已有高明之論,既是諸葛丞相愛徒,請就指教一二。”王淩作揖回禮道。

  郭淮眉頭一鄒,王淩還惦記著這事,看來這仇是記上了呀,他搖頭示意薑維不要繼續說下去。薑維卻覺得這是一個大好時機,隻見他靈機一動,計上心來,笑著答道:“既然如此,請恕晚輩失禮。都督此次,共有三個過失!”

  王淩一聽,脾氣又升上來,“願聞其詳!”直看得一旁的郭淮連連搖頭歎氣。

  “一過識人不明。張虎、樂綝才能淺薄,難堪大任,都督卻使之鎮守合肥。終致二將失城殞命,都督之過也。”薑維毫不客氣地說道。

  王淩聞聲滿臉通紅,分不清是生氣還是愧疚,歎了一口氣,“確是這樣,我雖然知曉二人才薄,但仍然耐不住二人出兵央求,終究是我的過錯。”

  這次輪到郭淮驚得目瞪口呆,他沒想到一向高傲的姐夫居然會認錯。

  薑維於是繼續說道:“二過不聽諫言,伯濟不惜以身犯險,當麵勸諫。都督卻因門戶之見,置若罔聞,致使無辜將士慘死,自己險些為孫權所擒,都督之過也。”

  王淩一聽便回憶起當日出城遇到郭淮的情形,是啊,如果當初不是因為避嫌而刻意忽略了郭淮的建議,如果能夠先派一隊騎兵先去打探,自己大概也不會敗的這麽慘吧。他微微點頭,“不錯,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伯濟是對的,的確是我的過錯。”

  見王淩連連認錯,郭淮都有點佩服薑維了,好你個伯約,真有你的!

  薑維見王淩這般表現,心知其已經動搖,決定趁熱打鐵,“至於這第三個過錯嘛....”

  “第三個過錯如何,還請伯約指教。不必顧忌,但說無妨。”王淩作揖回禮問道,此時他心中早已沒有了初時的怒氣。

  薑維見時機成熟,於是笑著說道:“第三個過失便是此刻仍患得患失,不願接受我軍的援助。我家丞相如果真想取淮南奪壽春,隻需和吳國夾擊即可,何苦要如此大費周章?隻因丞相不願看到孫權入侵中原,提前與大漢決戰,因此才命我們一而再再而三的對都督施以援助。如今我們甚至冒著悔棄盟約的風險親自上陣,假扮魏軍擊退吳軍,這份用心足以顯示我們的誠意吧?”

  王淩歎息道:“唉,此間道理確是如此,諸葛丞相的誠意我也的確看到了。沒有你們,今天我必為東吳所擒。隻是......”王淩欲言又止。

  薑維會心一笑,“隻是忽然和敵國聯手於心不安,不知道該如何和壽春眾人解釋?怕有人誣陷你通敵,說你不忠不孝?”

  王淩大驚,沒想到這個薑維居然能夠識人心思,果然是智謀超群。

  “讓伯約見笑了,我身係王氏一門的榮辱,不得不慎重。”王淩尷尬地笑了笑。

  薑維搖搖頭,“都督此言差矣!”

  “願聽指教!”王淩抬起頭,他心知薑維既懂他的苦衷,必有解法。

  薑維笑了笑,“何謂忠孝?忠於國家,孝於親族。保境安民,禦敵於外,使百姓安居樂業,是為忠。孝順長輩,撫恤宗族,使親屬安享太平,是為孝。”

  王淩點點頭,“不錯,這是我輩所願。”

  “但是!”薑維忽然正色道:“如果壽春城破,淮南陷入孫權之手.....東吳於壽春、合肥有切齒之恨,加上兩軍互有仇殺,絕無和解可能。以孫權暴虐狹隘之性,必會大開殺戒以泄多年之恨。如此,不僅淮南地區將要生靈塗炭,百姓流離失所,壽春城中的大小文武、都督的宗族老小,都將無一幸免。這難道就是都督所謂的忠孝?這就是為王氏宗族帶來的榮耀?恐怕都督一世威名都將毀於一旦,太原王氏的聲名也將從此沒落。”

  王淩點頭連聲歎息。

  薑維趁機繼續說道:“所以說仁義忠孝,也分大小。都督保全個人聲名是小,保全家國、使生靈免遭塗炭是大。古人雲,大德之人,取大義而不拘小節,上善是也。況且大丈夫行事,光明磊落,但求無愧於心,怎能因懼怕小人流言誣陷,為保全一己私名而置百姓宗族於不顧?晚輩竊為都督計,為淮南百姓計,請都督三思!“

  王淩聽完默然不語。良久,緩緩說道:”伯約認為,我軍目下可還敵得過吳軍?“

  薑維搖搖頭,”之前尚有戰機,如今接連兵敗,士氣大挫。困守壽春,猶如垂死掙紮,破城隻是遲早的事。“

  王淩一愣,眼神中閃過一絲光亮,咬咬牙說道:”那伯約的意思是想要保住壽春,除了與你們聯手,別無他法?如果.....如果我執意不從呢?“

  薑維聞言眼睛微眯了一會,隨後心一橫,正色說道:”丞相有令,壽春絕不可落入孫權之手。萬般無奈之下,我們隻能發兵攻取壽春,提前與孫權交戰。此刻,在許昌城中已集結十萬大軍,就等丞相一聲令下。都督,好自為之!“

  薑維話語一出,在場的人都呆住了,連郭淮也驚訝了睜大了眼睛。出行前丞相並無告知出兵計劃,隻說相機援助,看來自己畢竟不是丞相親信,這等大事也隻能托付給薑維這等心腹之人了。

  王淩楞了片刻,轉頭看了看同樣愣住的郭淮,心中明白了七八分,眼中的光亮漸漸暗淡了下去。良久,歎出一口氣,說道:”既然事已至此,我也無話可說。願受......願受諸葛丞相相助,邀請諸位與我共守壽春。之前多有冒犯,還請諸位為大事計,多多海涵。“

  薑維喜出望外,當即跳下馬來,跑上前去,跪拜道,”都督深明大義,令晚輩欽佩之至,請受晚輩一拜!“

  王淩也連忙下馬,一把扶起薑維,一臉愧色地說:”唉~伯約這就言重了。我一個敗軍之將,不過是做些力所能及的罷了,切莫誇讚,羞煞我了!“

  薑維朝郭淮使了使眼色,笑著說:”哪裏哪裏,都督為保全一方百姓而不惜自己的聲名,光這份勇氣便是可歌可讚。“

  郭淮這才回過神來,連忙也跟著笑道:”是啊,阿兄能夠放下敵我門戶之見,與我們聯手抗敵,實在是淮南百姓的一樁幸事啊,幸甚幸甚!“

  王淩這才臉色緩和了起來,他麵露微笑,朝薑維和郭淮分別作了一揖,”如此,請伯約、伯濟隨我入城,我們一起共商守戰大計!“

  眾人大笑,於是攜手一同朝壽春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