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偃武修文 續5
作者:風花雪月17      更新:2021-11-08 23:36      字數:2078
  廷尉都是一些比較古板,嚴於執法的人,大概是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於是廷尉劉頌上奏,認為庾旉這些人,態度囂張,簡直沒有王法,應該把他們處以死,讓屍體暴屍街頭,用來警示他人。

  尚書部門上奏,請求報告朝廷,請廷尉決定執行行刑。

  尚書夏侯駿有不同意見,上奏:“朝廷之所以設立八種高級官員,正是為了這個時候能排上用場。”

  於是,夏侯駿獨自上書,提出不同的意見。

  下邳王司馬晃也同意夏侯駿的意見。

  大臣們的奏折都到了晉武帝那裏,晉武帝一時難以決定,想冷靜下來,再做決定。

  因而,這些奏折在武帝那裏放了七天,武帝大概是想明白了,就下詔:“庾旉是這件事的領頭人物,按理應該殺頭,但是,他的父親已經自首了,所以,免去庾旉與太叔廣七人的死罪,將他們革職除名。”

  應該說,晉武帝處理這件事還是很矛盾的,首先,他很猶豫,不知道如何完美的去處理,否則,不用擱置七天了。

  其次,這件事影響太大了,那麽多的大臣參與其中,並沒有殺戮一個人,說明武帝還是比較寬大的。

  這裏,我想到了明朝萬曆年間張居正因為奪情風波,官員被庭杖後,然後充軍發配。

  大家想想很多的官員都是文弱書生,幾十大板打下去後,不死也得殘疾吧,然後還要步行幾千裏去苦寒之地受苦。

  因此,武帝隻是免除了他們的官職,不過,在西晉,很多官員過幾年以後,又被重新起用,所以,這種處罰不算很嚴厲。

  2月,武帝下詔把濟南郡歸並到齊國,立齊王子司馬寔為北海王。

  又下令規定齊王使用物品及行使權力的規格。

  總之,規格很高,除了皇帝用的,其它都可以使用。

  這些都是武帝安撫齊王的措施,武帝不想因為把齊王從京城排擠出去,留下口實給別人去議論。

  給齊王一些待遇對武帝來說,太簡單了,隻要不威脅自己的兒子司馬衷的王位,沒有什麽不能給的。

  3月,齊王司馬攸由於遭到親兄弟的排擠,心中有不滿,但是,又沒有辦法,因而,心生憤怒,幽怨,以至於生了病,他向兄長請求去給母親守陵墓。

  齊王這也是變相要求留在京城,再作後圖。

  但是,晉武帝沒有絲毫的猶豫,拒絕了。

  隻要不留下來,想要什麽給什麽,想吃什麽吃什麽,病了是吧,那好,給你派禦醫。

  那些禦醫整天在宮廷裏混,對於宮廷政治耳濡目染,因此,去的時候,大概已經知道是什麽回事,回複的時候知道怎麽說,大家為了迎合晉武帝,都說齊王沒有病。

  河南尹向雄很正直,想替齊王說話。

  於是,向雄進諫:“陛下的兒子、侄子、兄弟雖然很多,但是,有德行操守的很少。齊王有德行操守,現在有病,在京城養病,對於朝廷來說是很有益的,請陛下認真考慮。”

  晉武帝已經鐵了心,齊王必須離開京城,因此,對向雄的意見不予采納。

  向雄身體也不太好,加上擔心朝廷未來,在憂憤中去世了。

  齊王心情不好,病情開始加重,晉武帝仍然催促他盡快上路離開京城。

  齊王隻好勉力支撐著病體去和武帝辭行。

  齊王平日裏一貫注重自己的衣著和儀容,因而,雖然他病的很厲害,但是,他還是向往常那樣,穿戴整齊,才去見武帝。

  見到武帝,武帝看見齊王打扮的很利落,表麵上看不出有病的樣子,愈發懷疑他真的沒有病。

  齊王拖著病體上路,幾天後,在路上吐血而死。

  晉武帝得知齊王去世了,就親臨齊王的喪事,司馬攸的兒子們頓足號哭,司馬冏認為是禦醫耽誤了父親的病情,被醫生欺騙了。

  晉武帝心裏也很難過,就下令殺了看病的禦醫,讓齊王的兒子司馬冏接替齊王的地位。

  應該說,起初,武帝和齊王的關係還是很不錯的,對他照顧有嘉。

  隻是由於荀勖、馮紞等人的挑撥,武帝要為自己死後的事做打算,所以就讓司馬攸離開京城。

  真等到齊王死了,晉武帝念及兄弟之情,又哀傷不止。

  馮紞看到武帝整日哀傷,就趁機進言:“齊王的名聲大過了他的才能,以至於天下的人心都歸附他。現在他自己死了,這是朝廷的福氣,陛下為什麽要悲傷呢?”

  晉武帝想想覺得也有道理,於是就吩咐齊王的葬禮按照司馬孚的規格來辦。

  司馬攸是個行為舉止都很合乎禮儀的人,非常的小心謹慎,因而很少犯錯。

  即便是晉武帝和他在一起時,也是想好了才和他聊天,不敢隨便的說話,可以看出武帝對這個弟弟還是很敬畏的。

  正是由於太過於克製自己,因此,司馬攸內心很憋屈,久而久之,造成心中鬱結,落下了病,當大誌未酬,還要遠離中央政權時,自然心中憂鬱,吐血而死,年僅才36歲,英年早逝,不能不說是西晉王朝的一大損失。

  這一年不僅司馬攸走了,而且接下來司馬伷也走了。

  統治過吳國的吳主、西晉的歸命侯孫浩也走了。

  前文提到過的鮮卑的慕容涉歸也在這一年去世了。

  慕容涉歸的弟弟慕容耐篡奪了政權,他想殺了慕容涉歸的兒子慕容廆,慕容廆趁機逃走,在遼東隱藏起來,伺機再圖。

  時間來到公元284年春,實行很多年的九品中正製被劉毅提出挑戰,他認為弊端越來越多,需要革新。

  大家知道,九品中正製由陳群提出並設立,目的是為了掌握並了解天下的士人,在各州郡設立大小中正官,選取本地的士人為朝廷所用,而且是有德行和才能的士人。

  從曹丕時代批準設立,到西晉時已經經過了60多年,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其弊端也越來越明顯。

  這個製度按照士人才能、政績、資曆等分為九個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