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漢中防策
作者:華夏智囊      更新:2021-11-27 11:10      字數:2400
  正當蒲津關激戰之時,西南方向的漢中也終於迎來了魏軍。

  漢中,原是蜀漢北伐曹魏的前線,也是蜀中的門戶和咽喉,有北瞰關中,南蔽巴蜀,東達襄、鄧,西控秦、隴之譽。

  昔日漢高祖劉邦出漢中而奪取天下,昭烈帝劉備與曹操漢中相爭,取得生平對曹操首次大勝,便隨後進位漢中王。

  漢中四周被山脈覆蓋,進可攻退可守,一度被作為蜀漢頭號重鎮經營,魏延、諸葛亮都在漢中周邊險要處修築了很多城池和據點,使得漢中固若金湯。

  但隨著蜀漢占據關中和洛陽,兵線前推,漢中的戰略價值顯得沒有之前那麽重要。甚至在前陣子諸葛亮應對魏國五路大軍的會議上,漢中一路也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不過作為出入川中的通道,並且西麵還有魏國新城郡虎視眈眈,諸葛亮仍派遣了能臣武將駐守。這一未雨綢繆的決定事後被證明了極為重要,因為曆史總會出現一些出人意料的變化,原本的配角也會有突然成為主角的一天。看似已並不重要的漢中馬上就要迎來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戰。

  漢中都督府

  漢中代理都督兼太守呂乂、將作大匠梁緒、中常侍梁虔、太中大夫尹賞、右護軍偏將軍劉敏、左護軍篤信中郎將丁鹹、後護軍典軍中郎將官雝等人正聚在一起,聽取斥候的報告,當得知魏軍新城太守州泰、申儀兩萬大軍水陸並進,先鋒已經抵達離漢中不遠的秦嶺山脈,翻過山即可進入漢中平原了,眾人不由大驚失色,魏軍進兵如此神速!

  新城郡位於漢中東南方,由原來的東三郡魏興、上庸、房陵三城重新組成。其東連襄陽,西達漢中,是連接荊州益州的戰略要地。

  先主劉備取得漢中之戰的勝利後,曾派劉封、孟達領兵攻占東三郡。當時,劉備的漢中、東三郡、荊州連成一片,荊益互為呼應,聲勢達到巔峰,劉備隨後進位漢中王。

  可惜關羽兵敗荊州,東三郡守將孟達、申儀申耽兩兄弟又投降魏國,自此東三郡一直被曹魏占領。魏帝曹丕為了安撫新降的孟達,將東三郡合並為新城郡,並由孟達擔任新城太守。

  後來孟達想響應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圖謀叛變,卻被申儀探知告知司馬懿,司馬懿八日疾馳千裏,突襲擒斬孟達,並讓部將州泰繼任成為新城太守。

  曹睿考慮到申儀曾經為東三郡地方豪強,熟悉地形風貌,於是指派申儀輔助新城太守州泰,由新城出兵攻擊漢中。自新城向西到漢中有兩條路,陸路需翻越秦嶺,水路沿著漢水逆流直上。州泰善於用兵,考慮到蜀軍兵力不足,於是選擇水陸並進,讓蜀軍顧此失彼。蜀軍倉促間果然難以抵擋,魏軍順利抵達離漢中不遠的秦嶺山脈。

  說回到漢中。漢中代理都督兼太守呂乂急忙說道:“丞令我們堅守外部險要,如今敵軍勢大,我軍兵力不足,當如何布置?”

  呂乂,字季陽,是諸葛亮欣賞的重臣。呂乂能力出眾、辦事果斷、追求效率,而且又體恤民情。

  昔日丞相諸葛亮連年出兵,征調各郡兵員、錢糧,不少地方都不能及時如。數送交。

  呂乂召集五千兵丁進行訓導監督,把這些人一個不落的交給了諸葛亮。

  此舉讓諸葛亮頗為欣賞,後讓呂乂轉任漢中太守,負責北伐大軍的糧食供應。而呂乂不負所托,出色完成了諸葛亮所托付的重任,成為諸葛亮北伐的強力支持者。

  呂乂強於民政,軍事並不在行,所以諸葛亮任命他暫時代理漢中都督,並派遣了一批偏將輔佐他。

  左護軍篤信中郎將丁鹹建議道:“我們的兵力不足以阻擋魏軍,應該收縮兵力放棄秦嶺山險,固守漢中周邊要塞漢、樂二城,互為掎角之勢,相互救援穩守漢中。”後護軍典軍中郎將丁鹹也點頭讚同。

  丁鹹、官雝,二人都是諸葛亮麾下多年北伐的戰將,言論一出,呂乂、梁緒、梁虔、尹賞等文官都附議讚同。

  “我看不可!”剛剛還一直盯著地圖沉默不言的右護軍偏將軍劉敏突然發話。

  劉敏,是蜀漢當朝重臣大司馬蔣琬的表弟,弱冠時便與蔣琬俱知名,是荊楚一代的賢才。諸葛亮北伐,蔣琬留在朝中,劉敏便跟隨諸葛亮在前線軍中效力,並被任命為右護軍偏將軍,是漢中諸將中官職最高者。

  劉敏抬頭堅定地說道:“丞相和大都督一向高明,曆來守護漢中都實兵外圍,禦敵於外,使敵不能入。”

  原來漢中自魏延鎮守時期,便施行“錯守諸圍”之策,即在漢中各圍戍內留重兵抵抗、禦敵於漢中之外。漢中形成了以秦嶺的外圍為一線,以周邊要塞漢城樂城為二線,以漢中城池為三線的完整防禦體係。

  “秦嶺山脈險峻,魏軍行軍及糧草運輸極為不便,我軍隻需堅守,將魏軍堵死在秦嶺的幾條山溝裏,魏軍糧盡軍心動搖便會不戰自退。相反,如果我們主動放棄秦嶺山險,放魏軍進入平原,漢中男女布野,農穀棲畝,魏軍必定大肆擄掠,一旦魏軍兵員糧草得到補充,我軍便大勢去矣!”劉敏嚴肅地繼續說道。

  丁鹹、官雝一聽心中頗為不悅,秦嶺山脈雖然險要,但是蜀軍領兵前去也要拔山涉險,又無營寨之便,少不了風餐露宿。加上兵馬不足,營寨不穩,如果被擊敗也撤退不易,遠不如城池堅固的漢樂兩城來的穩妥舒適。

  二人於是說道:“秦嶺山道險峻,容不下大隊人馬,山上結寨也不堅固,我軍本就兵少,如何抵擋魏國數萬大軍?再說魏國水陸並進,如果水軍突襲漢中,我軍在秦嶺山上一時也難以撤下救援。還是不如退守漢樂兩城,互為掎角之勢為上。”

  “此事不難,山上容不下我軍大隊人馬,魏軍也一樣。山路狹窄,魏軍難以集中兵力優勢,我軍居高臨下守住道口,占據地利,又熟悉地形,何愁不破敵?至於水陸並進,魏軍沿漢水西進是逆流,漢水湍急,魏軍船艦必定行動緩慢,我軍隻需在水邊險要處,陳兵列陣,鏈鎖江麵,魏軍必不得過!”

  好方略!好見識!劉敏不虧是大司馬蔣琬表弟,才識過人啊。呂乂心中暗暗讚歎道。

  丁鹹、官雝二人還想出言反對,呂乂搶先說道:“劉將軍此計甚妙,可見深得兵法啊。就依將軍之意,請劉將軍、丁將軍、官將軍各領一千軍馬守住秦嶺山脈道口,互成掎角之勢,千萬不要放魏軍過山。梁緒、梁虔兩兄弟領軍二千在漢水邊設防,阻礙魏軍船艦。我自領五千兵士與尹賞隨時後援!”

  丁鹹、官雝見代理都督呂乂也發話支持,而劉敏軍職最高,又是大司馬表弟,再爭論下去怕是毫無益處。雖然怏怏不樂,二人還是作揖領命,於是眾人都紛紛退下準備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