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八王之亂(公元290-307年)
作者:風花雪月17      更新:2021-11-08 23:36      字數:2155
  八王之亂的曆史根源在於武帝的分封製,分封的諸侯王可以擁有自己的軍隊,勢力逐漸強大後,開始爭奪皇權,引發八王之亂。

  西晉的諸侯王在封國是王,同時,很多諸侯王又擔任地方的都督諸軍事以及刺史,比如:武帝時,汝南王司馬亮為大都督,督豫州諸軍事,鎮許昌;楚王司馬瑋,都督荊州諸軍事,鎮南將軍;惠帝時,趙王司馬倫為遷西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鎮關中;齊王司馬冏為鎮東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鎮許昌;成都王司馬穎為鎮北大將軍,鎮鄴;河間王司馬顒為平西將軍,鎮關中;諸侯王不僅有了行政權力,而且擁有了數量可觀的軍隊,這樣,很多諸侯王擁有了封國的軍政大權。

  八王之亂從開始到結束共經曆16年,中間有幾年相對平穩的時期。

  八王之亂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公元291年3-6月,共3個月。

  第二階段:從公元299年-公元306年,曆時7年。

  那麽,現在問題來了。

  西晉滅蜀、滅吳之後,國家已經平穩運行了10年了,這麽大好的局麵,怎麽到了惠帝的手中,結果就完全不一樣了呢?

  第一節賈氏幹政

  公元290年3月,太子司馬衷繼承大統,成為西晉的第二位皇帝。

  司馬衷繼位後,大赦天下。

  按照禮製,楊皇後成為了皇太後,妃子賈氏成為了皇後。

  楊駿在武帝去世後,就以被委以重任的重臣身份居住在太極殿。

  而武帝的棺材將要停在太極殿,供大臣及眾嬪妃吊唁。

  在即將蓋棺的時候,大臣及眾嬪妃都來此告別。

  楊駿卻待在大殿上,也不下來,還安排了100個衛士保衛自己,顯得自己獨立於眾人之外,心懷不軌,這時,已經比較明顯了。

  惠帝下詔命石鑒與張劭負責監督營造武帝的陵墓。

  武帝的喪事,按部就班的在進行中。

  這時,汝南王司馬亮雖然身為皇族,但是,他比較害怕楊駿,一直受到楊駿的排擠,不敢去參加晉武帝的喪事。

  這充分說明了鬥爭的殘酷性。

  於是,司馬亮隻能偷偷地在大司馬府門外暗自悲傷,他悲的不僅是司馬炎的死,更加悲哀的是大權旁落,而惠帝司馬衷隻是個傻子,司馬氏不將有未來,因此,他也為自己的前途及將來悲哀。

  司馬亮居住在城外,他已經主動上表,請求過了武帝的喪事,再出發回到自己的封地。

  按理說,這個理由也很正常,畢竟是皇室中人,如果這時貿然離去,會被人批評不近人情,如果不走,又不請示,就會被懷疑懷有二心。

  位高權重的人,行事一定要謹慎,否則,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麽死的。

  可是,還是有人誣告說司馬亮要討伐楊駿。

  楊駿聽到這個消息,非常的害怕。

  怎麽辦呢?

  楊駿雖然掌權,但是,不能服眾,還沒有得到軍隊的支持。

  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皇太後,因為,皇太後是自己的女兒,隻要女兒下一道詔書,就可以解決問題。

  於是,楊駿就去找自己的女兒楊芷,把情況對女兒一說,女兒也大驚,問怎麽辦?

  楊駿想到修陵墓的士兵,自己的外甥張劭可以調動,讓惠帝下一道詔書給石鑒和張劭,命令二人立即率領修陵墓的士兵去討伐司馬亮。

  張劭得到詔書,率領手下人,並催促石鑒出發。

  石鑒不這麽認為,他保證司馬亮不會造反,而且,讓部下不要輕舉妄動。

  司馬亮也聽到風吹草動,很是著急,於是,就問廷尉何勖:“應該怎麽辦?”

  何勖說:“現在整個朝廷的人還是心向著您的,您不去討伐別人,還怕別人來討伐您嗎?”

  何勖分析的很有道理,因為,武帝去世,楊駿雖然掌權,但是,大臣並不是所有的都支持他,尤其是他還沒有掌握軍隊,他唯一依靠的就是自己的女兒皇太後。

  其時,也有人建議司馬亮率兵入宮廢黜楊駿,司馬亮思慮再三,還是沒有決定發兵,也許這時的司馬亮,從來就未曾考慮過這個問題。

  帶兵入宮,不成功則兵敗身死。

  既然不發兵,那就隻有躲避,於是,司馬亮帶著自己的人星夜回到了許昌,雙方避免了一場禍事。

  楊駿的弟弟楊濟和外甥河南尹李斌得到楊駿要討伐司馬亮的消息,都勸楊駿留下司馬亮,不要去討伐司馬亮,畢竟是宗室王爺啊。

  楊駿根本就不聽他們的建議,楊駿以為自己掌握了最高的權力就可以為所欲為。

  楊濟很為自己的兄長擔心,他與尚書左丞傅鹹聊天時說:“家兄如果征召大司馬司馬亮,最好能主動退讓,楊氏宗室或許能保全。”

  楊濟認為,司馬氏畢竟是正統的皇室宗親,楊駿不應該以卵擊石。

  傅鹹對楊濟說:“皇族與外戚,相互依賴才能安定,應該把大司馬召回來,一起本著公正無私的原則共同輔佐朝政,也不用刻意躲避。”

  傅鹹是主張合作共贏的,尤其作為朝臣,要大公無私,說明傅鹹這個人的覺悟很高,境界也很高。

  楊濟把自己和傅鹹聊天的內容,讓侍中石崇去告訴楊駿,楊駿非常的固執,依然沒有聽從。

  5月,經過近兩個月的修建,陵墓建成,武帝被葬在了峻陽陵,標誌著武帝的時代已經蓋棺定論了。

  楊駿是個有自知之明的人,他知道自己沒有好名聲。

  即便是這樣,他不僅有野心,而且野心很大。

  楊駿思來想去,決定先收買人心。

  如何收買呢?

  很簡單,當官的人嗎,都希望升官。

  楊駿就給幾乎所有的大臣都進封爵位,討好眾人。

  多數人是高興的,有沒有例外呢?

  也有。

  左軍將軍傅祇給楊駿寫了一封信,信中這樣說的:“還沒有聽說皇帝剛死,就給臣下論功行賞的。”

  傅祇是傅嘏的兒子,頗有乃父之風,正直。

  楊駿當然不理會這些,隻要能達到自己目的就好。

  幾天後,朝廷下了一道詔書,所有大臣一律晉升一級,參與武帝喪事的晉升二級,二千石以上的官員一律封為關中侯,免除一年的賦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