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陽穀縣西門大官人
作者:天策大醬君      更新:2021-11-11 04:12      字數:2232
  “不裁撤的話,糧餉你們哪來?”

  多爾袞拍著桌子。

  “這新八旗的人數,比咱們之前大清國滿洲八旗還要多,這麽多人,怎麽養活他們?”

  “上哪給他們弄包衣奴才?給他們弄糧食?女人?”

  “好辦!”

  豪格冷笑一聲。

  “莊子不用說了,咱們大清國這邊,當初可是養活了三百萬遼民的,有足夠多的田地,分給這些新來的人,至於包衣奴才?你這回不是從關內,帶回來了十幾萬的包衣嗎?有男有女,至於糧食,我可聽說了,你帶回來了一百多萬石的糧食呢……”

  “這也不夠啊!”

  多爾袞手一攤說道。

  “不夠的話,本王還有辦法。”

  豪格冷笑一聲,而多爾袞,則是臉色一沉,猜出了豪格的想法。

  “明朝那邊不好搶了,可是,朝鮮那邊,照樣可以搶啊!”

  “朝鮮那邊的人多了去了,去那搶不就是了?”

  “而且,本王的意思是,把朝鮮人弄到咱們大清國,讓他們專心給咱們耕作,如此一來,來充實咱們大清國的人口,他們或許打仗不成,但是,用來種地,總沒問題吧?”

  “有他們供養,咱們大清國的八旗天兵們,才有實力,跟明朝對抗!”

  “這……”

  多爾袞臉色一沉。

  這個想法,跟他的想法,如出一轍,實際上,多爾袞已經這麽做了,他已經派多鐸去朝鮮這麽幹了。

  不過,他的想法卻是獨吞朝鮮這塊蛋糕……

  並且,為了擴充實力,多爾袞還琢磨著,從朝鮮裏麵,挑選出來一部分青壯,組織起來朝鮮八旗,歸自已統領,哪成想,這事還沒來的及做呢,豪格竟然跟他想到了一塊去了!

  不過,這事倒也正常。

  畢竟,在明朝吃了這麽一場敗仗之後。

  無論是多爾袞,還是豪格,都意識到了一個問題——大明朝今非昔比了,以後是搶不成嘍!

  可是八旗集團,本就是一個搶劫集團,搶不著大明,搶誰呢?

  隻能夠搶朝鮮了,從朝鮮身上吸血,雖然朝鮮窮,可是,後世北朝那麽塊破地,其生產力比古代也沒強到哪去,愣是能夠養活兩千多萬人口,眼下的整個朝鮮半島上。

  編戶齊民的總人口雖然不過幾百萬。

  但實際上應該已經超過了一千萬了。

  在之前,朝鮮又窮,又破,相比於富庶的大明,自然不入豪格等人的眼,可是,眼下大明搶不到了,原來被大清國給瞧不上的朝鮮,自然也入了他們的法眼。

  “好吧,那就搶朝鮮吧。”

  多爾袞無奈苦笑,眼下他與豪格勢均力敵,至少在朝鮮八旗組建之前,是不能夠跟豪格撕破臉的,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隻能跟豪格共享朝鮮這塊“小蛋糕”。

  ……

  當福臨登基這天的議政王會議結束之際。

  朱慈烜也到了一塊英雄好漢常聚之地。

  當天下午,朱慈烜他們,到達了一個曆史名城——陽穀縣!

  說起來,這個李青山學習水滸傳裏麵的梁山好漢造反,也不是沒原因的。

  因為,他所在地方,就位於梁山附近……

  他出生自山東兗州府壽張縣,這地擱後世,屬於梁山縣,因為位於梁山而得名,可以說,李青山這個反賊,打小便是生活在梁山的土著,再加上水滸傳的耳濡目染,也難怪他會生出在梁山附近的水泊當中,造反當大王的想法……

  此刻,出現在的陽穀縣的朱慈烜。

  正在一隊士兵的護送下,走在陽穀縣那熱鬧的街市上,心情頗好,遠處,登萊總兵官,楊禦蕃親自領著一眾的登萊兵們,在維持著秩序。

  他手下兵馬,都是山東本地的軍戶兵。

  不過,由於楊禦蕃勉強算是個名將——相比於其他人而言,他是隨父親剿滅白蓮教起義起家的,然後又在耿仲明意叛明時,守住了萊州城,這才積功至了總兵,所以,他手下的兵馬,還算是精銳,不過這個精銳是對比起來其他衛所兵馬而言的。

  按照朱慈烜的意思,楊禦蕃的兵馬,尚且還可以,將來整編一下,換裝一下新式武器,倒還可以繼續的鎮守登萊——要通商了嘛,登萊,還有每個通商的港口,都得駐上強軍,否則會被那些個洋人給輕視的!

  看著在街上轉悠著,一直盯著道路兩旁,那些個二層房屋的窗戶,也不知道在瞅什麽的朱慈烜。

  跟在他旁邊的張國維還有山東巡撫,王公弼以及陽穀縣縣令張耀榮,都是一臉的懵逼。

  都不明白,朱慈烜擱那瞅啥呢!

  可憐他朱慈烜,一路上都沒遇見哪家二樓窗戶那,掉下根竹竿來,然後,探出個漂亮小姐姐……

  “罷了!”

  朱慈烜長歎口氣,看著呈現在麵前的陽穀縣縣衙。

  嗯,都到縣衙了,八成是遇不上小姐姐嘍……

  不過,遇不上就遇不上吧,他朱慈烜也不是那種西門慶類的人物……

  不過,看著麵前的縣衙,朱慈烜又有些不高興了。

  跟後世修建的又高大又豪華的各級衙門不同,古代有一種官不修衙的傳統。

  就像是麵前的陽穀縣縣衙,也不知道多少年沒修過了,看上去,破的不輕,屋頂上的瓦片,都不太全,想到自已今天晚上就要住在這破地方,朱慈烜就有些皺眉。

  “殿下,府衙裏麵條件有些簡陋,下官從本地的大族西門家中,借來了一個莊園,要不,殿下您暫且的居住在那好了?”

  “西門?”

  朱慈烜眼睛一瞪。

  “本地還真有姓西門的?”

  “呃……”

  縣令張耀榮老臉一紅,他雖然是個山西人,可是卻也曉得陽穀縣這地,西門官人的名聲,畢竟,金瓶梅是成書於嘉靖年間的,已經流傳了大半個世紀了,而水滸傳那就更早了,他碰巧都讀過,當然曉得陽穀縣西門大官人的名聲了……

  “本地的西門並非書中所言那般,眼下的西門府上,管事的名叫西門德業,是個通情達理的人,有個舉人的功名在,絕非那種書中所言的……”

  “你說這個幹嘛?”

  朱慈烜翻著白眼,撇了眼張耀榮。

  “本王問你這個了嗎?想哪去了?”

  “額……”

  張耀榮頓時狂汗,意識到自已一時說漏嘴了,而王公弼是重重冷哼了一聲,對張耀榮很不滿意——一個當縣令的,讀書人,哪能看那種書……

  至於他是怎麽知道西門大官人是哪本書裏的人物?

  王公弼就有些說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