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一統山河 續38
作者:風花雪月17      更新:2021-11-08 23:36      字數:2128
  公元255年,魏將文欽投降吳國,丁奉跟隨大將軍孫峻去壽春接應文欽。

  公元257年,孫亮親政,欲追究姐姐孫魯育被孫峻冤殺的事情,以孫魯育之子朱熊、朱損沒有盡力阻止冤殺為由治罪,丁奉受命在虎林殺了朱熊,在建業殺了朱損。

  孫亮與孫綝矛盾激化,公元258年,孫亮被孫綝廢黜。

  公元258年,吳景帝孫休即位,與左將軍張布合謀,欲誅殺權臣孫綝。

  張布對景帝說:“丁奉雖不能識文斷字,但計謀過人,能決斷大事。”

  於是,孫休召見丁奉,並對他說:“孫綝把持國政,將要圖謀不軌,朕想與將軍一起殺了他。”

  丁奉說:“丞相的兄弟黨羽很多,隻怕人心不統一,很難一下子將他製服。可借口臘月祭祀,請他參加,用陛下的親兵殺了他。”

  孫休采納了他的意見。

  公元259年1月18日,孫休邀請孫綝參加祭祀,孫綝很勉強來了,見勢不妙正欲離開,丁奉與張布用眼睛示意左右親兵綁了孫綝,將孫綝誅殺。

  丁奉因為謀劃有功,遷大將軍,封左右都護,開始執掌吳國軍政大權。

  公元268年,孫皓丁奉和諸葛靚一起進攻合肥,丁奉采用離間計,給西晉大將石苞寫了一封信,結果石苞果然被從前線調回。

  公元271年,丁奉去世。

  丁奉曾經在安徽的宣城市金寶圩築堤圍湖,因為盛產魚米,也叫惠民圩。

  當地百姓為了紀念他,在圩中心建立了一座總管廟,立丁奉像在內,百姓把丁奉稱為總管菩薩,四季香火不斷。

  裴秀譙周石苞

  裴秀(224-271年4月3日),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縣)人,魏晉時期名臣、地圖學家。

  出生河東大族裴氏,少年時頗有名氣。受毌丘儉的推薦,被曹爽召至大將軍府任職。

  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的時候,由於是曹爽的故吏而被免職。

  不久之後,又被起用,在司馬昭府任司馬之職,參與謀劃軍國大事。

  此後,在淮南三叛及立曹奐的過程中都參與謀劃,頗得司馬昭賞識。

  公元264年,負責參與改革法律製度的工作,主要負責修改官製。

  在司馬炎立為太子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因而受到司馬炎的信任,此後官運亨通。

  公元271年,裴秀因服食寒食散後飲冷酒而去世,時年48歲。

  裴秀最重要的貢獻在於地圖學。

  他總結古人繪製地圖的經驗,在?禹貢地域圖?的序中提出了著名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製圖理論,即製圖六體,第一次明確建立了中國古代地圖的繪製理論。

  所謂製圖六體就是繪製地圖時必須遵守的六項原則。

  具體就是:分率(比例尺)、準望(方位)、道裏(距離)、高下(地勢起伏)、方斜(傾斜角度)、迂直(河流道路的曲直)六項。

  前三條講的是比例尺、方位、距離,是主要的普遍的繪圖原則。

  後三條是因地勢起伏變化而必須考慮的問題。

  裴秀的製圖六體對後世的製圖工作影響十分深遠。

  裴秀的?禹貢地域圖?共18篇,圖上古今地名互相對照,它不僅是當時最完備、最詳細的地圖,而且更重要的是它采用了科學的繪製方法。

  試想,1700年前的裴秀已經認識到地域在地圖上表現實際地形的時候有哪些互相影響的因素,而且知道用比例尺和方位去加以校正的方法,這是地圖發展史上的傑出成就。

  因此,裴秀可以說是中國科學地圖學的創始人。

  英國學者李約瑟對裴秀極為推崇。

  可惜這本書流傳的時間不長,後來失傳了。

  今天的地圖學界有個獎項,以裴秀的名字命名,叫做裴秀獎,每兩年一次,即是因此。

  譙周(201-270年),巴西郡西充國(今四川西充縣)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大臣、儒學家、史學家。

  譙周出身於書香人家,自幼喪父,受家庭影響,飽讀詩書,知曉天文。

  諸葛亮任蜀漢丞相時,任命譙周為勸學從事官職。

  諸葛亮在五丈原去世時,譙周不顧後主禁止大臣去奔喪的詔書,仍然前往奔喪,以報答知遇之恩。

  後來,譙周轉任典學從事,成為益州學者之首。

  公元238年,後主立劉璿為太子之後,經常外出遊玩、聲色犬馬,譙周給後主上書,勸諫後主應該向先帝那樣,不要貪圖享樂,增加各種花費,應該勤儉治國。

  蜀國後期多次對魏國用兵,民生疲敝,譙周多次上書請求不要發動戰爭,應該與民休息,養精蓄銳,並在朝堂上和大臣作了激烈的辯論,之後寫了?仇國倫?。

  作者虛構了兩個國家,用曆史上的事例來說明,小國應該謹慎用兵,不能窮兵黷武,應該養精蓄銳,時機成熟時一擊致命。

  但是,他的觀點遭到了很多正統儒家學者的批判,認為他是在為投降主人鳴鑼開道,喪失了民族氣節。

  蜀漢戰爭時,鄧艾攻克江油,直逼成都,後主問計於大臣,譙周認為應該保全國家,力主投降。

  蜀國滅亡後,司馬昭認為譙周保全國家有功,封他為陽城亭侯,下詔書召譙周去洛陽任職,由於身體原因,譙周到達漢中後,一病不起。

  司馬炎稱帝後,多次詔書召譙周去洛陽任職,譙周帶病前往洛陽,被拜為騎都尉,譙周認為自己無功,請求回到封地,司馬炎不許。

  後來,譙周又被封為散騎常侍,直至病死。

  譙周學識淵博,桃李滿天下,被稱為蜀中孔子。

  最著名的學生有兩個,一個是陳壽,一個是羅憲。

  陳壽著有?三國誌?,秉承實事求是的態度,詳盡地記錄了魏蜀吳三國的曆史,這本書備受後人推崇。

  小說?三國演義?就是以此為藍本,千百年來備受觀眾喜愛。

  羅憲是襄陽人,父親曾是蜀國廣漢太守,從小師從譙周,正直誠實,輕財仗義。

  他做太子舍人的時候,曾兩次出使吳國,在吳國留下了極好的口碑。