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南中馬忠
作者:華夏智囊      更新:2021-11-27 11:10      字數:2748
  秦嶺山上蜀軍大營

  “穩住,快放箭!”劉敏鎮定地持劍指揮著將士抵禦。

  自從魏軍被呼聲嚇退,已經過了數日。可是州泰發現並無蜀軍攻來,魏軍幾次試探上山進攻,也都被山間旌旗鼓噪嚇退,但時間久了,一直沒見蜀軍。州泰這才恍然大悟上當,惱怒之餘下令全軍猛攻,並讓樓船將軍申儀擔任先鋒。

  蜀軍早已嚴陣以待,弓弩擂木滾石,一時紛紛如雨下,山路狹窄,殺的魏軍人仰馬翻,申儀幾次進攻都被擊退。

  州泰中計受辱,知道山上僅有一千蜀軍,又居然令自己攻山損兵折將,因此氣的咬牙切齒,大怒道:“我就不信我兩萬大軍消滅不了一支千人部隊!傳令,給我再攻,敢退縮者斬立決!破寨之後,定要斬殺蜀軍全軍,拿劉敏的人頭以泄我心頭之恨!”說罷持劍親自督陣,魏軍隻好硬著頭皮繼續往山上衝鋒。

  魏軍畢竟人多,很多就攻上山頭,逼近蜀軍營寨。劉敏仍在拚命抵抗,敵軍箭如雨下,劉敏毫無懼色。他心中明白,此刻雙方都是爭分奪秒,誰的意誌堅定誰就能贏得最後的勝利。

  “將軍小心!”隨著兵士的驚呼,一隻利箭朝劉敏飛馳而去,劉敏聞聲側身躲避,弓箭一頭射中左肩,紮透盔甲,瞬間鮮血染濕了劉敏的衣襟。劉敏咬牙折斷箭矢,撕下衣袍快速包紮,右手仍舊持劍鎮定地大呼禦敵。

  眼見魏軍就要突破大營,突然蜀軍後寨喊聲大作,一支彪軍殺出,都督呂乂率領的援軍終於來了!

  原來呂乂自從接到劉敏軍情,便知事態嚴重,留下尹賞領一千軍士守城,自己親領四千兵馬來援。

  恰巧南中庲降都督征南將軍馬忠,領著鎮南將軍張嶷、南蠻王孟獲、祝融,率萬餘南中士卒北上支援諸葛亮,途經漢中。聽聞漢中有難,馬忠當機立斷,令孟獲、祝融留下協同尹賞守城,自己和鎮南將軍張嶷,都督呂乂領五千輕裝精銳馳援劉敏。

  走到半道上又遇到劉敏親兵再次求援,馬忠知道劉敏已有必死之心,怕去晚了劉敏會力戰而亡,秦嶺山頭將會失守。於是下令三軍晝夜兼程,剛剛趕到山腳,便聽到山上喊殺聲大作。馬忠急中生智,下令一邊迅速上山,一邊大聲鼓噪震懾敵軍,終於趕在蜀軍營寨被突破之前,衝上山頭。守關蜀軍一見援軍,士氣大振,拚命攻殺。

  魏軍已經激戰半日,精疲力乏,在馬忠所率精銳的攻擊下很快敗下陣來,頂在最前頭的樓船將軍申儀一看勢頭不對,率先掉頭就跑。一路踉踉蹌蹌地跑到州泰麵前,氣喘籲籲地說道:“不行了,將軍,蜀軍好像來了援軍,我軍一時攻不上去了,不如暫且撤退,來日再戰吧!”

  州泰眼見功敗垂成,氣的連殺數人但也不能止,隻好瞪了申儀一眼,咬牙退兵。

  蜀軍大營

  “多謝呂都督、征南將軍、鎮南將軍,若非幾位及時增援,我劉敏今日必定戰死沙場!”劉敏起身離座謝道,“其實死不足惜,如果我沒能守住山頭,那才真是萬死難贖!”

  “不敢當,不敢當,我一介文人,不懂帶兵,今日要不是恰巧碰到征南將軍,親自領兵來救,魏軍也不會這麽快被擊退下去。”呂乂謙虛地說,其實他自知如果自己帶兵,能不能趕來山頭都尚不可知,要不是有馬忠和他麾下善戰之士,後果可能真的不堪設想。

  馬忠朗聲笑道:“哈哈哈,呂都督過獎啦。我生平最敬佩英雄豪傑,聽都督講述劉將軍用兵方略,就知劉將軍智勇兼備。此次如果不是劉將軍,怕是漢中難保了。如此賢才,是我大漢之福啊,早早為國捐軀豈不可惜了。所以,我就算違抗命令,也不能見死不救啊。”

  眾人一驚,才明白馬忠是奉諸葛亮之命領兵速去洛陽匯合的,如今擅自出擊有違命之罪。馬忠明知有罪也毫不猶豫地去救援,眾人不由得更加敬佩馬忠了。

  話說馬忠,字德信,是蜀中極為難得的軍政全才,特別被劉備和諸葛亮看重。

  昔日昭烈帝劉備兵敗夷陵,馬忠帶兵前往增援。劉備與他交談,甚為器重,對尚書令劉巴稱讚馬忠說是黃權一類的大才。

  諸葛亮南征時,馬忠便開始展露頭角,領兵討平南中叛亂。後來馬忠繼任蜀漢庲降都督,平息各類叛亂,與麾下鎮南將軍張嶷共同成為蜀漢南方最有效的國防鐵衛。

  馬忠以政治手腕代替軍事行動,穩定秩序、處事果斷、威恩並立,深受蠻夷的敬畏和愛戴,使得南中自諸葛亮南征之後,再也沒有重大的叛亂事件。馬忠還積極打通南中和蜀中成都的道路,控製鹽鐵資源,發展生產,征收耕牛、戰馬、金銀以及犀牛皮作為賦稅,用以充實朝廷的軍用物資,並選拔南中勁卒送往前線支援諸葛亮北伐。

  因為前方戰事緊急,後方安定,諸葛亮上表提拔馬忠為征南將軍,調遣馬忠領著張嶷、孟獲、祝融率兵前去洛陽匯合,並讓張鬆之子名士張表接替馬忠成為庲降都督。

  對此,馬忠毫無怨言,欣然領兵北上。恰巧途徑漢中,聽說前線危急,為了國家大計,這才不惜停留,全力救援劉敏。

  劉敏見馬忠不僅不居功自傲,還禮賢下士,待人寬厚,不禁肅然起敬,抱拳問道:“我才能淺薄,僅僅能夠自守,無法徹底擊敗魏軍。征南將軍名揚四海,深為丞相器重,不知能否助我破敵?”

  馬忠思考了一會,狡黠地笑道:“嘿嘿,將軍別急,本來將軍隻需堅守山頭,待敵軍糧盡自會退兵。不過此事曠日持久,變數頗多,我又不可在此久留,所以必須速戰速決。”馬忠故意賣了一個關子,繼續說道:“好在我剛剛已經思得一計,必能大破魏軍!”

  “將軍真是才思敏捷,還請將軍賜教!”劉敏一聽喜出望外。

  “兵法雲,兩軍交戰,糧草先行。”馬忠微笑著看重劉敏。

  “難道將軍說是去偷襲魏軍糧草?”劉敏疑惑地問道,馬忠微微點頭。

  劉敏搖了搖頭說:“不可啊,丁將軍和官將軍就是去偷襲魏軍糧車才中計身亡的,再說魏軍糧草輜重都在後軍,我軍如何偷襲?”

  馬忠聞言哈哈哈大笑,望著鎮南將軍張嶷說:“伯岐,該你上場了。”

  張嶷笑著朝劉敏抱拳說道:“好!包在我身邊,劉將軍隻管作戰,到時我自有神兵從天而降,深入敵後!”

  張嶷,字伯岐,是蜀中名將,得到諸葛亮的器重。但直到遇到馬忠,張嶷才真正開始施展抱負。

  馬忠為庲降都督時,依靠張嶷為大將。張嶷不僅作戰勇猛,還善於用計,常常對蠻夷誘以恩信,所以經常以少勝多,又深得蠻夷愛戴。後來張嶷終於不負馬忠重托,成功平息多處叛亂,南中四郡也得以長久安定。

  朝廷大喜,馬忠上表為張嶷請功,朝廷敕封張嶷為鎮南將軍,繼續追隨馬忠左右,成為馬忠的得力助手。

  劉敏一臉疑惑,隻好又求教馬忠,不料馬忠笑的更加開心了,“劉將軍不必擔憂,我料魏軍明日必會再來強攻。將軍如果信得過我,就與呂都督隨我一起守在山上,抵禦敵軍。待時機成熟,舉旗為號,伯岐率軍偷襲魏軍糧草。得手後再發出信號,我們上下夾擊,必能全殲魏軍於山穀!”

  劉敏心中一驚,沒想到馬忠在談笑間已有把握全殲敵人,真是高深莫測啊,難怪深得丞相看重。於是趕忙作揖一拜,“謹遵征南將軍將令,末將必當聽從調遣!”

  “哈哈哈,什麽調遣,都是同僚,你我同心破敵就好。”馬忠走過來拍著劉敏的肩說道,“劉將軍勞苦功高,帶傷堅持作戰,此刻快下去休息養傷吧,明日我們還要一起痛殲敵軍呢。”劉敏心中感動,於是領命退下了,眾人也都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