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章 搜山
作者:寒江雪      更新:2021-11-21 12:12      字數:2063
  衛苑和陶運山一起,帶著兵馬浩浩蕩蕩的出了祁州的城門,朝著北衡山進發。

  薛定海不得已,也跟著一起。

  路上薛定海有心討好卻沒找到機會,離北衡山還有百來米的時候,隊伍停下,陶運山親自帶人前往查探,薛定海這才趁機到衛苑身邊。

  天已經快亮了,衛苑一身鎧甲折射出粼粼的冷光,不止有太子妃的威儀,更有將門虎女的風範。

  從瀚京到祁州,千裏之遙的路程,衛苑身上卻一點疲乏之意都沒有,她的眼眸明亮如火,攝人心魄。

  薛定海自是不敢輕視她,弓著身子,表現得相當恭敬謙卑,說出來的話卻是:“太子妃乃千金之軀,在城中坐鎮便好,如此親往,實在是有些冒險,太子妃不為自己著想,也要為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著想啊。”

  衛苑很想翻白眼。

  命是她自己的,她爹都不擔心,關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什麽事?難道她死了,太子還能為她守寡,讓昭陵絕了後?

  就算太子有這個心思,朝堂上那些大臣能答應?

  好歹做了這麽久的太子妃,衛苑的情緒和表情都管理的好多了,她溫和的說:“薛大人過慮了,有這麽多強盛的兵馬在,本宮出不了事,而且本宮是代表太子殿下來的,親征的意義在於和眾將士同生共死,躲在城中像什麽話?”

  衛苑從瀚京帶了一萬兵馬,路上又從黎州、青州等地抽調了不少兵馬,加上陶運山的三萬兵馬,差不多有八萬,這個數量的兵馬要是還不能擊潰越西敵軍收複遠峰郡,那昭陵怕是離亡國不遠了。

  薛定海腦子裏想的卻不是如何收複遠峰郡,而是好奇的問:“陛下不是已經下旨讓陶校尉帶兵馳援了嗎?怎麽太子妃又親自來了?”

  為了避免各地州府的官員聽說太子妃要親征搞排場耽誤時間,朝廷並沒有通傳下去,所以薛定海也是見到衛苑以後才知道的。

  薛定海剛開始大受震驚,在震驚之後就覺出不對勁來,陶運山的支援明顯像是擅作主張、先斬後奏的。

  衛苑的性子是直來直去,但不代表她聽不懂這些彎彎繞繞,她瞥了薛定海一眼,意味深長地問:“薛大人想說什麽不妨直接點,本宮雖是女子,但最不喜歡的就是一句話隻說三分還給自己留有七分餘地的人。”

  薛定海當然不敢直接說自己懷疑同僚,這個時候搞內訌,不是明擺著找罵嗎?

  薛定海賠了笑,說:“太子妃誤會了,下官沒有別的意思,隻是覺得有些奇怪,所以多問了一嘴,眼下趕走外敵,收複遠峰郡自然是最重要的。”

  薛定海笑得有些諂媚,這副麵目看著委實叫人喜歡不起來。

  衛苑也笑了笑,隻是笑意很淺,不達眼底,她說:“我相信在這種關頭薛大人是能分清楚輕重的,祁州和遠峰郡相隔很近,薛大人對北衡山應該比本宮要熟悉的多,薛大人如此關心本宮,本宮也不能浪費薛大人的一番好意,不如一會兒由薛大人帶兵走在前麵,本宮隨後就到,如何?”

  薛定海臉上的表情僵住,一時張不開口。

  他是相當貪生怕死的,要不是看衛苑一個女子親自上了戰場,他才不會帶兵出祁州,現在要他帶兵在前麵開路,薛定海心裏有一千個一萬個不願意,但他又不敢推辭。

  他才說了擔心衛苑的安危,現在衛苑要他在前麵開路他卻推辭不肯,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嗎?

  衛苑可不是宋挽,她是太子妃,是昭陵未來的國母,薛定海不敢得罪她,隻能硬著頭皮說:“好,請太子妃放心,下官一定好好在前麵帶路,決不讓任何人傷太子妃分毫。”

  衛苑不再說話,不多時,陶運山帶人回來,他對衛苑說:“山中有很多越西敵軍的屍體,還有很多機關,我爬上山脊看過了,遠峰郡還在越西敵軍的掌控之下,但北衡山上肯定還有我們的將士,為了不處於劣勢,我們得盡快進山,隻有把北衡山變成我們的陣地,才有可能奪回遠峰郡。”

  衛苑點頭說:“陶校尉比我和薛大人都有經驗,我們都聽你的。”

  陶運山沒有推辭,點頭說:“我先帶五百人占領高地,為大家引路,勘察敵情,剩下的人馬分成兩隊,由太子妃和薛大人各帶一隊,你們辛苦一些,把山中仔仔細細排查一遍,若是發現越西敵軍,立刻就地絞殺,若是發現我軍將士,莫要隨便傷人,但也不能輕信,暫時將他們看押起來,等一切結束後再慢慢審問。”

  一切安排妥當,陶運山帶人出發,衛苑把自己的人整隊收攏,對薛定海說:“按照方才所說,還是薛大人先行一步,咱們北衡山上見。”

  薛定海帶人從山北上山,衛苑則從山南進發。

  進山的時候天已經大亮,但山裏的光線還是昏暗的,路也不是很好走,有將士想去扶衛苑,被衛苑拒絕。

  她是來打仗的,不是做做樣子給別人看的。

  陶運山說山裏還有昭陵的將士,衛苑還期待著能找到昭陵的將士問問情況,然而走了許久,他們找到的隻有已經被破壞的機關還有死去的昭陵將士和越西敵軍的屍體。

  越西敵軍的屍體大都是中了機關死的,而這些昭陵將士卻是被折辱致死的。

  有的被砍斷手足,有的被削耳挖眼,死狀極其慘烈,分明是遭到了瘋狂的報複。

  衛苑和前來支援的將士越走越沉默,氣氛也越來越凝重。

  慘死在這裏的昭陵士兵都是他們的同袍,有的甚至是他們的同鄉、故人,他們為了守護自己的國土,被入侵者殘忍的殺害在昭陵的國疆,這對活著的人來說,不隻是悲痛氣憤,更是一種羞辱。

  我昭陵難道沒有熱血兒郎了,竟要被這等粗野之人欺負到如此境地?

  火苗在所有人的心裏升騰燃燒,想要將越西敵軍驅逐出境的心情也越來越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