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諸葛妾氏玉娘
作者:華夏智囊      更新:2021-11-27 11:10      字數:3158
  長安丞相府

  盡管長安剛剛平定,還需時間消化穩定內部,但是經曆生離死別的諸葛果執意非要去長安陪爹爹,她心中十分害怕,害怕爹爹會再次離她而去,所以她這次定要緊緊的守護在爹爹身旁。於是她成天纏著黃月英,三天兩頭的給諸葛亮寫信。實在執拗不過諸葛果,諸葛亮最終同意讓黃月英領著家眷搬到長安的臨時住宅中。

  成都到長安路途遙遠,緊趕慢趕了一個月,眾人這才風塵仆仆地趕到。不過諸葛亮忙於軍務,經常不回家,並沒有多少時間與家人團聚,一家人幹脆就搬到了諸葛亮臨時辦公的丞相府後院,便於就近照顧他。

  這天,楊氏坐在廊下,看著光禿禿的樹枝發呆,她撐住手臂,不時傻傻地發笑。她此刻並沒有坐在後院屋裏,而是在丞相府的前院台階傷。常有往來的小官吏不認識她,瞧見她呆坐的背影,心笑這是傻姑娘,大冷天坐外麵。

  又能看見丞相了。在這深冬天的季節裏,她跋涉千裏,從一片花團錦簇的成都來到這寒冷蕭瑟的長安。

  當得知諸葛亮平安的那一刻,楊氏的心就飛了出去。不,她的心從來就沒有留在身上,自始至終都遠赴天涯海角,跟隨著一個人一路向北。

  當她來到長安,興奮地趕到丞相府,卻發現丞相府來來往往的都是請示的官員,小小的議事廳擠滿了人,她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隻能點起腳尖從許多顆腦袋的縫隙中看看諸葛亮,連含情脈脈的眼神也沒法遞一遞。

  幾個月不見,他似乎更加消瘦了,不知道那咳嗽的老毛病是否真的好了,是否還是每日操勞到那麽晚,醫生囑咐的藥有按時吃麽?

  她揉了揉有些發麻的膝蓋頭,她已經在廊下坐了兩個時辰。每日她都來這廊下坐一坐,不為別的,就為了遠遠的多看他幾眼,放佛要把這幾個月的不曾見麵都補回來。這一坐,就像生了根,半步也不挪開。

  起風了。

  時光在季節的輪回中流逝,記憶再現,那些曾經的熟悉的麵孔,忽然間湧入心頭,他們在蒼茫的天邊向她跑來,歡快的笑聲如溫暖的陽光擁抱住她。

  “爹,娘,你們在那邊還好嗎?”

  她叫楊憐,子玉娘,是弘農楊氏後裔。弘農楊氏累世三公,是東漢末年的名門望族,太尉楊彪,名士楊修都是出自弘農楊氏。楊憐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隻可惜戰端一開,生靈塗炭。父母為了避禍,舉家搬遷了當時劉表治下的太平州郡荊州。

  建安十三年,曹操南下,荊州牧劉表病死,次子劉琮即位後即不戰而降。寄居荊州的先主劉備想撤往江陵繼續抵抗,荊州人士多聽說曹操是屠人魔,曾屠殺十萬徐州子民泄憤,於是眾多荊州百姓都投靠劉備,多達十萬百姓願跟隨劉備逃亡。楊憐的父母也在其中,他們帶著年幼的楊憐一同加入了逃亡的浪潮。

  九月,曹操聽聞劉備逃亡的消息,怕劉備先一步占領江陵,於是派出天下精銳虎豹騎五千急襲江陵,在當陽長阪坡追上劉備。

  一片刀光血影,虎豹騎像旋風一般肆意砍殺著劉備軍的軍民,一時間,哭聲震天,屍橫遍野,血流滿地。

  楊憐永遠也忘不了,虎豹騎那如魔鬼般猙獰的眼神。爹娘緊緊地護著她,她眼睜睜地看著虎豹騎的長刀從爹娘的脖頸上劃過,血噴濺了老高老高。她無助地站在爹娘的屍身旁邊嚎嚎大哭,也不知道哭了有多久,她哭的都精疲力盡了,可惜到處都在逃命,沒人注意到幼小的她。仿佛天地間一顆毫不起眼的沙礫,隨時都要淹沒在這曆史浩瀚的沙漠中。

  就在這時,他出現了。

  他騎著高頭白馬,一身白衣,羽扇綸巾,飄飄然猶如神仙。盡管一路奔波有點狼狽,但滿臉的汗水與塵土也掩蓋不了那英俊的臉龐。他用餘光隻看了楊憐一眼,便立即調轉馬頭,奔到她的身旁。他跳下馬來,伸出手來將她抱起。楊憐清晰地記得,陽光撒在他的身後,他的身上泛起了白光,這道光好溫暖,好耀眼,照亮了她幼小無助的心靈。

  “別哭了孩子,沒事了,我會護著你。”他的聲音如此地溫柔。

  就這一句,她竟然神奇地停止了哭泣,靠在他的懷裏坐上了馬背,他的懷裏和他一樣溫暖。幼年楊憐並不懂世事的險惡,隻是她懵懵懂懂地知道了,從此刻起,她不用再害怕,因為身邊的這個男人將會守護著她。幼小的情愫也開始在心中萌芽。

  從長阪坡回來後,諸葛亮把楊憐交給黃月英。黃月英也很喜歡這個苦命孩子,不過因為諸葛亮一家很節儉,很少仆役,所以楊憐平日也常做些婢女的活計,但是夫妻倆始終都拿她當自家人看。

  諸葛亮與黃月英雖然婚後很恩愛,但是因為諸葛亮政務繁多,常常廢寢忘食,黃月英既要照顧諸葛亮的起居,還要獨立支撐起門戶,十分辛苦。兩人婚後多年才生有一女諸葛果,黃月英生產時又傷了身子,大夫說往後怕是很難再生育了。

  諸葛亮握著愛妻的手心疼無比,下定決心從此不再生養。說幹就幹,數年後便從哥哥諸葛瑾處過繼了養子諸葛喬。黃月英知道諸葛亮不願違背當初長相廝守的誓言,但是自己已難以生育,絕不能讓諸葛家斷了香火。

  雖然並不願與其他女人分享丈夫,黃月英還是“大氣”了一回。想來想去,發現婢女楊憐如今已經長大,出落的亭亭玉立,頗有大家閨秀的風範,於是黃月英做主讓諸葛亮迎娶楊憐為妾。

  諸葛亮起初驚得下巴都快掉下來,執意不從,不過黃月英認定的事情非做不可,諸葛亮實在執拗不過,隻好應允。楊憐在得知消息後,雖然十分羞赧,但是內心也欣喜異常,終於有機會可以“報答”恩人。

  同年,二十歲的楊憐誕下一子,即諸葛瞻,諸葛亮四十七歲老來得子,格外疼愛。次年養子諸葛喬又染病早逝,諸葛亮悲痛不已,當即將獨子諸葛瞻立為嫡子。

  對於黃月英,楊憐一直心存感激,她很感激她的寬容大度,也不願橫隔在黃月英與諸葛亮的感情之間,於是決心作為隱形的存在。

  即使已經嫁作妾室,楊憐卻從來不求名份,在人前還一直扮演著婢女的角色,甚至還繼續稱呼諸葛亮為丞相,並將諸葛瞻按照嫡子習俗交給黃月英撫養,讓他喊黃月英為母親,而自己甘願當“姨娘”。因此,除了少數和諸葛亮家中往來密切的重臣,多數官員對楊憐的身份知之甚少,外界也一直以為諸葛瞻為黃月英親生。

  八年來,諸葛亮忙於北伐,對家人照顧甚少,但是楊憐絲毫不介意,她一直很感激上蒼賜給了她諸葛瞻作為最好的“報恩”禮物。可是她漸漸的發現,她對眼前的這個男人,似乎並不是報恩這麽簡單。尤其是當她得知諸葛亮病重消息時,整個人都恨不得立刻飛到他身邊,代替他去承受那些病痛,哪怕是代替他去死也心甘情願。她這才發現,不知不覺中她早已經愛上了這個生命中注定的男人。

  他的每一次微笑、每一次愁容都牽動她的心弦,他出征在外,她的心從來就沒有留在身上,一直在為他牽腸掛肚。看不見他的笑容,聽不見他的聲音,楊氏的生活感覺像是失去顏色般單調,放佛隻有他的存在,才能讓她的世界變得色彩斑斕。在這個世界上,他就是她的唯一,當然了,還有瞻兒。

  楊憐從懷裏慢慢地取出一個香囊,邊上繡了一朵粉色的蓮花,花旁紋了三個娟秀的字。她小心翼翼地把香囊捧在手心,手指在字上輕輕磨挲,傻傻地看著,笑著。

  “看什麽東西這麽入迷呢!”背後傳來一陣輕巧地笑聲,一隻小手敲了敲楊憐的左肩。

  楊憐嚇了一跳,她剛一回頭,手中香囊被人迅速搶去!

  她大驚,轉過身來,才發現搶香囊的是諸葛果,正搖頭晃腦地對著她笑呢。諸葛果與她也就相差個七八歲,平日裏便沒個正經,常常與這位姨娘開玩笑。比起嚴肅的母親,顯然年紀相仿的楊憐更讓諸葛果感到親近有趣。

  “哎呀,快還給我!”楊憐急得又叫又跳,忙上去搶回。

  “看看嘛,不要那麽小氣!”諸葛果一麵擋開楊憐的手臂,一麵舉起香囊仔細端詳,“咦,這上麵,怎麽有爹的名字,還有一朵蓮花.......”。對著明亮的光線,香囊花旁的三個大字清晰可見,諸葛亮。

  盡管諸葛果隻有十七八歲,但近來也漸漸懂了人事。隻見她歎了一口氣,盯著楊憐說道:“這是你給爹爹做的吧。既然有心,幹嘛不進去送給他,坐在這邊幹嘛?”

  楊憐又羞又急,“丞相日理萬機,我不忍心進去打擾,就在這邊看看就足夠了.......哎呀,你快還我。”

  楊憐一把搶回香囊,塞入懷中,急匆匆地離去了。

  屋內的諸葛亮這才抬起頭,笑了笑,外麵風這麽大,終於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