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漲俸祿吧
作者:天策大醬君      更新:2021-11-11 04:15      字數:2440
  當火車啟動開來後,感受著腳下的微微顫動,朱由檢初時有些慌亂,同樣站在車廂裏麵的太子朱慈烺,亦是緊張的抓著欄杆,可是馬上。

  二人的臉上便流露出來了輕蔑,隻見到,隨著火車轟隆隆的開始勻速行駛著,天空上噴吐著濃煙的同時,鐵軌南側的道路上,數百個騎兵,正在騎馬追隨,而且,火車明顯沒馬跑的快……

  “這玩意,也不過如此嘛,連馬都跑不過!”

  崇禎下著自己的定義!

  “是啊,現在是跑不過馬!”

  朱慈烜倒沒反駁,眼下的蒸汽機車,比曆史上最早的火車,要快了不少,畢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速度可以勉強維持在每小時二十公裏。

  這確實不快——馬的時速是每小時二十多公裏。

  比不過馬,很正常的嘛!

  “父皇,雖然跑不過馬,但這速度也不慢了啊!”

  太子朱慈烺卻是掃了眼後麵那一節節車廂後,感慨道。

  “何況,這機車有煤,有水的話,便可以日夜兼程,比馬的耐力要強的多了!”

  “對對,我大哥有眼光!”

  朱慈烜連忙點頭,一旁的朱由檢點點頭,又指了指後麵的車廂道。

  “有這玩意的話,日後運兵,還有供給軍需糧草,要輕鬆多了,當然,前提是在大明上下,都修建上這麽條鐵路,用這玩意,勾連天下!”

  “那老黃,你不擔心這玩意會壞了天下的風水了?”

  朱慈烜笑嗬嗬的看向崇禎詢問道。

  “風水?”

  崇禎眉梢一揚。

  “這跟風水有何關聯?如此好的器械,怎可放置不用呢?”

  “那天下會不會有人反對呢?”

  朱慈烜詢問。

  “不會,這東西,多好的東西啊,百姓們為何會反對?”

  崇禎搖頭道,一旁太子朱慈烺倒是有些見解,他說。

  “可能會有些許人反對,不過,隻有朝廷支持,這些人也掀不起多大的風浪!”

  “那便好!”

  朱慈烜點點頭,反對肯定會有的——後世華夏不照樣有一群弱智們,反對把基站給修到自家小區,要求鄰居家關路由器。

  何況是當下?

  不過,這些反對,終究不成氣候,隻要朝廷支持,還有辦不成的事!

  坐著鐵路兜風了一圈後,朱由檢已經決定,在天津與北京之間,修建一條鐵路。

  這條鐵路是迫在眉睫的。

  因為眼下大明的供養北京的糧草,全都由天津靠港,然後運到北京的。

  當然了,雖然要修建鐵路,但這條鐵路實際上是私人承包修建。

  由朱由檢與朱慈烜二人入股,成立京津鐵路公司,投入資金三百萬兩修建,修建的是雙軌複線,預計兩個月後開工,一年內修建完工通車。

  這幾乎是條一本萬利的買賣——修建成功後,從北京城到天津的貨物,那可都得經過這條路走,貨物的利潤,可高了去了。

  預計頂多兩三年,便可回本。

  商量完修建京津鐵路的事宜後,回京城的路上,崇禎卻是說著自己的建議。

  “烜兒啊,朕剛才思量了一下,咱們既然能夠在這京津一帶,修上鐵路,那咱們將來,平遼的時候,若是一路修上鐵路,後勤方麵的壓力,豈不是驟然減少了?”

  “理是這麽個理!”

  朱慈烜點點頭,又朝崇禎詢問道。

  “從北京至遼陽,有多少裏地?”

  “一千五百餘裏吧!”

  崇禎喃喃道。

  “一千五百餘裏,大多經過的也是平原,跟天津到北京之間的地形差不多,按照京津鐵路的總長近三百裏的標準來算,則需要一千五百餘萬兩銀子的造價,我說的對吧?”

  “嗯,這倒是!”

  朱由檢不假思索道。

  “那修唄!”

  朱慈烜不假思索道。

  “不貴啊,一千多萬兩銀子而已,咱們今年開始動工,從遼西開始修,兩年之內,修到錦州,這麽一來,就修了有近千裏了!”

  “隨後,咱們發起平遼之役的時候,軍需物資能直接運到錦州,後勤線短了至少一千裏,而從錦州再到沈陽,不過四百餘裏地而已,這就更簡單了,大軍邊行軍,邊修路,用不了多少功夫!”

  “是啊!”

  朱由檢頷首,又有些內疼。

  “不過一千多萬兩銀子呢,實在不是個小數目啊!”

  “一千多萬兩銀子,不多,不多!”

  朱慈烜笑著擺手道。

  “明年朝廷一年的賦稅,各地清田快完成了,明年至少有九億畝地,可以納賦稅,加起來,有一億餘石的歲入呢,除了這些外,鹽稅明年有一千八百萬兩銀子,各地關卡收的工商稅雖然少,但一千五百萬兩還是有的,關稅的話,每年一千萬兩銀子還是有的,還有您老的金花銀,今年我提了一個折銀的糧價,明年至少可以收上八百萬兩銀子,這加起來,咱大明朝日後,哪裏還會再缺銀子啊!”

  “這倒是,甭說是明年了,就是今年,朕手上一年拿出來幾百萬兩銀子,還是綽綽有餘的!”

  朱由檢說,又道。

  “當然了,父皇,這些賦稅日後,得有一部分留在地方!”

  朱慈烜突然間道。

  “哦?”

  朱由檢有些不樂意了。

  “地方也需要辦事經費!”

  朱慈烜解釋。

  “賦稅到京後,可以通過銀行,給地方官府賬戶上劃分三成,不發實銀,而是將銀子劃到賬戶上,作為地方財政支出,這三成當中,一成歸省裏的布政使衙門留用,剩下兩成,再有半成,劃入知府衙門用,最後一成,留作各州縣使用!”

  “這麽一來,朕手上豈不憑空的少了大筆的錢糧?”

  “若叫馬兒跑,必須給馬兒吃草,好馬喂精糧,不給地方官府錢糧,他們又如何辦公?沒有錢糧,他們就隻能夠盤剝百姓,到時候,朝廷過的是闊綽了,但百姓們就要吃苦頭嘍!”

  朱慈烜解釋。

  “朕想一想吧!”

  朱由檢板著臉道——他是鐵公雞,不舍得花錢,而朱慈烜卻是又繼續道。

  “另外,眼下既然有了銀子,另一件事也得提上日程了!”

  “什麽事?”

  朱由檢眉梢一揚。

  “漲俸祿!”

  朱慈烜不假思索道。

  隻聽見他解釋。

  “我大明朝官員的俸祿,太低了,擱洪武年間時,清官們倒還勉強可以維持用度,但到了如今,這點俸祿不夠用了啊,需要漲俸祿,不需要多,所有官員們,按照當初的俸祿,漲上兩倍便可,從銀行走賬。”

  明朝的俸祿實際上並不算太低——理論上。

  最低級別的官員,從九品,一個月就有月俸五石。

  不少了啊。

  五石糧食,加起來有五百餘斤。

  可實際上,這又少了——五石米的工資,對普通百姓,是高,但對一個官員而言,卻又忒少了。

  尤其是咱“大明集團董事長”朱由檢同誌,有一個不太好的愛好——拖欠工資!

  所以,官員們的日子真心不太好過!

  這樣的情況下,以前沒錢也就罷了,眼下國家有錢了,財政收入翻了幾倍,不漲一下官員的工資,實在是有些說不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