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曉之以情,動之以理
作者:楊小雨      更新:2021-11-09 16:25      字數:2067
  翌日,各皇子都聚首在宣陽門,帝後昨日方送走了蘭陵四公主,今晨便又在城門處即將送走各位皇子,臨別依依,不免又是一番傷心傷情的畫麵。

  這次幼僖沒跟著去,畢竟是皇室的家事,父母送兒子是天經地義,姊妹送手足也是情理之中。她一個養在皇室的外人,去了倒不曉得該跟誰抱頭痛哭,索性也就不去了。

  今兒的天氣十分好,太後命人在水榭裏置了時新的瓜果點心,瑪瑙玉石桌上擺著一副玲瓏玉子棋,閑來無事正和幼僖對弈。

  這時,青月捧著一個錦盒踏上曲折的廊橋,入了水榭中,一一對著太後和幼僖見禮,方道:“郡主,尚宮局剛將做好的狐裘給送來了。”

  幼僖執了枚黑子正凝神思考下一步的走向,忽聽這話回過頭,青月也是個伶俐的,不待吩咐,已將盒子打開,露出裏頭的純白狐裘來。

  這件狐裘的皮毛還是上次去淮山狩獵的時候,幼僖親手獵到的,因見那狐狸皮毛白皙光華,無一點雜色,當下便叫人將皮毛給完整的剝了下來。原本想著冬日的時候給太後做一件狐裘禦寒,後來卻臨時改變了主意,讓尚宮局給寧王蕭元暨做了一件狐裘,今早才剛剛做好送過來。

  幼僖放下手上的玲瓏玉棋子,纖纖玉手輕輕撫過上頭的狐狸毛,細軟不紮手,細看針腳也是縫得密密的,不由心中歡喜。

  “老祖宗您看看,這件狐裘怎麽樣?”她獻寶似的將狐裘遞到太後的麵前。

  太後也極給麵子,當下便也認真的看起來,待細瞧了一陣,眉眼舒展一笑:“果真是不錯!怎麽,是要送給誰的?”

  幼僖諱莫如深一笑,讓青月將狐裘收好,這才吩咐:“趕緊給寧王殿下送過去,依照樂天的性子,這會兒多半還抱著寧王殿下依依不舍離別,你現在趕過去,應該正好趕得上。”

  青月應是,又問:“殿下問起來,就說是郡主送的嗎?”

  幼僖淺笑搖頭:“要是問起來,就說是太後送的,請寧王殿下不必覺得遠離故鄉,路途遙遠,請他務必好生珍重,照顧好自己。”

  青月應了是,見幼僖沒有多餘的吩咐,太後也沒有阻止,這才捧著錦盒匆匆的出了水榭,往宣陽門的方向緊趕著去。

  太後嗔怪道:“你這孩子,自己送的就說是自己送的,帶上哀家是什麽意思?自己用心準備的,臨了倒把人情都送給哀家了。”

  幼僖莞爾,執了枚黑子落下一處:“我和寧王殿下素來沒什麽深厚的交情,比不得老祖宗和寧王殿下是血緣至親。說起來,寧王殿下年紀尚小就被送到了偏遠的寧州,遠離家鄉故土,至親血緣,心裏肯定是不好受的。”

  你來我往的再落下一子,幼僖便不緊不慢的續道:“一件狐裘溫暖得了人的身體,可溫暖不了人的心。若說是我送的,這意義倒不大,可要是說老祖宗送的,那至少能叫寧王殿下認為老祖宗還是關心他,如此一來,對上京城更多的回憶至少還是美好的。”

  幼僖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倒不是希冀著寧王對她的感激有多深,隻是這麽小的孩子孤零零的就藩在外,若是不時時記著親緣血脈這種東西,來日在旁人的攛掇下,不定會生出什麽異樣的心思來,到時候不是更加麻煩麽?

  太後明白她的良苦用心,心裏麵是越發的疼惜她了。

  忽又想起來一件事,太後問她:“聽說前個兒你去披香殿送東西的時候,和蘭陵在一塊說了好久的話,怎麽,她是央求你什麽事情了嗎?”

  畢竟是在宮裏麵生活了大半輩子的人,又能坐到如今這高位,太後眼光如炬,便是明麵上什麽都沒有說,但卻將一切的事情都看得通透無比。

  幼僖有些喪氣,到底不會隱瞞太後,故老實的點了點頭:“是,當時奉老祖宗的吩咐去披香殿送給四公主添妝的東西,看見貞妃娘娘和四公主抱在一塊哭了好久,貞妃娘娘身體素來就不好,為此還哭暈了過去好幾次。”

  “所以你就不忍心,答應了蘭陵什麽?”太後端起茶盞抿了一口,輕易便將事情給看穿。

  幼僖心虛的吐了吐丁香小舌:“知道老祖宗仁慈,這才替老祖宗應了下來,老祖宗該不會怪我吧。”

  太後和藹一笑:“你現在可是越發的膽子大了,什麽事情都敢跟哀家作主。”

  幼僖嫣然一笑,討巧地湊了過去,伏在太後的膝頭嬌聲道:“還不是仗著老祖宗疼我,我才敢這麽肆意妄為。更何況,我還知道老祖宗最是菩薩心腸,看見貞妃娘娘兒女俱不在身邊,身體又孱弱,怎麽可能會視若無睹呢?我呀,不過隻是中間傳個話,跑個腿,到底還是老祖宗體恤人。”

  太後被她逗得開懷大笑,撫了撫她的鬢發,心裏的疼愛越發的深厚了許多。

  幼僖晶亮的眼珠子一轉,突然間就有了主意,仰起頭道:“老祖宗,再過兩月就該是舒佳太妃的忌辰了吧,到時候也是要去大千寺為舒佳太妃誦經超度嗎?”

  舒佳太妃生前和太後的關係不錯,以至於太妃薨逝後,太後也鬱鬱寡歡了許久,後來還小病了一場,不過索性是吉人自有天相,總算是逢凶化吉。

  但也正是因為這麽個緣故在,當年舒佳太妃的喪禮可謂辦得隆重。往後也有在太妃忌辰這一日請大千寺的高僧進宮來為太妃誦經超度,那一連幾天宮中上下都禁樂舞,禁宴席,雖不是上下縞素,但也是盡了哀思的。

  幼僖故此一問,並非有意牽出太後的傷心事,不過是有意想旁敲側擊問一問隨葬品的事情。

  聽了她這話,太後果不其然是歎了聲氣:“還是照往年一樣,請大千寺的高僧誦經就行,倒是不必進宮了,隻在大千寺操辦就可。”

  幼僖點點頭,又道:“老祖宗,您還記不記得舒佳太妃的那顆翡翠人魚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