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作者:雪中灰影      更新:2021-11-27 10:07      字數:3017
  而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彈人或者被彈都是正常的事,根本用不著大驚小怪,如果長期沒人搭理反而很可悲。

  後人不必以是否彈劾過別人論忠奸。

  事實上,經常上書彈奏的大臣,往往都是剛直不阿、仗義執言的忠臣。

  至於那些議論楊業的奏折沒有流傳下來的原因,一則可能都是些無關輕重的事,另一可能是涉及國家機密不便泄露。

  不過,楊業對此是心知肚明。

  因為宋太宗派人把報告送往代州,讓楊業親自觀看。

  宋太宗此舉,固然拉近了與楊業的關係,使得楊業能夠死力效忠,但另一方麵也使得邊將的矛盾心照不宣。如果潘美真打了楊業小報告的話,潘楊矛盾便算是就此結下了。但曆史並沒有記錄潘楊之間有什麽明顯的矛盾,編撰故事的寫手們也覺得潘楊矛盾波瀾不驚,如果就此認定潘美是害死楊業的凶手,顯得名不正言不順。

  楊家將故事也意識到這一點,所以不斷把潘楊兩家的矛盾恩怨前移和後拉。明代小說稱,北宋在進攻北漢時,潘美曾被楊業之妻射了一箭,自此他常思報仇。劉蘭芳的評書又加上了楊七郎力劈潘美的兒子潘豹等情仇恩怨,故事中寫道:

  有了這些鋪墊,潘美陷害楊家、公報私仇顯得更為可信,不再是那麽無緣無故,奸臣就這樣誕生了!這也從另一個方麵說明,若沒有虛構的故事,潘美陷害楊業實在沒有足夠的理由。潘楊故事被虛構到這種程度,早已超出了曆史範疇,屬於藝術再創作了。

  所以說那故事就是故事而已。

  試想一番後周的皇帝柴榮當時重視潘美, 可是為什麽趙匡胤沒有這麽做呢。

  倒不是趙匡胤仁義,因為可以做到這個份兒上的,要說純仁義意那麽倒是不大可能。

  不要忘記了潘美趙匡胤奪取皇位後初次進入皇宮,見到宮中嬪妃抱著一個小孩子,趙匡胤在問了這是誰的孩子後,嬪妃回答嬪妃就說這個孩子是周世宗的兒子,是後周皇室血脈。

  俗話說斬草要除根,當時趙匡胤的幾個心腹,比如謀士趙普,大將潘美都在場,許多人都勸趙匡胤要殺掉這個孩子,其中號稱用半本《論語》治天下的趙普就同意殺掉孩子,永絕後患,隻有潘美和另外一個人不說話。趙匡胤就問潘美,應該如何處置這個孩子?潘美還是不說話。

  最後,趙匡胤沉思許久,還是放過了這個孩子,沒有殺掉他。趙匡胤見潘美似乎也和他一樣不忍心,就把這個孩子交給了潘美撫養。潘美嚇得跪在地上:臣和陛下都曾是周世宗的臣子,如果臣勸陛下殺了這個孩子,那就是辜負了周世宗對臣的恩情;如果臣勸陛下別殺這孩子,又是對陛下的不忠,陛下定會對臣生疑。

  趙匡胤笑著安慰潘美,說:你放心,我知道你的忠心。現在我的皇位,都是從柴氏子孫手裏得來的,如果殺了周世宗的孩子,我自己還不忍心呢,更何況是你?

  接著,趙匡胤又說:現在我把這個孩子交給你來撫養,也是出於信任。隻有你養這個孩子我才放心啊。不過,周世宗的兒子不可以把你叫爹,那這個孩子就當你的侄子吧!

  潘美接受這個使命,帶著孩子回到家中,也不告訴家人這是誰家的孩子,隻告訴他們要好好把他撫養成人。

  潘美給孩子取名為潘惟吉,潘惟吉長大以後,還當了官,做到了刺史。

  可以看出潘美的人品並不差,要不然換你去當皇帝,你會給自己留下後患不成?

  畢竟以柴榮的能力如果還一直健在,那麽趙匡胤絕對不敢反,絕對老老實實的呆著。

  關鍵是柴榮不是死了嗎?不過的可以看出潘美的人品是不差,不像某些人,白眼狼的還少嗎?

  所以說現在潘美投靠了宋義,那麽的話,項梁還真不一定可以對付得了宋義了。

  前提是項羽不要腦子犯抽,那麽他絕對幹不動潘美。

  不要忘記了潘美的智慧同樣不容小視。

  先不說潘美有多強,人品有多好,將閭 歎了一口氣:“好吧,係統幫我提供他們的攜帶人物吧。”

  “叮咚,長孫無忌攜帶人物長孫無垢,武力25,統禦40,智力89,政治,80,魅力98。”

  “叮咚,劉秀攜帶人物第一人,雲台二十八將第三位,銀戟太歲賈複,武力:103,統禦82,智力79,政治,64”

  “叮咚,劉秀攜帶人物第二人,雲台二十八將第二位,吳漢,武力:92,統禦95,智力87,政治,80。現在攜帶人物提供完畢。”

  聽到了係統的匯報,完畢提示將閭先是一愣,然後問道:“這就沒有我了嗎?不是一個人物應該攜帶兩個人嗎?”

  “叮咚,係統並沒有硬性規定說洗每次攜帶要有兩個人。”

  將閭:“……。”

  好吧,好像的確沒有說過要攜帶兩個人沒有毛病。

  其實這次攜帶的人物並不難看出除了給李世民送了一個老婆之外。

  雖然這個老婆很賢惠,很漂亮,雖然不知道不沒有附加技能,可是反正又不是將閭的,大概會被李世民啃吧,反正不關將閭的事情。

  最大的好處受益者就是光武帝劉秀了。

  這個家夥該不是剛剛被爆表出來,然後他的技能就開放了吧。

  我裏個去,直接攜帶的是吳漢和賈複開局。

  一出生就是vip,現在已經不是大魔法師的事情了,而是你才是主角。

  丫的,怪不得當年王莽砍不死你呢。

  要說王莽砍劉秀還有幾個傳說。

  據說當年王莽追殺劉秀,劉秀當然得逃啊。他逃啊逃,逃啊逃,逃出京城後直奔南陽。

  王莽派兵圍追堵截,南陽那地兒是一馬平川,躲也無處躲,藏也無處藏,眼看就要被王莽追上,劉秀急了,也有些絕望了,仰天大叫:“天亡我也!”

  聲音剛落,隻見一頭青牛從天而降,張口就把劉秀吞下去了,接著撲通一聲把他從屁股裏屙了出來,暈暈乎乎的劉秀清醒後一看,咦,俺咋個到了內鄉靈山頭?

  話說這個地兒,離南陽不遠了,而劉秀正要去那個地方,於是他大喜,謝過青牛後說:“親,既然你救了在下,那就好事做到底,幹脆變座大山,把王莽那家夥隔到老北山,不讓他靠近我吧!”

  大青牛本來是太上老君的坐騎,是奉太上老君的命來救劉秀的,它要是變了山,就回不了天上了,但如果不救劉秀,這小子就會被王莽殺掉,回去交不了差,萬不得已,它隻好趴在地上,變成了一座山,這就是八百裏伏牛山。

  是不是很扯淡,可是這不過是第一次而已,還有第二次。

  王莽又逮著一個追劉秀的機會,當然不能放過。於是他使勁追啊追啊,劉秀怎麽也擺脫不了,人困馬也乏,實在走不動了,就在一棵大柳樹下滾鞍下馬,乘涼歇腳。

  不料他剛坐下,就見遠處煙塵滾滾,王莽追來啦!劉秀死的心都有了:“老天啊,我啥時得罪你了嗎?你看我四肢麻木,腹中空空,哪裏還走得動?你就不能幫幫我,忍心看我坐等一死?”罷了罷了,老天是靠不住的,要是能鑽到柳樹裏麵去躲一躲該多好啊。他剛想到這兒,隻聽“哢嚓”一聲,這棵巨大的柳樹果然裂開一道口子,大得足以“吞”進去一個人,劉秀又是大喜,把馬兒打發到遠處去溜達,自己鑽進柳樹裏去,剛鑽進去柳樹的口子就合上了,連一個傷疤都沒有。

  追到大柳樹下的王莽不見人影,就拿柳樹出氣,抽出寶劍朝柳樹砍去,嘴裏同時罵道:“劉秀那小子是寡人心腹大患,你們給老子繼續追,哪個不賣力,這棵樹就是他的下場!”憤怒不已的王莽那一劍可謂用盡了全力,大柳樹居然被攔腰砍斷。好在王莽那一劍是騎在馬上砍的,不然劉秀同樣會身首異處。

  王莽走後,逃過一劫的劉秀說:“大柳樹啊大柳樹,你是為我而死的,我無以為報,倘若蒼天有眼,助我滅了王莽,就讓所有的柳樹都再生出三頭六臂,逢春就發芽,讓人們觀賞吧!”劉秀登基後,柳樹果然長出“三頭六臂”,一到春天就身披千條綠色的頭發,為初春一大景致,正所謂“忠心老柳萬年春,無心插柳柳成蔭”。

  當然了還有幾次不提也罷,現在不是說劉秀多厲害,而是說他的運氣有多好。

  說實話將閭已經妒忌了,將閭才穿越過來的時候可是地獄難度開局,不過就是送了兩個弟弟。

  而劉秀直接送了兩個四維全部超過90的,而賈複的武力更是超過了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