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感悟醫道
作者:星雲流水      更新:2021-11-10 04:31      字數:1916
  第710章感悟醫道

  關於自己吸收這麽快突破這麽快,蘇秦也弄不明白是為什麽,他就感覺自己的身體像是個無底洞一樣,不斷的吸收著那些靈力,弄的他像是非常饑渴一樣。

  蘇秦這一天沒有吸收靈氣,而是坐在了一塊大石頭上,看著天上的雲朵慢慢的飄過。

  他在靜靜的思考著一個問題,那就是到底什麽是醫道。自己的師父說過仙醫派的傳承是以醫入道。雖然每個學醫但是對於醫道的理解都不是一樣的。隻有知道了自己的醫道是什麽才能有所感悟,不過這種感悟都是自己去感悟的,別人根本就替代不了的。

  “到底什麽醫道,而我的醫道又是什麽那。”蘇秦坐在哪裏不住的陷入了沉思之中。

  原本在蘇秦看來所謂的醫道就是醫生的道德,也就是因為應該對患者的一些基本的素質。在他看來隻有一個品德高尚德人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

  現在看來不是那麽回事,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很容易,但是想要成為一名以醫入道的修士可是非常難得一件事情。醫生也分為好幾種。

  上品:道醫。這就是黃帝內經以及一些古籍記載中展示的真正高明的極品醫生的境界,以修道體道悟道為目標,以濟世度人為手段,道,武,醫均博通融匯,不拘一格。他們的知識廣博,人格出眾。不僅僅懂醫,也懂得做人做事,甚至可以帶兵打仗;

  他們多數並不以醫為職業,身懷醫技,隻不過是修道的副產品,偶爾出手救救人,以應“不時之需”;所謂的“醫國,醫心,醫人”,本領俱全者,就是這種人。他們似乎什麽事情都可以隨手施為,可能以各種職業出現在社會上,需要做什麽他們就做什麽。

  中國古代的曆史記錄上,就有很多這樣的人。更多的人根本就沒有留下姓名,我們都不知道。離今天最近的一個,大約就是明朝傳說創(其實是傳)太極拳的張三豐。不過,明朝以後,好像“道醫”就絕版了。因為明朝末年道運終結,道門正宗消亡,中國連真正的“道人”都沒有了,哪裏去找“道醫”去?

  中品:術醫。這種醫生,古代叫做“衣食醫”(與“濟世醫”,“道醫”相對比)。他們缺乏修道的體驗,對真正的大道也不感興趣,缺乏修道的願望。

  漢朝以前,中國基本上都是“道醫”,漢朝後專業分工很強。有一些人不學道,光學學其中一部分“實用技能”—――醫術來謀生,才出現了“衣食醫”,“道”與“醫”開始分離。他們行醫的目標是“醫食”二字,也就是說:醫術此時成為了一種謀生的手段,而不是“以醫入道”的修行需要。

  他們可能有家傳的作風,會學習一些“祖傳秘方”和中醫傳統治療方式,學習一些醫療技術,入門會背誦一些湯頭歌訣一類的“醫術”,對於五行陰陽等等,也是半通不通的,也沒有興趣去學道。但是,他們利用積累的經驗,也是能夠有效地治病的。他們是很多中國人熟悉的“傳統中醫”。

  道為一,術為萬;術醫其實有很多品種,各種層次的都有,各種技術的都有,不好一概而論;就像是“武之道”很簡單,但是體現出來的“武之術”就五花八門,千變萬化了;術醫也一樣,有名醫,也有靠一個偏方走天下的民間草醫,比如各種“氣死名醫”的民間偏方等等。

  因此術醫們玩的花樣也很多,實際上也能夠有效治療一些病。“神醫”就是典型的“術醫”,特別強調“祖傳”“秘傳”等等,故意弄得很玄乎的樣子,高高在上的讓人掏錢。

  他們很多是以“醫”為職業的商人,玩各種不同的精彩花樣,無非就是想多賺錢。不過,既然是謀生,也能有效地治療一些病人,會根據自己的專長,形成一些“特效治療方式”,因此也無可厚非。

  不過,真正的術醫,目前在中國也不多了。國外有很多,比如在美國開業的中醫。因為要在這種靠治療的實力說話的國家生存,不懂一點真正的醫術是混不下去的。而且美國的醫療製度也為這些非正統的治療法提供了較為廣闊的舞台。

  下品:庸醫。這種醫生的特征,就是“大病治不了,小病治不好,就看運氣好不好”,頂個醫生的牌子混混日子,靠東拉西扯一些偏方怪方哄弄人,靠碰運氣治好病。由於不通醫道,缺乏真正的醫療本領,他們的日子過得可憐巴巴的,與有一定特長的“術醫”們衣食豐足可比不了。

  但是他們最怕別人發現自己的無能,對於自己不會治的病,就搞些無法實現的目標來逃脫自己無能的責任。比如魯迅童年遇到的那種中醫,要他去抓“一對原配的蟋蟀來做藥引”的醫生就是庸醫。這種醫生似乎很多,缺乏醫德,最容易搞怪。因為他們沒有真正的醫療本事,缺乏成就感,因此會把時間精力用在各種標新立異上麵,活得很辛苦。

  下下品:廢柴醫。本來我以為中醫隻有三品,這也是傳統的分法。不過據說中國的中醫比較特別,在傳統三品的基礎上,還有一品,比庸醫的檔次更低。這就是“廢柴醫”。基本上,這些廢柴醫充斥了各級的中醫院和中醫學院,是華夏大眾接觸中有可能遇到最多的中醫醫師。

  真正屬於蘇秦的醫道是什麽,蘇秦到現在都沒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